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6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第一次月考Word格式.docx

23

24

25

l、下列自然现象属了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B.滴水汇成河

C.以卵击石D.蜡炬成灰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线做导线B.氢气填充气球

C.氧气供给呼吸D.液氮做致冷剂

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空气D.氧气

4、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燃烧

C.酒精燃烧D.加热氧化汞

5、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蒸发食盐水得到水和食盐B.燃烧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加热高锰酸钾D.蒸发液态空气制得氮气和氧气

6、下列几种物质中,可用来测定空气组成的为

A.铁B.碳C.硫D.红磷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

C.净化后的空气D.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8、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9、下列现象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鱼类在水中生存B.铁在空气中生锈

C.氧气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剧烈燃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10、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空气里含有氮气和氧气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液化时变为淡蓝色D.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11、下列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①蜡烛燃烧②食物腐烂③呼吸作用④钢铁生锈⑤火药爆炸

A.①②③④B.①⑤C.①③④D.②③④

1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没有固体物质生成的是

A.镁带B.铁丝C.硫磺D.白磷

13、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A.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B.硫----微略淡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C.铁----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D.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l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A.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氧气与氮气在水中溶解性不同

C.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D.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

1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可少的一组玻璃仪器是

A.大试管、玻璃导管、水槽、玻璃片

B.大试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酒精灯

C.锥形瓶、集气瓶、铁架台、水槽

D.大试管、铁架台、单孔塞、玻璃导管、酒精灯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糖和水混合制成糖水是化合反应

D.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与是否有氧气参加无关

1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步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药品装入试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塞好橡胶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其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④→③→⑦→①→⑤→②→③B.③→④→⑦→①→⑤→⑥→②

C.③→④→⑦→①→⑤→②→⑥D.④→③→①→⑦→⑤→⑥→②

18、下列各项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氯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b.产生温室效应c.破坏臭氧层d.使人中毒

A.①-dB.②-aC.③-cD.④-b

19、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其作用是

A.防止试管破裂B.防止水被吸入试管

C.防止氧气产生太快无法收集D.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0、用足量的红磷放在一密闭的、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燃烧,燃烧后温度恢复到原温度;

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

A.78%B.79%C.100%D.无法判断

2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

B.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

C.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D.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22、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当而出现试管炸裂现象,某学生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加热完立即用冷水冲洗D.加热时先预热

23、某同学用天平称取25克药品时,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A、加砝码B、加药品C、减少药品D、调节螺母向左旋

24、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取气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标准状况下密度

1.429克/升

0.089克/升

1.978克/升

0.714克/升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

25、质量相同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有少量MnO2,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线是纯氯酸钾曲线,b线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曲线)

二.填空题(共40分)

26、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占_______、氧气占________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

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_____;

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_。

27、氧气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

28、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________或铺一层细砂,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反应

(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

30、填表:

在表中的空格内填写各物质的化学式与颜色

物质

名称

氯酸钾

二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氧化镁

氧化铜

氧气

颜色

3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

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和。

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32、将下列左侧的“原因描述”与右侧的“实验室制氧气的注意事项”的相关序号填在空格内。

原因描述制氧气注意事项

A.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B.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的底部(3)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拿出导

使试管破裂气管再撤走酒精灯

D.防止装置漏气(4)可用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氧气

三.实验题(共15分)

3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

b;

c;

d;

(2)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1.。

2.。

3.。

4.。

5.。

(3)写出加热高锰酸钾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符号表达式)。

(4)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5)实验完毕后应先,然后再,目的是防止。

四、活动探究(共8分)

34、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

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

[设计实验]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现象]在②中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作用。

此气体是,该无色溶液是。

原假设成立。

 

[答案]D

[解析]前三项均为形状、体积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为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应选D。

[点评]一般考察的的化学变化可总结为:

燃烧、生锈、变质、食物由生变熟、爆竹爆炸等。

答案]C

[解析]A利用了导电性;

B利用了密度小;

D利用液体蒸发时吸热的性质,均属物理性质。

应选C。

[点评]一般来说支持呼吸,支持燃烧(助燃性),可燃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此外,不支持燃烧也属于化学性质,如:

CO2可以灭火,这也是一条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A、B、D都属于纯净物,C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应选C。

[点评]本题考察混合物的定义,一般来说溶液、空气、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混合物。

[答案]A

[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氧化反应的定义是物质与氧发生反应,B、C都属于氧化反应,但由于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两种,因此不属于化合反应。

D是分解反应。

应选A。

[点评]本题考察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这几种反应之间无交叉,但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某个反应可能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解析]A、D均属于物理变化;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应选C。

[点评]见题4。

[解析]A、B、C燃烧时候都有气态产物,造成测量不准,D的燃烧产物为白烟(固体小颗粒),应选D。

[点评]本题是一个考试热点,测定空气成分或空气种氧气体积分数都是用红磷。

[答案]B

[解析]A为溶液;

C仍是空气;

D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应选B。

[点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可以看该物质的组成能否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若可以则为纯净物,如冰水混合物的化学式为H2O;

若不行则是混合物。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应选D。

[点评]本题考察几种物质的燃烧现象,一定要熟记,这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

[解析]鱼类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氧气,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应选A。

[点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性质一般通过化学反应体现。

[解析]存在、颜色、味道、状态变化等都属于物理性质,助燃性和支持呼吸都是化学性质,应选D。

[点评]本题仍是考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区别的。

[解析]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地很慢,很难被觉察的氧化反应,应选D。

[点评]本题考察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区别。

燃烧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爆炸除发光发热外还会带有巨响,缓慢氧化虽然也有热量放出,但现象极不明显。

[解析]镁带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铁丝燃烧生产黑色四氧化三铁;

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白烟)五氧化二磷;

硫磺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应选C。

[点评]同题8考的是相同的知识点,所以一定要熟记这些反应现象及反应的表达式。

[解析]B现象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

C为化合反应;

D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是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考察知识点同第8、12题,此外反应类型见题4。

[解析]分离液体空气法是先把空气降温、加压液化,再逐渐升温,因氮气的沸点为-196℃,氧气的沸点为-183℃,所以氮气先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了,应选D。

[点评]本题考察工业法制备氧气的依据,要求明白制备过程,同时还要明白此过程是物理变化。

[解析]制备装置包括大试管、酒精灯,收集装置包括玻璃导管、水槽、集气瓶和玻璃片,应选B。

[点评]本题考察对实验装置的熟悉程度,同时要分清制备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区别。

[解析]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应选D。

[点评]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定义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某物质和氧反应,但化合反应强调的是生成物只有一种,与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无关。

[解析]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应选B。

[点评]本题考察制备氧气的操作过程,做此题的技巧是:

看四个选项的第一步有两种,那就是

,因为在添加样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排除A、D。

B、C的区别是

的顺序,从题中不难看出应先撤导气管,再灭酒精灯,直接选出B。

如此可以节省做题时间。

[解析]1-b;

2-a;

3-d;

4-c,应选B。

[点评]本题考察大气污染物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应熟记。

[解析]高锰酸钾是粉末状固体,有可能随反应产生的氧气进入导气管阻塞导管,应选D。

[点评]本题考察实验中的细节,所以不仅要知道装置所用仪器和物品,还要知道它们的作用何在。

[解析]红磷充分燃烧后原气体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同时反应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气体,因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所以还剩原气体的79%,应选B。

[点评]本题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题异曲同工,只不过问法有点变化。

[解析]催化剂能改变某个反应的反应速率,而不是物质的反应速率;

对于不同的反应催化剂是不同的。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机理,所以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产生氧气,应选A。

[点评]本题考察对催化剂的理解,要明白催化剂只能改变某个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程度,如不能使某个反应在添加了催化剂后产生更多的产物,而且不同反应的催化剂是不同的,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A、B、C都有可能造成试管炸裂,D是正确的操作,应选D。

[点评]本题考察加热试管时的操作,要求能写出至少三种可能使试管炸裂的错误操作。

[解析]该气体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

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应选A。

[点评]本题考察气体收集方法和气体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要求可以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确定其收集方法。

[解析]能用排水法收集,要求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求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选A。

[点评]本题考察知识点同23题。

[解析]因为加热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产生氧气,所以A、B、C都不正确,二氧化锰可以使氯酸钾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就开始产生氧气(见题21),应选D。

[点评]本题考察实验现象以图像形式解析,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做此类题一定要看清纵横坐标表示的意义,如本题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氧气的质量,根据实验事实,加热一段时间达一定温度后才能有氧气产生,所以排除A、B、C。

另外因为b中混有二氧化锰,可以使反应速度更快,但催化剂不能产生更多的氧气,所以反应结束的时候二者产生的氧气量是相同的。

[解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也是验证某气体二氧化碳的方法;

放冰水的杯子外壁潮湿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杯壁降温凝结而成。

[点评]本题考察空气的成分及部分气体的验证方法。

[答案]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因为氧气可以助燃,决定了它的用途之一就是支持燃烧;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决定了它可以用作保护气。

[点评]本题考察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直接的关系

[答案]水;

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解析]因为铁丝燃烧生成的是高温固体,落入瓶底时可能会造成瓶底局部受热而炸裂,所以采取了在瓶底铺一层水或细砂的措施来避免该现象发生。

[点评]本题考察实验操作及其原因,所以要求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答案]

[解析]这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点评]做题时须看清题意,是要求写文字表达式还是化学方程式,本题是二者均可,所以任一种都对。

[答案]白色;

无色;

黑色;

白色;

黄色;

无色。

[点评]本题考察常见物质颜色,要求实验时要注意观察。

[答案]氯化钾;

二氧化锰;

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靠近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解析]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是不会变化的,所以除了产物氯酸钾外,还有二氧化锰。

[点评]本题考察验证氧气和验满的区别,特别注意描述时要操作——现象——结论三步,一步也不能少。

如验证氧气时,操作: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

若木条复燃;

结论:

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答案]A-(4);

B-

(1);

C-(3);

D-

(2)。

[点评]本题再次考察实验操作及其原因。

[答案]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催化;

氧气;

过氧化氢。

[解析]根据瓶上标签和我们已有的知识,它可能是H2O或H2O2,因为H2O2能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时放出氧气这个特征反应,我们就看该液体能否发生这个反应来验证它是不是H2O2。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要做出大胆设想,再通过已有知识来验证假设。

所以做本题应该有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放出氧气这个知识基础。

[答案]

(1)酒精灯;

试管;

铁架台;

水槽。

(2)试管口没有稍微向下倾斜;

试管口应有塞棉花;

导气管伸入试管内过长;

药品没有平铺在试管底部;

没有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药品。

(3)正放。

[点评]本题考察氧气制备和排水法收集装置,要求熟悉各个注意事项及错误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