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35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8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全一册课时跟踪检测打包11套新人教版选修5

课时跟踪检测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

中新网2016年5月21日电 近几天来,斯里兰卡水灾进一步恶化,上周末大暴雨造成严重泥石流,至今全国已有63人死亡,当地官员要求那些住在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即刻撤离。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D.自然现象

2.此灾害的孕灾环境是(  )

A.大气圈B.水圈

C.生物圈D.岩石圈

解析:

1.A 2.A 暴雨灾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异变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受到损害,是自然灾害,受灾体是人、财产、资源、环境,诱因是自然异变;暴雨灾害是大气要素发生改变造成的,属于大气圈的灾害。

据《每日邮报》报道,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两年来首次爆发,巨大的烟雾和尘埃冲破了西西里岛的天际线,带来了绚丽的自然景观。

这次火山喷发柱是自2013年来首次冲破火山口表面。

据此回答3~5题。

3.埃特纳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

4.本次火山喷发中,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的破坏(  )

①矿产资源②淡水资源

③地热资源④耕地资源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5.此次自然灾害中承受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解析:

3.C 4.B 5.B 火山喷发能够对人类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属自然异常变化,在自然灾害系统中应属于致灾因子。

火山喷发,火山灰会污染地表水,岩浆淹没耕地造成水资源、耕地资源的破坏。

自然灾害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015年超强台风“灿鸿”、“苏迪罗”、“天鹅”等在我国沿海省(区)登陆,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热带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7.如果同样级别的强热带风暴发生在非洲沿海,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  )

A.更大B.更小

C.一样大D.无法比较

解析:

6.B 7.A 第6题,任何灾害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热带风暴灾害也不例外。

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经济领域的间接经济损失。

热带风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地震灾害相比,若没有准确的数量统计就没有可比性。

第7题,非洲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防抗灾害的能力低,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更大些。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15年11月以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出现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平均降雪量为20.5mm,较常年同期值偏多3倍。

其中西乌珠穆沁旗、正镶白旗等局部地区平均雪深达到22cm,野外雪深可达40cm。

大面积降雪导致无法放牧,给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正镶白旗等局部地区因雪成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镶白旗全境受灾人口达5.3万人,受灾牲畜达20多万头(只)。

据悉,受12月1日至3日的白毛风和暴风雪天气影响,全旗90%以上公路被积雪覆盖,农村牧区道路全部雪阻,群众出行不便,部分车辆被困。

材料二 降雪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

(1)根据材料的描述,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

(2)材料中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

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解析:

(1)题,此次降雪是自然异变导致的,并且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资源的损失,已经具备了自然灾害基本的构成条件,是一次自然灾害。

(2)题,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对人员的伤害和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方面没有体现。

答案:

(1)是。

具备了自然异变作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两个条件。

(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9.读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台湾岛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地区发生地震的原因及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

(1)题,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发生地震。

(2)题,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也就是说致灾因子的强度是相同的,那么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投入,防灾抗灾投入因处在同一行政范围内,差别也不大,因此应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因素分析,从地形图可知,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东部多为山地,平原面积小,人口、城市分布少,经济落后,在同一次灾害中灾情小于西部。

答案:

(1)地震。

(2)西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

课时跟踪检测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选择题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

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

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D.海陆位置

2.可推断该区域该年2月前期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干旱

C.地震D.热带气旋

解析:

1.B 2.B 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否适宜灌溉主要取决于水分在地表结冰的程度,由此推断影响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第2题,根据题意可知,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需要灌溉,容易推断出该灾害是干旱。

读百年以来的五大地震列表,回答3~4题。

年份

发生地点

里氏震级

1952年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1957年

美国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9.1

1960年

智利

9.5

1964年

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2011年

日本东海岸

9.0

3.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4.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大地震,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解析:

3.B 4.A 第3题,百年以来里氏9.0级以上的地震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第4题,日本东海岸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

201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发生蝗虫灾害。

截至7月15日,全区草原蝗虫危害面积3334.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473.6万亩。

蝗虫灾害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还与气象灾害有密切关系。

据此回答5~6题。

5.与此次蝗虫灾害相关联的另一种灾害最可能是(  )

A.寒潮B.干旱

C.风暴潮D.洪涝

6.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B.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C.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D.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

5.B 6.C 第5题,蝗虫繁殖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干湿季分明,且旱灾多发。

第6题,害虫大量繁殖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天敌的减少造成的。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的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7.在下图所示的某山区地质灾害关联性及成因中,①~⑥依次是(  )

A.①地震 ②岩石破碎 ③植被破坏 ④滑坡 ⑤多暴雨 ⑥地壳活跃

B.①地壳活跃 ②地震 ③岩石破碎 ④多暴雨 ⑤植被破坏 ⑥滑坡

C.①地壳活跃 ②地震 ③滑坡 ④岩石破碎

 ⑤多暴雨 ⑥植被破坏

D.①地震 ②地壳活跃 ③多暴雨 ④滑坡 ⑤岩石破碎 ⑥植被破坏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诱发泥石流的因素是岩石破碎、多暴雨和植被破坏,而工程建设易导致植被破坏,故⑥为植被破坏;断裂发育,易诱发滑坡,而工程建设可预防滑坡,故③为滑坡,④为岩石破碎,从而⑤为多暴雨;地震使断裂发育,而断裂发育又易诱发地震,故②为地震,①为地壳活跃。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2016年3月3日表示,2015/2016年冬季气温阶段性起伏波动大,全国共有703站发生极端低温事件,31个省(区、市)均有分布,70站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记录。

(1)受低温天气影响,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分析低温天气给我国南方造成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

解析:

(1)题,考查低温灾害的危害,低温灾害主要对农作物和交通等造成影响,另外,可能导致疾病流行,最终导致人员死亡。

(2)题,低温灾害在我国南方的影响程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南方纬度较低,正常年份气温较高,缺乏对低温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另外,南方的越冬作物较多,低温对农业的影响较大。

答案:

(1)导致农作物开花、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等;低温多雾,出行不便;低温天气导致疾病流行。

(2)南方地处低纬地区,正常年份冬季气温较高,缺乏对低温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南方地处亚热带,生长期长,越冬作物多,低温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9.(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根据图文资料,崩塌、滑坡的原因既要考虑黄土本身特点及暴雨诱发的自然原因,还要考虑人工开挖等人为原因。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课时跟踪检测(三)人类活动动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选择题

某年夏日,灵江边居民目睹了一座厂房的“人间蒸发”,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化工厂的厂房在小雨的陪伴下,缓缓滑入江水里,不到十分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滑坡

C.泥石流D.火山喷发

2.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灵江水对山体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

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基础不牢固

解析:

1.B 2.C 根据材料信息,自然灾害是在斜坡上,发生的土体滑坡,由于人类选址不合理,厂房建在具有潜在威胁的斜坡上,导致该自然灾害的发生。

中新网2016年4月17日电,当地时间16日凌晨,日本本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

这是自14日以来,三天内日本本州岛发生的第二次强震。

截至发稿时,两次地震已造成逾4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当地房屋道路受损,交通、生活被打乱,目前仍有数万民众避难。

据此回答3~4题。

3.人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主要是因为(  )

①灾损中人员伤亡最重要

②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③人能影响到自身的易损性

④人能根据灾兆进行预报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4.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  )

A.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B.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

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

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

解析:

3.B 4.C 第3题,在自然灾害中,人及各种社会活动的产物都是受灾体,人之所以是最活跃的受灾体,是因为人的各种行为既能影响自身的易损性,也能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第4题,灾害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救援,迅速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能够“缩小”灾情。

断层地带修建水库增加地表的重量,能诱发断层活动,从而产生地震灾害。

5.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C 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人通过工程措施减少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减轻灾情。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灾情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小

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大

C.灾害强度越小,灾情越大

D.抗灾水平越高,灾情越大

7.下列情况中,灾害最严重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强

B.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

C.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弱

D.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

解析:

6.B 7.B 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灾害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能力,另外与地理环境的特征以及人口稠密程度等因素也有关。

二、综合题

8.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总人口

/万人

建筑面

积/万m2

地震中

灾后死亡人数/人

伤亡人

数/人

经济损

失/亿元

倒塌建

筑/万m2

A

127

8119746

34762

176.310

3187789

187

B

16

68837

1487

3.462

34163

77

C

0.23

362

56

0.00087

217.2

32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分析A、B、C三地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

结合图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2)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

答案:

(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2)由A~B~C比重增大。

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较弱。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智利西北部海域发生里氏8.0级地震。

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周边国家发布预警,智利当局已下令沿海多地居民撤离躲避海啸。

材料二 智利地震示意图。

(1)材料中哪些行为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小”?

(2)材料中所述的各项活动将会使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析:

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的稳定程度增加,积极的人类活动将进一步使受灾体的易损性减弱,并使灾情“缩小”,这些在材料中都有体现。

答案:

(1)发布预警,提早撤离沿海居民,开展灾后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等。

(2)使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降低。

课时跟踪检测(四)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选择题

读中国重大灾害点位图,回答1~2题。

1.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      B.灾害种类少

C.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小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洪涝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火山 ⑦寒潮 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⑧D.②③④⑦⑧

解析:

1.A 2.B 本题组侧重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由材料可直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灾次较多。

其中旱涝、地震、台风、风暴潮对我国影响尤为严重。

读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分析图,完成3~4题。

3.图中内容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A.种类多B.灾次频发

C.受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D.地区差异显著

4.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耕地集中②人口众多

③灾种集中④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3.C 4.C 第3题,由图中受灾人口与农作物受灾面积数据可以看出灾情严重。

第4题,我国东部地区地势低平,耕地集中,农业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广,农业受灾体脆弱,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影响,灾情严重。

5.湖北省所在的自然灾害区为(  )

A.东部灾害带B.中部灾害带

C.西北灾害带D.海洋灾害带

解析:

选A 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湖北省位于此处。

6.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

①地形、地质状况 ②人口密度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气候气象特点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分清第三级阶梯内南北有哪些灾种差异,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多旱灾和虫灾,然后再分析其形成原因。

7.有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季风区以旱涝、暴雨、地震等灾害为主

B.西北干旱区以干旱、风沙、盐碱化等灾害为主

C.青藏高寒区以低温冷害、冰雪灾害为主

D.全国灾害损失的1/3发生在沿海地区

解析:

选D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区域差异有很强的相关性。

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城镇、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即使遭受强度不大的自然灾害侵袭,往往也造成巨大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灾害损失的一半以上发生在沿海地区。

二、综合题

8.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

读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丙三地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差异并说明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率的主要因素。

(2)甲、乙地区旱灾频繁,为减轻旱灾影响,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由中国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局部示意图可知,三地损失率乙>丙>甲;由损失率概念可知,其与灾害的强度,以及受灾体状况有关;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解决旱灾的措施。

答案:

(1)乙地损失率最大,丙地损失率次之,甲地损失率最小。

影响损失率的因素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

(2)兴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加强宣传教育,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耐旱作物;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降雨;提高水价等。

9.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严重干旱灾害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

(2)从材料分析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解决该地区旱灾的主要措施。

解析:

(1)题,据图可知,旱灾频次较高的区域出现在东部季风区。

受灾严重的原因既要分析自然原因,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2)题,北方冬麦区旱灾既与自然因素(气候偏旱、蒸发量大),又与人为因素(农业需水量大)有关,解决的措施可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东部季风区。

原因: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2)自然原因:

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春季大风天气较多,蒸发加强。

人为原因:

春季正值冬小麦的生长旺盛期,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解决措施:

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引水蓄水工程);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实施人工增雨或者增雪的作业;④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⑤培育耐旱作物品种;⑥政府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等。

课时跟踪检测(五)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B.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因此地震灾情西重东轻

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东部平原区

D.植被遭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解析:

选D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危害严重;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东重西轻;滑坡、泥石流多分布在山区;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以及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题。

2.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选C 地形崎岖、降水季节变化大、岩石破碎、地表多碎屑物质是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

读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3~5题。

3.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武夷山区D.东北山区

4.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A.天气状况B.地质地形条件

C.大型施工活动D.水系特征

5.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

A.4~9月B.10月~次年3月

C.6~11月D.12月~次年5月

解析:

3.A 4.A 5.A 第3题,根据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并结合我国地形分析,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

第4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

第5题,从全国看4~9月是我国多雨月份,是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月份。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路,严重导致交通正常运行。

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

A.京广线、京九线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D.包兰线、兰新线

7.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者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解析:

6.C 7.A 第6题,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等,C项符合题意。

第7题,根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二、综合题

8.(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

“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解析:

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

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9.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解析:

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