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505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化学能与电能

1.某同学设计了甲烷燃料电池并探究某些工业电解原理(如图所示),其中乙装置为探究氯碱工业原理(X为阳离子交换膜,C为石墨电极),丙装置为探究粗铜精炼原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口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

(2)B电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

(3)写出甲中通甲烷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气粗铜CH4-8e-+10OH-=CO32-+7H2O2Cl-+2H2O

Cl2↑+H2↑+2OH-

【解析】

【分析】

乙装置为探究氯碱工业原理,说明铁电极为阴极,则b为电源的负极,即通入甲烷,a为电源的正极,通入氧气。

丙为电解精炼铜,则A为精铜,B为粗铜。

【详解】

乙装置为探究氯碱工业原理,说明铁电极为阴极,则b为电源的负极,即通入甲烷,a为电源的正极,通入氧气。

丙为电解精炼铜,则A为精铜,B为粗铜。

(1)根据分析a极通入的为氧气;

(2)B连接电源的正极,是电解池的阳极,应为粗铜;

(3)根据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分析,甲烷失去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为CH4-8e-+10OH-=CO32-+7H2O;

(4)乙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电解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

【点睛】

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若阳极为活性电极,即是除了铂金以外的其它金属时,金属放电,不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

阴极为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

掌握燃料电池的电极的书写。

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2.硝酸是氧化性酸,其本质是NO3-有氧化性,某课外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有关NO3-氧化性的探究(实验均在通风橱中完成)。

实验装置

编号

溶液X

实验现象

实验Ⅰ

6mol·L-1稀硝酸

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实验Ⅱ

15mol·L-1浓硝酸

电流计指针先向右偏转,很快又偏向左边,铝片和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1)实验Ⅰ中,铝片作_____(填“正”或“负”)极。

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实验Ⅱ中电流计指针先偏向右边后偏向左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活泼金属与1mol·L-1稀硝酸反应有H2和NH4+生成,NH4+生成的原理是产生H2的过程中NO3-被还原。

(3)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Ⅲ:

溶液X为1mol·L-1稀硝酸溶液,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①反应后的溶液中含NH4+。

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NH4+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NO3-的氧化性,进行实验Ⅳ:

①观察到A中有NH3生成,B中无明显现象。

A、B产生不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②A中生成NH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铝粉加入到NaN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结合实验Ⅲ和Ⅳ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负2NO+O2=2NO2Al开始作电池的负极,Al在浓硝酸中迅速生成致密氧化膜后,Cu作负极取少量待检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NH4+NO3-+8e-+10H+=NH4++3H2O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过程中可将NO3-还原为NH3,而M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8Al+3NO3-+5OH-+2H2O=3NH3↑+8AlO2-因为铝与中性的硝酸钠溶液无生成H2的过程,NO3-无法被还原

【解析】

【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实验1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说明在原电池中铝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硝酸根离子被还原成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2)实验2中电流计指针先向右偏转,很快又偏向左边,铝片和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说明开始铝是负极,同实验1,铜表面有二氧化氮产生,很快铝被浓硝酸钝化,铜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呈绿色,硝酸根离子在铝电极被还原成二氧化氮,据此答题;(3)溶液X为1mol•L-1稀硝酸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含NH4+,说明硝酸根离子被还原成了铵根离子,原电池中铝做负极,铜做正极,硝酸根离子在正极还原成铵根离子;(4)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过程中可将NO3-还原为NH3,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而镁与碱没有反应;

(5)铝粉在中性溶液中不产生氢气,也就不与硝酸钠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实验1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说明在原电池中铝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硝酸根离子被还原成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

(2)实验2中电流计指针先向右偏转,很快又偏向左边,铝片和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说明开始铝是负极,同实验1,铜表面有二氧化氮产生,很快铝被浓硝酸钝化,铜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呈绿色,硝酸根离子在铝电极被还原成二氧化氮;(3)溶液X为1mol•L-1稀硝酸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含NH4+,说明硝酸根离子被还原成了铵根离子,原电池中铝做负极,铜做正极,硝酸根离子在正极还原成铵根离子,①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NH4+;②生成NH4+的电极反应式是NO3-+8e-+10 H+=NH4++3H2O;(4)①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过程中可将NO3-还原为NH3;根据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写出离子方程式,而镁与碱没有反应;②碱性条件下铝将硝酸根还原生成氨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Al+3NO3-+5OH-+2H2O=3NH3↑+8AlO2-;(5)铝与中性的硝酸钠溶液无生成H2的过程,也就不与硝酸钠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

【点睛】

原电池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一定是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一定是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一定是正极。

3.有A、B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探究产物的有关性质。

分别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请完成以下问题:

(1)负极材料:

A池___,B池___。

(2)电极反应式:

A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B池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

【答案】MgAl2H++2e-====H2↑Al-3e-+4OH-====AlO2-+2H2O不可靠

【解析】由两装置图可知,A池中电解质为硫酸,镁较活泼作负极,总反应为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B池中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铝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而镁不溶,所以此时铝较活泼,铝作负极,总反应为铝、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1)负极材料:

A池Mg,B池Al。

(2)电极反应式:

A池正极2H++2e-====H2↑;

B池负极Al-3e-+4OH-====AlO2-+2H2O。

由上述实验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不可靠的。

点睛:

金属的活动性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中镁和铝两种金属,在酸性条件下,镁较活泼,但是在强碱性条件下,铝则较活泼。

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

0mL(质量分数为65%,

密度为1。

4g/mL)。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1—2s)指向铁丝一端。

③用盛有5。

0mL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

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

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

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温度(℃)

注入水的体积(mL)

1

17。

2

2。

4

2

T1

2。

5

3

T2

2。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____;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___极(填“正”或“负”)

(2)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T1_______T2(填“>”、“<”或“=”)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_____%;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_____电极(填“铁”或“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桥正14。

4mol/LNO3-+e-+2H+=NO2↑+H2O=48铜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气体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解析】

【详解】

(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盐桥;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铜是正极,所以铁是正极; 

(2)根据

;正极是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 

(3)温度相同条件下加入水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改变加入水的量体坛就钝化浓度,所以温度不变,故

; 

(4)重复三次实验平均加水量

,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

,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

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铁不发生钝化,铁做负极,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电极铜电极;

(5)反应过程中所生产的了氮的氧化物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应在两侧支管口处均连接导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尾气,避免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5.食盐加碘剂的主要成份是碘酸钾(KIO3)。

工业上可用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

【实验一】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后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1)写出步骤②的离子方程式。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

(3)分离I2和丁的方法是。

【实验二】电解制取KIO3,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

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

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

(4)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三】电解完毕,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

(5)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答案】

(1)2Fe2++4I-+3Cl2=2Fe3++2I2+6Cl-;

(2)Ag(或Ag、FeCl3);(3)萃取;

(4)I-+6OH--6e-=IO3-+3H2O(或2I--2e-=I2);变大

(5)冷却结晶;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上的氢氧化钾等杂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碘化亚铁具有还原性,与充足的氯气反应生成碘和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2Fe2++4I-+3Cl2=2Fe3++2I2+6Cl-;

(2)从流程图分析,副产物为银,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先加入稀硫酸除去铁,再加入稀硝酸与银反应制得硝酸银溶液。

(3)丁为氯化铁,分离碘单质和氯化铁溶液的方法为萃取,加入苯或汽油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4)阳极附近的阴离子有碘离子,碘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解过程中阳极上碘离子失去电子生成碘酸根离子,电极方程式为I-+6OH--6e-=IO3-+3H2O(或2I--2e-=I2);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所以阴极附近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变大。

(5)从热溶液中国析出晶体的方法是冷却结晶;洗涤后的晶体有水分,所以要进行干燥,过滤后得到的晶体上吸附部分氢氧化钾等杂质,为得到较纯净的碘酸钾晶体,所以要进行洗涤。

考点: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电解原理

6.实验室用下面装置测定FeO和Fe2O3固体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D装置的硬质双通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

(1)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2)装置A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向其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目的是,其原理是。

(3)为了安全,在点燃D处的酒精灯之前,在b出口处必须。

(4)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中装的液体是。

(5)在气密性完好,并且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操作后,点燃D处的酒精灯,在硬质双通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若FeO和Fe2O3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23.2g,反应完全后U型管的质量增加7.2g,则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g。

(7)U形管E右边又连接干燥管F的目的是,若无干燥管F,测得Fe2O3的质量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4分)

(1)关闭a,从球形漏斗口加水,待水从漏斗管上升与容器中的水面形成一段水柱,停止加水,静置片刻,如水柱不下降,证明其气密性良好;

(2)加快氢气产生的速率;Zn先与CuSO4反应生成Cu附着在Zn表面,Zn(负极)、Cu(正极)与稀盐酸(电解质溶液)组成很多微小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加快了反应速率。

(3)检验氢气的纯度。

(4)除去H2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

(5)Fe2O3+3H2

2Fe+3H2O,FeO+H2

Fe+H2O。

(6)16

(7)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等气体进入E中;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需要关闭开关a,在球形漏斗中加入水到下端液面高于容器中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证明气密性完好;

(2)加快氢气产生的速率;Zn先与CuSO4反应生成Cu附着在Zn表面,Zn(负极)、Cu(正极)与稀盐酸(电解质溶液)组成很多微小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加快了反应速率。

(3)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装置中需要充满氢气后方可进行加热反应,所以需要对氢气进行验纯,避免混有空气加热发生爆炸,在F处收集氢气验纯;

(4)由于A中产生的H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必须通过洗气逐一除去,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故B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C中装浓硫酸,用于干燥氢气,

(5)装置D中发生的是氧化亚铁、氧化铁与氢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3H2+Fe2O3

2Fe+3H2O,H2+FeO

Fe+H2O,

(5)U型管的质量增加的7.2g是水,物质的量是0.4mol,

设FeO、Fe2O3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氧原子守恒式:

X+3Y=0.4

根据质量可知:

72X+160Y=23.2

解得Y=0.1,X=0.1,

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

160g/mol×0.1mol=16g,

(6)干燥管F的作用防空气中水蒸气对实验干扰,若无干燥管F,空气中的水蒸气被E吸收则所测生成水的质量增大,导致氧的含量增大,Fe2O3的质量将偏大,

考点:

考查有关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7.(15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

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6)实验I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

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

(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Ag+发生反应:

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

(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

②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根据实验iii和实验ii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有ii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

(3)i.加入AgNO3,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I-浓度降低,2Fe3++2I-

2Fe2++I2平衡逆向移动。

ii.加入FeSO4,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

(4)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极为Fe3+得电子,作正极;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I-离子浓度减小,2Fe3++2I-

2Fe2++I2平衡左移,指针向左偏转。

(5)①Fe2+向Fe3+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向U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FeSO4溶液。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导致平衡移动。

考点:

化学平衡移动、电化学知识

 

8.(17分)氯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面是三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氯气的装置,其中最好的是(填序号):

(2)某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电解食盐水并探究氯气相关性质,请回答:

①现有电极:

C和Fe供选择,请在虚框中补画导线、电源(

),串联变阻器以调节电流,同时标出电极材料;电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B、C三处是浸有不同溶液的棉花,其中A、B两处的颜色变化分别为、;C处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③为防止氯气逸出造成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

(3)当在阴极收集到气体448mL(标准状况)后停止实验,将U形管溶液倒于量筒中测得体积为400mL,则摇匀后理论上计算得溶液pH=。

【答案】

(1)(2分)B

(2)①见右图:

(2分)2Cl-+2H2O====Cl2↑+H2↑+2OH-(3分)

②无色变蓝色(2分)、浅绿色变黄色(2分)

Cl2+SO32-+H2O==2Cl-+SO42-+2H+(2分)

③在D处放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或将尾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2分)

(3)(2分)13

【解析】

试题分析:

(1)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A装置用加热氯水的方法制氯气得到的氯气较少;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装置C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氯气的装置最好的是B;

(2)①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氯气并探究氯气相关性质,氯气为阳极产物,产生氯气的电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装置图见答案;电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

Cl2↑+H2↑+2OH-;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处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色;B处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由浅绿色变黄色;C处氯气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SO32-+H2O==2Cl-+SO42-+2H+;③为防止氯气逸出造成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在D处放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或将尾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3)阴极收集到的气体为H20.448L,n(H2)=0.448L÷22.4L/mol=0.02mol;由方程式:

2Cl-+2H2O

Cl2↑+H2↑+2OH-得:

n(OH-)=0.02mol×2=0.04mol;c(OH-)=0.04mol÷0.4L=0.1mol/L则pH=14-(-lg10-1)=13。

考点:

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电解原理的应用。

9.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Fe(NO3)2。

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

氯气与铁粉反应,当Cl2足量时生成FeCl3,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FeCl2。

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点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别编号为A、B,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

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

A是FeCl3,B是FeCl2。

(1)设计实验方案:

分别取A、B的溶液均进行以下实验,但实验现象相同。

请填写下表中的相应空格。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分别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分别向KMnO4溶液中加适量A、B溶液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填写序号)。

A.将A溶液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可得到蓝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加深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Cl3固体

(4)FeCl3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FeCl2、CuCl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两种从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

方案1:

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在所得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即得到铜。

该方案中涉及的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

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

当观察到阴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