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52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docx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已作用到各个角落,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单位、组织及个人面临来自于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将愈来愈大,顾客对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工程项目企业除了完成自身的体制改革外,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尤其狠抓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在建设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投资效益实现的主要保证。

如果质量控制能力较差,控制手段不力,造成质量水平下降,致使发生质量事故,将会给国家、人民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所以,质量控制在企业经营中起到重大作用,没有质量控制,就没有经济效益。

特别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中,只有在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建设工程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复合型产品。

1.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

质量控制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在具备了相关作业技术能力,又通过科学的管理来组织协调作业技术活动的过程,才能充分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之总和,需要满足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的适宜性等;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是业主建议意图通过项目策划,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统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策划和目标决策决来提出的。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勘测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各阶段,均应围绕着致力于满足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而展开。

2.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

⑴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

人是质量活动的主体,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人是泛指与工程有关的单位组织及个人,包括:

●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及咨询服务单位;●政府主管及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单位;●策划者、设计者、作业者、管理者等等。

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因素。

没有经过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建成后不能投入生产或使用,所形成的合格而无用途的建筑产品,不具备质量的适用性特征。

同样盲目追求高标准,缺乏质量经济性考虑的决策,也将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勘察因素。

包括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条件勘察和工程岩土地质条件勘察,前者直接影响项目决策,后者直接关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建设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因素。

总体规划关系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功能组织和平面布局,竖向设计,总体运输及交通组织的合理性;工程设计具体确定建筑产品或工程目的物的质量目标值,为建设施工提供质量标准和依据。

建筑材料、构配件、及相关工程用品的质量因素。

建筑质量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工业的发展,正确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工程用品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标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

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

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

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等劳动作业环境及施工管理环境。

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理

⑴PDCA循环原理。

●计划P,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实施D,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

●检查C,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

●处置A,分为纠偏和预防两步。

三阶段控制原理。

●事前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

●事中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的自我行为约束和来自他人的监督控制。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三全控制管理。

●全面质量控制,即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

●全过程控制。

●全员参与控制。

 4.影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4MlE,指:

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

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劳动主体-----人的控制。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和操作,一定要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思想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现场作业,应控制人的错误行为,严禁吸烟、打赌、嬉戏、误判断、误动作等。

此外,应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劳动对象----材料的控制。

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科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施工设备控制。

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

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

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施工工艺控制。

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及造价和工程安全,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主要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施工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

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5.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业工序所构成,必须控制全部作业过程,即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施工作业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进行作业技术交底。

●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防止工序流程错误,导致工序质量失控。

●检查工序施工条件。

●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做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程要求。

●检查工序施工中间产品的质量。

●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工程验收。

●质量合格的工序经验收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求。

●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

●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

●对工序产品应按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及抽样试验的程序,做好记录。

●对合格工序产品应及时提交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

6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设计、材料、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性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荟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

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 "包换"或"退款"。

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施工项目的质量。

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因此,项目在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和质量控制系统:

.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过程.图1、2、3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图1过程质量控制系统

  

   

   

   

   

图2 质量因素控制系统

  

 

 

 

  

  

  

 

 

图3时间间质量控制系统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包括: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00—83,GBJ107——8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本地区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施工合同中规定采用的有关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有:

GB/T19000—ISO9000族系列标准(根据需要的模式选用),企业主管部门有关质量工作的规定,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有关质量工作的规定。

另外,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质量责任状,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及说明书等,也是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社会主义商品经营的原则是 "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隈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核心"。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

"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

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7.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分类:

第1类是一般技术管理方法,包括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

第2类是试验方法,包括材料试验、施工试验、结构与构件试验等。

第3类是检查验收方法,包括预验收,隐蔽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材料验收、设备验收。

第4类是管理技术方法,包括优选法、数理统计方法、图表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

第5类是多单位控制法,包括操作者自控、项目经理部控制、分包范围控制、企业控制、监理单位控制、质量监督单位控制、业主控制设计单位控制等。

 以上各种方法可用下图表示

 

   

  质量控制方法系统图

  在以上诸多方法中,数理统计方法最为常用,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这种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

  工程中的质量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数据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质量数据,用数据来寻找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反映工程质量的高低,以便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纠正和预防质量事故。

  利用质量分析方法控制工程质量,可以分为下图所示五个步骤:

  

  质量控制步骤图

数理统计方法及工具简介: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有无系统因素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七种工具方法分别是:

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相关图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

  

(1)直方图法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矩形图等。

它是对从一个母体收集的一组数据用相等的组距分成若干组,画出以组距为宽度,以分组区内数据出现的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直方柱,按组界值(区间)的顺序把这些直方柱排列在直角坐标系内。

直方图法是通过频数分布,分析数据的集中程度和波动范围的统计方法.通过它可以了解工序是否正常,能力是否满足,并可推测母体的不合格率,又可确切地算出数据的平均值戈和标准偏差S。

  

(2)控制图法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指以某质量特性和时间为轴,在直角坐标系上所描的点,依时间为序所成的折线,加上判定线以后所画成的图形。

管理图法是研究产品质量随着时间变化,如何对其进行动态控制的方法。

它的使用可使质量控制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借助于管理图提供的质量动态数据,可随时了解工序质量状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对策,使工程产品的质量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

  (3)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法,或称巴雷特图法。

顾名思义,排列图法是指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从中区分主次,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它是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提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运用于质量管理中而发明的一种质量管理图形。

其作用是寻找主要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以便抓住提高质量的关键,取得好的效果。

  (4)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按其形状又可又称为鱼刺图,或称树枝图,也叫特性要因图。

所谓特性,就是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所谓要因,也就是对质量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或原因。

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质量问题,寻找其影响因素,以便从重要的因素着手进行解决的一种工具。

对于造成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在其表象之下。

通常隐藏着较多更深层次的因素。

这些因素有大有小,有原因有结果,可以发扬民主,通过讨论逐步将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或因果关系逐一找寻出来,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构成树枝状图清晰的表示出来,进而寻求对策,排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5)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称散布图法,是一种用于判明影响因素与质量特性之间两种意想因素之间或因果关系之间究竟有无依存关系,并进一步判明依存关系强弱的简单方法。

  (6)分层法分层法又称分组法,它是将存在的质量问题数据按一定的标志加以分组,以便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7)调查表法调查表法,又称分析表法,它是一种利用一般统计表整理数据并作粗略原因分析的方法。

 

8.项目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施工项目中常见质量问题

(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

(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6)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9)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10)结构吊装就位偏差过大;(11)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12)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13)金属栏杆、管道、配件锈蚀;(14)墙纸粘贴不牢、空鼓、折皱,压平起光;(15)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不直,空鼓,脱落;(16)喷浆不均匀,脱色、掉粉等。

  质量问题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问题,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

其实,消除质量问题,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

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问题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消除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4.2施工项目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4.2.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

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

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

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4.2.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

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

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4.2.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

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

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2.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 "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

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

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4.3施工项目中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4.3.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4.3.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4.3.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

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3.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4.3.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

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 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4.3.6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

例如: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

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