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01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大气治理(雾霾治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1:

北京市历年大气治理投入7

图表2:

2016年11-12月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8

图表3:

洛杉矶50年空气治理历史9

图表4:

一次污染物(NOx,VOCs,CO)和二次污染物浓度10

图表5:

三大重点地区PM2.5平均浓度11

图表6:

三大重点地区平均超标天数比重12

图表7: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2

图表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12

图表9:

全球在2017年7月7日晚7点的空气质量地图13

图表10: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6

图表11:

伦敦60年“治霾”历史16

图表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9

图表13:

英国的产业结构变化20

图表14:

英国历史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2

图表15:

凯灵利煤矿最后一个班次的工人们下班场景22

图表16:

英国现存的最大燃煤电厂(装机容量3960MW)23

图表17:

英国天然气历史产量23

图表18:

英国石油历史产量24

图表19:

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26

图表20:

上海市(左)、广州市(右)PM2.5来源解析27

图表21:

我国能源储量结构27

图表22:

我国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和电力供给结构28

图表23:

2015年中国煤炭分配图28

图表24:

2016年各行业动力煤消费量比重31

图表25:

火电行业脱硫机组容量33

图表26:

火电行业脱硝机组容量33

图表27:

火电行业净利润和营业成本35

图表28:

综合平均价格指数-环渤海动力煤(Q5500K)35

图表29:

重点行业SO2排放量38

图表30:

重点行业NOx排放量39

图表31:

重点行业烟(粉)尘排放量39

图表32:

京津冀地区不同燃烧方式下燃煤锅炉容量和耗煤量的技术分布40

图表33:

不同容量的燃煤锅炉各污染物排放所占比例41

图表34:

除尘技术的分布41

图表35:

钢铁行业部分企业归母净利润42

图表36:

建材行业部分企业归母净利润43

图表37:

2016年12月18日空气质量分布45

图表38:

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化46

图表39:

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逐月PM2.5浓度均值(左)及超标天数比例(右)46

图表40:

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逐月PM2.5平均浓度46

图表41:

天然气的市场化改革51

图表42:

迪森家居壁挂炉自动化生产线、检测设备局部图54

图表43:

公司专营城市燃气项目数量56

图表44:

公司特许经营城市燃气项目数量59

图表45:

公司干线管网分布情况60

图表46:

公司业务所涉及省份60

表格目录

 

表格1:

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11

表格2:

1980-2000年英国出台的法规18

表格3:

英国的产业结构变革19

表格4:

英国的能源结构变革21

表格5:

2015年中国废气排放情况(万吨)26

表格6:

火电厂超低排放标准(mg/m3)32

表格7:

超低排放技术路线32

表格8:

《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具体细则35

表格9:

国家关于超低排放改造的补贴政策36

表格10:

钢铁行业主要大气排放标准(单位:

毫克/立方米)37

表格11:

建材、炼焦行业主要大气排放标准(单位:

毫克/立方米)37

表格12:

各行业安装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情况38

表格13:

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分级去除效率42

表格14:

散煤燃烧排放量(千克/吨)47

表格15:

采暖方式成本对比48

表格16:

北京、河北两地的煤改气补贴政策49

表格17:

部分进口管道天然气的协议价格50

表格18:

我国主要LNG接收站进口LNG价格及数量50

表格19:

2017年上半年小松鼠壁挂炉销量54

表格20:

2017年上半年工业锅炉销量55

表格21:

大元泵业各类产品产能(单位:

万台)57

表格22:

IPO募投项目情况58

表格23:

热水循环屏蔽泵销量情况59

 

第一节大气治理发展历程

一、雾霾治理历程

人们对于雾霾的关注始于十余年前。

2005年,国内媒体报道里开始出现“雾霾”的字眼。

2009年,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数据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当年最高值达到712微克/立方米。

2013年1月28日,PM2.5首次成为气

象部门的霾预警指标之一。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大气十条”),提出五年内使全国空气质量整体改善,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显著改良。

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雾霾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

以雾霾严重的北京为例,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的总投入从2011年的17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65.4亿元,

2014年到2016年,大气治理总投入达360.6亿元。

在治理措施不断推出的

背景下,从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略有改善,2016年全

年37天的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的53天和2014年的45天有一定的改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严重的雾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特别是在每年冬季10月到12月,空气质量严重超标仍是常态。

2016年12

月16日起至12月20日,全国范围内经历了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强的雾霾天气。

北方多地相继出现污染物指数“爆表”的情况。

京津冀等地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多地PM2.5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

十年雾霾史,弹指一挥间。

虽然雾霾治理政策和措施频出,可大气质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治理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图表1:

北京市历年大气治理投入

 

资料来源: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2:

2016年11-12月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

资料来源:

真气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雾霾治理绝持续工程

1943年,美国首次爆发光化学污染事件,事件爆发时,空气可见度只有三

个街区,空气使人们的眼睛和喉咙有显著的刺痛感。

在1952年和1955年,更为严重的光化学污染频频爆发。

洛杉矶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空气污染治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污染源分析阶段、工业源控制阶段、移动源控制阶段、PM2.5

控制阶段。

空气污染源分析阶段(1943-1952年):

1943年,洛杉矶将空气污染归因于主要生产合成橡胶原料丁二烯的化工厂。

虽然该厂被迫临时关闭,但是雾霾次数并没有减少,反而越发频繁。

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家ArieJ.Haagen-Smit首次提出,洛杉矶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并指出臭氧是洛杉矶雾霾的主要成分,这使得大气治理开始走向正轨。

这个阶段的控排手段主要是禁止在后院焚烧垃圾,减少工厂的烟雾排放,削减炼油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该阶段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1952年和

1955年的光化学污染比1943年更为严重。

工业源控制阶段(1952-1975年):

经过空气污染源分析,美国将空气治理的矛头首先对准了石油化工行业,重点要求削减炼油厂、加油站的碳氢化合物排放,对化工溶剂、热电厂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并减缓重污染企业发展。

期间,还涉及了垃圾填埋场有毒气体管理、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局,开始对汽车尾气排放管理进行了探索。

移动源控制阶段(1975-1997年):

控排重点从工业源转向移动源。

根据ArieJ.Haagen-Smit的分析,1952年汽车排放占南加州大气污染物的85-90%,但由于缺乏有效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1975年,加州要求所有汽车配备催化转换器,并对机动车采取了强制排放检测、对汽油进行质量控制

PM2.5控制阶段(1997年-至今):

1997年,美国环保署首次增加了PM2.5的标准,要求各州年均值不超过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超过65微克/立方米。

2006年,PM2.5的日均值收紧至35微克/立方米。

图表3:

洛杉矶50年空气治理历史

 

资料来源:

Front.Environ.Sci.Eng.,2016,10(5),11

图表4:

一次污染物(NOx,VOCs,CO)和二次污染物浓度

资料来源:

Front.Environ.Sci.Eng.,2016,10(5),11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洛杉矶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12年加州范围内“不健康空气”水平的天数减少了约74%,颗粒物质排放也大幅度减少。

但臭氧、PM2.5和全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指标仍未能达到联邦空气质量标准。

从洛杉矶的雾霾治理的历史来看,整个治理过程持续了几十年,可见雾霾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对症下药,空气质量才能得到显著改善。

三、我国雾霾治理略显成效

1、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经过近些年来的重点整治,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已略显成效。

2016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6项标准污染物中的5项(PM2.5、PM10、SO2、NO2、CO)年均浓度相对2013年呈持续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30.6%、30.0%、47.5%、

11.41%、24.0%。

其中,PM2.5和PM10的日均值超标天数的比例分别由2013年的33.2%、14.5%降至2016年的16.7%、11.5%。

三大重点地区的平均超标天数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0、12和13个百分点。

表格1:

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5:

三大重点地区PM2.5平均浓度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6:

三大重点地区平均超标天数比重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7: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废气排放增速放缓

从工业废气总排放量看,2015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为68.5万亿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1.3%。

同时,工业废气治理设施逐年增加,2015年共有废气设施29万套,比2011年增加34.4%。

从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明显;2015年,二者排放量分别为1859.12万吨和1851.9万吨,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

16.2%和23.0%。

“大气十条”颁布后,烟(粉)尘的排放也得到了较好地治理,

2015年烟粉尘排放1538万吨,同比下降11.6%,三类废气污染物都得到初步改善。

1、我国空气质量仍堪忧

空气质量虽有改善,但超标情况仍较普遍。

根据WHO的实时空气质量地图,

2017年7月7日晚7点,全球空气质量以中国为最差,中国空气治理以京津冀地区为最差,京津冀大量城市的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PM2.5仍是困扰多数城市的重要问题,臭氧已成为重点区域的新症结。

目前来看,我国大气治理仍有漫长的路要走,综合整治将持续推进。

图表9:

全球在2017年7月7日晚7点的空气质量地图

资料来源:

WHO、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二节英国大气治理得益于能源结构转型

一、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到8日,英国爆发伦敦烟雾事件,在此期间,伦敦空气中的黑烟和SO2的浓度都达到极高的水平。

根据伦敦政府的监测数据,空气中黑烟的浓度峰值达到了4460微克/立方米,SO2的浓度峰值则为3830微克/立方米。

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整个伦敦,在四五天内伦敦市死亡人数达到了

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达到了平时的三倍,一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大概是平时的两倍。

图表10: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治理措施

在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爆发后,英国开启了60余年的大气治理史,治理过程可以划分为准备阶段、显著削减阶段、平稳改善阶段和低碳发展阶段。

图表11:

伦敦60年“治霾”历史

 

资料来源: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准备阶段(1953—1960年):

英国于1953年成立比佛委员会,专门负责调研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和制定大气治理方案和建议。

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英国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该法律要求禁止家庭使用煤炭,迫使伦敦市民改用如天然气、燃油或电力等更加清洁的能源,禁止黑烟的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和建立“烟尘控制区”。

为污染物控制排放,政府出台了补贴政策和惩罚措施,要求在烟尘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英镑、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并规定使用“最佳可行技术”。

经过这个阶段,伦敦的SO2浓度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和43.6%。

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

经过12年的实践,英国于1968年修

订了《清洁空气法》,对1956年的法案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并在1974年出台《污染控制法》,规定了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中硫的含量。

英国政府延续了1956年版《清洁空气法》所规定的控制措施,并要求进一步提高烟囱高度、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大幅扩大到覆盖大伦敦地区90%的面积。

经过

该阶段,伦敦的SO2浓度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2.1%和88.0%。

平稳改善阶段

(1980—2000年):

到1980年时,英国煤炭的使用量已经大幅减少。

伦敦开启了排放提标和法律体系完善的工作,在《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SO2、悬浮颗粒物、铅和NO2进行了规定,在《环境法》要求地方政府定期展开空气达标评估,如果不达标,则进行划区整治。

经过该阶段,伦敦的SO2浓度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

低碳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之后,SO2与黑烟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

在2002年,伦敦市长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

随后在2006年对该战略做出了修订,并于2010年发布了最新版本,关注的重点也从之前的煤炭燃烧所造成的污染转变为机动车所造成的污染。

战略中采取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推进低排放机动车、设定低污染排放区的新标准、更换老旧汽车等,并且从交通控制、路面公共运输、环保车辆及燃料等方面实施了各种控制措施,征收“拥挤费”,建立“低污染排放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

表格2:

1980-2000年英国出台的法规

资料来源:

互联网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三、启示:

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转型是关键

1、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环境质量的退化与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在工业化前期,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生产的密集化和规模化的加强,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的状况随着工业化发展恶化到极致;到达某个临界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将逐渐得到改善。

图表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资料来源:

Panayotou(1993),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英国从工业主导的国家变成了服务业主导的国家。

对比英国1950年与2015年的经济数据,英国的工业在GDP中占比已经减半,从

51%降为21%,而服务业在GDP中占比几乎倍增,从45%增加到了78.4%。

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成为英国的主导产业。

表格3:

英国的产业结构变革

资料来源: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3:

英国的产业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英国先后爆发多次恶性环境事件。

与此同时,后发工业国家美国、法国和德国逐渐超过英国,逐步取代英国在工业中的地位,在双重压力下,英国开始寻求产业转型。

一方面,英国大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退出污染性行业。

以钢铁、煤炭行业为例,英国自1967年开始实施一项投资30亿英镑的钢铁业现代化改造十年计划,该计划不断将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冶炼与轧制、设计与生产等方面。

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0年,就业人数从26.8万

减少到13万。

1993年,经全面考察之后,英国政策决定对煤炭科技发展的

方向实行战略转移,由煤炭开采转向煤炭的洁净利用。

而到2015年,以凯灵利煤矿的关闭为标志,煤炭工业已经退出了英国的历史舞台。

另一方面,英国开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创意类产业,开启“去工业化”+

“金融化”进程。

去工业化方面,1990-2015年的25年间,英国工业增加值占比从1990年的31.59%下降到2015年的20.17%,而制造业增加值占比

18.85%下降到2015年的10.26%,两者分别下降约11.4%和8.6%。

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伦敦的变化更为明显,共经历了两次产业转型。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50-1990年之间。

在20世纪50年代初时,伦敦制造业产值约占英国GDP的40%,当地既有钢铁和重型机械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也有印刷和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由于城市土地价格上涨、国际竞争加剧、石油价格高涨等不利因素的出现,1961年至1981年期间,当地制造业人数减少约2/3,产值年均下降约10%。

之后随着撒切尔内阁在伦敦启动金融改革,对内放松管制,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业,带动当地基于金融和生产者服务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20世纪80年代末,伦敦已从“工业经济”转型成了“服务经济”。

第二次产业转型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英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并颁布《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设立了“创意优势基金”,鼓励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从1997年至2016年,创意产业是伦敦产值年均增长最快的部门,现已成长为产值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且就业人数已超过金融服务业,使伦敦享有了世界“意之都”的美誉。

经此次转型,伦敦进一步丰富了“服务经济”的内涵。

截至2016年,伦敦产业结构中,第三产占比已经超过90%。

2、能源结构转型

在产业发生剧烈变革的同时,英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15年时,英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已经从1958年的76%降到4.4%。

天然气消费量一次能源占比已经从1950年的0%上升到2015年的31.4%,石油消费量也从1950年的24%提升至2015年的40.1%。

据报道,2015年12月19日,英国关闭了最后一座全国最后一座深层

煤矿——凯灵利煤矿,这意味着历时300年的煤炭工业从此退出英国的历史舞

台,而在历时最鼎盛时,这里曾同时有120万工人在3000多个矿井下作业。

表格4:

英国的能源结构变革

资料来源:

伦敦烟雾治理历程,国家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4:

英国历史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EnvironmentAgency-GOV.UK,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017年的4月21日,英国电网又宣布在24小时内英国完全没有使用燃煤发电。

据BBC报道,当天的电力有1/2来自天然气发电、1/4来自核电、1/4来自风电、生物燃料发电和进口电力。

截至目前,英国境内总共只有9座燃煤

电厂在工作,累计装机容量仅有144万千瓦。

从英国历史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来看,1958-1968年能源结构变革以“油代煤”展开,而1968-1978年主要是进行“气代煤”,1978-1988年则同时发生“气代煤”和“气代油”的进程,1988年之后的将近30年,则主要是进行“气代煤”的能源结构变革。

图表15:

凯灵利煤矿最后一个班次的工人们下班场景

资料来源:

南方能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6:

英国现存的最大燃煤电厂(装机容量3960MW)

资料来源:

南方能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7:

英国天然气历史产量

资料来源:

EnvironmentAgency-GOV.UK,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8:

英国石油历史产量

资料来源:

EnvironmentAgency-GOV.UK,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能源结构成功变革与北海油气资源的发现与量产密切相关。

北海是大西洋的边缘海,在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之间,面积约50多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丰富,海底石油藏量仅次于波斯湾和马拉开波湾而居世界第三位。

英国于

1965年首次在北海南部发现气田群,1969年发现埃科菲斯克大油田,1971年

又发现布伦特大油田,就此进入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高潮。

北海天然气从1967

年开始量产,到1976年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8亿立方米,并在其后5年产量实现了135%的年复合增速。

北海的石油开采相对天然气较晚,从1975年开始量产,

在北海油田开采以前的1948-1970年,年均石油产量少于15万吨,而北海油

田开始量产后,英国石油产量迅速从1976年160万吨扩大到8000万吨。

在英国北海油气资源进入开发高峰的时期,世界爆发接连在1979年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1980年爆发伊朗战争,大幅推高了石油价格,这进一步加速了英国北海油气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节我国治霾路径:

从电力到非电再到散煤燃烧

一、我国雾霾成因解析

我国的大气污染从源头来看,可分为三类:

一是工业源,包括以火电为主的燃煤电厂以及钢铁和水泥生产的非电领域。

二是生活源,主要是居民散煤燃烧、餐饮业所造成的污染。

三是流动源,主要为机动车、非道路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气体排放。

工业源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贡献最大,分别占比83.7%、63.8%和80.14%,是大气污染中最主要的排放源。

表格5:

2015年中国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资料来源: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从我们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