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6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监控.docx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控及效果评价

一、输血前质量管理监控

(-)决定输血治疗前,主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 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

操作要求:

一人一次一管。

(四) 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 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护士收到交叉配血报告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

(六) 取血时医务人员与血库人员双方必须要好三查八对:

1、 三查: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检查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检查交叉配血报告单与血袋标签各项内容

2、 七对: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

3、 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

3、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 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

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 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ni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O

二、输血中质量管理监控

(-)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成分、血量。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

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姓名+住院号)、(腕带+询问)”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床头卡+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识别。

(三)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更换专用输血器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四) 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

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三、输血后质量管理监控

(-)输血完毕,医务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由护工送回血库统一处理(保存24h)。

(-)输血科对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原始记录必须保存10年以备查。

(三)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向输血科提交“输血反应卡”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由输血科调查。

如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则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测及效果评价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