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21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docx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

调漆室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

工厂的调漆室在企业中一般按照一级动火作业区管理,在周围15m内你严禁动火作业。

但是在工厂后的运营改造过程中,很难避免不实施动火作业,在实施的时候,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一、油漆的化学特性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7版)》,油漆属于危险化学品。

油漆的基本成分主要有四种,树脂、溶剂、颜料和填料、助剂。

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网站公示:

油漆属《危规》3.2类或3.3类易燃液体,有毒。

其特性为:

  1、高度易燃性:

其原因是易燃液体几乎全部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中主要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易和氧反应而燃烧。

且闪点低(18~23°)、燃点也低,因此极易着火而燃烧。

  2、易燃液体挥发性大,当盛放液体的容器有某种破损或不密封时,挥发出来的易燃蒸汽扩散到存放或运载该物品的库房或车厢的整个空间,与空气混合,当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即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火花即能引起爆炸。

  3、高度流动扩散性,易燃液体的分子,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扩大其表面积,并不断地挥发,使空气中的易燃液体蒸汽浓度增高,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4、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其蒸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中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炸,在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空隙,不可灌满。

  5、毒性,易燃液体及其蒸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不但吸入其蒸气会中毒,有的经皮肤吸收也会造成中毒事故。

辩识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容器爆裂。

制造型企业主要使用环氧树脂漆Epoxy-asphaltanti-corrosivepaint(twopacks)H52-31

  别名H75-4环氧沥青防腐蚀漆(分装),Epoxy

coalfaranti-corrosivepaint(separatepackage)H52-31

  危规分类及编号易燃液体

GB3.3类33646。

UNNo.1263。

IMDGCODE3139、3268、3372页,3.3类。

  用途用于水下及地下机械设备和金属物件防腐。

  物化性质由601环氧树脂、滑石粉和二甲苯为组分一,聚酰胺树脂、沥青和二甲苯、丁醇制成的组分二组成。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易引燃。

吸入高浓度蒸气会中毒。

  辨识事故类型:

火灾、中毒。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

用泡沫、砂土、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

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急救:

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污染用稀料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Ⅲ)类。

铁听或铁桶。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包括硝酸、过氧化氢)、铵盐及氨隔离储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渗漏。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

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被污染地面用油漆刀刮清。

VOC:

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甲醛化学式H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

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3(-20℃)。

熔点-92℃,沸点-19.5℃。

易溶于水和乙醇。

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称做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

乙醛又称醋醛,属醛类,是一种具有分子式CH3CHO或

MeCHO的有机化合物。

由于在大自然当中存在广泛以及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乙醛被认为是醛类当中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

乙醛可存在于咖啡,面包,成熟的水果中,它还可以通过植物作为代谢产物而生成。

乙醛常温下为液态,无色、可燃,有刺鼻的气味。

其熔点为-123.5°C,乙醇,也可以被氧化成乙酸。

丙烯醛,分子式为CH2=CHCHO,无色、有毒、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部分互溶。

其蒸气有强烈催泪性。

主要由丙烯氧化而成。

是化工中很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树脂生产和有机合成中。

52.8℃

苯(Benzene,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苯可燃,毒性较高,是一种致癌物质。

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体内极其难降解,因为其有毒,常用甲苯代替,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

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

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

甲苯为无色澄清液体。

有苯样气味。

有强折光性。

能与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

相对密度

0.866。

凝固点-95℃。

沸点110.6℃。

折光率

1.4967。

闪点(闭杯)4.4℃。

易燃。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1.2%~7.0%(体积)。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

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乙苯是一个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本品对皮肤、粘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接触高浓度乙苯,首先对眼产生严重的刺激反应,如流泪、灼痛、结膜充血及水肿、角膜损伤。

主要用途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作为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体,所制成的苯乙烯一般被用来制备常用的塑料制品——聚苯乙烯。

尽管在原油里存在少量的乙苯,但大批量生产仍然是靠在酸催化下苯与乙烯反应。

乙苯经过催化脱氢,生成氢气和苯乙烯。

乙苯也存在与某些颜料中。

二甲苯(dimethylbenzene)为无色透明液体;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

二甲苯具刺激性气味、易燃,与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

沸点为137~140℃。

二甲苯毒性高等,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将其归类为A4级,即缺乏对人体、动物致癌性证据的物质。

、塑料、燃料、橡胶,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气体。

苯乙烯(Styrene,C8H8)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

工业上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VOC废气治理设备常见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463.75pt;margin-left:

5.4pt;border-collapse:

collapse;mso-yfti-tbllook:

1184;mso-padding-alt:

0cm0cm0cm0cm">

 

序号

 

名称

 

化学式

 

在空气中的爆炸限

﹪(

9.0pt;mso-bidi-font-size:

11.0pt;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

#555555;

mso-font-kerning:

0pt">V/V)下限

 

上限1

 

乙烷

 

C2H6

 

3.0

 

15.52

 

乙醇

 

C2H5OH

 

3.3

 

193

 

乙烯

 

C2H4

 

3.1

 

324

 

 

H2

 

4.0

 

755

 

硫化氢

 

H2S

 

4.3

 

456

 

煤油

 

 

0.7

 

57

 

甲烷

 

CH4

 

5

 

158

 

甲醇

 

CH3OH

 

5.5

 

449

 

丙醇

 

C3H7OH

 

2.5

 

13.510

 

丙烷

 

C3H8

 

2.2

 

9.511

 

丙烯

 

C3H6

 

2.4

 

10.312

 

甲苯

 

C6H5CH3

 

1.2

 

713

 

二甲苯

 

C6H4(CH3

9.0pt;mso-bidi-font-size:

11.0pt;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

#555555;

mso-font-kerning:

0pt">)2

 

1.0

 

7.614

 

二氯乙烷

 

C2H4Cl2

 

5.6

 

1615

 

二氯乙烯

 

C2H2Cl2

 

6.5

 

1516

 

二氯丙烷

 

C3H6Cl2

 

3.4

 

14.517

 

乙醚

 

C2H5OC2H5

 

1.7

 

3618

 

二甲醚

 

CH3OCH3

 

3.0

 

27.019

 

乙醛

 

CH3COH

 

4

 

5720

 

乙酸

 

CH3COOH

 

4

 

1721

 

丙酮

 

CH3COCH3

 

2.15

 

1322

 

乙酰丙酮

 

(CH3CO)2CH2

 

1.7

 

23

 

乙酰氯

 

CH3COCl

 

5.0

 

1924

 

乙炔

 

C2H2

 

1.5

 

10025

 

丙烯腈

 

CH2CHCN

 

2.8

 

2826

 

烯丙基氯

 

CH2CHCH2Cl

 

3.2

 

11.227

 

甲基乙炔

 

CH3CCH

 

1.7

 

28

 

 

NH3

 

15

 

30.229

 

乙酸戊酯

 

CH3CO2C5H11

 

1.0

 

7.530

 

苯胺

 

C6H5NH2

 

1.2

 

1131

 

 

C6H6

 

1.2

 

832

 

苯甲酸

 

C6H5CHO

 

1.4

 

33

 

苄基氯

 

C6H5CH2Cl

 

1.1

 

34

 

溴丁烷

 

C3H7CH2Br

 

2.5

 

35

 

溴乙烷

 

CH3CH2Br

 

6.7

 

11.336

 

丁二烯

 

CH2CHCHCH2

 

2.0

 

11.537

 

丁烷

 

C4H10

 

1.9

 

8.538

 

丁醇

 

C4H9OH

 

1.4

 

11.339

 

丁烯

 

C4H8

 

1.6

 

9.340

 

丁醛

 

C3H3CHO

 

1.4

 

12.541

 

丁酸丁酯

 

CH3COOC4H9

 

1.2

 

8.042

 

丁基甲基酮

 

C4H9COCH3

 

1.2

 

843

 

二硫化碳

 

CS2

 

1.0

 

6044

 

一氧化碳

 

CO

 

12.5

 

7445

 

氯苯

 

C6H5Cl

 

1.3

 

1146

 

氯丁烷

 

C3H7CH2Cl

 

1.8

 

10.147

 

氯乙烷

 

CH3CH2Cl

 

3.8

 

15.448

 

氯乙醇

 

CH2ClCH2OH

 

5

 

1649

 

氯乙烯

 

CH2CHCl

 

3.8

 

3150

 

氯代甲烷

 

CH3Cl

 

8.1

 

17.451

 

2-氯丙烷

 

CH3CHClCH3

 

2.6

 

11.152

 

甲(苯)酚

 

C6H5OH

 

1.1

 

53

 

环丁烷

 

CH2CH2CH2CH2

 

1.8

 

54

 

环己烷

 

CH2(CH2)4CH2

 

1.2

 

8.355

 

环己醇

 

CH2(CH2)3CHOHCH2

 

1.2

 

56

 

环己酮

 

CH2

9.0pt;mso-bidi-font-size:

11.0pt;font-family:

"Verdana","sans-serif";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color:

#555555;

mso-font-kerning:

0pt">(CH2)3COCH2

 

1.3

 

9.457

 

环丙烷

 

CH2CH2CH2

 

2.4

 

10.458

 

萘烷

 

C10H18

 

0.7

 

4.959

 

环己烯

 

CH2(CH2)2CHCHCH2

 

1.2

 

60

 

双丙酮醇

 

(CH3)2COHCH2COCH3

 

1.8

 

6.961

 

二丁醚

 

C4H9OC4H9

 

0.9

 

8.562

 

二氯(代)苯

 

C6H4Cl2

 

2.2

 

9.263

 

二乙基胺

 

(C2H5)2NH

 

1.7

 

10.164

 

二甲胺

 

(CH3)2NH

 

2.8

 

14.465

 

二甲苯胺

 

(CH3)2C6H3NH2

 

1.2

 

766

 

二氧杂环己烷

 

(CH2)4O2

 

1.9

 

22.567

 

环氧丙烷

 

OCH2CH2CH2

 

1.9

 

3768

 

乙氧基乙醇

 

C2H5OCH2CH2OH

 

1.8

 

15.769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2.1

 

11.570

 

丙烯酸乙酯

 

CH2CHCO2C2H5

 

1.7

 

1371

 

苯乙烷

 

C6H5C2H5

 

1.0

 

7.872

 

环氧乙烷

 

CH2CH2O

 

2.6

 

10073

 

乙硫醇

 

C2H6S

 

2.8

 

1874

 

乙基甲基醚

 

C2H5OCH3

 

2.0

 

10.175

 

乙基甲基酮

 

C2H5COCH3

 

1.8

 

11.576

 

甲醛

 

HCHO

 

7

 

7377

 

轻油

 

 

0.9

 

678

 

硝基苯

 

C6H5NO2

 

1.8

 

79

 

硝基甲烷

 

CH3NO2

 

7.1

 

6380

 

苯酚

 

C6H5OH

 

1.3

 

9.581

 

苯乙烯

 

C6H5CHCH2

 

1.1

 

8.082

 

乙苯

 

C6H5C2H5

 

1.0

 

7.883

 

甲酸乙酯

 

HCOOC2H5

 

2.7

 

16.584

 

对二恶烷

 

C4H8O2

 

2.0

 

2285

 

异丁烷

 

C4H10

 

1.8

 

8.486

 

 

C10H8

 

0.9

 

5.987

 

壬烷

 

CH3(CH2)7CH3

 

0.7

 

5.688

 

壬醇

 

CH3(CH2)7CH2OH

 

0.8

 

6.189

 

仲醛

 

(C2H4O)3

 

1.3

 

90

 

戊烷

 

C5H12

 

1.1

 

8.091

 

戊醇

 

C5H11OH

 

1.2

 

10.592

 

丙胺

 

C3H7NH2

 

2.0

 

10.493

 

丙基甲基酮

 

C3H7COCH3

 

1.5

 

8.294

 

吡啶

 

C5H5N

 

1.7

 

12.095

 

四氢呋喃

 

C4H6O

 

2.0

 

12.496

 

四氢糠醇

 

C4H7OCH2OH

 

1.5

 

9.797

 

三乙胺

 

(C2H5)3N

 

1.2

 

898

 

三甲胺

 

(CH3)3N

 

2.0

 

11.699

 

三氧杂环己烷

 

(CH2O)3

 

3.0

 

29100

 

松节油

 

 

0.8

 

101

 

己烷

 

C6H14

 

1.2

 

7.4102

 

己醇

 

C5H11CH2OH

 

1.2

 

103

 

庚烷

 

CH3(CH2)5CH3

 

1.1

 

6.7104

 

异丙基硝酸酯

 

(CH3)2CHONO2

 

2

 

100105

 

甲氧乙醇

 

CH3OC2H4OH

 

2.5

 

14106

 

乙酸甲酯

 

CH3CO2CH3

 

3.1

 

16107

 

丙烯酸甲酯

 

CH2CHCO2CH3

 

2.4

 

25108

 

甲胺

 

CH3NH2

 

4.9

 

20.7109

 

甲基环己烷

 

CH3C6H11

 

1.15

 

6.7110

 

甲酸甲酯

 

HCO2CH3

 

5

 

23111

 

乙胺(气)

 

C2H7N

 

3.5

 

14.0112

 

乙腈

 

C2H3N

 

4.4

 

16.0113

 

乙酸酐

 

C4H6O3

 

2.9

 

10.3114

 

(正)癸烷

 

C10H22

 

0.8

 

5.4115

 

丙醛

 

C3H6O

 

2.9

 

17116

 

丙烯醛

 

C3H4O

 

2.8

 

31117

 

甲醚

 

C2H6O

 

3.4

 

18118

 

甲乙醚

 

C3H8O

 

2

 

10.1119

 

甲硫醇

 

CH4S

 

3.9

 

21.8120

 

甲基亚砜

 

C2H6O2

 

2.6

 

28.5121

 

异丙醇

 

C3H8O

 

2.3

 

12.7122

 

异丁醇

 

C4H10O

 

1.7(212oF)

 

10.9(212oF)123

 

异丙醚

 

C4H14O

 

1.4

 

21124

 

异丙胺

 

C3H9N

 

2.0

 

10.4125

 

(正)辛烷

 

C8H18

 

1.0

 

4.66126

 

 

N2H4

 

4.7

 

100127

 

硫化羰

 

COS

 

12

 

29128

 

氯丙烷

 

C3H7Cl

 

2.6

 

11.1129

 

3-氯丙烯

 

C3H5Cl

 

3.3

 

11.1130

 

溴甲烷

 

CH3Br

 

10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