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06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docx

改稿人生好茶需细品丁聪林第二稿1205副本

写在前面的话:

2012年10月16日,丁聪林获悉自己母校老师的新著《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出版发行,于是在百忙中怀着欣喜的心情专程回到母校索要新书。

“人生如茶需细品”这是丁聪林在《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和他交谈之后,他的经历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勇气从人人羡慕的国企到民企,又从民企回到国企呢?

丁聪林的体会是:

年轻人要想把自己锻炼成一块好钢,要想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想让自己有一席之地,就要敢于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施工一线去磨炼,去亲自体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之成自己的一技之长,用所掌握的专业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人生如茶需细品

——记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九直管部副经理兼项目经理丁聪林

人物扫描:

丁聪林,男,汉族,1980年7月7日出生。

中共党员。

1996年9月—2000年7月,在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学习部、宣传部干部,校园文学社社长,书法协会会长,班级组织委员。

擅长书法,多次获奖。

其中,1997年5月,获得云南省青年软笔书法大赛三等奖,1997年年底,获得全国“中华杯”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2006年3月—2010年3月,在昆明理工大学学习工程造价管理专业。

2000年9月—2004年4月,在云南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作;2004年4月—2006年5月调至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作;2006年5月—2009年9月,调至云南建工集团第十建筑有限公司;2009年9月—至今,调回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现任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九直管部副经理兼项目经理。

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

求学之路

我是四川泸州人,上中学时,跟着在云南西双版纳边防部队当兵的哥哥来到云南,在他的照顾下,为了方便我今后的学业,哥哥把我的户口迁移到西双版纳。

于是,我在西双版纳完成了初中生涯。

1996年7月,中考结束,我以西双版纳州第4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这是我命运的重大转折点,更是我梦想的起点!

在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学习期间,我勤奋好学,积极上进、自觉性及学习的计划性较强。

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我坚持把各门功课都保持在偏上水平;业余时间,我热心社会活动,曾担任学生会学习部及宣传部干部、校园文学社社长、书法协会会长,班级组织委员。

我从小酷爱书法,在学校得到很好的锻炼,学校的各种宣传标语、海报、通知等经常出自我的手,使我得到一种充实和成就感。

字写得好,也让我在师生中小有名气;1997年5月,曾获得云南省青年软笔书法大赛三等奖,1997年底获得全国“中华杯”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在学生会及社团的各种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和共事,也培养了我谦虚、好学、追求完美的品质,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垫定了相当的基础。

(点评:

自小的书法专长不仅可以为同学服务,又可以充实自己心灵,并且对日后工作大有益处。

一笔好字,是你走向成功阶梯。

即使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也不例外。

实习和就业,我一步一个脚印

1999年9月—2000年7月是毕业实习期,我和同级4位同学分配到云南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阳光花园项目部实习,担任实习工长。

在实习期间我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熟悉图纸,了解各个工序的流程和工作安排,对不明白的问题也虚心的向师傅请教,资历深厚的师傅也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情的一一给我解答,像导师一样的指引我;我也决不把不懂的问题拖到明天,慢慢的,对工长的角色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规划,我想,无论领导安排我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阳光花园造价5000多万,当时在项目经理陈师的英明领导下,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齐心协力,上下一心,最终阳光花园项目部按质按量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甲方、监理、及各相关单位的高度好评,之后,甲方指定接连做阳光花园二期、三期工程。

该项目拥有1999年昆明市在建项目中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1.7万多平米。

屋顶上市大型的中心花园,工程竣工后获得了云南省优质工程、国家级三A工程。

由于我们几位同学表现较好,具有聪明好学,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经领导考核,同意接收并与我们签定了劳动合同,时间是10年;当时同届的好多同学实习期一满就被单位退回了学校,在当时我真的感觉很欣慰很自豪,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我也真正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定位以及今后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点评:

不简单!

是金子总会发光。

2001年4月我进入昆明市延安医院住院大楼项目部担任工长。

2001年年底—2002年3月初,我参加楚雄州民运会场馆“楚雄州游泳馆”的建设,担任技术负责人及负责成本核算,从进场到结束,一直坚守在一线,该项目最终评为了云南省优质工程。

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我调到云南省个旧市西南边陲最大商贸城项目,担任片区负责人,管理六个栋号,该项目由浙江温州商人投资,工期近1年半;工程施工期间,我几乎常年驻守工地,从一开始的定位放线我就一一经手,丝毫不敢松懈,白天要有序的安排好和监督各相关班组的正常,然后,紧张的打标高放线,晚上要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图纸,有时累得鞋还没有脱,人已经睡着了。

忙碌的工作,充实了我的思想,也增长了我的见识和工作经验,同时更增加了我的专业水平和对项目管控的综合能力。

回顾从实习到参加工作几年的这段历程,虽时间不长,但我从实习到工长,到技术负责,再到片区负责,根据项目需要频繁承担不同岗位的工作,期间有适应不同岗位的艰难,也有转型的困难,更有来自不同工作的压力及挑战,特别是由最初学以致用,到单打独斗,再到担任分管负责,这个是非常大的跨越。

我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胜任不同岗位,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得益于自己的好学,不耻下问和善于总结;第二是在领导的及时有效引导和带动下、对协调能力的不断培养和与人沟通配合的能力不断提升;第三就是技术方面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在工作的需要时,对材料、机构、设备、成本都一一的不断拓展学习,真正的感受到学无止境,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点评:

从实习到参加工作短短两年,从昆明到楚雄,再到个旧;从见习工长到工长,又到技术负责,再到片区负责,根据项目需要频繁承担不同岗位工作。

勇挑重担,敢挑重担,战胜转型的困难,直面不同的压力及挑战。

这对丁聪林来说,既是人生的大考验、也是人生大跨越。

第一次工作调动,我找到发展方向

2004年4月,当时有一位对我影响极大的领导调动到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担任要职,他盛情邀请我也一同加盟到新公司。

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们曾在长期的共事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再者遇到好的伯乐真的不容易,所以,我决定追随着他。

之后,我辞去三公司的职务,并进入昆明市金水湾住宅小区项目部工作,担任片区负责人及主工长。

该项目18层,建筑面积10多万平米,是一个大工程。

就在工程热火朝天的推进过程中,接到公司的新任务,调我至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兰坪铅锌矿去建工业厂房。

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一次全新的技术挑战;以前都是普通房建项目,而这次却是年产十几万吨的大型工业厂房。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气候、地质、生活条件也是非常恶劣,基本上有钱也难买东西。

施工现场的状况是挖了两座山,填了一条河,我们的厂房就建在这填平的空地上。

最为严峻的是,我们挖山填河、修挡墙、建厂房是同步的,加之,当时正处于雨季,场地到处是泥泞,基本每天都是穿雨衣、雨鞋。

不少工人都留不住,想回家。

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带头安顿下来。

因此,我们几乎放弃回家探亲。

第一次承建工业厂房,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挑战,但我没有畏惧,反而激发了我的学习求知欲,我在充分的熟悉图纸后,总结为,万变不离其宗;民用、工业都是相通的。

很快我就掌握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并适应了新的环境。

2006年4月,与项目部全体人员在兰坪铅锌矿摸爬滚打,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奋战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按时按量的顺利完成了第一期厂房建设的工程任务。

此时,一个机会摆在了我面前,一家挂靠云南建工集团第十建筑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在业务接洽中非常欣赏我的能力,并盛情邀请希望我加盟该公司,并给予更大的工作平台和更优厚的待遇。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诱惑,我想最大化的体现我的实力和有效提高收入水平。

最终,我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领导,向领导提出了我想要辞职的想法,虽然领导还是一再强调希望我留下来,但最终还是同意我去挑战新的舞台和环境,支持我去尝试一下,并表示公司的大门将为我随时敞开着,随时欢迎我回来,领导对我离开给予理解,怀着无限的感激和对未来的遐想,我又一次投入到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中。

(点评:

莫愁前途少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人才就不怕没人要,是千里马,就会有伯乐。

第二次工作调动,我挑战新平台

2006年5月,我进入了以挂靠云南建工集团第十建筑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这个环境对于我是全新的转型。

我担任项目经理,分管中石油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既要管,又要做;既是管理者,又是实施者;高回报背后就是你要一人身兼数职,说白了就是一人干几个人的工作。

项目经理的工作任务不仅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还要负责材料、签订合同、资料整理,甚至有些试验都要自己一边学一边做,来不得半点马虎;工作量翻了几番,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体现在收入上,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血汗钱。

2006年初,公司承建文山州委党校办公楼工程,我担任项目总负责,该项目投资1000多万,在地州也算是一个大工程。

我始终坚守在一线,亲自带队放线打标高,组织各相关施工班组的施工,严把质量安全关,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冶理的方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无质量安全事故,单位验收一次性验收合格的目标,按质按量按期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并最终得到甲方、监理、质检站等各相关单位的高度好评。

2007年底返回昆明,领导又让我分管中石油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继续担任片区项目经理。

(点评: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敢于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这是丁聪林成功的根本因素。

其胆量和实力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第三次工作调动,我确定最终目标

2009年9月,掐指间我在云南建工集团第十建筑有限公司下属公司已走过三个春秋,成就了我果断性、计划性、多方法性和转向思维等工作方法;可是,举目四望,昆明这诺大的城市中,哪一个大厦是在我的亲自管控下掘起的,我产生了这样纠结的想法。

正在这个时候,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正在步入高速发展时期,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亟需大量有现场经验、专业强、管理一线的技术人才。

此时,公司领导始终没有忘记我,在公司新成立第九直管部之际,领导又盛情邀请我回来加盟,并任命我担任第九直管部项目经理,虽然我有过担忧,不是常常听人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但最终在领导情真意切和诚恳的感召下盛情难却,我考虑再三,又回到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这个我曾经流下过无数汗水的地方,经历两次的工作调动轮回之后,此时,我的目标定位也更为清晰和明确,就是回归主流,回到大型国有企业继续奋斗前行,用我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让一座座大厦和大型的工业产房拔地而起,这是我的梦想!

我相信,在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点评:

真是不简单了,做人做事能做到这个地步,令人佩服!

我进入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九直管,第一个项目是建水煤矿工业产房项目,项目部负责承建1.3亿的工程。

来到新的环境中,我担任项目副经理,具体工作任务由我负责执行。

在这里的工作,我开展得如鱼得水,左右逢缘,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10年一期工程顺利结束,并投产使用,工程质量受到高度好评。

2010年7月,我调至云南源鑫碳素项目担任项目经理。

该项目目前为生产碳素生产能力亚洲最大厂房,世界也排在前三位。

从法国引入整套施工工艺,工程图纸全部靠翻译,中国尚未设计过这么大的厂房。

识图很多图纸弄不懂,与普通CAD不一样,下边施工人员大都只能一知半解。

作为项目经理,必须把每个环节都搞清楚,否则就成瞎指挥。

虽然自己已从事施工管理多年,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才基本搞清楚整个流程。

很多环节科技含量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如36米跨度的钢屋架、跨外吊钢等施工都是打破技术常规,没有固定模式照搬。

预制柱单料重量达68吨,在机械选择上、工作安排上挑战重重。

我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团结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攻坚克难,在全力奋斗了两年之久,最终圆满完成该项目施工任务。

该项目最终被评为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云南建筑协会质量管理QC小组二等奖,十佳结构奖;看着整个厂房的掘起,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梦想的掘起,犹如一棵正在成长中的小树,充满了希望!

公司领导看到了我的业绩,对我的业务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12年5月,我被公司委于重任,担任第九直管部副经理并分管建水片区的公司三个项目,分别是云南源鑫碳素厂房、建水煤矿工业厂房二期工程、涌鑫铝厂厂房。

辗转于三个项目,奔波于昆明和专州线上,我深感自己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但是,我始终不改初衷,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想着自己,一年到头,回昆明家中陪妻儿老小的时间只能用天来计算,甚至有时到昆明办事,路过家门却不能回,家庭无暇顾及,对妻子女儿还有父母,有太多太多的歉意……但看到经过自己和同仁艰辛付出后,一座座厂房、一栋栋楼宇拔地而起,扎根于大山深处,矗立于大江南北;此时,我又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和满足。

也许,我还要这样一路前行,因为我是建工人,肩负着领导的期望,自己的梦想!

(点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实力有多大,平台就有多大!

四点体会和感悟

第一,选择建筑业就意味着个人对工作环境没有了选择。

如我们所做的工程基本都是工业厂房,因此都在荒郊野外,大山深处,生活单调、枯燥。

面对困境,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你是很难立足。

此时,假如你选择离开,就意味着你是逃兵,因此,坚守、责任、担当、奉献就成了干好建筑工作的信念。

第二,年轻人要想成长快,就要敢于到艰苦的地方去摔打、磨炼,不要一味的盯着收入高和舒适的地方,工作单一、经历简单,对自己成长不利。

先苦后甜,现在的苦都是为了今后少苦奠定基础,年轻人受点苦、受点累、受点气,未必是坏事。

第三,专业成长历程就是一个边学边干,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不断总结提升,再与能力匹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第四,忠告及建议:

在校期间就利用寒暑假期,多到对口企业认知实践,了解社会,缩短成长期。

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技能,提早学习,弄清楚从事建筑需要学什么、应该学什么,提早进入角色。

多读专业及行业方面的知识,包括学习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汲取别人的成长经验。

这样会事半功倍。

(点评:

至理名言,切身体会,应为后来者引鉴)

启示:

丁聪林的就业经历中,留给我们的除了常年在专州偏远山区施工现场的坚守奉献、抛家舍业、远离城市的繁华和灯红酒绿外,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就是他敢于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勇挑重担,敢挑重担,战胜转型的困难,直面不同的压力及挑战。

他三次工作调动,从实习到就业,从国企到民企,后来又回到国企,我们看到他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新环境,不断学习、不懈追求。

每次调动都有新提升,每次调动都有新突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找准目标定位后,无怨无悔、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彰显了我建工男儿的热血、执着、坚韧和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