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90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docx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

浅论电视灯光及电视美术的发展

  【摘要】以嘉兴电视台为例,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灯光和电视美术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的特点:

简单美术制作和模拟灯光控制时期;立体背景制作和灯光控制数字化时期;自发光材料和电脑灯初步应用时期;LED大屏幕和智能电脑灯具大量应用时期;LED灯具和虚拟植入等技术应用时期。

  【关键词】电视灯光;电视美术;灯光控制;电脑灯;LED光源;虚拟植入技术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5.10.007

  BriefDiscussionabouttheDevelopmentofTVLightingandTVArt

  ?

CTaketheJiaxingTelevisionStationforExample

  DINGJian-ping

  (JiaxingTelevisionStation,JiaxingZhejiang314001,China)

  【Abstract】TaketheJiaxingelevisionstationforexample,theauthorintroducesthetechnology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theTVlightsandTVartinthefivestagessince1990s:

simpleartproductionandsimulatedlightcontrolperiod;solidbackgroundproductionanddigitallightingcontrolperiod;spontaneouslightmaterialandthecomputerlightsinitialapplicationperiod;LEDlargescreenandintelligentcomputerlightsapplicationperiod;LEDlampsandvirtualembeddedtechnologyapplicationperiod.

  【KeyWords】TVlights;TVart;lightcontrol;computerlight;LEDlightsource;virtualimplants

  作为嘉兴电视台(以下简称嘉兴台)灯光师和舞台美术设计,多年来,笔者参与了嘉兴台新闻节目和综艺晚会类节目的电视美术设计以及灯光设计工作,也有一些心得。

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灯光和电视美术的技术发展历程分为5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当然,这5个阶段也是互相重叠穿插进行着的。

  1简单平面或半立体相结合的美术制作与灯光的模拟控制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闻背景要求相对简单,只要突出画面主题就行。

一般由美工在拼装好的板材上直接用水粉颜料画出需要的图像景物,或者在磨砂玻璃上呈现一些想要的图案背景。

  嘉兴新闻栏目《新闻广角》(见图1)背景板用一块磨砂玻璃,带有TV图案。

用聚光灯在其背后侧面进行造型和渲染。

  90年代中后期的《今晚八点》(见图2)是当时嘉兴台的一档著名社教栏目。

其背景是在搭建木框内嵌入1cm厚玻璃,玻璃后面粘附夜景写真片。

灯光运用了1250W天地幕灯具进行均匀反投,通过可控硅技术较方便地控制灯具的亮暗、光线的强弱变化;较方便地控制人物布光所需的主光、逆光、副光的光比,来进行人物造型以及背景强弱调整,加强了夜景效果,增添了画面透视。

当时,嘉兴台已经开始使用三基色冷光灯具为《今晚八点》栏目进行灯光布置。

那时,三基色灯具是个新鲜事物,配以专门的调光台还可以进行调光。

技术人员采用了冷暖光混合使用的办法进行人物布光,画面灯光效果已然大超往年。

  1995年春,嘉兴台进行春晚直播(见图3)。

当时,模拟灯光控制台可以做到推杆和灯具一一对应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台编组拨片进行编组控制,笔者即依靠模拟控制台编组控制完成了灯光所需变化。

通过模拟控制台输入模拟信号给可控硅继而控制灯光明暗,尽管控制不太方便,但是在灯光控制领域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春晚舞台搭建在嘉兴绢纺体育场馆内。

那时候,美术设计师是搞舞台美术出身,对于电视美术的认知懵懵懂懂,依据舞台经验来进行电视美术布置;而作为电视灯光师,笔者也是刚从剧团灯光设计转行过来,对于电视灯光的认知还很模糊,也按舞台经验来布光,只是照顾到摄像机所需的照度而已,做出来的电视画面也很不理想。

  舞台背景采用了大面积的墨绿色绒布,其上悬挂大量不规则的反光材料,在灯光的投射下,闪闪发光。

辅助悬挂许多红灯笼进行节日气氛渲染,侧面布置了一些拱形景片。

灯具的选择极其单调,舞台回光灯一统天下。

有少量的卤钨灯泡的筒子灯,配合节目进行节奏表演和参与空间构图。

  同期的《嘉兴市少儿艺术团成立晚会》、《情满南湖96春晚》(见图4、图5)背景设计也还停留在简单平面或半立体相结合的阶段。

  2立体实景背景制作、灯具控制模式数字化阶段

  电视美术可以说是关于材料的学科,随着电视美术材料的创新发展,其表现手法逐渐多样化而丰富多彩。

电视美术的空间构建,更加适合电视摄像的多机位、多景别、多视点和多视角的特点。

此阶段实景立体制作流行,特别是自发光材料在电视美术应用中也开始初现功效。

灯箱的应用,射灯、日光灯、霓虹灯的运用在背景里经常出现。

  大型少儿益智节目《成长快乐》现场拍摄场景就是用泡沫浮雕而成(见图6)。

灯光除了照明以外,主要配合立体布光,运用色彩对比,进行气氛渲染。

《今晚八点》背景制作虚实结合,背景自带家用装饰投射灯(见图7)。

在布置灯光时,运用了白天幕,用1250W天幕灯、地幕灯投射805蓝光。

其他地方用暖色调把主题勾出来。

如“今晚八点”几个字、“时钟”、柱子、“JXTV”的三角造型等都用2000W聚光灯暖调处理。

中间有棵树的地方用地幕灯加蓝色反投,使其形象突出,具有象征意义。

  同期,电视灯光控制已经有了DMX512信号的数字控制台。

数字控制台输出数字信号到调光立柜进行解码,再导通可控硅控制灯具明暗,是灯光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是灯光控制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

控制台的一个光路可以轻松控制灯光师想要的某台灯具或是多台灯具亮度、明暗、节奏变化。

灯光师借助于数字调光台可以针对电视美术背景实现场景的各种光线处理,冷、暖色调处理,中间色调处理,前暖后冷或者前冷后暖处理和储存。

最关键是储存,因为储存而实现了在节目表演进程中针对画面细节处理不足而对各类光线或每盏灯具明暗的微调。

因为储存,灯光师可以方便地根据舞美场景、人物调度、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色调,预先做好各种灯位的布置、对光、编组;对光比进行细腻控制,做出优秀的电视艺术画面。

  嘉兴台电视美术很早就受到海派电视美术风格的影响,或者直接说受到丁力平的影响。

海派艺术风格的洋气、灵气、巧妙,很适合嘉兴人的审美情趣。

丁力平的电视美术设计作品,在不同电视景别的层次变化,在不同的机位体现的景深,其美术背景很受灯光色彩的渲染而丰富多彩,对于线条和造型的能力非凡,特别是他对于其美术作品在电视灯光作用下的风貌有着特殊的把握能力,留给电视灯光丰富的创作空间。

比如:

《96嘉兴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东方之路――庆祝沪杭甬高速全线开通文艺晚会》(见图8、图9)的电视美术设计应用了霓虹灯造型、霓虹灯色彩编组、半透明材料制作,这时候的美术背景配以灯光的不同色彩、色调;明暗、强弱的投射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

  3自发光材料、电脑扫描灯具、电脑变色灯具的应用阶段

  随着舞美观念变化和材料上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自发光部件在电视节目的舞美中得以应用,比如霓虹灯、跑灯带、LED广告灯箱等。

通常,这些发光体无法由灯光师统一调节亮暗,自发光材料出现在某个机位的构图中,其直射亮度往往大大超过靠反射光被摄像机感知的主要拍摄对象人脸的亮度,人物与背景间过大的亮度比就成为影响画面质量的主要隐患。

  在人物布光时,笔者充分考虑到背景日光灯或LED灯箱的色温和亮度,用足够的照度去保证人物肤色再现(见图10、图11)。

  由众多自发光材料构成的综艺节目舞美场景,基本上可以自己形成全景画面。

而在中近景画面中,处理好主体人物与发光舞美背景之间的亮度平衡成为重点环节。

灯光、舞美、摄像等工种必须就控制自发光背景亮度、提高主体人物照度、画面构图等方面进行通力协调和合作。

  少儿节目《成长快乐》(见图12)主景模拟太空,大屏幕显示太空及飞船,灯光设计主要以蓝色调为主,利用嘉兴台现有设备,从景片空档投射出不同色温的光束,增强空间感,突出中心。

两侧金属质感的柱子布光,因为整个色调非常蓝,如果再用蓝光去投柱子,架机试看时就显得画面有些粘,所以改用正面灯投亮,用地灯前后PAR灯白光侧投,构出立体感,效果就非常好。

因其节目连续性强,调动幅度大,光区控制相当严格,景与景转换都配有变化。

灯光变化要求流畅,景与景转换意味着空间转换,用频闪灯加烟雾处理后,效果亦是不凡。

由于较多的数字扫描灯、染色灯成为灯具主角后,光影直接参与画面构图,成为摄像的主要构图依据。

灯光团队针对节目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细致的编程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

  又如,笔者为《我们的50年晚会》做的灯光设计也是此阶段的成功案例,在此不详细述说(见图13)。

  4LED大屏幕和智能电脑灯具的大量应用阶段

  LED大屏幕在电视美术中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的新技术、新手段,使原本单一氛围、固定风格的舞美场景,可以通过不同视频画面的展示,营造不同意境效果;使舞美场景对主体表演的背景配合更准确;使舞美场景的信息传达更丰富、更具动感。

视频背景不仅仅是歌舞表演的画面陪衬,更多地成为节目编排的重要表现环节。

此阶段的舞美背景,往往因为LED的高色温与人物照明光源的色温不平衡而导致人物肤色不准确,画面背景色彩饱和度太高,直接导致画面录制质量不佳。

  嘉兴台630m2演播厅,开始增加了超过20m2的LED大屏幕设备,其发光光源色温高达5600K以上。

原有的钨丝灯具发光色温为3000K,还有部分电脑灯和追光的色温都可高达6000K,在这样的混合光源下,演出人物站在大屏幕前,拍摄出来的电视画面显然不好。

经过反复实验,找到了比较经济可行的办法:

在主、副光灯具上加上雷登82A,把人物照明光源色温升高到3800K~4000K左右进行对白,这样,电视拍摄画面才基本令人满意。

  又如,《第一民生》、《嘉兴新闻》,节目背景有大面积电视屏幕和蓝色日光灯以及LED灯带,这些光源的色温相对于演播厅钨丝灯光源色温要高许多,在进行布光的时候也都采用了提高主、副光源的色温平衡手法,拍摄画面才较理想(见图14、图15)。

  同期,集光、电、机械、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电脑摇头灯、摇头染色灯,特别是小型光束摇头灯成为了电视灯光师的宠儿。

它们优秀的光线品质和色彩魅力可以直接参与画面构图、参与情感抒发。

笔者用它们完成了不少作品,下面就以最近完成的两台晚会设计为例分享体会。

  《五水共治》电视美术设计以蓝绿调为主,突出五水共治的生态成就(见图16)。

舞台大量的水系元素,蜿蜒的河道、蓝天白云。

舞台悬挂3道弧形彩幕,或蓝天白云,或绿色成荫,或繁花似锦;舞台的表面处理配以多条白色弧形贴带,体现蜿蜒的河道的洁净,更增加了舞台的纵深感;舞台竖立的方形柱子,或配以水系元素、或配以明亮的城市建筑插图、或绿树宽叶;舞台口弧形台阶,增添了舞台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嘉宾位于舞台二层平台,灯光可以进行很好的逆光造型。

在黑幕为底,悬挂LED星光后背景下,以电脑图案灯、染色灯、光束灯具为主进行灯光效果渲染和参与构图,释放恰当烟雾,实际拍摄效果美轮美奂。

  《最美嘉兴人》是嘉兴市政府举办的高规格颁奖典礼。

舞美设计首先要满足节目需求,提供节目流程所想要的空间(见图17、图18)。

演播厅场地面积630m2。

中间大屏幕用来播放主题画面和视频素材,与之衔接的是带造型的彩幕和舞台下场门的造型彩幕,一起播放动态或静态素材。

舞台后区下场门有一竖立的大屏幕,象征着高大的丰碑,播放获奖人物名字和奖杯素材。

主持人后面是嵌入式大屏幕实景,播放颁奖典礼想要的24字主体动态素材。

背景上的弧形LED造型灯带勾勒了虚实,强调了当代感、丰富了画面层次。

舞台表面灰色地毯上贴以透视感极强的红色地毯至后区小平台,形成视觉冲击力。

在红色地毯上,运用电脑灯图案组合,似一条铺满鲜花的榜样之路。

同样运用多种效果灯具,实现色彩、构图的完美。

  笔者为嘉兴歌舞团成立四周年汇报演出做的灯光设计也运用了众多的LED染色灯进行色彩渲染,采用电脑灯灯位编程等,在此不做具体分析(见图19)。

  5虚拟植入技术、全息技术和LED光源的时代

  当今,电视美术和电视灯光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舞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场景的切换方便自如,先进的舞台机械技术令舞台空间构成变化多样,高效美妙;虚拟植入技术、全息技术,令观众真假难辨;多媒体投影灯、视频矩阵灯、各类LED灯具等,也全方位扑面而来。

  灯光控制系统在数字化设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实现了点对面的全局性控制,对于已联成网络的各个数字化站点,每一个控制台和调光立柜都能形成互通。

在这数字化链路中,不同演播厅的灯光设备可以异地控制,在某一点可对所有的分散设备进行监控管理,遇到重要节目,各端口控制台可实现相互备份,数字信号的网络化联接,为灯光系统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如远程诊断排除故障等。

  一路走来,嘉兴台电视美术的表现手段既有真实搭建的固定有形场景,也有借助LED大屏幕呈现变化的视频背景。

而今虚拟植入技术、全息技术在央视春晚、各大卫视的晚会等大型综艺节目中都有精彩表现,其电视画面更加唯美,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虚拟植入系统主要由跟踪系统、图形工作站和图形创作系统三部分组成,能够实现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无缝结合。

这种将虚拟影像叠加在现实场景中的技术,能够突破现实环境在场地、景物上的局限,在现实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更加有创意的视觉内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植入技术和全息技术肯定会运用到嘉兴台的节目中。

  6结束语

  嘉兴电视台电视美术和灯光的发展,是在有限资源下不断摸索的过程,是电视灯光和电视美术相融合的过程。

许多城市电视台也走过了与它类似的道路。

  在当代电视美术中,电视灯光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舞美设计不再是通过置景表达出来的静态画面,而是追随音乐和演员动作而不断有灯光加以塑造的舞台气氛。

当今,电视灯光技术日新月异,电视美术的多媒体技术的大量运用,设计师如何把握视频画面与真实场景的再现差异;如何处理好自发光材料应用对于电视画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把握电视画面的整体影调,等等,都是值得舞美灯光师思考的问题。

这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学习进步,创作更好的电视艺术画面。

  (编辑张冠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