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2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docx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光明观察号第1辑最新最热时事集锦十三

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6年3月号第1辑

【目录】

Ø1.保质期并非牛奶好坏的分水岭

Ø2.蹲等地铁与有位不坐

Ø3.谁来呵护体制外女教师的生育权?

Ø4.央企国企要有为国民养老的职责担当

Ø5.抱团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良性模板

Ø6.毒奶粉教训为何在受损车上重演?

Ø7.反家暴:

法律进步还要治理观念进步

Ø8.规制失实新闻,提升公共治理含金量

Ø9.“心情不好”与贪腐的因果关系从何而来

Ø10.强迫儿媳堕胎9次不能止于道德批评

Ø11.加大购房补贴就能促进房市“健康发展”?

Ø12.公职人员被欠薪与“赖在编制里”的无奈

Ø13.别让“持刀加价”阉割医患互信

Ø14.对首部“反家暴法”的效果应冷静评估

Ø15.反家暴应着眼于情与法的平衡

Ø16.嫌犯“电视认罪”该寿终正寝了

Ø17.让幼儿享有充分的“过家家”权利

Ø18.别被“假离婚可骗贷700万炒房”的鸡汤麻醉

 

【正文】

1.保质期并非牛奶好坏的分水岭

堂吉伟德

  随着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不论是电商还是超市牛奶货架,进口牛奶一路厮杀,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记者发现国内外的牛奶保质期差异不小,国产牛奶的保质期短则3天、30天,最长有4个月、6个月,而进口牛奶保质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一年。

牛奶保质期差距大到底是为什么,国内外是否有相关标准,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北京青年报》2月29日)

  保质期指产品的最佳食用期,主要由生产者提供,因而保质期的长短外界很难判断,只能进行业内同产品的比较。

当然,从粗浅的经验来看,一个产品的保持期越短越好,长则容易导致品质变异、营养流失,使其价值出现较大的打折。

比如同一批次的奶,才出厂一个月的新奶,与已经存放了数月的陈奶,观感不但有别,且在质量上确实也有差别,时间太久即便没有品质变异,营养的流失也会使之实际效果打折,最后让“喝奶变成了喝水”。

  当然,保质期越长越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且要以品质的破坏和营养的流失作为代价。

进口奶因为运输的时间成本,因而对保质期的要求比国内更长,往往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因而为保证其安全性,就必须付出一定的质量成本。

不过,作为行业自定的标准,保质期并不是产品质量的分水岭,也不是判断国产奶和进品奶的界限。

假若进奶的基础条件和初始品质,本身就高于国产奶,即便因为保质期处于劣势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然而其在整体质量上同样具有比较优势,那么国产奶的社会认可度依然难以提高。

  按理说,保质期确实是国产奶难得的优势,如果能将其有效发挥,也能提升其消费的认同度和竞争力。

不过,国产奶未能扬长避短而是“同步看齐”,保质期的不断拉长,把自己的长板变成了别人的短板,“降格以求”而处于同等次的水平,虽然可以增加在市场上的销售时间,减少其回收的成本,但是却再度降低了自己的标准,使相对突出的拼图也泯然于众了。

  国产奶在竞争中的弱化,并导致市场份额的不断丧失,当然全非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态所致,而是长期的消费比较下,其自身的劣势太过明显,尤其以“三鹿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对国产奶严重缺乏信任,并由此导致进口奶的一家独大。

造成时国产奶弱势化的原因,根本上讲还是标准太低所致,一是“避免杀牛”心态下的降格以求,使得新乳业标准不升反降,在门槛上就矮了一截;另一方面则是监管的标准太低所致,无论是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鲜有“向国际标准看齐”的举措和行动,始终处于低端徘徊的行业生态下,产品的整体质量就会缺乏竞争力。

  保质期的长短之比,根本上还是对比标准执行力的优劣。

国产奶要自强,首先要提高标准并拿出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给消费者以品质保证的同时,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唯有如此才能重拾消费信任,否则即便是浓浓的国产情结也难以为继。

抹黑与比坏,从来都不是常态化的营销手段,也不是国产奶突围的可仰仗的举措。

正视国产奶与进口奶之间的差异性,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最大化的补强短板,才能实现国产奶的脱胎换骨。

因而,保质期不是牛奶好坏的分水岭,也不单纯是个营销策略问题,而是涉及食品安全、品质好坏和标准高低的综合性议题。

(堂吉伟德)

 

  2.蹲等地铁与有位不坐

  高亚洲

  此前有网友爆料农民工因觉得自己太脏乘车时有座位不坐,席地坐在车厢地板上的帖文,引发众多网友“吐槽”。

27日,记者在洛阳市区就遇见了这样一位农民工兄弟。

而这位农民工的右臂处恰好空着一个座位。

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

(2月29日《大河报》)

  主角为农民工的“有位不坐”,其实并不鲜见。

而它之所以引来如此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击中了我们内心的块垒——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仍流露出不时的自卑。

  不平等下的自卑自然是痛苦的,只是,当我们眼见这样的一幕时,那些饱含情愫的热切,又有多少属于臆想下的猜测呢?

或许不能排除作为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在公交车上所感受到的异样,但是,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能容忍的异样,又是否是当事人最真实的感受呢?

正如记者后来所询问的,有位不坐——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

  身上脏是既定的事实,对他人造成不适,也是极有可能的,那么,基于行为上自律,选择“有位不坐”,这也顺理成章。

原来,一切并没那么复杂。

  这不禁让人想到近日的另一桩新闻:

在上海,有两个女孩在地铁站台内蹲等地铁,然后被好事者拍了下来还上传微博,并配文如下:

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

  虽然是一番探讨性的追问,但仍让人看到配文中的“诘责”之意——蹲等地铁,便是没教养。

似乎可以去理解,这个可能是稍有年长的拍图者对女孩蹲等地铁的愤愤不平,根据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机制,两个女孩子蹲等地铁,确实会在观感上给人有不适的感觉。

  但是,当这两个正处个性张扬时期的女孩,率性地蹲在地上时,又与教养有多大的关系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个性张扬就不应该有教养,而是说,我们在论定是否有教养时,应该有多元的视角,而不是以自己所认为的应然角度,去评判她们的行为。

正如有论者所言,动辄将此上升到教养的问题上,这就相当于站在自己垒成的道德高地给了两个不明就里的女孩一闷棍。

回到“有位不坐”这事上来说,虽然农民工仍是边缘群体,但事情本身可能并没那么复杂,他在公交车上的表现,就是他基于对环境的判断,做出最恰当的行为选择。

  这就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当然,更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

其他人的举动,即便给你造成了观感上的不适,但只要未违反公序良俗,应该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去观之,学会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既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的代价,将当事人置于道德大棒下,甚至是舆论的围观下;也不能自以为是地做出倾向性评价。

前者可能造成对当事人隐私的侵犯和道德干涉;后者则可能强化不同阶层的认知分裂,加剧阶层间的不平等。

(高亚洲)

 

  3.谁来呵护体制外女教师的生育权?

  陈广江

  学校没有产假,因此“怀孕意味着辞职”。

更奇葩的是,学校在合同中规定,学年内,育龄女教师最好在下学期怀孕,“如果在上学期怀孕导致下学期不能继续工作者或中途辞职者,需承担其他老师的代课费和招聘费共2000元”。

2月26日,河南商丘尚博学校校长刘柱称,合同是自愿签订的,“老师可以生完孩子再回来工作”。

(2月29日澎湃新闻)

  有些问题早在意料之中,比如全面二孩时代女教师扎堆生娃影响教学问题。

但出人意料的是,可以预知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就像河南这所民办小学,学校没产假,生育期间没工资,怀孕即辞职,若不按合同办还要交“罚款”。

令人无语的是,校长说签合同时无人提出异议,皆自愿签订。

  在教师等行业,践踏女性权益和尊严的“排队怀孕”是长期存在的现象。

在鼓励生育二孩的今天,类似问题更加突出,“女教师扎堆生娃导致师资不足”的问题屡屡见诸报端。

据报道,在山东临沂城区一所初中,有76名女教师正在备孕,占到女教师总数的近一半。

女教师扎堆生二孩,校长们愁坏了。

  但应看到,同样的问题,体制内和体制外有云泥之别。

就像有媒体指出的,女教师之所以敢扎堆生二孩,一个重要因素是她们的单位姓“公”,即使出现问题,其权益也有保障。

换言之,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想办法,比如聘请临时教师、返聘退休教师、系统内调配师资等,办法总比问题多。

  但体制外就不同了,相比公办学校女教师扎堆怀孕的问题,民办学校、私营企业等体制外女职工面临的问题更严重,在“自愿”的奇葩合同面前,女教师的生育权已被踩成了泥。

法治社会绝不容许存在诸如“怀孕合同”之类无视国法的荒唐现象。

那么,谁来关心、呵护她们的生育权?

  用人单位肆意践踏女性权益,除了劳资不平等外,主要原因是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执法无力。

在计生法、民法、刑法及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对侵犯女性生育权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和惩罚条款,即使女性权利被非法剥夺,也难以索赔和追责。

假如女性可以提出巨额索赔,乃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责,谁还敢以身试法?

在执法上,相关部门“睁一眼闭一只眼”的心态则是一种纵容。

  当务之急的是,相关部门须加强执法力度,对践踏女性权益的行为出重拳;同时,还应正视民办学校、私营企业等用人单位存在的现实困难,出台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陈广江)

 

4.央企国企要有为国民养老的职责担当

朱永华

  在2月27日举行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目前我国的社保费率超过了40%,明显高出发达国家,建议迅速降低五险一金费率,主要是养老保险,在十年之内要下降一半,单位缴费从现在的20%降到10%(据2月29日《经济参考报》)。

  我国社保费率过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要求降低社保费率尤其是企业缴纳费率的呼声也一直未中断,尽管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在内都普遍认为社保费率过高,让企业不堪重负,甚至阻碍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健康发展,但受到“存储式”养老方式的局限。

一方面不降低社保费率,企业负担过重,既给企业经营造成困难,影响企业发展,也大大压缩了职工工资的提高空间,尤其在经济处于下行线的情况下,更对企业转型创新等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而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的设想,在十年内社保费率下降一半,按照现行职工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则意味着职工退休所领取的养老金也会大幅“缩水”。

而现在的职工养老金标准相对于市场物价而言,也只是“温饱水平”,如果遇到重大疾病甚至无力承担医保报销以外的费用,因此,如果没有“第三方资金”的注入和补充,即便维持现有的社保缴费率,都难以保障可持续,降低费率更无从谈起。

  尽管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之后,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每年政府都会动用巨额财政来保障养老金的同步增长,如今退休养老金已经实现了十多年连涨,但在人们普遍认识里,我国的养老金还属于“存储式”,即退休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在职工作时本人和用人企业的“共同存入”,而且由于退休之后的寿命长短不同,对于70周岁之前去世的企业退休人员,即使当初“存入”的养老金没有领完,企业所缴纳的部分也要“充公”。

尽管这种认为并不十分准确,但与社保部门现行的计算方法却也“大同小异”。

也正因为这种“存储式”的养老金方式,难以满足人们普遍存在的“增值”心理,使得不少人的参保信心不足,甚至中途退保,据姚余栋表示,最近这几年每年都有3000多万人中断缴费。

参保信心不足和每年过千万人的中断缴费,势必更加剧整体养老基金的不稳定性,甚至进入“恶性循环”。

  为保障养老基金的稳定和可持续性,除了增强国民的参保信心之外,更要让参保人员看到和品尝到养老金的增值和“效益甜头”,不能仅依赖参保人和用人单位共同“存储”来作为养老保障,这样既体现不出政府对国民养老的职责担当,更会加剧参保职工甚至企业缴费信心的缺失。

其实,在世界125个实行社保的国家中,除了我国和欧洲10个国家采取这种高缴费费率的“存储式”养老方式以外,包括美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都是建立在个人和用人单位缴费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的养老模式,职工和用人单位只要缴纳工资总额的10%到20%,其余部分则由政府除政按比例补充,这样一来,企业或雇主只需要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10%左右,(美国是雇主缴纳为6.2%),就可以保障职工退休养老金不低于中等收入水平,而在我国,尽管企业承担职工五险一金的比例达到40%,但退休职工领取的养老金却仅仅越过城镇最低工资保障线,缴纳高企的社保费率却没有给退休职工带来相应的养老金增长,如果这种存储式养老金方式不加以改变,仅仅降低社保费率是很不现实的。

  显然,不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会让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陷入不堪重负的困境,而降低社保费率就必须有足够的“第三方”资金注入做支撑,而这个“第三方”其实就是政府财政,具体说就是要用央企国企上交财政的收益按比例划入养老基金,让央企国企对国民养老有更多的职责担当,尤其是具有市场垄断性质的央企国企,在坐拥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也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很多大型央企国企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早已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国民支持发展壮大起来的央企国企,在满足企业各种新增投入和公共支出的前提下下,理应对“国民股东”的养老作出相应的贡献。

这些年,人们之所以对央企国企诟病颇多,除了其员工高薪和管理层百万年薪及追求奢侈享受之外,更在于没有给“国民股东”相应的回报。

因此,用央企国企的收益补充降低社保费率带来的养老金及不足,不但合法合规具有可持续性,更是稳定和提升国民参保信心和保障养老金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朱永华)

5.抱团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良性模板

斯涵涵

  鲤城金山社区一些爱好南音的老人们,每周自发聚集在彭玉华老人家中吹拉弹唱,“抱团”休闲,老有所乐。

近年来,泉州市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月29日《泉州晚报》)

  早晨熟识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做简单的早餐,早餐过后,大家各忙各的,下午又聚在一起,打牌、唱歌,晚上他们结伴到社区广场跳广场舞,每周,他们至少聚餐一次,一天过得热闹又充实。

儿女们不在身边的日子,老人们的生活依然有滋有味。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养儿”才能“防老”。

但近年来,不少人由于工作、生活等问题,迫不得已无法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乡村、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逐渐多了起来。

于是,抱团养老成为不少“空巢老人”自发的选择。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也越来越脆弱。

不少独居老人患有多种疾病和心理疾患。

这就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抚慰。

抱团养老有效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寂寞和孤单。

在一起“抱团生活”,既保持了居家养老的个人自由和舒适性,也大大缩短了独处一室、百无聊赖的时间,

  抱团养老好处多多,其一,老人们通过长时间的“挑选”,自发形成性格相吸的互助养老小团体,这种松散的群体结构让彼此之间更融洽,免去了尴尬和约束,也增添了家人陪伴式的乐趣;其二,老人们年龄相仿,观点类同,可以共同分享人生阅历和感兴趣的话题,彼此安慰,而不会产生代沟,有效驱除痛苦和烦恼;其三,“空巢老人”最担忧的莫过于生病无人知晓,而老人们每天的叫门、聚会和互相关照,填补了子女不在身边乏人看护的空白,杜绝“昏倒几天无人知”的悲剧。

  国际卫生组织大力提倡“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人在进入老年以后,继续在各方面生理、心理、智能等 尽可能在较长时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这需要老人们自身不断加强积极生活能力。

人类是群居动物,交流、沟通、陪伴必不可少,老人们在一起互相帮衬,自娱自乐,大大丰富了晚年生活,排除“老了不中用”“被抛弃“等消极态度,主动参与,老有所为,将大大提升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指数,有效化解老年化危机。

  抱团养老,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性,是“积极老龄化”的良性模板,也是对机构养老很好的补充,符合未来养老的趋势。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抱团养老是老人通过互助的方式实现的自助养老,而家人、子女加倍关爱、社会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才是破解老龄化难题的根本之道。

政府各级部门要创新养老模式,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公立养老机构,爱心食堂等,并鼓励民间发展民办养老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体健身等服务,而家人、子女也要常回家看看,尽量多陪陪老人,了解留守老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排解老人的孤独寂寞。

只有空巢老人的“自救与社会救助”双管齐下,方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目标。

(斯涵涵)

 

6.毒奶粉教训为何在受损车上重演?

舒圣祥

  “30万元买大切诺基。

”今年1月19日,青岛举办的一场车辆拍卖会再次将天津港爆炸受损车辆带入公众视线,拍卖会所拍车辆正是爆炸事故中受损的部分Jeep车。

短短数小时,约150辆Jeep大切诺基和牧马人全部被拍走。

拍卖过后,这些受损车辆已流入市场。

近日,一批Jeep指南者、大切诺基车辆在天津市京门大道中电物流仓库低价公开售卖。

销售商通过与维修点合作翻新、开贸易公司发票等方式将受损车“洗白”。

(2月29日《新京报》)

  因为低于新车售价数十万元,对于车企、保险公司、买家、卖家等各个环节,这批受损车辆无疑都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诱惑。

要在外表上将这批车辆修旧如新是很简单的,但是谁也不知道车辆内部已经受了怎样的损坏,在马路上行驶时带来的危害,无论对己对人都很可能是致命性的。

所以,这样的车辆只能被强制报废,而不能任由其流入市场。

  市场上总有那种贪利益不怕查的卖家,也总有那种贪便宜不怕死的买家;更可怕的是,流入市场的受损车经过多次倒手之后,真正的买家也许根本不知道它的来源。

所以,爆炸事故受损车能在市场上卖得掉,一点都不稀奇;稀奇的是,为何这些车仍能获得“洗白”的机会,通过拍卖等途径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流通?

天津港爆炸事故的教训已经足够惨痛了,难道还要让这些受损车辆“代表”此次事故,继续去危害社会?

  爆炸事故受损车每多流出一辆,遗留社会的潜在隐患就多一分,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在哪条路上,就会不幸地路遇这些车。

不让受损车辆流入市场,不能只是相关企业的自觉行动,它必须纳入统一的行政监管之下。

试问,这些车辆流入市场在程序上是否合法?

相关监管部门有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事实上,类似教训我们早就有过。

2008年毒奶粉事件后,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之所以在两三年后再次流入市场,就是因为监管的不力。

  当年毒奶粉事件后,销售终端只见召回公告,企业库房只见封存报道,却鲜有销毁毒奶粉的公开信息。

在生产与销售的中间环节,在未被严格监管的各个领域,大量有毒奶源被私下隐藏和买卖;加之运动执法讲求速战速决,只要时间的魔手稍微唤醒遗忘,一个治乱循环就重复上演。

毒奶粉事件发生几年后,新闻中还会不时传来毒奶粉死灰复燃的消息;真的不希望,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几年后,再不断传出余祸未了的新闻。

  毒奶粉事件的教训在爆炸事故受损车上重演,令人遗憾更值得警醒。

从市场上追回每一辆已经售出的爆炸事故受损车,事不宜迟;从类似事件的经验教训中完善问题产品统一销毁机制,事不宜迟。

(舒圣祥)

 

7.反家暴:

法律进步还要治理观念进步

叶倾辰

  去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于今日开始正式实施。

这是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依据其规定,“同居暴力”、“精神暴力”等均属于违法行为。

(2月29日《法制晚报》)

  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施行,可以说为家暴受害者提供了一个坚强后盾。

在旧有观念里,不少人往往把家暴当作“家务事”来看待,俗语也有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

若非施暴一方过分偏激,或者令被家暴者承受严重的身心损害,此类行为多由亲朋好友协商解决。

然而,家暴现象的酿成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私力救济乏力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法律给受害者撑腰,很容易一些家庭里原本微小的家暴行为演变成一种严重的家暴现象。

诸如“女孩被亲妈打死”、“李阳家暴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无疑极具现实价值。

  此外,反家暴法把“同居暴力”、“精神暴力”等均纳入违法行为,也是一大进步。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日趋紧密。

诸如“合租室友”、同居男友或者女友,也构成了一种临时性的家庭关系。

而同在一个屋檐之下,难免产生矛盾。

如何筑牢预防家暴的堤坝,需要这样的法律条文作为依靠。

更何况,诸如“马加爵事件”一类的教训,已告诉我们对室友长期暴力或采取“精神暴力”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以此而言,反家庭暴力法把同居关系以及室友关系纳入家庭范畴,恰是法理治理体系对现实的追认。

  当然,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如何转变人们对于家暴属于家务事的旧有认知,大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比如南京虐童案,生母竟称帮她小孩维权的发帖网友带给他们的只有灾难,拒绝问责养母。

显然,在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施行之外,政府部门仍有大量的普法工作,比如针对未成年人的家暴行为,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

  家暴不是家务事,它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均属于公共问题。

说到底,针对它的治理,既需要公民自身提高自觉,别把家暴当小事,勇于对家暴行为说不,也需要司法部门、社会公共力量比如妇联等机构的积极介入,从实际层面捍卫反家暴法的尊严。

毕竟,家暴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唯有从公共治理角度正视家暴现象,才能促进家暴受害者转变观念,别等到受到严重伤害,才想如何站出来。

(叶倾辰)

 

8.规制失实新闻,提升公共治理含金量

凌国华

  近年来,在媒体上不断出现的失实报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3%的受访者曾被失实报道误导过,65.5%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媒体失实报道的情况严重,75.9%的受访者认为媒体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是导致失实报道出现的主因。

(《中国青年报》3月1日)

  当我们为所谓被江西农村男友家的一顿饭吓跑的上海姑娘唏嘘不已时,当我们为据说回农村老家因不准上桌吃饭而掀翻桌子的霸气城里媳妇错愕震惊时,当我们为返乡日记中“记载”的组团出轨的东北村妇扼腕顿足时,殊不知,我们朴素的情感已经深深陷入“失实新闻”精心设置的泥淖。

不错,“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城里媳妇掀翻桌子”“乡村农妇组团‘约炮’”这三则围绕春节话题的“震撼新闻”已经被证实是失实新闻。

原来,我们信以为真并为此扼腕顿足、唏嘘错愕的“新闻”,居然把我们大大地耍了一把,我们对新闻的朴素情感遭受了“失实新闻”的恶意消费和无情嘲弄。

  静下心来想一想,“失实新闻”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儿,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被失实新闻耍得团团转。

或许从“新闻”这个字眼出现时候起,“失实”新闻就一直陪伴我们左右。

无论是在新闻产生的源头造假,还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扭曲、失真,失实新闻的特点就是对事实真相的偏离甚至颠覆。

然而,如果说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扭曲乃至失真尚存在可以理解的客观因素,那么源头造假的失实新闻对于公众感情就是赤裸裸地粗暴践踏了。

或博取公众眼球吸引关注,或触及社会痛点让人真假难辨,或趋向感情期待骗取公众共鸣,失实新闻对公众的误导可谓花样百出,不仅困扰公众心绪,而且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不小的损伤。

  从经济学角度观察,新闻报道可以看作一种面向公众的产品(消费品),这种消费品因其面向公众所以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共性质。

新闻产品最核心的性质是真实,因此那些失实新闻则成为不合格的消费品。

对这种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品对公众甚至社会秩序造成的困扰甚至危害,显然不能听之任之。

从新闻产品的开发生产来看,生产人员的素养高低,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是否严格遵循开发生产的过程控制,以及是否注重消费者使用之后的反馈,显然都跟新闻这种特殊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

更主要的是,之于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