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01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docx

统计知识分析题库答案

统计分析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1、时间

2、所属期,指标及其数值

3、2003年

4、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水平指标

(大纲P9—10)

5、税收收入,350亿元,56.19,1,累积增长量,累计。

6、249.88,41.39

7、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速度

8、宏观税负,税收逐期增长%,税收收入,GDP

9、8657,864

10、增长量,增长速度,逐年平均

11、比重,比例关系

12、平均数,一般水平

13、空间,时间,依存关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14、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全距,平均差,标准差

15、因素各自,单因素分析法,二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分析法

16、固定不变,单因素的变动,两个因素,分解,两,三,三个以上

17、税收,经济,税收分析方法,税收问题,税收数据,税收现象,特征和现象,成因,

18、规模,增长,税负,弹性,结构,周期

19、经济因素,税制因素,征收管理

20、经济,经济,税收与经济发展

21

22、基础,起点

23、了解程度,税收分析的深度,信任程度

24、可比性

25、宏观分析,微观分析,中观分析,专题分析,税收执行分析

26、税收计划,精细化,格式化,模块化,现代化

27、宏观分析,地区

28、企业,企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额,实缴税收,对象,指标

29、微观汇总情况

30、宏观结论,微观汇总数

31、中观分析

32、专题分析

33、税收执行情况分析

34、税收资料,经济资料,征管资料

35、坚持从经济到税收,实事求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36、基本原则,主观臆断,实际

37、统计调查,收集资料,分析方法,论点,论据,论证

38、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

39、可靠性,科学性,正确性

40、1000,不平衡,差异,200—600,共性,不对称,低税收水平,两,不平衡

41、描述性分析,微观模拟分析方法

42、描述,绝对量分析,相对量分析,平均分析,离散分析,结构分析

43、经济,税收,数字资料,其他实际资料,观察,原始资料,系统资料

44、初步认识,统计分析方法

45、统计分组,时间数列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

4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7、数据,分析,问题,措施

48、适时对路,新颖独到,量力而行

49、提纲

50、税收计划分析报告,税收会计分析报告,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税收宏观分析报告

51、规范,准确,简明,通俗

52、体例统一

53、增长,1.5

二、单选

1、A2、A,3、B,4、D,5、B,6、A,7、D,8、A,9、D,10、A,

11、B,12、B,13、C,14、D,15、C,16、A,17、D,18、A,19、A,20、B

21、A,22、C,23、A,24、B,25、C,26、A,27、B,28、A,29、C,30、A

三、多选

1、ABCDE2、AB3、ABDF4、CEGH5、ABE6、BCE

7、BF8、ABCDE9、ABCDE10、AD11、ACD12、BD

13、ABDF14、ACDE15、DEFG16、ABC17、ABCDE18、BCDE

19、ABD20、ABCDE21、ABCD22、ABCDE23、ABCDE24、ABCD

25、ABCDEF26、ABCD27、ABCDE28、ABCD29、ABCD30、ABCDEF

四、判断题

1、√,2、×,3、×,4、×,5、√,6、√,7、×,8、√,9、√,10、×,11、×

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31、×

32、×,33、×,34、×,35、×,36、√,37、×,38、√,39、√,40、√,41、√

42、√,43、√,44、×,45、√,46、√,47、√,48、×,49、√,50、√,51、√

52、√,53、√,54、√,55、√,56、√,57、×,58、×,59、×,60、×

五、简答题

1、(刘P381)答:

时间数列分析对税收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准确描述经济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二研究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三探寻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性;四利用时间数列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对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税收预测的有效工具;五利用时间数列进行不同总体的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总体的差异状况和本质区别。

2、(刘P381—382)答:

税收收入时间数列反映的税收收入在一个时期(时间段)内发展变化的累计总量,而纳税户数时间数列则反映纳税户数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的数列。

它们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税收收入具有可加性,加总后的指标值代表扩展后的新的时期的指标值;而各个纳税户数不能相加,相加结果无实际经济意义。

(2)税收收入指标值的大小与指标所属期长短有直接联系,时期越长,指标值越大;而纳税户数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联系。

(3)税收收入指标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间断地登记取得的;而纳税户数指标值通常由一次性登记取得。

3、(大纲P20—21)答:

对比与比较分析法,是税收分析中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种基本方法,是利用各种税收数量指标与其他相关联的经济指标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各种税收指标内部的数量对比关系、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同一数量指标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等,用一个抽象化的比值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以揭示和反映它们之间的相对水平,发展过程及其差异程度。

利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其适用条件和基本规则:

(1)严格保持相互联系的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2)正确选择作为税收分析的相对指标和对比基数。

(3)要在科学分组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指标。

(4)在对税收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时,要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总量指标和个量指标等结合起来运用。

4、(刘P383)答:

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对某一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进行动态分析。

因此,形成数列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1)时期长短应保持一致。

(2)总体范围应一致。

(3)指标的经济含义应一致。

(4)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保持一致。

5、(刘P394—395)答:

发展速度表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已增加到基期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增长速度是表明经济现象报告期较基期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关系密切,具体有: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或100%)

如果发展速度大于1,则增长速度为正值,表示某经济现象增长的程度和发展方向是上升的;如果发展速度小于1,则增长速度为负值,表示某经济现象下降或降低的程度和发展方向是下降的,此时,增长速度实为降低速度。

6、(刘P395)答:

增长1%的绝对值指增长量除以用百分数表示的增长速度而得到的绝对量,它表明某经济现象或某项指标每增长1%所代表的绝对量。

也可由基期水平除以100得到。

该指标表明,经济现象超过了低基数高增长的初级阶段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增长幅度趋平。

即基数越大,增长1%所代表的绝对额就越大,提高增长率就越难。

从长期看,增长1%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反过来说,随着基数的抬高,等额增长,将得到越来越低的增长率。

7、(大纲P11)答:

结构分析技术是对税收结构的组成及其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提供其表层和内部构造、保存状态、构成指标的信息。

税收结构是指税收收入总量中各项税收占比重的结构关系。

税收结构是税收政策、经济结构和征管倾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税收结构可以间接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源结构,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税制设计倾向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

同时了解和掌握税收结果的变化趋势,对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税收收入形势的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刘P367)答:

平均指标是在同质总体内,将单位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的指标。

其具体作用为:

(1)平均指标可用于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的表现,以反映经济现象的规模和水平。

(2)平均指标可用于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表现,以反映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或规律性。

(3)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平均指标可用于推断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9、(刘P375)答:

平均指标分析法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

(1)经济现象的同质性是运用平均指标的前提。

同质性就是经济现象的各个单位在被平均的标志上具有一致性或称同类性。

如果单位的基本特征具有异质性,则平均的结果会歪曲经济现象的整体特征。

(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为了分析问题的准确性有必要按照反映重要差别的标志,对总体进行再分组,计算组平均数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3)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4)平均指标与总体单位的特殊特征相结合。

10、(刘P377)答:

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反映变量的离散趋势。

其具体作用是:

(1)准确地反映总体各标志值的差异性。

(2)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尺度,即标志变异值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反之,则反。

(3)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均衡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微观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和均衡性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或波动程度。

11、(刘P356—357)答:

该地区税收收入一年内增加13886万元,增长32%。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单从各税种的构成情况来看,它们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增值税的增加,占税收收入增量的55。

5%,增收额7706万元,影响税收收入增长17。

6%;紧随其后的是营业税的影响,营业税增收2835万元,占税收收入增量的20。

4%,影响税收收入增长6。

5%;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增收1848万元,占税收收入增量的13。

3%,影响税收收入增长4。

2%。

12、(大纲P21)答:

分组分析法就是利用统计分组的方法进行的分析法。

而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税收分析研究的任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划分出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

使同组内的各单位在分组标志上的性质相同,而不同组之间的性质相异,进而进行分析。

进行分组分析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反映各类型的内在联系。

(2)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3、(刘P1)答:

税收分析是以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分析对象的认识活动。

进行税收分析,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

(2)实事求是的原则。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14、(刘P6)答:

税收分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以理论为基础。

(2)以税收数据为基本数据。

(3)应用专业分析方法。

(4)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5)具有精确性。

15、(刘P14)答:

从税收分析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特点出发,可将税收分析分为税收计划分析、税收会计分析、税收统计分析和税收宏观分析四大类。

税收计划分析以税收收入进度为主,及时地反映组织收入的情况和问题,监督收入进度,促进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税收会计分析从税收资金运动的角度出发,全面地分析税收资金运动的特征,从资金运动中寻找规律性和问题,监督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保证国家税收的安全完整;税收统计分析从历史数据出发分析税收的增长特征、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等重大课题,为人们进一步深化对税收的认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税收宏观分析则是从经济和税收问题的宏观方面出发,研究税收自身的特征、税收与经济在理论上的关系和这种关系在实际上的表现、税收收入能力估算、税收收入预测等宏观方面,对税收作全面的把握。

16、(刘P15—16)答:

税收计划分析主要集中在税收收入计划的制定、税收收入进度时序分析、税收收入计划完成程度分析、税收收入预测、税收收入与经济的适应性分析以及为调整计划进行决策咨询等方面。

(1)分析经济税源情况

(2)进行税收收入预测(3)分析税收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4)分析税源的分布情况,提出实施积极调度的方案(5)分析税收收入进度的合理性(6)全面分析年度税收收入完成情况。

17、(刘P17)答:

税收计划分析具有其他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重要意义。

(1)反映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和执行结果

(2)反映本期税收的主要特点(3)反映经济税源变化情况(4)反映税收政策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18、(刘P18)答:

(1)时效性。

(2)数字先导(3)规范性(4)前瞻性

19、(刘P20)答:

税收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管理的最高阶段。

其具体的内容主要有:

(1)应征税金分析

(2)欠缴税金分析(3)减免税金分析(4)在途税金分析(5)提退税金分析(6)入库税金分析

20、(刘P28)答:

税收会计分析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税收会计本身的特点相联系,有三个主要特征:

(1)逻辑严密

(2)专业性强(3)集中分析税收资金运动特征(4)重视微观分析

21、(刘P28)答:

(1)从宏观上认识税收的特点

(2)从宏观上认识税收与经济税政、税制、征管的关系(3)从宏观上认识税收对经济的调控功能(4)从宏观上把握税收全貌(5)宏观分析是其他类型税收分析的基础。

22、(刘P29)答:

(1)分析范围的全面性

(2)分析内容的系统性(3)分析对象的复杂性(4)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23、(刘P30)答:

(1)宏观分析指在国民经济的大视角上分析经济问题,分析税收问题,分析税收与经济问题。

对应的是地区;微观分析指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行为,企业纳税行为以及企业经营与企业纳税的关系问题。

对应的是企业。

(2)宏观分析相对应的指标主要有GDP、消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微观分析对应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成本、税金、利润等

24、(刘P413—415)答:

税收分析报告是从税收经济的整体出发,以一定的经济和税收理论为基础,以准确的税收核算数据为依据,以一定的税收工作实践为出发点,运用特有的分析方法,研究反映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变动引起税源的变动,税收经济的基本特征,税收征收管理能力判断以及征管能力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等税收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税收与相关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的一种文体。

税收分析报告具有自己的特点:

(1)综合性

(2)税收分析报告是有关税收问题的报告,具有专业性(3)税收分析报告强调的是分析,具有深入性(4)税收分析报告强调量的界限,具有数量性。

25、(大纲P47)答:

税收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言之有物,不尚空谈;二是实事求是,反映真理;三是有的放矢,看准对象;四是分析综合,内容真切;五是认真负责,反复修改。

26、(刘P430)答:

一篇税收分析报告,从整体结构来说,大体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是标题,二是导语,三是主体,四是结尾。

27、(大纲P47)答:

税收分析报告的表达方式要以说明为主。

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表达方式:

(1)背景说明

(2)情况说明(3)原因说明(4)建议说明(5)记叙议论

28、(绿P138—139)答:

这三部分中的前一个部分与后两部分之间是递进关系,后两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递进结构又称纵式结构,它的特点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或逻辑关系,把文章的主体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形成发展或递进的关系。

这种安排可以使文章的论述层层深入,便于文章的展开。

并列结构又称横式结构,它是按照所要研究事物的情况,把报告的主体分成并列的几部分展开。

29、(大纲P48)答:

税收分析报告的表达是用书面语言进行的,在语言使用上,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规范

(2)准确(3)简明(4)通俗

30、(大纲P48—49)答:

数字也是语言。

统计数字与抽象的数字不同,它是事物数量特征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因此,税收分析报告中的数字,除了要求准确外,还要讲究使用技巧:

(1)数字表述得当

(2)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应用要灵活、恰当(3)数字要适当加工(4)数字使用要规范(5)数字不应文字化。

六、计算题

1、(刘P352)本季度实际完成税收计划%=(115000/508000)×100%=22。

6%

本季度税收计划完成情况没有达到时间进度要求。

2、(刘P353)

国有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比重%=(87800/115350)×100%=76%

集体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比重%=(21200/115350)×100%=18%

个体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比重%=(6350/115350)×100%=6%

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之比=87800/21200=4.14:

1.00

国有经济与个体经济之比=87800/6350=13.82:

1.00

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之比=21200/6350=3.34:

1.00

3、(刘P366)

按平均纯益率分组%

企业数

计税所得

税额

税负%

1.0以下

1711

14589

4651

31.88

1.0—1.5

1519

61774

19786

32.03

1.5—2.0

2211

50330

17550

34.87

2.0—2.5

6046

155453

57999

37.31

2.5—3.0

3623

92561

36367

39.29

3.0以上

2214

143279

61968

43.25

4、(刘P356)

税种

入库税额

各因素增长额

各因素增长率%

影响税收收入%

在总增量中的比重%

1998年

1997年

增值税

28891

21185

7706

36.4

17.6

55.5

消费税

6886

6003

886

14.8

2.0

6.4

营业税

12013

9178

2835

30.9

6.5

20.4

其它各税

3525

3172

353

11.1

0.8

2.5

外企所

5389

3541

1848

52.2

4.2

13.3

企业所得税

957

696

261

37.5

0.6

1.9

合计

57661

433775

13886

31.7

31.7

100.0

影响税收收入%=各因素增长额/1997年税收收入

在总增量中的比重%=各税种因素增长额/税收收入增长总额

5、(刘P369)

年征收

企业数

乘积

150

10

1500

160

20

3200

170

30

5100

180

50

9000

190

40

7600

200

30

6000

合计

180

32400

每户企业年税收缴纳数=32400/180=180万元

6、

 

7、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税收收入

4620

5425

6223

7793

8657

逐期增长量

——

805

798

1570

864

GDP

46759

58478

67885

74463

79396

逐期增长量

——

11719

9407

6578

4933

税收收入平均增长量=(805+798+1570+864)/4=1009.25亿元

GDP平均增长量=(11719+9407+6578+4933)/4=8159.25亿元

8、税收收入定基增长速度=(8657/4620)×100-100%=87.38%

税收收入平均增长速度=1.8738开4次方-1=16.99%

GDP定基增长速度=(79396/46759)×100-100%=69.80%

GDP平均增长速度=1.6980开4次方-1=14.15%

9、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宏观税负%

9.88

9.28

9.17

10.47

10.90

边际税负%

6.87

8.48

23.87

17.51

税收增长率

17.42

14.71

25.29

11.09

GDP增长率

25.06

16.09

9.69

6.62

弹性系数

0.6951

0.9142

2.6099

1.6752

10、税收收入平均发展水平=(4620+5425+6223+7793+8657)/5=6543.6亿元

GDP平均发展水平=(46759+58478+67885+74463+79396)/5=65396.2亿元

11、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税收收入

4620

5425

6223

7793

8657

每增长1%的绝对值

——

46.20

54.25

62.23

77.93

GDP

46759

58478

67885

74463

79396

每增长1%的绝对值

——

467.59

584.78

678.85

744.63

12、

销项税额

增长%

进项税额

增长%

抵扣税额

增长%

1995

4643532

3073861

3056658

1996

5230805

12.65

3504134

14

3486568

14.06

1997

5755662

10.03

3856178

10.05

3840520

10.15

1998

6569793

14.14

4498320

16.65

4498406

17.13

1999

6491257

-1.20

4237977

-5.79

4226123

-6.05

2000

7879343

21.38

5418294

27.85

5416241

28.16

总增长

69.68

76.27

77.19

平均增长

11.15

12

12.12

13、

年纳税额

纳税户

总收入额

离差

离差平方

离差平方和

550

240

132000

-248

61504

14760360

650

480

312000

-148

21904

10513920

750

1050

787500

-48

2304

2419200

850

600

510000

52

2704

1622400

950

270

256500

152

23104

6238080

1050

210

220500

252

63504

13335840

1150

120

183000

352

123904

14868480

1250

30

37500

452

204304

6129120

合计

3000

2394000

——

——

69887400

平均每户缴纳税收=2394000/3000=798(元)

=

=152.63(元)

14、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a+bX

a=

年份

税收收入(Y)

GDP(X)

X2

X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