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08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41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4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2015年高中历史4.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发展、演变的史实,主要包括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开始、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的结束等内容。

本单元围绕两极格局的演变这条主线。

二战后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国抛出义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的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50年代中期后表现为美苏争霸;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一方面维持了世界长久和平,一方面引发了世界局部地区的动荡不安。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欧洲大国均势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课程标准研读】

课标要求

课标研读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特点及其影响。

2.美苏冷战的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的主要表现及特点

2.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第一课时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建议】

重点: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二战后美国、苏联及西欧力量的变化。

难点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的形成。

突破方法:

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丧失。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和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使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确立成为必然。

2.回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有关内容,说明雅尔塔体系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并对由于战争引起的各种力量和消长变化进行重点分析,以认识雅尔塔体系出现的历史条件及必然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见原书P78)

学案导学

一、雅尔塔体系

1.建立的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协议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

(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3、雅尔塔体系的概念:

二战后期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所达成的协议,明确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作用,为战后国际关系领域逐渐形成以美苏两强为首,东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后来,人民习惯上把这种国际关系体系称为“雅尔塔体系”。

4、评价:

(1)积极性:

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消极性: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这种格局下出现的冷战提供了条件,它的建立,意味着近三百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已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问题探究】(见原书P78)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1、美国的强大:

(1)政治:

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1945年12月继任的杜鲁门总统又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2)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进一步上升。

(3)军事:

战后美国一跃而为头号军事强国,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战后初期,美国在56个国家派有驻军,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

2、西欧的衰落:

(1)英国:

战争使英国元气大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用竭,战争结束时英国债台高筑,甚至欠下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债务,战后,英国的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也日益降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老牌殖民帝国的基础。

(2)法国:

战争也造成了法国经济的严重倒退,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问题探究】阅读下面材料: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

丘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请思考: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问题:

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原因:

①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②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③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的强大:

二战使苏联军事力量却得到增强。

战争结束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战争期间,苏联领土也有所扩大。

2、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战后初期,在苏联帮助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德国东部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3、苏联发展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

为了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积极发展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根本改革,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开始用“社会主义阵营”来强调苏联与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民主反帝力量的团结一致。

4、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战后亚洲相继诞生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得到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5、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50年2月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问题探究】读下图:

二次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请思考:

该图反映出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小结:

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战败国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它是美、苏、英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

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二战使西欧各国的力量普遍削弱,而美国却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战争尽管使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军事力量却得到了加强;战争还使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壮大。

在雅尔塔体系下,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相抗衡的两极世界。

知识网络:

 

重难点释疑:

1.雅尔塔体系(见原书P79)

2.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和秩序;都是大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2)不同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主宰

体现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

体现美苏两大国意志

缓和

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

中心

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

性质

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

典例2从所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看,雅尔塔体系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是

A.帝国主义战胜国瓜分世界B.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两分天下

C.确定分别以欧洲和北美为中心的多极格局D.事实上划分美苏在欧亚的势力范围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依据实力两分天下,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

答案:

B

【规律技巧】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是二十世纪先后形成的两个国际关系的格局;把握两个体系的异同点,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两个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体系,形成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有关认识。

跟踪训练2:

关于雅尔塔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体系是根据一系列会议划分美苏两国的世界范围的精神而形成的②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势力均势基础之上③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④雅尔塔体系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条件实质及特点以及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雅尔塔体系最初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产生,主要是靠美、苏两个大国的推动,建立在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但它对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对雅尔塔体系要正确的评价。

答案:

A

备课资料:

【几个相关概念】

⑴“格局”:

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⑵“极”:

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⑷明确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关系

①同:

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②异:

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战后美国的外交目标】

从政治、经济上主宰世界(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美国统治集团早在参战前就已经考虑了战后的世界安排。

1939年12月罗斯福下令成立“和平与改造问题委员会”,负责研究战后美国“为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秩序”需要什么“基本原理”。

1941年初美国《幸福》、《生活》、《时代》杂志的主编亨利·卢斯发表《美国世纪》一文,对此做出了回答:

“20世纪是美国世纪……这是美国作为世界统治力量出现的第一个世纪。

”于是,“世界主义”的外交理论取代了“孤立主义”。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就是从世界主义出发的。

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主要有两项措施:

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即从此演变而来。

【毛泽东论二次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上进攻苏联的。

现在美国在太平洋上控制了比英国过去的全部势力范围还要多的地方,它控制着日本、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半个朝鲜和南太平洋;它早巳控制着中南美;它还想控制整个大英帝国和西欧。

美国在各种借口之下,在许多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布置,建立军事基地。

美国反动派说,他们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和准备建立的一切军事基地,都是为着反对苏联的。

不错,这些军事基地是指向苏联。

……”

【社会主义阵营中为何没有南斯拉夫】

1948年6月20日至28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第三次会议。

会议指责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失共产党“背叛了”社会主义,号召南共内部的“健康分子”行动起来,撤换现任领导;并向全世界宣布:

南斯拉夫共产党已把自己“置身于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之外”。

这样,在苏共一手操纵下,作为情报局发起人之一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反而被当作共产主义的“犹大”而被无辜地开除出情报局。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初期,苏、南在诸多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但两党分歧的关键还在于苏共领导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态度,不同意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所致。

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1.(见原书P80第1题)

2.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该体系

①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③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为冷战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D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因而带有强权色彩;同时,美苏势力均衡,双方不能轻易动武,主要以冷战形式对抗,对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维护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这表明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②美国要求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二战时期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带②的选项排出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原创)二战结束后,英国迅速衰落,究其原因,从根本上动摇其殖民帝国基础的是

A.战争破坏了英国的经济B.美国势力空前膨胀

C.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

C英国是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是英国的生命线,故正确选项是C项。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是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B.新中国的成立

C.二战的结束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

D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建立并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或者是新中国的建立,而是苏联与他们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同盟关系,故正确选项为D项。

二、非选择题

6.(见原书P81第6题)

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请思考: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解析:

分析图片时一定要注意有关提示说明。

三幅图片反映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均是美国变化趋势最明显。

答案:

(1)二战后美国出口猛增,美国工业发达,使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西欧出现下降,工业较战前下降很多,科技发展缓慢。

(2)二战期间美国本土并未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反在战争中大发战争横财,许多西欧的科学家被美国挖走,而西欧遭受到了巨大的战争破坏。

(3)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并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威尔逊概括性地勾画出美国人民愿意帮助实现的那种和平的轮廓。

它包括:

给予波兰人独立:

并让被压迫民族自治;保证海上航行自由;并用国际共同体代替目前分裂的欧洲旧体系。

(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批判者斥责威尔逊在巴黎未能赢得开明的和平方案,特别责备他为国际联盟出卖他所有的十四点原则。

……批评者不满足于夸大他(威尔逊)的失败,还尽量低估他的困难。

(批评者没有注意到)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和三个诡计多端并且坚决的谈判者(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统克里孟梭、意大利首相奥兰多)一起拟定条约的。

——A.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册)

材料二为时不过一个半世纪(从美国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短暂的——合众国便已从无足轻重一跃而出类拔萃,从孤立世外一跃而领导世界。

它(美国)不想担负责任,却无法逃避责任。

它倾向于乡土主义,竟被推上了国际主义的中心。

它作为经历了战争而在物质上毫未受损的唯一大国,作出了为不那么幸运的各国人民承担救济和复兴之责,将自己的工艺技能和财力提供给他们使用的抉择。

它作为唯一能够对抗共产主义进犯的民主大国,承诺了在世界各地冒大风险的那种对抗任务。

——s.英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下册)

请思考: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

分别说明其原因。

(2)指出材料中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的言论并加以批判。

解析:

该题是一道设问简约但跨度较大的比较批驳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一战后和二战后美国均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霸权政策,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和平”“救济和复兴之责”都是其掩盖霸权政策的骗术。

回答时要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归纳,予以反驳。

答案:

(1)①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但受到西欧国家的阻挠,争霸计划未能得逞。

原因是一战后,美国的国力虽然有很大的增强,但未取得绝对优势,西欧国家仍然能与美国抗衡。

②二战后,美国取得霸主地位,西欧国家对美国唯命是从。

原因是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西欧各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2)就以下几处进行批判:

①“威尔逊概括性地勾画出美国人民愿意帮助实现的那种和平的轮廓。

”②美国“不想担负责任,却无法逃避责任”或美国“倾向于乡土主义,竟被推上了国际主义的中心”。

③美国“作出了为不那么幸运的各国人民承担救济和复兴之责,将自己的工艺技能和财力提供给他们使用的抉择”。

④美国“作为唯一能够对抗共产主义进犯的民主大国,承诺了在世界各地冒大风险的那种对抗任务”。

进行批判的标准:

指出作者的偏见,说明真实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