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20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

 

学校校园建设

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概论1

第二章项目概要2

2.1项目名称2

2.2项目建设地点2

2.3建设规模及容3

2.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3

2.5项目法人简介3

2.6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和研究围6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7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15

4.1自然条件15

4.2地质条件15

4.3基础设施条件16

4.4辅助设施18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20

5.1建设规模20

5.2建设方案24

第六章环境保护27

6.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27

6.2环境保护措施27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2

第八章资金筹措32

第九章财务分析33

第十章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34

10.1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34

10.2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35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35

11.1结论35

11.2建议36

第十二章附件36

第一章概论

某学校(以下简称工业学校)建校30年来,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在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上,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某地区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发展经济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先后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1万多名合格人才,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的发展推动某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某市早日实现率先崛起目标唯一的有效途径。

“工业学校在某市改革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学校的快速发展,代表着某职业教育质的飞跃。

”省教育改革会议提出发展职教大省口号以后,各地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工业学校作为某市唯一一所工科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勇当时代先锋,重改革,谋发展,以显赫的办学业绩,高质量的品牌,名扬大江南北。

由于学校起步晚,底子薄,致使工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处于滞后状况.由于建校时设计规模较小,占地面积不足,以致学生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食堂礼堂紧缺的四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深入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难于扩大,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办学需求却日益增长,供需矛盾必须得到解决,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标本兼治",通过多元化渠道,引入资金,扩建校园,将是工业学校办学史上一次改革方式的重大突破,此举必将开创某教育发展的新天地,拓宽某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较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第二章项目概要

2.1项目名称

某学校校园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以现校园教学区为中心,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完成。

2.2.1北扩:

向校园北侧山坡地扩展,修建学生宿舍楼、图书馆楼、体育馆、学生食堂礼堂综合楼,建造为师生生活区和运动区;

2.2.2拆迁现有居民**户,预计拆迁面积约****平方米,建造为规的教学区;

2.2.3修建改造校园通道,充分利用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的空地,加强绿化美化工程,为师生提供自由活动,看书,休闲的场所,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2.3建设规模及容

认真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空地,共建设各类建筑面积****平方米,项目总投资***多万元.主要建设容有:

学生宿舍楼、图书馆楼、体育馆、学生食堂礼堂综合楼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如:

校园通道,绿化工程等。

2.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

省某*工业学校

法人代表:

****

2.5项目法人简介

省某工业学校的前身是某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78年7月。

1982年改建为某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1997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为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5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中专)”。

省某工业学校建校以来,为某地区和社会培训输送了中、高级技术人才10000多名,为企业单位培训各类人员6000多名。

完成专业技能鉴定5000多名。

1997年学校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职业技能鉴定站”,1998年被授予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学校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的称号。

2003年被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批准为“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再次获“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2005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5年11月被国家教育部、劳动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影响很大。

省某工业学校占地106余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400万元。

拥有教学楼、学生食堂礼堂综合楼和实训楼,钳工、电工、电子、微机等20多个实验室,有数控技术、机械加工、电工、电气焊、钳工等实习车间,可供1500多名学生同时实习。

此外,学校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装配先进,主要教学设备二千余台件,图书10万余册,有3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1个,标准蓝球场6个,排球场2个,体育设施齐全,学校生活后勤服务设施完备。

学校贯彻“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以强化管理上水平,以适应市场增效益”的办学原则,确立“质量立校、发展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秉承“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务求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发展"。

2004年以来,每年招生人数在1500人左右,在校学生4000多人。

拥有一支由省级教坛新星、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师资队伍。

2005年,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代表某市参加“省首届高教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分别取得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的佳绩。

2006年某市青工技能大赛上学校代表队荣获钳工组团体和个人第一名。

学校已成为某市乃至皖北地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强化专业优势,突出“工科”特色。

目前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化学工艺等14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省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学生综合技能训练,全面实施“双证制”,充分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学校学生每年举办“学生技能竞赛”,毕业生中的中级工率、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已为社会培训了近万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学校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优化现代中专教育,树立了“学生为本”、“品行为首、技能为主、就业为本”的工作目标,为学生、家长、社会开展全方面、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为使毕业生能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生存并持续发展,学校依仗多层次办学实力和全方位培训能力,实施“终身就业指导”工程,为学生就业终身负责,终身服务,极大保障了毕业生学识水平的新颖性和适应性。

2.6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和研究围

2.6.1编制依据

1、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8-2020年)》

3、《省教育事业2010年发展规划》

4、《城市中小学建设标准》

5、《省统计年鉴》-2006

6、《某统计年鉴》-2006

7、《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9、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10、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1、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12、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13、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2.6.2研究围

本建议书的研究围如下: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及项目提出的理由;区域竞争优势分析;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市场现状分析

从全国围看:

中等职业教育注重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针对市场需求办学,广泛联系企业,加强职业指导,实现了高就业率。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居高,年均达到94%,某些专业的毕业生甚至供不应求。

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良好局面。

从省来看:

省职教工作已展露新的发展势头,职教事业发展实现了全面回升。

据统计,200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突破31万人,比2006年增长21%以上,为历史最好水平,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高。

3.1.2市场人才需求预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高增长的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根据某市“十一五”发展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未来五至十年全市生产总值保持每年递增的高速发展。

需要专门人才十几万,每年需要新增各类人才两万余人。

目前每年分配到某市的大、中、专毕业生数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加快某市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

3.1.3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好、贯彻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努力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跨越,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

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

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

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

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

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

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

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

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

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们说的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在要求。

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必要的,今后仍应这样做。

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

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的高峰即将到来。

如果只有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

这是因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拥有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

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

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

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

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

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这三个方面涉及几亿人,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扩招100万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今后五年,实施“四大工程”,包括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这四大工程将惠及千家万户,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1.4****校职教现状

(1)我校发展形势喜人,在校生已达4000人。

生源涵盖市区及三区一县,辐射到肖县、砀山、灵璧、蒙城、颖上等地,住校生急剧增加,已达3000多人,由于学校基础薄弱,现有的一座学生学生宿舍楼仅能容纳1200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住宿等需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基础条件的不足,学校需要建设二幢学生学生宿舍楼

 

(2)学校学生公寓是国家和学校为了方便在校学生就学而优惠提供的住宿场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休息的公共场所,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课堂。

3.为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服务,学生公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该项目单位校园扩建工程就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的。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某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其他气象资料如下:

年均气温:

14.50C

极端最高气温:

41.10C

极端最低气温:

-21.30C

年均相对湿度:

70%

主导风向:

东北风

平均风速:

3.1m/s

风压:

343kn/m2

年最高降雨量:

1441.1mm(1964年)

年均降雨量:

862.9mm

日最大降雨量:

249.7mm(1957年7月14日)

最大冻土深度:

20cm

地震烈度:

7度

4.2地质条件

本项目经某市建设工程勘察公司勘察后结论如下:

(1)场地土层属第四纪河流冲积成因,层理清晰,层位较稳定、平缓,同层在水平方向均匀。

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可不考虑其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2)场地土层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Ⅲ类,基本地震强度为6度,属有利建设地段。

(3)建议选择层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承力按130Kpa使用,工程设计应适当提高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高建筑物整体抗不均匀降能力。

(4)地基水井经静探测试在距井3米外未形成空洞等不良地层段,建议对井进行密实性填充,井附近基础段加强基础强度处理。

(5)建议在建筑物边角、凸凹处边角、荷载差别较大两侧的基础上,分别设沉降观测点,对建筑物沉降进行系统观测。

(6)其它

报告中高程采用假定标高,场地西侧康复路水泥地坪表面为0.00米,报告中高程为该标高点引测而得。

4.3基础设施条件

4.3.1交通

某市投资环境优越。

全市已形成公路、铁路、河航运为主的交通网络。

符夹、青芦铁路穿境而过,并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沪线,西入京九线。

河航运直通港。

连霍、合徐高速公路横穿境。

周边有、、、机场,距机场仅60公里。

邮电通讯发达,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4.3.2供电

(1)用电负荷

该工程用电总容量约1000千瓦。

(2)电源

本校区已有供电系统,变压器容量可满足本次用电要求。

(3)集成布线系统

本工程集成布线系统参照《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ESC9(89:

97)》标准,设图象声音和数据“三合一”的本校局域网和宽带信息输网。

4.3.3通讯

线路由某市的电讯线路引入,通讯线路预埋管线暗敷到建筑,每间预留两对线,改善线路接入网,使之达到150Kbns的传输速率,具有传输中、低速数据和图像的能力,满足在使用1sDN,可视等信息与数据交互上的需要。

学生宿舍楼等实施综合布线,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4.4辅助设施

4.4.1消防及消防用水

(1)根据消防安全规,确定本项目应为二级消防单位,在设计施工中按标准设计、施工配套与之相适应的消防设施。

本项目所有楼层都应设置消火栓。

室外沿主干道每隔120米设地上消火栓一处。

建筑间距要留足消防通道,每层楼道要配备泡沫、干粉、二氯化碳灭火器或自动喷淋灭火装置。

消防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经消防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

(2)项目场址距某市消防支队仅3公里,消防支队设备先进,战斗力强,一旦发生火警,5分钟即可到达现场,完全可以依托其应对大的火警。

4.4.2消防用水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要求,室设计消防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0L/S,每根消防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可同时使用水枪2支,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为5L/S。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

消防总用水量为40L/S。

屋面设水箱,保证消防水源供应。

4.4.3照明

宿舍、办公室的照度标准为地面150LX;厕所、楼梯、走道的照度标准为20LX。

灯具以白炽灯、节能荧光灯为主。

4.4.4管线敷设

室外电缆套管直埋敷设,建筑分支干线采用穿管沿地、墙、或管道井敷设,室分支线采用沿地、墙、天棚暗敷。

4.4.5防雷接地

本项目属三类防雷,层高超过15m,在屋面采用φ10圆钢作防雷接闪器,屋面防雷网不大于20m×20m,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框架柱或构造柱主筋接地,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4.4.6给水

日用水量:

本项目投入运行后,在学生宿舍楼活动学生,每天约2000人,日供水标准为150升/日.人,日供水量为300吨/日,考虑消防及绿化用水,日供水量为350吨/日。

水源:

本校区已有完整的供水管网,且水源充足,本项目不另新建水井。

4.4.7排水

污水管道沿校区道路敷设,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粪便污水和含油污水均需经化粪池和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

校区雨水系统尽量利用地形,沿区道路敷设雨水管道,并在适当位置处设雨水口,将雨水有组织汇集后排入城市规划管网。

学生宿舍楼两侧排水和学生生活清洁用水,均排入大楼窨井,纳入校区排水管网,达标排放。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5.1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主要建设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各种建筑物,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具体建设容及规模如下:

5.1.1主要建筑规划控制指标

1、教学楼(含系行政办公用房):

面积20000平方米;

2、图书馆:

面积8850平方米;

3、实训(实验)楼:

面积7000平方米;

4、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

⑴带主席台的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

⑵篮球场20个、排球场(兼作羽毛球场)20个、网球场4个;

⑶器械场10个(包括单杠、双杠、吊环);

5、艺术中心:

按5000人规模规划,设舞台、琴房等,并满足会堂的使用功能;

6、风雨操场:

按5000人规模规划,满足冬季、雨季上体育课的需要;

7、学生宿舍:

面积45500平方米,男、女生宿舍区相对独立,规划比率为1:

1,4人间占40%、6人间占60%,设公共盥洗室、厕所等;

8、学生食堂(含教工餐厅):

按5000人规模、满足2800人同时用餐规划;

9、校行政楼:

面积3000平方米;

10、生活服务用房和后勤服务用房及设施:

面积6200平方米;

11、职业培训中心:

面积50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