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91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docx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顺义区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学科课程标准

[考试范围]: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考试题型]:

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填空题:

1.体育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

、、、

、五个学习领域。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应包括:

、、

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互相评定、教师评定)

3.根据《课标》水平一至三分别是、、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4.《课标》规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根据、、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比例。

(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5.《课标》中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为:

———。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二、名词解释:

《课标》

6.体育: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7体育与健康课程:

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8.健康: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9.身体健康:

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10.心理健康:

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技能:

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

12.运动参与:

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3.体能:

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

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5.领域目标:

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

17.地域性运动项目:

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三、简答题

18.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19.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

20.体育课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1.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22.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24.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5.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6.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7.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8.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29.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30.小学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什么?

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1.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怎样的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

3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做到?

(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6)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33.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

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4.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

(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参考书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30)

[考试的范围]:

体育基础知识、健康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的基本知识等。

[考试的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

1.完整的快速跑技术由、、、几个部分组成。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2.完整的跨越式调高技术由、、、几个部分组成。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3.完整的蹲踞式跳远技术由、、、几个部分组成。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4.完整的支撑跳跃技术由、、、、

、、几个部分组成,小学支撑跳跃技术由、、、、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5.前滚翻在滚动过程中身体依次着垫的顺序是:

、、、、。

(后脑、颈、肩、背、臀)

6.武术强调、、、;、、、

的高度协调配合,完整统一。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7.学过武术的手型有、、步型有、、、、、

(拳、掌、勾;并步、弓步、马步、仆步、高虚步、歇步)

8.排球垫球的基本手型有、、

(抱拳式、叠掌式、互靠式)

9.小学学过的篮球掩护战术有、、

(前掩护、后掩护、侧掩护)

10.足球常用的运球技术有、、、、

(脚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内侧、脚背外侧)

11.小学体育教师单杠技能考核的内容是:

-后摆转体90度下或后摆挺身下。

(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

12.跳箱做落地保护时,保护者应站在器械的前方,落地点的,一手扶练习者的,另一手扶。

(一侧、背部、腰腹)

13.接力跑传递棒的方法有、两种。

(下压式、上挑式)

14.做双足向上跳,下落时用先着地,做向前跳下落时,用先着地。

(前脚掌、后脚跟)

15.经常做徒手操,对培养儿童的及都具有重要作用。

(协调性、节奏感)

16、保护可分为___、___、___三种方法。

(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利用器械的保护)

17、帮助可分为___、___、___三种方法。

(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利用器械的帮助)

18、多列横队,向右(左)看齐时,左右间隔约是厘米,前后距离约是厘米。

(10、75)

19、队列队形练习的口令种类有、、、四种。

(短促、连续、断续、复合型)

20、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判断

21、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角度是30度-60度之间。

(√)

22、支撑跳跃上板起跳时要用有力脚。

(×)双脚

23、行进间向左转走的动令应发在右脚上。

(×)左脚

24、前滚翻的团身时机是:

当肩部着垫时,迅速屈腿团身。

(×)背部

25、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转体时要蹲转。

(√)

26、武术的出拳的用力顺序是蹬地、转腰、顺肩、急旋臂。

(√)

27、耐久跑的呼吸方法有两步一呼吸、三步一呼吸两种.(√)

28、齐步走的步幅为75厘米,步速为120步/分。

(√)

29、跑步走的步幅为80厘米,步速为180步/分(√)

30、齐步走第一步左脚迈出约60厘米着地。

(×)75厘米

[参考书目]: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用书1-6册》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内容汇编。

第三部分学科专业技能(18)

[考试内容]:

讲解、口令、术语、动作示范

[考试形式]:

运动实践操作(或先笔答方法,今后再考示范或笔答时画单线图)

1、后蹬跑的动作要领?

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时充分蹬直,最后以脚趾蹬离地面。

摆动腿以膝关节领先屈膝前摆,然后大腿下压前脚掌着地。

两臂与腿的动作协调配合,前后自然摆动。

2、跨越式跳高的动作环节与方法?

助跑、踏跳、过杆、落地。

侧面直线助跑,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约在30~60度之间。

助跑逐渐加速,用有力脚起跳,起跳腿以脚跟先着地、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并稍屈膝、以前脚掌快速有力蹬地起跳,同时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起、两臂配合协调上摆;上体前倾向上,摆动腿屈膝,大腿靠近胸部,摆至横杆上后,稍内旋,积极下压;起跳腿迅速向上摆起,两腿相继过杆;摆动腿先落地,然后起跳腿落地,屈膝缓冲。

3、助跑投掷垒球或沙包(以右手投掷为例)动作方法?

垒球的握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顶在球的下面,掌心不着球。

面对投掷方向,右手持球(或包)于头的右前上方;助跑几步后,迈右腿的同时,身体向右转右臂靠近身体经下向后引球,左腿迅速向前移动;右腿迅速向前交叉,当左脚刚一落地时,右脚迅速蹬地、转髋,挺胸身体左转,重心前移,上体向前鞭打,挥臂将球或包经肩上快速投出。

4、后滚翻的动作方法?

背向滚翻方向蹲撑,两手同时用力推垫,体后倒,低头、团身向后滚动,使臀、腰、背、颈、头依次着垫,当肩部着垫时,迅速屈肘,两手放在肩上(手背尽量靠近肩胛,指尖朝后),用力推垫,推起成蹲撑,站立。

5、跳上成蹲撑,起立,挺身跳下的动作方法与保护帮助?

面对器械,助跑,双脚踏跳,两臂支撑器械(与肩同宽),同时提臀,屈膝上提并贴近胸部,两前脚掌踏上器械成蹲撑;然后两臂斜后下举,接着,两臂向斜前上方摆起,两脚用力蹬离器械,向前上方挺身跳下,落地时屈膝缓冲。

保护与帮助:

当练习者上箱时,保护者站在器械前,握其上臂;当练习者跳下时,站在落点旁扶其腰背,防止摔倒。

6、一足蹬地翻身上的动作方法与保护帮助?

杠前正立,两手同肩宽屈臂正握杠,蹬地腿向前迈出一步,屈臂引体同时另一腿从后向上沿弧线用力摆动,蹬地腿用力蹬地并迅速与摆动腿并拢,进一步屈臂引体使腹部贴杠,继续向上翻转,当两腿翻转至杠后水平部位时,两腿制动,同时翻腕、抬头、挺身成支撑。

保护与帮助方法:

帮助者站在杠前练习者体侧。

当练习者蹬地后,一手托肩,帮助拉臂;另一手托臀,使重心升高,腹部贴杠。

当翻上成支撑时,一手换扶上臂防止上体前倒,另一手杠后换扶大腿,维持身体平衡。

7、足球停球技术是?

接地滚球:

支撑脚踏在来球的一侧,脚尖正对来球方向,腿稍曲;上体前倾,两臂自然张开,重心放在支撑脚上;接球脚提起并向外转,使脚内侧正对来球;当球滚到体前时,接球脚自然伸出迎球,触球的一刹那接球脚顺势后撤,以缓冲来球的力量,把球接在自己控制范围内。

8、足球脚背正面射门技术?

直线正面助跑,支撑脚踏在球侧约15厘米左右,脚尖正对出球方向,膝关节微曲,两臂自然张开,当支撑脚踏地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迅速前摆,脚背绷紧,以脚背正面击球的后中部;击球的一刹那,踝关节绷紧用力,脚跟提起,脚尖下指,脚面绷直,将球踢出。

球踢出后,身体随球跟进。

9、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

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侧方;跑动的步法要与球弹起的节奏协调一致,手、臂的动作与原地运球相同。

10、篮球运球或接球跑动单手投篮技术?

(以右手投篮为例):

运球或接球后,双手持球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右脚落地后左脚向前跑一步,先用脚跟着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起跳,同时两臂迅速举球,右腿提膝,配合左脚起跳。

起跳后双手举球至头的右上方,当身体腾空接近最高点时,右手托球,右臂和身体充分向上伸展,掌心向上,用扣腕和手指的力量将球向篮筐投出。

11、排球的传球技术?

传球前的准备姿势:

正面对准来球方向,两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上体前倾,两肩放松,两臂弯曲至于胸前,两肘自然下垂,两手成传球手型,目视来球。

击球点:

一般在脸前15~20厘米,当来球落至脸前上方约一个半球(20厘米)左右,做出击球的动作将球传出。

传球手型:

手触球时,两手张开,手腕后仰,手指微成半球状,小指在前,两个拇指相对近似“一”字形。

击球用力:

传球前手指、手腕稍放松做好传球前的预备姿势。

传球时,手指、手腕要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并用手指和手腕的弹力,以及蹬地伸膝,向上展体、伸臂动作的协调力将球传出。

近距离传球时,运用手指手腕的弹力较多;远距离传球则更多的借用蹬地、伸臂、展体的力量。

12、排球的发球技术?

正面下手发球(以右手为例):

发球前,面对球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脚尖稍向外转,两腿微曲;上体稍前倾,左手持球于腹前;发球时,将球向上抛起约30厘米高,同时右臂后引,当球下落时,右脚蹬地,右臂自然伸直向前摆动,当摆动至腹部右侧前方时,用手掌、半握拳或虎口击球的后下部,击球后随着身体重心前移,顺势跨步,迅速进入场内。

侧面下手发球(以右手为例):

发球前,发球人左肩对球网侧向站立,两脚左右分开同肩宽,两腿微曲,上体稍前倾,左手持球置于小腹前。

发球时,左手将球在身体的正前方抛起,离手高度约30厘米。

在左手抛球的同时,右臂向右后方摆动。

击球时,右脚蹬地,身体左转,右臂前摆,用虎口或全手掌在腹前击球的后下方。

击球后,身体顺势转向球网,重心前移进入球场。

13、少年拳第一套顺序和动作名称?

1、预备势——2、震脚架打——3、蹬踢架打——4、垫步弹踢——5、马步横打——6、弓步撩掌——7、虚步架打——8、跳步推掌——9、撩掌收抱——10、还原式

14、蹬腿冲拳的动作方法?

并步站立,两手下垂。

上左脚,右手前摆,手心向上,做握拳状,左手握拳收抱于腰间。

然后抬右膝、蹬右腿,同时左拳前冲,右手握拳收至腰间,再落右脚,蹬左腿,冲右拳。

15、仆步穿掌的动作方法?

预备:

两脚并立,向左双摆掌,眼看左侧。

(1)弓步劈掌: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上体右转成右弓步,右手自左向上、经头向右方劈落,右掌与眉同高,左手回收至腰侧。

(2)插步盖掌:

右腿后撤成插步,上体右转,右手收至右腰侧成掌,左手自左经上、头部、向右前方下按,高与齐胸,掌心向外,目视右掌。

(3)提膝穿掌:

上体向左转,左掌收至右胸前,同时右掌经左掌背向前上穿出成穿掌,手心朝上,并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成右腿独立,目视右掌。

(4)仆步穿掌:

左脚向左侧落步,右腿屈膝全蹲成左仆步,右掌内旋使掌心朝外,掌指朝上。

上体左转,左掌贴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掌,成仆步穿掌。

(5)弓步前挑:

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手上跳,右手下落,两手成斜直举,眼看左掌(6)右脚上步,右手随上步前摆,左手自上经头向后摆,转体180度还原成左弓步劈掌。

16、运动曲线的起点应在什么位置上?

一般情况下,做完准备活动学生的脉搏应达到多少?

画运动曲线时,至少要取多少点画图。

[参考答案要点:

在纵轴上,达到120次左右,十点]

17、向后转走的动作方法?

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右脚上。

动令后,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身体经右向后转体180度,同时两臂随转体摆动;然后

要点:

一预、动令都落在右脚;身体经右向后转时,两臂随转体摆动,不能外张,转动又平稳。

18、向左(右)转走的动作方法?

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左(右)脚上。

当听到动令后,右(左)脚向前迈半步,脚尖稍向内扣,稍有停顿;以两前脚掌为轴向左(右)转90度,接着迈踢左(右)脚,两臂配合两腿协调摆动,向新的方向前进。

要点:

预令和动令分别落在左(右)脚上;听动令后,继续向前迈半步,然后以两脚为轴转动。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用书1-6册》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内容汇编。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与教学论方面的内容(8)

[考试范围]: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的相关基本心理知识(如:

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文件的制定等。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

是指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知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的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

2.体育教学过程:

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二、简答题

3.简述学习迁移的类型、作用,举例说明某项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中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促进正向迁移。

[参考答案要点: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学习迁移的方向,可把学习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促进教学中的迁移,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特点;

(2)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例如:

在学习急行跳远技术动作时,通过让学生练习快速跑,提高助跑速度,对促进学生掌握跳远的技术和提高跳远的远度产生正迁移作用。

]

4.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哪些基本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要点:

学生主体性原则;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全面效益原则。

5.在篮球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根据教学经验自己总结)

[参考答案要点:

组织形式:

采取分组练习(同质、异质)。

教学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游戏、竞赛。

]

6.结合体育学科特点与实际教学,浅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根据教学经验自己总结)

[参考答案要点:

叙述所教年级(低、中、高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所教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法、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

7.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观察学生伤情、由教师采取适度的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