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72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筝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古筝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筝教案.docx

《古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筝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筝教案.docx

古筝教案

附件

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

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

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

雁柱):

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

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

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

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戴义甲

(1)大指:

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

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

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

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右侧图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

1.分辨琴弦

提问:

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

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

有21根弦。

两种颜色:

白色、绿色。

讲解:

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

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

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

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

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

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

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

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

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

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

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

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

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或每天练琴半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

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

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

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

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

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

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

(2)琴码(又称:

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

2.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

如:

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

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

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

“托”:

教学过程如上。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

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

用指尖触弦。

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

教师示范:

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

符号

;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

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

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

(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

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

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

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

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

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

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

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

倍低音的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

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

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

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

教学过程同上。

(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左手带指甲,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

又称“吟”弦。

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步骤一:

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

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

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十次上下算一组。

(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左手正视图左手侧视图

教师示范:

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

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

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

(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

在中音5上练习。

右手指法“托”。

左手练习颤音。

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

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

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

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

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

(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

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

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

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

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1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

4/4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

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

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

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附点:

(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如:

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

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

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

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

3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

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

4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

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复习时应注意:

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

二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上滑音:

符号

;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

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

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

例如:

1

3

上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右手先弹,左手后按;

2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3滑音时值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

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

示范时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

动作分解:

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

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

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下滑音:

符号

;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

演奏方法:

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下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左手先按,右手后弹;

2由高至低放回到原音;

3时值上滑音一样,也是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

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

动作分解:

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学生练习:

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

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上、下滑音连奏练习

教师示范:

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

分解动作:

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教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

注意孩子演奏的连贯性,所学的内容会越来越长,在练习中如果发现经常出错或者经常断开的小节,应将此小节单独进行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整段地练习,切忌让孩子不停地进行整段练习。

在练习中要首先突破难点,再注重整体性。

此课学习内容较多,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注意:

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