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207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数,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

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整理数据及填写统计表的方法,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意义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地、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会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初步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书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通过凭借积木画出图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通过对纸的折、拼,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数学思考。

●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和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个,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月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加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教学建议

1、精心选取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

现代数学教学提倡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

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师主要可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游戏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习素材,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如可用猴子卖桃引出十几减 9的计算,可用搭积木的场景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认识,用两人抓花片比多少的情境引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出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等等。

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2、注重呈现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

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如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可以提出“你想怎样算”“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机会。

例题和习题的呈现多可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3、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占教学总量的一半以上。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层次,在知识沟通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在以口算与笔算为主线的同时,恰当安排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机,使估算和口算、笔算融为一体。

总之,计算教学要妥善地处理好情境创设与复习辅垫、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解决问题和技能形成的关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不仅以计算技能为基础,还与计算习惯的养成密切相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有序地思考(表述)、规范地书写……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等数学意识

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所涉及的数学意识,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带有感情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策略。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形成技能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数学意识。

如教师在教学“认数”和加、减计算时,要多利用实物、图形等,结合现实情境,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加深对数序、数的大小的理解,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预测、监控和检验;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要让学生在探索、比较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统计思想,掌握统计知识,增强科学统计的观念。

5、充分尊重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策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探索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他们“做数学”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解决问题,以帮助他们不断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逐步形成有效的、多样化的学习策略。

对于教材中呈现的不同算法,不同解法,教师不能立足于全部“教”给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果教材中呈现的某种方法学生没有提到,教师没有必要再去追问“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到了教材中没有的方法,只要是正确、合理的,教师都应肯定,不正确的教师要予以引导,帮助辨析、交流、比较,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努力把它学好。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因材施教,千万不能“一刀切”,使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单一化、模式化。

6、注重练习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在引导学生对新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时,安排了很多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习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动的处理教材,适当的更改、调整、增删都是可以的,目的在于使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学生,增加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从而有助于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主动求异的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安排59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4课时,合计占全学期上课时间的80%,还有20%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这给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开发利用身边的有效教学资源创造了空间,可以进行数学小故事的交流,可以设计一些提高题、开放题进行思维训练等等。

教师应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3.1~3.2

准备课

(1)减法

(1)

准备周

2

3.5~3.9

减法(4)机动

(1)

3

3.12~3.16

减法(4)机动

(1)

4

3.19~3.23

减法

(1)认识图形(3)机动

(1)

5

3.26~3.30

认数(4)机动

(1)

6

4.2~4.6

认数(4)机动

(1)

7

4.9~4.13

认数

(2)实践活动

(1)加法和减法(一 )

(2) 

8

4.16~4.20

加法和减法(一 )(4) 机动

(1)

9

4.23~4.27

加法和减法(一 )

(1) 期中复习、检测

期中考试

10

4.30~5.4

休息

劳动节放假

11

5.7~5.11

加法和减法(一 )(4) 机动

(1)

12

5.14~5.18

加法和减法(一 )(4) 机动

(1)

13

5.21~5.25

认识人民币(3)实践活动

(1) 机动

(1)

14

5.28~6.1

加法和减法(二 )(4) 机动

(1)

15

6.4~6.8

加法和减法(二 )(5) 

16

6.11~6.15

加法和减法(二 )(4) 机动

(1)

17

6.18~6.22

加法和减法(二 )(3) 实践活动

(1)统计

(1) 

18

6.25~6.29

期末复习、检测

期终复习、考试

注:

括号内为课时数,仅供参考。

[制定:

邵伯小学吴志颖审定:

殷传勤]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