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47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docx

暖通毕业设计施工图设计

5施工图设计阶段

5.1冷负荷计算

5.1.1围护结构传热

5.1.1.1建筑结构组成及传热系数的确定:

外墙:

水泥砂浆+砖墙(240mm)+内粉刷(5mm)

内墙:

内粉刷(5mm)+砖墙(240mm)+内粉刷(5mm)

地面:

大理石(20mm)+钢筋混泥土(100mm)+内粉刷(5mm)

屋面:

预制细石混泥土板(25mm),表面喷白色水泥浆+通风层(≥200mm)+卷材防水层+水泥沙浆找平层(20mm)+保温层(沥青膨胀珍珠岩100mm)+隔汽层+现浇钢筋混泥土板+内粉刷(5mm)。

外窗:

单层钢窗,6mm厚普通玻璃,窗高2.4m。

内门:

木门,高2.1m,大堂外门为玻璃门。

由以上建筑结构查得传热系数:

外墙K=1.97W/(m2·oC)内墙K=1.73W/(m2·oC)

地面K=3.12W/(m2·oC)屋面K=0.55W/(m2·oC)

内门K=2.90W/(m2·oC)

5.1.1.2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Qc(τ)=KA(t’c(t)-tR)kakρ

式中:

Qc(τ)—通过外墙和屋面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W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oC)

F—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tc(t)—外墙或屋面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oC

tn—室内设计温度,oC

t’c(t)=tc(t)+td

t’c(t)—经过修正的本地外墙或屋面计算温度逐时值,oC

td—地点(福州市)修正值

ka—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kρ—吸收系数修正

5.1.1.3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Qc(τ)=KwAWCW△t

式中:

Qc(τ)—通过外墙和屋面的得热量所形成的冷负荷,W

AW—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Kw—玻璃窗传热系数,单层窗玻璃,取6.15W/(m2·oC)

△t—计算时刻下,结构的负荷温差

5.1.1.4内墙、内门、地面楼板传热形成得冷负荷:

Qc(τ)=KF△t1s

式中:

K—内结构传热系数,W/(m2·oC)

F—内结构面积,m2

△t1s—计算温差,空调房间邻室为通风较好、散热量较大的非空调房间,按外墙计算冷负荷。

5.1.2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CaAwCsCiDj,maxCLQ

式中:

Qc(τ)—各小时的日射得热冷负荷;

Aw—窗户面积,m2;

Ca—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取0.85;

Cb—窗玻璃修正系数,0.89,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Ci—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采用内活动百叶,朝阳面颜色为浅色,取0.65;

CLQ—窗玻璃冷负荷系数;

Dj,max—夏季各纬度带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

5.1.3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Qc(τ)x+Qc(τ)q

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x=qxnΦCLQ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c(τ)q=qqnΦ

式中:

Qc(τ)x—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Qc(τ)q—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n—室内全部人;

Φ—群集系数;

CLQ—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系数。

qx—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由《暖通空调》表2-13查得

qq—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的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同上。

5.1.4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CL=1000n1n2NCLQ

式中:

CL—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n1—消耗功率系数,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在顶棚内,取1.0

n2—隔热系数,灯罩上有通风孔,取0.6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

C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由教材《暖通空调》附录2-22查得

5.1.5设备散热冷负荷

祥见冷负荷计算表

5.1.6新风冷负荷

新风全冷负荷Qq(W)按下式计算:

Qq=ρmx(iw-in)/3.6

式中:

ρ--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2kg/m^3;

mx--新风量,m3/h;

iw--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kJ/kg;

in--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其中新风量=空调房间人数*房间中的人均新风量

5.2湿负荷计算

5.2.1人体散湿量

Mw=0.001nΦg

式中:

Mw—人体散湿量,kg/h

n—室内全部人数

Φ—群集系数,

g—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5.2.2食物散湿量

按最大值计算,取11.5g/h.人

说明:

设备的散湿量不予考虑,仅有人员散湿量。

5.2.3新风湿负荷

新风湿负荷Dx(kg/h)按下式计算:

Dx=ρmx(dw-dn)0.001

式中:

mx--新风量,m3/h; 

dw--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的含湿量,g/kg;

dn--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5.3冷负荷计算

5.3.1逐时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冷负荷

包厢1负荷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5-1逐时冷负荷

一层客房1~2

北外墙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tc(τ)

36.30

35.90

35.50

35.20

34.90

34.80

34.80

34.90

35.30

35.80

36.50

td

0.00

1.03

0.90

t′c(τ)

33.65

33.28

32.91

32.63

32.35

32.26

32.26

32.35

32.72

33.19

33.84

tR

26.00

△t

7.65

7.28

6.91

6.63

6.35

6.26

6.26

6.35

6.72

7.19

7.84

K

1.50

A

9.72

Qc(τ)墙

112

106

101

97

93

91

91

93

98

105

114

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tc(τ)

29.90

30.80

31.50

31.90

32.20

32.20

32.00

31.60

30.80

29.90

29.10

td

1.00

t′c(τ)

30.90

31.80

32.50

32.90

33.20

33.20

33.00

32.60

31.80

30.90

30.10

tR

26.00

△t

4.90

5.80

6.50

6.90

7.20

7.20

7.00

6.60

5.80

4.90

4.10

cw

1.00

Kw

6.15

AW

4.32

Qc(τ)窗

130

154

173

183

191

191

186

175

154

130

109

北外窗透入日射得热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CLQ

0.24

0.25

0.38

0.61

0.78

0.80

0.71

0.40

0.13

0.12

0.11

0.89

Aw

4.32

Cs

0.86

Ci

0.65

Djmax

580.00

Qc(τ)日

299

312

474

760

972

997

885

499

162

150

137

照明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CLQ

0.74

0.76

0.79

0.81

0.83

0.84

0.86

0.87

0.89

0.90

0.92

n1

1.00

n2

0.60

N

120.00

Qc(τ)

53.28

54.72

56.88

58.32

59.76

60.48

61.92

62.64

64.08

64.80

66.24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CLQ

0.40

0.33

0.28

0.24

0.21

0.66

0.74

0.79

0.82

0.85

0.87

qx

58.00

n

2.00

Φ

1.00

Qc(τ)显

46.40

38.28

32.48

27.84

24.36

76.56

85.84

91.64

95.12

98.60

100.92

【备注】:

客房使用时间为16:

00~10:

00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qx

123.00

n

1.00

Φ

2.00

Qc(τ)潜

246

246

246

246

246

246

246

246

246

246

246

设备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负荷

200.00

客房1总冷负荷

Qc(τ)总

1514

1269

1155

1164

1157

1141

1155

1110

1030

963

936

【备注】:

客房使用时间为24小时,最大负荷出现时间为16:

00。

5.3.2新风负荷

Qq=ρmx(io-in)/3.6

式中:

ρ--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2kg/m^3;

mx--新风量,8212m3/S;

io—工程所在地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88.41kJ/kg;

in--室内空气的焓值,61.87kJ/kg。

∴Qq=1.2×8212×(88.41-61.87)/3.6=72.6(KW)

5.4送风量

5.4.1空气热湿处理

一次回风空气处理过程

图—1

 

εR

 

独立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空气处理过程

图—2

 

5.4.2送风量

商场:

送风量计算公式

Ms=Qc/(hR-hS)

查h—d图tR=27℃d=60%hR=61.89KJ/kg

根据:

ε=Qc/Mw=208kw/0.0258

=8047kJ/kg

过R点交相对湿度φ=95%于s点。

确定hs=47.82kJ/kg干球温度17.4℃。

求Ms:

Ms=Qc/(hR-hs)

=208kw/(61.87KJ/kg-47.82kJ/kg)

 =14.8kg/s=12.3m3/s=44412m3/h

注:

tR=27℃d=60%;密度1.2Kg/m3

估算新风量为16504m3/h,新风比为0.37,0.3.7>0.3,将新风比改为0.3

新风量MX,回风量MH

MX=0.3×Ms=4.44kg/s

MH=Ms-MX=10.36kg/s

根据新风比求混合点C的ic,io=88.41,iR=61.87kJ/kg,

 

求得hc=80.5kJ/kg

所以混合点处理到送风状态点所需处理冷量为

总冷量:

Ms×(hc-hs)=14.8/kg/s×(80.5-47.82)=483.7KW。

客房1

Qc=6.02KW,Mw=1.3×10-3kg/sε=6.02/(1.3×10-3)=4425(kJ/kg)

取送风温差Δts=8℃,送风温度ts=27-8=19℃

通过室内点R(27℃,60℅)作过程线ε,ts的等温线与ε的交点为送风状态点,查焓湿图得hs=50.94kJ/kg

Ms=6.02/(61.87-50.94)=0.55kg/s=1650m3/h

校核:

房间容积V=121m3换气次数n=Vs/V=(0.55/1.2×3600)/137=12

在5~15次之间。

∴设计合理

其余房间需冷量和送风量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5.5设备选型

5.5.1风机盘管

各层各客房、会议室风机盘管选型如下表

表5-2风机盘管性能参数

型号

WFCU600

WFCU800

WFCU1200

 

H

1050

1500

2100

额定风量

M

850

1100

1600

m3/h 

L

540

750

1120

名义

全热冷量

4350

6070

8690

冷量W

显热冷量

4600

6280

10090

 

12Pa净压

73

93

229

额定输入

30Pa净压

86

107

239

功率W 

50Pa净压

90

109

279

 

12Pa净压

41

45

52

噪声

30Pa净压

44

45.5

53

 

50Pa净压

46

47.5

53.5

水流量m3/h

0.8

0.88

2.01

水阻力(供冷)Kpa

36

18

34

盘管

形式

优质空调薄壁紫铜管机械涨接双曲型百叶窗式铝翅片

 

压力

1.6MPa

风机形式

 

前弯多翼镀锌钢板离心式双吸叶轮

电机

形式

高精度、低噪声滚珠轴承单相电容运转式电机

 

电源

220V~/50HZ

进出水管径

Rc3/4锥管内螺纹

凝结水管径

R3/4锥管外螺纹

 

宽(N/B/D)

995/995/995

1095/1095/1095

1985/1985/1985

外形尺寸

深(N/B/D)

465/516/497

465/516/497

465/516/497

mm 

高(N/B/D)

235/235/235

235/235/235

235/235/235

机组净

不带回风箱

16.2

17.1

25.8

重量Kg

带回风箱

20.5

21.7

31.8

风机盘管技术参数的测试条件如下:

1供冷量是在进风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进水温度7℃,出水温度12℃;

2额定风量是在标准空气状态下,盘管与工况条件(干球温度20℃)测试所得;

3声压级噪声数值是在背景噪声为11.5dB(A)的半消声室中测试所得;

4H、M、L分别指高、中、低档风速;

5N、B、D分别指无回风箱、带后回风箱、带下回风箱机组;

6机组现场可更改左右接管方向,更改接管方向后机组的供冷量需要乘以修正系数0.94。

5.5.2新风机组

新风机组

选用新风机组3台如下表

表5-3新风机组性能参数

型号

风量

冷量

水量

水阻

机组余压

电机功率

噪声

参考重量

 

m3/h

KW

kg/h

kPa

Pa

KW

dB(A)

kg

DX3×4

3000

34.2

5523

8

200

0.45

≤60

214

【备注】:

表中为标准工况下所测参数:

标准新风工况:

供冷干球温度34℃,湿球温度28℃。

供冷进水温度7℃,出水12℃。

5.5.3空调机组

根据计算风量和冷量机组选型共两台

表5-4空调机组选型

机组

额定

机组

最大电

管径

水阻

机组截面尺寸mm

型号

风量

余压

机功率

流量 

DN

 

35mm面板

BFP20

m3/h

KW

Pa

KW

L/S

mm

Kpa

H

W

6.0A

20000

260

480

7.5

16

100

60

1450

2050

【备注】:

机组长度根据实际使用段数确定。

长度=长度模数*160+分段数*46,单位mm;

名义回风供冷工况:

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

5.6.1客房侧送气流组织

图-4气流组织模型图

 

间长宽高为8.2×3.8×3送风温差取7℃。

总送风量为850m3/h。

气流组织形式为上送上回(对区域温差无要求)。

1)用双层百叶风口,紊流系数α=0.14,取有效面积系数为0.72。

2)风口沿宽度方向布置,风口要求射程为5.5m。

送风量为Ls=850m3/h。

3)△tx=1℃

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图5-10,得

4)风速度初选3m/s,计算每个风口送风量

m

选送风口尺寸为200×300mm,0.2×0.3=0.04m2

=3600×0.72×0.04×3=311m3/h

5)计算送风口个数

个,取2个

m/s

6)校核贴附长度

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图5-9

=32×0.28=9m

要求贴附射流长度为6.5m,实际可达10.7m,满足要求。

7)校核房间高度

H=h+s+0.07x+0.3=2+0.3+0.07×(7-1)+0.3=3m

房间高度为3m,能满足要求。

5.6.2

商场:

面积1200m2,层高3.9m,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设置两台空调机组,每区域送风量

Ls=30000m3/h,要求工作区风速<0.3m/s。

1)散流器对称布置,每个散流器承担送风区域4m×4.5m,具体布置见施工图,每区域共设置24个散流器。

2)初选散流器。

选用方形散流器

单个散流器送风量ls=Ls/28/3600=0.178m3/s。

选用颈部尺寸240×240mm方形散流器,颈部面积为0.0576m2,有效面积系数0.9,则颈部风速为

3)射流末端速度为0.5m/s的射程,即

4)室内平均速度

因送冷风,则室内平均风速为0.21m/s,所选散流器符合要求。

5.7风管水力计算:

5.7.1最不利管路的压力损失

二层商场主要风管

绘制最不利环路的轴测图,标出各段标号、长度、流量、管径。

镀锌钢板粗糙度K取0.01。

列表计算压力损失,校核空调机组的余静压。

相关计算公式及依据如下:

当量管径=2*管宽*管高/(管宽+管高);

流速=秒流量/管宽/管高*1000000;

单位长度沿程阻力由流速,管径,K查设计手册阻力线图;

沿程阻力=管段长度*单位长度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系数根据局部管件的形状查设计手册;

动压=流速^2*1.2/2;

局部阻力=局部阻力系数*动压;

总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备注:

各部件局部阻力系数,查《简明空调设计手册》表5-2及相关资料。

送风口:

ξ=0.79(有效面积90%)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ξ=0.28

弯头(不变径):

ξ=0.29蝶阀(全开):

ξ=0.3

弯头(变径):

ξ=0.35分流四通ξ=3

分流旁三通:

ξ=0.45分流直三通(变径):

ξ=0.1

分叉三通(变径):

ξ=0.304法兰:

ξ=0.3

分叉三通(不变径):

ξ=0.247导流片:

ξ=0.45

电动调节阀:

ξ=0.83防火阀:

ξ=0.3

静压箱:

ξ=1.0软接:

ξ=1.0

裤衩三通:

ξ=0.75消声器ξ=2.0

 

表5-5风管水力计算

序号

风量

(m^3/h)

管宽

(mm)

管高

(mm)

管长

(m)

ν

(m/s)

R

(Pa/m)

△Py

△(Pa)

ξ

动压

(Pa)

△Pj

(Pa)

△Py+△Pj

△(Pa)

1

700

250

200

4.5

4

1

4

0.3

9

3

6

2

1400

320

200

4.5

6

2

7

0.3

22

7

14

3

2100

500

200

2.2

6

1

3

0.32

20

7

9

4

4200

630

400

4.2

5

0

2

3

13

39

40

5

8400

1000

400

4.2

6

1

2

3

20

61

63

6

12600

1000

500

4.2

7

1

3

3

29

88

91

7

17000

1200

500

4.2

8

1

3

3

37

111

114

8

20000

1400

500

14

8

1

10

0.34

38

13

23

小计

66400

 

 

42

 

 

34

13.26

 

328

362

机组余压500Pa所以满足要求

其余空调系统风管经过水力计算校核均满足要求。

5.8空调水系统

5.8.1水管水力计算

绘制最不利环路的轴测图,标出各段标号、长度、流量、管径。

各个构件数目由图读取,相关局部阻力系数查相关规范。

弯头ξ=2,闸阀ξ与管径有关,渐缩变径ξ=0.5渐扩变径ξ=1.0分流四通ξ=3合流三通ξ=3分流三通ξ=3弯头ξ=0.2

一层水力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5-14水管水力计算

序号

负荷

流量

管径

管长

ν

R

△Py

ξ

动压

△Pj

△Py+△Pj

 

KW

(kg/h)

 

(m)

(m/s)

(Pa/m)

(Pa)

 

(Pa)

(Pa)

(Pa)

1.0

15.7

2702.1

DN40

2.2

0.6

137.3

302.1

1.5

161.6

242.4

544.5

2.0

18.5

3182.0

DN40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