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84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docx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库

[第1章]

(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

以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数表示。

(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km2,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m3/d,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mm。

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

解:

Q=8.0⨯104m3/d,F=24km2,X=700mm

(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

答:

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

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

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

(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

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

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水的地质循环常发生于地球深部层圈水与表层圈水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

答:

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

 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

(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

(P14)

答:

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

[第2章]

(1)对比以下概念:

空隙和孔隙;孔隙度和孔隙比;孔隙和裂隙;

(2)在一个孔隙度为30%的砾石堆积体中,充填了孔隙度为60%的粉质粘土,试估算该堆积体的实际孔隙度。

(3)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地层介质的固体颗粒越粗大,孔隙度就越大;

B.分布有裂隙的岩石中,一般不发育孔隙;

C.毛细水不受重力作用,只受表面张力作用;

D.松散岩层的给水度虽然经验上被认为是固定的参数,但实际上也随时间变化,并且总是小于孔隙度;

(4)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和承压含水层的给水度存在很大的区别,你知道为什么吗?

(5)某岩石的裂隙中,有的充填了细砂,有的充填了粘土,有的没有充填,试分析各种情况下岩石的透水性;

(6)当潜水的水位下降时,水面下岩石的固体骨架有效应力将如何变化?

而水面上的岩石含水量如何变化?

(7)对于上海市的地面沉降,有人认为是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引起的,试分析这些论断所依据的原理和可能的论证方法。

(8)请分析一下孔隙度与饱和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第3章]和[第5章]

(1)对比以下概念:

毛细水带与包气带;隔水层与弱透水层;排泄区与补给区;上层滞水与潜水;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在排泄区,地下水不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B.只有测压水位高于地面的地下水才叫承压水;

C.地面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包气带扩散到潜水中,但不会影响承压水;

D.包气带中有结合水,而饱水带没有结合水。

(3)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上,承压含水层具有哪些特点?

(4)结合水与重力水的最根本的区别是结合水()。

a.不能转化为气态水;b.具有抗剪强度;

c.不能运动;d.结合水层薄。

(5)请根据下图中的潜水等水位线(m)图分析河流与地下水的关系?

(A,B,C为水文站)

(6)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特点?

(7)在无入渗补给而有蒸发排泄的条件下,如果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其上部包气带的含水量将,而地下水蒸发强度将,这时潜水面(填“是”或者“否”)还可以看作流面。

[第4章]

(1)请对比以下概念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渗透系数与渗透率;水头与水位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潜水面如果不是流线,则流线可能向下穿越潜水面,也可能向上穿越潜水面;

B.地下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C.含水层孔隙度越大,则渗透系数越大;

D.均质包气带中岩石的渗透系数随着岩石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渗透系数是含水量的函数;

E.当有入渗补给或蒸发排泄时,潜水面可以看作一个流面;

(3)请思考一下穿越多个含水层且无衬砌的水井中井水位的含义。

(4)画流网(包括流线和等水头线)

(5)画流网(包括流线和等水头线)

(6)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渗透流速除以孔隙度得到实际流速,这个实际流速与水质点的流动速度有什么联系?

(7)达西定律有哪些适用条件,分析一下该定律在裂隙含水层中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8)以下图(a)、(b)、(c)所示为三个含水层剖面示意图,假定地下水为稳定运动,试绘出各自的地下水位(水头)曲线示意图。

(a)

(b)

(c)

(9)某土柱渗流试验如下图所示,土样A和B被透水石隔开,土柱顶部水位保持恒定,当底部排水流量稳定为Q时,所测得的测压管水位H已经在图中标出,用KA和KB分别表示A和B的渗透系数,则KB是KA的倍。

(10)画出下面降雨入渗条件下河间地块剖面的流网(画出流线、等水头线,标出钻孔中的水位)

(11)地表水(河、渠等)的横断面的湿周必定是一条()。

a.等水头线;b.流线;c.零通量线;d.最大通量线。

[第6章]

(1)请对比以下概念

溶滤作用、浓缩作用、混合作用;溶滤水、沉积水、内生水;水溶液的酸度、硬度和矿化度。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地下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补给地下水的降雨;二氧化碳应该为氮气

B.通常深部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而浅部地下水由于氧气较为丰富,处于氧化环境;

C.当含有NaCl和MgSO4的地下水发生浓缩作用时,NaCl首先析出;×(参考表6-1,MgSO4的溶解度比NaCl小)

D.农业灌溉管理不善,导致土地盐碱化,这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溶滤作用应为蒸发作用)

E.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

(3)溶解了大量CO2的地下水在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将发生脱碳酸作用。

(4)由深循环地下水补给的、温度较高的泉水中,阳离子通常以Na+为主,这是由于(脱碳酸作用)的结果。

a.溶滤作用;b.脱硫酸作用;c.浓缩作用;d.脱碳酸作用。

(4)在某含水层的局部地区,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

-浓度显著下降,

浓度则显著升高,试回答以下问题:

p60

(A)什么样的化学作用可能引起这种变化?

答:

脱硫酸作用可使

-浓度显著下降,而使

浓度显著升高,

(B)与此相对应,地下水中其它水化学组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答:

①脱硫酸作用可使

-浓度显著下降,,出现H2S,,而使

浓度显著升高,水的pH值升高。

浓度增加和pH值升高,使一部分Ca2+、Mg2+与HCO3-作用生成CaCO3、MgCO3沉淀析出,Ca2+、Mg2+离子减少。

③水中Ca2+、Mg2+离子的减少,水与淤泥间阳离子吸附平衡破坏,淤泥吸附的部分Ca2+转入水中,水中部分Na+被淤泥吸附。

(5)试用掌握的地下水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A)油田储层地下水中

浓度较高,而

含量很低;

答:

油田储层是封闭的地质构造,是产生脱硫酸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有力还原环境。

由于脱硫酸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发生,使得油田储层地下水

含量很低,而

浓度较高。

(B)某抽水井抽出的地下水进入水池后,开始为透明无色,不久出现红色絮状悬浮物;

答:

氧化作用,水中的Fe2+氧化形成红色的Fe(OH)3絮状悬浮物。

(C)灰岩地区的泉口出现钙华。

答:

灰岩地区的泉水流出泉口时,由于压力降低,CO2气体逸出,发生脱碳酸作用,在泉口形成CaCO3、MgCO3沉淀,即钙华。

[第7章]

(1)请对比以下概念:

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蒸发与蒸腾。

(2)请对以下陈述作出辨析:

A.降雨强度越大,地下水入渗补给强度也越大;×

B.河流中的水分除了降雨直接转化而来外,还有地下水的贡献;×

C.溢流泉属于上升泉;×

D.潜水埋深越小,蒸发越强烈,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也越大;×

E.入渗系数只对潜水含水层有意义。

×

F.在地下水的排泄区,发育的泉数量越多,说明含水层的透水性越强,补给条件也越好。

×

(3)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

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承压水则转化为潜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

(4)简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P66

(5)分析:

黄河作为地上悬河,与周围潜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如何?

如果在黄河两侧开采地下水,将引起这种补排关系如何变化?

p80

(6)分析:

水库的兴建可能对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答:

水库的修建使库区周围地下水获得新的补给,抬升潜水地下水水位,潜水埋深变浅,蒸发增加。

总之,水库修建,使库区周围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都增强。

(7)某承压含水层被开采时,其上部的潜水含水层水头也逐渐下降,请解释这种现象?

p71图7-10、11

答:

如图7-10、11中所示,当承压水补给潜水,或潜水补给承压水时,当承压含水层开采量大于天然补给量时,由于承压水水位的降低,其上部的潜水含水层水头也逐渐下降。

⑻在某河流的一次水文试验观测中,记录了两个距离不远的断面的河流流量差变化曲线∆Q(t),以及地下水向该河泄流量的变化曲线Qw(t),观测过程中有一次强降雨从t0开始,在t1结束,降水强度为W,这次强降水引起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升降,直到t2恢复初始状态,初始径流量为∆Q0。

已知观测段对应的流域面积为A。

分析以下问题:

(a)观测时期地下水与河流的关系?

(p77)

答:

当河流切割含水层时,地下水沿河呈带状排泄,称作地下水的泄流。

观测时期,地下水泄流补给河水,或者地下水通过河水泄流排泄。

(b)地表、地下径流量的峰值出现时间为何不同?

(p99)

答:

大气降水补给河流不具有时间延长和滞后,所以两个断面流量差随着降雨持续而增加,随后随降雨结束,其值逐渐减小。

而大气降水补给潜水首先要入渗地面并在包气带下渗,然后到达地下水面,增加地下径流,所以地下水泄流量的峰值出现在∆Q(t)=Q2-Q1的峰值之后。

(c)基流量∆Q0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地下水泄流量Qw为何先增大,后减小?

答:

基流量∆Q0主要是地下水泄流补给河水的量。

由于降水入渗补给存在延迟以及降水的结束,地下径流量增加以波形形式反映,所以地下水泄流量先增加,随降水的结束而后减小。

(d)计算一下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

本次降水量=w(t1-t0)A

入渗补给地下水量=

本次强降水的入渗补给系数a=

/w(t1-t0)A

(e)如果∆Q(t)<0,则意味着出现了什么情况?

答:

如果∆Q(t)<0,河水在该河段补给地下水,而使Q2小于Q1。

[第8章]

(1)请对比以下概念

地下水含水系统:

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地下水流动系统:

是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含水层、透水层;透水层、隔水层

(2)在某些地区,穿越潜水含水层的水井也出现自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P88

答:

①势能包括位能与变形能(压能)两部分。

地下水在向下流动时,除了释放势能以克服粘滞性摩擦外,还将一部分势能以压能形式储存起来。

而在做上升运动时,则又通过水的体积膨胀,将以压能形式储存的势能释放出来以做功。

在作水平运动时,由于上游的水头高度要比下游高一些,因而也是通过水的体积膨胀释放势能的。

②潜水含水层中,在其势源汇之间形成流动系统,在其上升水流部分同样承压的,水头可以高于静力压力,只要有合适的地形条件,穿越潜水含水层的水井可以出现自流现象。

(3)发育在同一含水层中的上升泉与下降泉,矿化度一高一低,试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说明其机理。

P92

答:

①同一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可以分属于不同的流动系统或不同级次流动系统。

水动力特征不同,水化学特征自然也不相同。

②一个承压含水层,在补给区为潜水,适当部位形成由潜水补给的下降泉;承压区,存在导水断层,沿着导水断层会出现由承压水补给的上升泉。

在同一含水层发育有上升泉和下降泉。

下降泉由局部流动系统补给,流程短,水循环交替迅速,矿化度低;上升泉由区域流动系统补给,流程长,水循环交替缓慢,矿化度高。

(4)试论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行为,会对地下水含水系统和流动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答:

①地下水含水系统是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地下水流动系统是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②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结构;而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主要是水势场。

在天然条件下,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水文、气候)控制着势场,因而是控制流动系统的主要因素。

③流动系统受人类影响大,而含水系统受人类影响小。

如人类的开采活动,会产生新的势汇,破坏原来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形成新地下水流动系统。

(5)图1中有一个由隔水断层和弱透水层围成的均质各向同性孔隙含水层,补给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区域内发育泉A和B,而钻孔W1~W4的滤水管均位于孔底。

请完成(p92)

(1)比较W3和W4钻孔水位高低;

答:

钻孔W3的水位低于钻孔W4中的水位。

(2)指出泉A和B属于上升泉还是下降泉;

答:

泉A由承压水补给,是上升泉;B由潜水补给,是下降泉。

(3)图2中的两个泉流量曲线分别属于泉A和B,请指出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A,哪一个(实线或虚线)属于泉B;

答:

实线属于泉B,虚线属于泉A。

(4)如果在W4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在W1和W2中哪个孔最先观察到?

答:

如果在W4中投入某放射性物质,在W1中最先观察到。

[第9章]

(1)请对比以下概念

正均衡:

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等)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等)增加,称作正均衡。

负均衡:

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等)的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等)减少,称作负均衡。

蒸发型动态:

出现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平原或盆地。

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

动态变化特点:

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明显。

发展趋势是地下水盐化,土壤盐渍化。

径流型动态:

分布于山区及山前。

地形高差大,水位埋藏深,蒸发排泄可以忽略,以径流排泄为主。

动态的特点:

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由分水岭到排泄区,年水位变幅由大到小),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趋于淡化。

(2)辨析以下陈述

(A)地下水水头上升,则含水层的贮水量一定增加。

×(p95)

(B)在相同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含水层的渗透性越大,则地下水水头的动态变幅越大;

在相同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含水层的渗透性越大,厚度越大,含水层的给水度越小,则波及范围越远,则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幅越小;

(C)只要地下水的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地下水很快就可以达到新的平衡态。

×

(3)当潜水埋深变浅时,可能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答:

修建水库,利用地表水灌溉,增加了新的补给来源而使地下水位抬升,使潜水埋深变浅。

(4)在某平原地区,不论开采井还是观测孔,不论浅层地下水还是深层地下水,平均水位都出现了多年持续下降的情况,并且发生了地面沉降,请分析一下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和水文地质机理。

答:

①在某平原地区,不论开采井还是观测孔,不论浅层地下水还是深层地下水,都观测到水位的变化,说明水位的变化是真变化。

②原因:

采水量过大,天然排泄量的减量与补给量的增量的总和,不足以补偿人工排泄量,因而不断消耗含水层储存水量,导致地下水位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

而水位的深降,会导致地面沉降。

③地面沉降的水文地质机理:

充盈于岩土空隙中的地下水,与岩土共同构成一个力学平衡系统,孔隙水压力与岩石骨架的有效应力共同与总应力相平衡。

开采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后,由于孔隙水压力降低,而总应力未变,故有效应力增加,岩土骨架将因此发生释水压密。

砂砾层基本呈弹性变形,地下水位复原时地层回弹;而粘性土层则为塑性变形,地下水位恢复时粘性土层的压密基本不再回弹。

因此,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会导致土层压密,相应地在地表表现为地面沉降,即地形标高的降低。

(5)在一个靠近黄河的灌区,没有直接引用黄河水灌溉,而是打井抽水灌溉,地下水多年平均水位长期稳定。

根据水均衡原理“新增的补给量及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与人工排泄量相等,含水层水量收支达到新的平衡”。

请分析一下该灌区“新增的补给量”和“减少的天然排泄量”是如何产生的?

近年来该灌区决定发展工业,规划大量开采地下水,根据你的认识,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

①黄河河道由于占据高位形成地下水势源,与相邻低地间形成局部性地下水流动系统,从而补给灌区潜水。

黄河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源包括大气降水和黄河水补给,排泄为蒸发。

②在一个靠近黄河的灌区,没有直接引用黄河水灌溉,而是打井抽水灌溉,随着地下水抽取,水位降低,原先潜水埋藏浅降水入渗受限的地段,因水位埋深加大而增加降水入渗补给量。

所以,该灌区“新增的补给量”来自于增加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来自于蒸发的减少,新增的补给量及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与人工排泄量相等,含水层水量收支达到新的平衡,维持多年水位长期稳定。

③近年来该灌区决定发展工业,规划大量开采地下水,要注意限制开采水量。

如果采水量过大,天然排泄量的减量与补给量的增量的总和,不足以补偿人工排泄量时,则将不断消耗含水层储存水量,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6)画出间歇性河流对潜水的补给过程的横断面示意流网图,并说明间歇性河流变化规律对潜水含水层动态的影响。

答:

①间歇性河流对潜水的补给过程的横断面示意流网图见教材p68的图7-6。

②间歇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

汛期开始,河水浸湿包气带并发生垂直下渗,使河水潜水面形成水丘。

河水不断下渗,水丘逐渐抬高与扩大,与河水连成一体。

汛期结束,河水撤走,水丘逐渐趋平,使一定范围内潜水位普遍抬高。

(7)某水源地附近一口泉的流量发生衰减,可能原因是钻孔采,矿坑或渠道排除地下水等

[第10、11、12章]

(1)对比以下概念:

孔隙水、裂隙水;非均质性、各向异性

(2)在洪积扇地区,从山前到平原区,含水层的结构、渗透性和地下水运动特征如何变化?

答:

①在洪积扇地区,从山前到平原区,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扇顶,多为砾石、卵石、漂砾等,沉积物不显层理,或仅在期间所夹的细粒层中显示层理。

向外,过渡为砾及砂为主,开始出现粘性土夹层,层理明显。

没入平原的部分,则为砂与粘性土互层。

②水动力条件变化,使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

岩性上由粗变细、分选由差变好。

地貌岩性分带性又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带性。

由山口扇顶向平原(扇前缘)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随之,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以蒸发为主(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地下水位的变动(变幅)也由大到小。

(3)山前冲洪积扇中地下水从山前向平原具有盐分增多的分带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P107)

答:

由山口向平原(盆地),由于水动力条件控制着沉积作用,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

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分选由差变好。

地貌岩性分带性又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带性。

 由山口扇顶向平原(扇前缘)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补给条件由好到差;随之,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以蒸发为主(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矿化度由小到大,出现盐分增多显现。

(可以照原书答)

(4)黄土的垂向渗透系数远大于水平渗透系数,试分析一下这对黄土高原地下水的影响。

答:

①黄土均发育垂直节理,其垂向渗透系数常比水平方向大几倍到几十倍,随着埋藏深度加大,黄土中大孔隙减少,渗透性明显降低。

在流水侵蚀下,纵横的沟谷把黄土高原切割成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丘陵。

黄土地区的地貌形态有塬、梁峁,黄土杖(撑)地。

②割切较弱的黄土塬,赋存地下水比较丰富。

黄土梁、峁由于地面起伏大,不利于降水入渗和地下水的赋存,水位埋深大。

黄土杖地:

赋存有水量较小、水位较浅的地下水。

③黄土高原地下水水量不丰富,地下水位埋深大,水质较差

(5)有人用等效多孔介质的方法研究裂隙含水层,分析一下其原理和适用条件。

答:

①原理:

等效多孔介质方法就是用连续的多孔介质理论来研究非连续裂隙介质问题。

裂隙水流运移与迂回曲折的裂隙网络中,研究起来非常困难。

虚拟一个等效的多孔介质场来近似代替复杂的裂隙介质场,不要求两个水动力场完全相似,只要求某些方面相近。

②严格运用条件:

等效时含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不变;等效是两种介质在特定功能上的等效。

(6)根据云南永仁地质队的调查,砂岩的平均粒径和裂隙率越大,单位涌水量也越大,试分析一下其原理,并思考单位涌水量的含义。

答:

①云南永仁三叠纪煤系地层为砂岩,非泥质胶结的砂岩是脆性岩石,构造裂隙稀疏,但张开性好,延伸远,导水能力好。

这类岩石多构成含水(或透水)层。

②岩石颗粒越粗,裂隙越容易发育,张开性越好,渗透性越大(如图11-3)。

粗颗粒的砂砾岩,裂隙张开性优于细粒的粉砂岩。

云南永仁三叠纪煤系地层,由南向北由砾岩、粗砂岩渐变为细砂岩,裂隙率、裂隙宽度、钻孔用水量也由大变小。

单位涌水量是井抽水水位降深换算为1m时的单井出水量;

(7)岩溶发育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答:

岩溶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水作为营力对可溶岩层的改造过程。

岩溶发育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岩层具有可溶性及②地下水具有侵蚀能力。

或前苏联学者索科洛夫曾提出岩溶发育应具备四个条件:

①可溶岩的存在、②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③具有侵蚀能力的水④以及水是流动的。

(8)具有侵蚀性的地下水在碳酸盐岩含水层中流动时,将使碳酸盐岩中的矿物逐渐溶解,形成溶蚀结构,请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答:

①CO2含量。

一方面当CO2溶入水中形成碳酸,或水含有其它酸类时,水才对碳酸盐类具有明显的侵蚀能力;另一方面,水中溶解CO2越高,越有利于碳酸盐溶解。

②地下水对CaCO3的饱和指数SI:

当地下水中的饱和指数大于1时,地下水对CaCO3不具有侵蚀能力;当SI=1时,地下水对CaCO3达到溶解平衡;当SI<1时,地下水对CaCO3具有侵蚀能力。

③水的流动:

具有一定侵蚀能力的水如在碳酸盐岩中停滞而不与外界发生交替,水的侵蚀能力终将因碳酸盐溶入水中成为饱和溶液,而丧失其侵蚀性(封闭体系);因此,水的流动是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

(9)论述裂隙水的基本特点。

答:

裂隙水的特点(与孔隙相比)如下:

①、裂隙水空间分布不均匀:

局部发育,呈脉状分布,导致同一岩层中相距很近的钻孔,水量悬殊;②渗透的各向异性:

一般第三方向不发育,空间展布具有方向性(不同方向发育差异);③、水力联系不统一:

裂隙连通性较差,很难形成统一的含水层。

当不同方向相连通时—裂隙网络。

④、坚硬基岩的裂隙率,要比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小一到两个数量级。

(10)碳酸盐岩含水系统,往往是孔隙、裂隙、岩溶介质呈组合形式同时存在,请分析其中地下水运动的组合特征。

答:

P135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11)论述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答:

导水断层带是有特殊水文地质意义的水文地质体,它可以起到出水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