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25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

课题

我们当地的风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学会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

重点

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生门

想一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

引入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

了解地方风俗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风俗就在我身边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听听他\她们怎么说……

◆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送给了亲朋好友。

这叫作“报喜”。

解读:

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

”后一个“红鸡蛋”是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也是一种起宣告作用的物体。

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解读:

民间保存胎发,主要为了辟邪压惊,需要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然后缝缀在孩子枕头里或衣服内,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挂于家堂高处,或者送入家庙。

你说我说:

说一说:

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

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示例:

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

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

图片呈现——各种风俗习惯

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自主阅读“第73页”阅读角的内容:

说一说:

1.你知道自己和父母的生肖吗?

播放视频——十二生肖的故事

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或传说吗?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老鼠嫁女(剪纸画)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

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问题:

你想了解的生肖是什么?

与这个生肖相关的故事或者传说有哪些?

请你收集资料并向大家介绍。

播放视频——尊老爱幼主动让座

问题: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为什么?

小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

请收集一张给老人祝寿的照片,了解一种祝寿的礼节或者一种寿宴食品,给大家介绍或表演一下。

在议一议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请三位同学为我们介绍,“第74页”三张图片的信息。

小结:

寄托着我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说一说:

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

图片呈现:

这样尊老敬老……

目标导学二:

奇妙的节日风俗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问题:

你喜欢吃粽子吗?

你知道吃粽子和哪个节日有关吗?

自主阅读“第75页”阅读角的内容,然后和前后桌同学交流分享:

你们那里是怎样庆祝端午节的?

提示:

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赠香扇、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情景剧:

《我们那里特有的节日》

由四位同学分别来介绍他们那里特有的节日风俗,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提示:

介绍内容来自“第76页”四张图片的内容。

(图片呈现)“三月三”歌节、饮水节、藏历新年、孝顺节。

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问题:

你听说过那达慕大会吗?

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

自主阅读“第77页”的阅读角。

说一说:

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

你们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

图片呈现:

泼水节、三月街节、开斋节

小结: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图片呈现:

贴窗花、猜灯谜、吃汤圆

拓展提高

你们当地的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填入“第78页”下面的表格。

课堂能力检测

 

看图片,听解读,学知识

 

看图片,听解读,学知识

 

小组交流认识

 

风俗了解

 

自主阅读交流分享

观看视频

交流分享

 

阅读体会

 

观看视频

认识了解

 

活动介绍

 

观看图片

交流分享

 

图片阅读

讨论交流

 

阅读了解

 

情景表演

 

交流分享

 

观看视频

交流讨论

 

拓展提高

 

了解地方独特风俗及表达的意义

 

了解地方独特风俗及表达的意义

 

学会观察了解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及所寄托的祝愿,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能力及习惯

 

了解认识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

 

感知中国传统习俗及技艺

 

感知视频内容,引发思考,树立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社会风俗,风俗寄托的美好祝愿

 

认识生活中尊老爱幼的相前风俗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

 

进一步认识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了解更多的节日风俗

 

了解认识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地方风俗习惯的意识,维护民族团结

 

了解更多家乡风俗及意义

课堂小结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学会尊重不同风俗习惯

板书

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一、风俗就在我身边

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风俗的演变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4.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风俗,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传统习俗。

5.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难点

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秋天后的节日

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提示: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

先秦时代,即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祀制。

《礼记》 记载“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之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

我国各地至今也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 、“望月楼” 等古迹。

播放视频——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问题:

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吗?

如果给你一个做主的机会,今年的中秋节你想怎们过?

引入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

 

了解认识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了解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

风俗的演变

图片呈现。

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小组辩论:

观点一: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放鞭炮而受伤、致残甚至丧命。

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因此要禁止燃放。

观点二:

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

过年时,放鞭炮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期盼新的一年能够平安。

规则:

1.先正反方一辩发言

2.攻辩环节由正方二辩,正反方交替进行

3.自由辩论由正反方辩手自由轮流发言

4.结辩:

正反双方四辩总结陈词

正方观点:

过年应该禁止放鞭炮

反方观点:

过年可以放鞭炮

提示:

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有些风俗是否保留,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播放视频——清明节习俗

问题:

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图片呈现(清明节习俗)

读一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翊(yi)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提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小组讨论

问题:

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文明祭扫呢呢?

你们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活动?

提示:

不损坏墓周围树木,不烧鞭炮,纸钱,香之类容易引起火灾物品。

我们可以网上祭先祖、献鲜花、植树、网上祭先烈等文明、环保、励志的方式参与清明的活动。

播放视频——重阳节习俗

问题:

你知道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图片呈现(重阳节习俗)

学生活动——重阳诗会

根据课前收集的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两名代表参加今天的“重阳诗会”,看看哪组收集的诗词最多吧。

示例呈现: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组交流分享。

你能说说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风俗有什么意义吗?

提示: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

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

拓展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请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课堂能力检测

阅读图片,讨论交流

 

分组辩论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

 

古诗诵读

 

风俗了解

 

小组交流分享

 

观看视频

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

 

观看视频

认识了解

 

小组交流分享

 

拓展提高

 

通过小组辩论,训练学生语言捕捉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观念,认识到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习俗应该淘汰

初步认识了解清明节

 

感知中华文化及古人的节日习俗

 

通过对清明节习俗的了解认识,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学会不忘习俗,理性祭扫,绿色祭扫,树立新时代文明行为

 

了解重阳节习俗

 

进一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同时养成尊老行为习惯。

 

通过重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不忘中华民族优良品德,树立文化自信

提升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学会理性对待不同风俗习惯

板书

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三、风俗就在我身边

1、不合符时代的风俗需要被淘汰

2.保留优良的风俗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最新202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说明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xx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

第一单元主要从同伴交往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和谐的同伴交往方法,成为同学中受欢迎的人。

  第二单元通过观察包装,XX引导其辨别商品质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联想,思考买不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第四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

中华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中华礼仪之瑰宝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在五千年的传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掺杂其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更要坚决抵触陋习陋俗,使我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万世流芳。

  三、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育性。

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章节题目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

2

2、说话要算数

2

3、当冲突发生

2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4买东西的学问

2

5合理消费

2

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2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

2

8这些东西哪里来

2

9生活离不开他们

2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2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

12家乡的喜与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