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4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docx

作文范文之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

出国留学的作文素材

【篇一:

出国留学申请之个人陈述写作技巧及范文】

个人陈述(personalstatement)写作技巧

自述,也即personalstatement,是所有出国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申请者最主要的自我包装。

申请被录取和经济资助就是要把自己推销给评审者。

你的重任是让这一文件反映你的个性和才智。

写自述即使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北美学生也是颇费心力的事情,对中国申请者来说,用英语写作本来就是困难的事,更何况自述是为了表现和包装自己,有违我们的文化习俗,写起来往往备感吃力。

中国申请者往往没有面谈的机会,这份文件因而愈发显得重要。

我们要忠告所有的申请者,你必须抓住机会,充分而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你的人格力量、智慧和已取得的成就。

在此文件的创作中要花大量的精力,决不能知难而退,草率从事。

你已经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大学甚至是研究生的学习,你也可能又在随后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在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地考过了toefl和gre。

然而,你的任务并没有结束。

你必须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地处理多种文件,而其中自述是重中之重。

怎样真正地把此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呢?

那并不是赶紧去习一本所谓范例然后照着抄,而是要借此机会严肃、认真和全面审视自己的才能、潜能、出国留学的目的。

这种对自己的能力、向往和追求的透彻的了解是写好自述的基础。

根据编者在国外求学、工作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在写好自述这件事上,中国留学生可以说是遇上了一个深层次而且是重大的文化差异。

所谓深层次就是说这个差异不是西方人喝咖啡中国人喝茶、西方人称darling而中国人称孩子他妈那样简单。

北美的许许多多的雇主-----大学的录取评审者,确实是非常重视求职者、求学者对自身是否了解,对自己的前途和目标是否明确。

在他们的文化中,这样的自我了解被视为是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的文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对自身的了解和对目标的追求做出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本文并不是要讨论文化问题,而是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给读者以最大的实用指导。

本软件编者最大遗憾就是申请者把写作自述一事当作官样文章而草率应付。

北美教育机构的官僚主义常常更甚于我国,但要求写自述,的确不是官样文章,而是给申请者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读者切记,这样的表现一定要富有个性。

怎样判断自述是否反映了个性呢?

最简单的就是看第二个人是否能写出一样的或是差不多的内容。

真正的富有个性的自我介绍是不可能与其他的信雷同的。

尽管有许多人有着看上去类似的求学、求职经历,但是每个人对学习、工作、事业和他人的感受应该是独有的而且也应该是独特的。

即使两个人所有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都相同,也都计划去同一个领域里深造,引发他们对该学科感兴趣的外部事物和内心感受也必定是有区别的。

所以,在我们谈到写作自述其他注意事项之前,首先要求读者要独具创意。

在写作自述的时候,认真而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方法就是默默地自问如下问题:

1.对所要申请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能做到在写自述时紧扣

学校和专业的要求及特点,突出自己申请的优势?

2.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什么独特的、非同寻常的地方?

在我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件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事业追求?

这些影响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3.我最初是如何对目前所选专业感兴趣的?

我在其后的岁月中又是如何加深了对这一学科领域的认识?

我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是什么因素使我自信,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4.在上学期间我从事了那些助教、助研、社会实践、暑期工作?

通过这些活动在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比如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在步入社会后的工作中完成过什么项目,取得了哪些成就,表现出何等才干?

5.我的最终的事业目标是什么?

6.在我多年来的考试成绩上有没有需要解释的地方?

比方说我大学成绩一直很优异,但gre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高年级的成绩是否比低年级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7.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克服超常的困难,如家庭生活贫困、身体残疾等等?

8.我是否具备杰出的品格,比如诚实,可靠、善良、刻苦等等,而我能否提供真凭实据来加以证明?

我是否具备值得一提的很好的特别的工作习惯和态度,以及禀性上的优势。

9.我具备什么样的特殊才能,如分析能力、领导才能和交流才能?

我为什么比别的申请者更具有在事业上成功的把握?

要回答这些问题的确是不容易的,但你必须在正式写作自述之前全面准备,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思考,因为你的自述需要回答所有这些问题或其中的大部分。

对内容有了把握后,就是要注意写作技巧了。

这里说的写作技巧不是英语水平的问题,而是写作的思路、取材和段落的安排。

写自述的最大忌讳就是写得毫无特色、枯燥乏味。

要知道每一个录取评审委员需要阅读成百上千份自述,其中大多数的自述的内容都是雷同的,他们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和气力在平淡中寻找不寻常,努力发掘你的优秀之处。

要写得醒目,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这个责任完全在于你自己。

所以,自述的第一段或者是前二段至为重要。

这头一、二段必须能够引起读者对你的兴趣,并且能够得到关于你个人的最重要的信息。

如果你的头一、二段的内容中有闪光之处,能够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那就达到了最佳效果。

绝大多数的申请者的的确确有着类似的学历和工作背景,而且现在又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攻读研究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应该不难想见,不论我们是汉语,还是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经历和追求的语汇和句式终究会趋向雷同。

编者所强调的独特性,决不是仅指在语言上要独树一帜。

获得独特性的更重要的有两个方法:

一是寻找独特的思想方法或者说是审视自己的独特角度,二是在陈述过程中采用故事手法。

采取第一种方法时我们从多种角度着眼确定文章的基调,我们在此对三种较常见的类型写作时所应遵循的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1.克服生活中的逆境型:

petersonsguide中曾经登载的一封外国人申请时写的自述,作者的家庭背景是贫苦的、不识英文的第一代亚裔移民。

作者没有回避自己多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大学的教育并且成绩较差这一惨痛的事实,而是就此问题展开对自己的介绍。

他的家庭贫困,作为长子肩负帮助父母抚养年幼的妹妹的重任。

这样,完成大学教育对他来说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

因此,通过他的叙述,一位奋斗不息、刻苦耐劳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年轻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位作者申请的学校是法学院,难度较大,但作者有力地陈述了他的理由:

他的父母像许多亚裔移民一样,不通英文,更不懂在美国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他现在申请读法学院,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在美国少数族裔的权益。

这样的信读起来感人至深,作者当然也被录取了。

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能用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经历和追求的目标。

他所陈述的经历、思想和感受与其人生奋斗的目标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写这种在逆境中奋起的自述时,应通过用事实来描述过去的经历及其对自己的求学、事业和人生目标的正面影响,但切忌耽于自我怜悯,或因一种谴责评判的方式使文章显得充满怨气。

2.自我成长型:

这种申请人在生活、学业和工作上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但相对来说,他们的生活进行得比较一帆风顺。

写这种自述一定要用正面、肯定的语气,清楚、精炼,同时又要充分、多方面地展示自己独特的才智、事业和求学的追求方向。

3.家庭影响型:

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好的家庭背景对申请者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也可以是艰难或不好的家庭环境作用于申请者,使之反思而发奋图强。

写正面的影响时注意不要过分渲染家庭的帮助,督促向导作用,因为这样的作者往往不知不觉中会给评审人留下一种自我缺乏主见和动力的印象。

同样,写不好家庭的背景时,也不要太多着墨于那些问题,重要的是突出自己不随遇而安、屈从命运安排的精神和志向。

下面再谈谈故事手法。

所谓故事并不是要为自己的经历编故事,而是要有一点(不要太多)生动的情节。

除了思想角度外,生动的情节是表现个性和独特性的又一法宝。

许许多多的人可以有类似的经历和背景,但他们生命中的具体经历一定具有独特的场景。

恰当地描绘一下这样的场景,就会使全文散发出生动而新鲜的气息。

比方说有人在谈到家庭的不幸时具体地讲述了因交不起房租被赶到街上过夜的惨痛经历。

还有的文中虽然没有任何戏剧性的情节,但作者在好几处细节都突出了自己善于独立思考的个性。

作者用朋友们的疑问来衬托出自己决定重返学校、出国

深造所饮食的智慧和胆识。

作者在谈到自己的业余爱好时,也没有像大多数申请者那样列举出一长串清单,以表现自己多才多艺、面面俱到,而是诚实地说自己没有什么爱好,只是喜欢独自旅行,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但这爱好却与全文塑造出的深沉和独立思考的性格十分吻合。

至此我们谈到了全面和深刻地审视自己、寻找独特的角度以及注重运用细节等问题。

下面还有一些材料的取舍问题提出来供读者参考。

首先,千万不要遗漏掉那些有用的和中肯的成就、经验等等事实。

申请研读的学位越高,那么以往科研、学术成果和工作经验等等就越是重要。

许多申请者错误地认为自己发表的文章已经列在履历里面了,在自述中就不应该再提。

其实,个个履历是一份完全不同的文件。

它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简洁而全面的介绍,使读者对申请者能够很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自述则是需要(或是希望)读者仔细阅读的,它要介绍申请者的成就、抱负和个人品德。

所以申请者不用担心内容上的重复。

还有许多申请者硬是要把自述的篇幅压缩在一页纸内因而只能很简要地提到自己的成就。

其实,如果内容充实,为什么不能写到二至三页呢?

比如说到发表的论文,往往只提到一个题目。

其实,写一篇科研论文往往是要付出巨大心血的。

这不光是写篇文章,而是反复的科学论证和无数次实验的结晶。

申请者起码应该用二至三个句子,说明这篇论文所代表的实验、实验用的方法、目的和获得的成绩。

还应该说明通过发表这篇(或几篇)论文,申请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什么贡献,获得了哪些思想方法、认识和科研手段上的提高。

还有的申请者犯的是一个相反的错误,他们把高中甚至更早的成就也不厌其烦地列在自述上。

比如当上了三好学生、少先队长之类的。

因为中国学生申请的学位最低的也是硕士研究生,大学时期的成绩或是随后工作上的成就更为贴切,也应该足以用作素材了。

当然,少儿时期的成就,若是对随后的学术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可以提。

有的申请者对某一学科,比如说数学,情有独钟,很早就显露出天才,在中学时期在数学竞赛中获奖,由此激发了对此学科的强烈兴趣,从此矢志不渝,这样提就非常妥当。

最好不提的还有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其他一切容易引起争议的不同寻常的话题。

有个别申请者在文件中提到了上帝这样的字眼,犯了西方社会宗教和学术分离的大忌。

我们建议你撰写自述时没有必要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道路上的挫折讳莫如深。

只是在描述或提到经历的苦难,挫折或失败时,切记不要流露出乞求怜悯恩赐,或气愤怀恨的情绪。

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经历过困屯。

人们一般会欣赏那些不被困难压倒,不因失败沮丧,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人,关键在于你是否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挫折并表现出这种积极的态度。

最后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写自述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写好后需反复修改,

清除多余的部分,增加与针对申请学校和专业相对应的内容,密切注意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及整篇文章意思的逻辑联系。

可多方听听他人的意见。

务必做到文章中不存在任何文法,语法或拼写上的错误。

这种疏忽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它们有时恰恰能出乎意料地破坏你力图在评审人心目中树立的形象。

很难想象,繁忙的教授在连着数次看到简单的语法或拼写错误后,还会相信你是文中所说的一个认真的精益求精的人。

避免错误开头方式(工程类)

personalstatement

1previouseducation:

duringmyacademicyears,iworkedhardly(workhardly与workhard的区别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andobtainedgoodscoresinmostcourses,especiallyinthebasiccoursesandmajorcourses.whengraduation,myoverallgparankedtheupper10%amongabout200students.

educationattsinghuauniversityemphasizespractice.inthethirdyearofstudy,iappliedtojointhelab.ofinformationsystems.inthelabisuccessfullydesigned2mb/spcmdigitalinterface(32frames)whichwasusedintheanaloguepbx(privatebranchexchange).in1993,iindependentlydesignedspeechsignalprocessingcardwhichwasusedinthesunsparcstation.thiscardssuccessfuldesignsolvedtheproblemthatthesunsparcstationcouldnotbeusedtothespeechprocessingandthemultimediaapplication.fromthesedesignsiaccumulatedtheexperienceofhardwaredevelopmentandmasteredtheknowledgeofcommunicationstheoryandcomputertechnologysuchasthehardwarestructureoftherisccomputer,unixoperatingsystemandprogramming.throughthefiveyearsofstudyintsinghuauniversityihavenotonlymasteredrichprofessionaltheorybutalsoaccumulatedstrongexperienceonhardwaredesignandsoftwareprogram.alloftheselaidasolidfoundationformyfurtherworkandstudy.

becauseofmyhardstudy,asreward,iwasrecommendedtoenterthegraduateprogramattsinghuadirectly,waivedoftheadmissiontest.itistsinghuaspolicytoendowthemostdistinguishedstudentssuchpreference.however,anxiouslywantingtopracticemyknowledgeintherealworkandbecauseofsomeotherreason,iresignedtheesteemedprivilege.

【篇二:

作文素材】

她才是中国仅存的贵族,年轻人却对她一无所知!

2016-08-29从玉华麦子熟了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麦子导读:

当我们为“网红”不断喝彩时,有没有人还记得那些真正为中国做过贡献的人?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如今她的家房价早已超过10万/每平,也因此她的家成了中关村的一片孤岛。

这样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从玉华授权发布

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

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

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了。

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她流过眼泪。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

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

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

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

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

?

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

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

她曾跑遍了半个地球,如今,她的背驼得像把折尺,一天的大多数时光蜷缩在朝南书房的沙发里,困了就偎在电暖气上打盹,即使三伏天,她也觉得冷。

前些年,眼看年轻人骑车撞了中关村的老科学家,她还特气愤,跟在后头追。

如今,她连站到阳台上向朋友招手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只有牙齿和胃,还顽强地工作着。

她的胃曾装过胡适家的肉菜、林家翘家的饺子、钱学森家的西餐,那个时候,厨艺很差的周培源只有洗碗的份儿。

如今,她还像年轻时在美国一样,爱吃蒜香面包,用自己的牙慢慢地磨。

她的眼眉越来越低垂,这双被皱纹包裹的眼睛,见过清末民初的辫子、日本人的刀、美国的摩天大楼,以及中国百年的起起伏伏。

如今,没什么能让这个百岁老人大喜大悲了。

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

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

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

甚至在学术圈里,从香港给她带东西,只用提“中关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

她的“邮差”之多,级别之高,令人惊叹。

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裹着长长的白围巾的李佩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

她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李佩先生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熊卫民/摄

◆◆◆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这位百岁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样,颇有些年岁和绵长的掌故。

中关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被称为“特楼”,那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

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学部委员中的32位、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的8位。

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

如今,破败不堪的“科源社区”牌子,“科”字只剩下了“斗”字,老楼的楼道里贴满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小院里四处堆放着杂物。

这里不再是“中国最聪明头脑的聚集地”,而是租住着很多外来打工者,随便敲开一扇门,探出一颗脑袋:

“王淦昌?

贝时璋?

郭永怀?

没听说过。

中关村的房价都快十万元一平方米了。

不远处的led超大屏幕闪烁着最新款的高科技产品广告。

李佩先生60年不变的家,就像中关村的一座孤岛。

这座岛上,曾经还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

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

“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

”“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直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怀和好友一起开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识到什么。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

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当时飞机上十几个人,只有一个人幸存。

他回忆说,在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听到一个人大喊:

“我的公文包!

”后来的事情就不记得了。

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

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曾在大学开设过没几个人听得懂的湍流学课程,而当时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湍流。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

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

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怀的追悼会上,被怀疑是特务,受到严重政治审查的李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长椅上。

在当时的环境里,敢于坐在李佩旁边,说一句安慰的话,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郭永怀走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那些时候,楼下的人常听到李佩的女儿郭芹用钢琴弹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

?

后来,李佩将郭永怀的骨灰从等级森严的八宝山烈士公墓请了出来,埋葬在中科院力学所内的郭永怀雕塑下面。

同时,李佩还将一同牺牲的警卫员牟方东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

面。

“小牟太年轻了,太可惜了,也是为着跟他,所以才牺牲的。

”李佩说。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当知青下乡,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

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

此后的几十年来,李佩先生几乎从不提起“老郭的死”,没人说得清,她承受了怎样的痛苦。

只是,她有时呆呆地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

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

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郭永怀、李佩夫妇陪女儿弹钢琴

女儿郭芹最后一次见到住楼下的作家边东子,用一双诚恳的眼睛说:

“写写我爸爸吧。

”边东子后来写了《中关村特楼的故事》,他说:

“即使是功力深厚,又如何能写全、写透、写准她了不起的爸爸和同样了不起的妈妈!

直到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李佩回家后,女儿郭芹的朋友们都嚷着来她家看“那坨大金子”。

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515克——大家感慨,“确实沉得吓人”。

4年后,李佩托一个到合肥的朋友,把这枚奖章随手装在朋友的行李箱里,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任校长朱清时打开箱子时,十分感动。

◆◆◆

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让小她30多岁的忘年交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60万元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

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老太太对李伟格说。

至今,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

早年从美国带回的手摇计算机、电风扇、小冰箱,捐了。

郭永怀走后,写字台、书、音乐唱片,捐了。

李佩先生一生教学的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