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95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朝阳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萍乡市青山朝阳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报告

 

编制单位:

萍乡青山朝阳煤矿

 

矿长:

 

技术负责人:

 

编写人:

 

审查人:

 

提交日期:

第1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第二节位置与交通

第2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第三章区域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质

第二节矿区地质

第4章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节水文地质

第二节矿井涌水量动态观察

第5章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第一节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第6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本矿水文地质类型选择

第7章矿井水防治措施

第一节地表水的防治

第二节井下防治水

第三节井下防治水安全措施

第8章结语

 

附图:

1、萍乡市青山朝阳煤矿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

1000

2、朝阳煤矿2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

2000

3、朝阳煤矿矿井充水性图1:

1000

4、朝阳煤矿2013-2014年大气降水、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1:

2000

5、朝阳煤矿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

2000

6、采掘工程平面图1:

1000

7、相邻矿井区域关系图1:

1000

8、构造钢要图1:

2000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1、朝阳煤矿1982年建成投产,属私营合伙企业,设计生产能力4万吨/年,采用主斜井加暗斜井开拓方式,中央分列式通风。

主井井口标高+125.8米,风井井口标高+120米。

采煤方法采用水平分层,全陷落管理顶板。

现生产水平为-200米标高,-167水平以上采完,主采煤层4、5煤层。

2、朝阳煤矿现有职工125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2人,并配有专职安检员瓦斯检验员24人。

2014年生产原煤4.2万吨,平均售价350元/吨,综合成本340元/吨,目前随着煤炭销售市场走冷,价格下行,企业举步维艰。

二、矿井四邻情况

朝阳煤矿矿区范围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长,分布的土井、小窑较多,主要开采安源组的4、5煤层,与本矿相邻矿井有长旺煤矿,其基本情况如下:

长旺煤矿:

长旺煤矿为有证矿井。

该矿于2002年建成投产,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列式通风方式。

主采安源组紫家冲段4、5煤层,其开采深度已达-100米标高,该矿年产量在1.5-4万吨之间,截止2010年底已累计动用资源储量21万吨。

该矿因资源枯竭,北翼扩界范围待批,2011年经上级同意,朝阳煤矿与长旺煤矿资源整合为一个矿井生产经营,长旺-100老塘以下为朝阳煤矿-107回采水平,距现采-200水平,相距110米高度。

第2节位置与交通

一、位置

朝阳煤矿矿区位于萍乡市区西北方位285°,直线距离约2公里处,属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水口村管辖,其两极地理坐标:

东经113°49′29″-113°49′29″,北纬27°38′10″-27°38′17″,矿井坐落于青马煤田、水口井田,位于第一、第二勘探线之间。

2010年11月5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采字【2010】0148号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其范围由11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见表1-2-1:

表1-2-1预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54北京坐标系

80西安坐标系

X

Y

X

Y

1

3058468

38482704

3058414

38482645

2

3058304

38482435

3058250

38482376

3

3058623

38482208

3058569

384821489

4

3058572

38482108

3058518

38482049

5

3058466

38482046

3058412

38481987

6

3057950

38482346

3057896

38482287

7

3058566

38483230

3058512

38483171

8

3059000

38482820

3058846

38482761

9

3058870

38482610

3058816

38482551

10

3058514

38482920

3058460

38482861

11

3058426

38482805

3058372

38482746

开采深度+50~-240米。

面积0.4126平方公里。

2、交通

朝阳煤矿井口有简易公路,经水口与环城公路连接,至萍乡市区公路里程约2公里,矿区内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且有铁路穿过矿区,交通极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

 

3、矿权设置

朝阳煤矿2010年6月4日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360000200951120016665,有效期限2010年6月4日至2011年6月4日,核定生产规模4万吨/年,其采矿许可证核定的矿区开采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其坐标见表1-3-1:

表1-3-1采矿许可证拐点坐标表

点号

54北京坐标系

80西安坐标系

X

Y

X

Y

1

3058468

38482704

3058414

38482645

2

3058304

38482435

3058250

38482376

3

3058623

38482208

3058569

384821489

4

3058572

38482108

3058518

38482049

5

3058188

38482264

3058134

38482205

6

3058114

38482307

3058060

38482248

7

3058384

38482715

3058330

38482656

开采标高-70~-240米,面积0.1061平方公里。

第3节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一、地形地貌

朝阳煤矿矿区范围位于水口矿区1、2线之间,矿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海拔高程+210米,最低点为矿区南部,海拔标高113.1米,最大相对高差96.9米,矿区范围内地形呈现西北高南东低特点,地形较为复杂,植被茂盛,多为次生灌木林。

2、气象水文

1、气象:

朝阳煤矿位于萍乡市安源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等特点。

年均降水量1600mm,多集中在4-6月,年均降水日约180天,年均蒸发量约1200mm,年平均气温17.2℃,平均气压1003.2Mpa,年平均风速1.6m/s。

2、水文:

朝阳煤矿矿区范围内东北柑子坡有小河由西北向东南流入萍水河,流量雨季约30T/min,旱季2.8T/min,矿区东西边界为山冲,分布零星鱼塘,南东边界为居民新区,北段为山岭多为竹木混生林。

三、自然经济

朝阳煤矿矿区范围人多、田少、多为林地和次生灌木混生林,当地经济以进城务工和种植蔬菜为主。

表1-3-1萍乡地区2001~2010年(十年)气象资料汇总表

 

月份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1

90.6

96.9

69.5

91.1

56.6

96.8

49.2

79.6

79.6

37.7

29.5

34.7

58.1

44.0

36.3

19.2

38.1

39.6

39.5

51.8

2

74.1

88.6

44.4

129.0

176.1

161.4

138.6

116.1

116.1

64.4

17.8

37.1

45.8

35.5

63.5

24.6

37.1

63.5

63.5

54.4

3

223.4

86.6

148.9

97.5

144.3

154.5

195.0

156.0

153.0

210.2

69.6

62.5

65.7

69.7

83.0

73.3

68.5

73.3

73.3

67.7

4

274.4

343.7

232.6

96.8

209.7

83.8

229.0

184.1

184.1

225.9

62.2

65.8

149.9

109.7

144.8

140.6

130.9

110.3

110.3

129.7

5

129.5

113.3

218.5

292.2

259.9

390.3

221.2

48.1

48.1

137.8

152.5

146.9

114.1

122.5

144.0

126.8

175.5

209.6

209.6

150.5

6

334.2

266.3

328.6

144.8

102.5

165.6

374.6

188.0

188.0

201.1

175.5

147.2

170.7

247.5

161.0

170.4

156.6

156.7

156.7

165.8

7

40.4

81.0

243.0

69.2

94.3

61.7

175.3

42.4

42.4

451.0

274.6

203.9

168.4

215.6

229.5

277.6

224.4

291.9

291.9

198.2

8

215.2

48.9

137.6

246.6

225.1

126.1

60.8

254.1

254.1

104.4

181.1

173.3

178.3

219.3

174.8

198.0

233.0

195.2

195.2

181.3

9

113.9

11.2

121.0

75.5

86.6

87.1

55.0

159.6

159.6

47.0

113.3

221.3

124.3

168.0

128.0

142.8

163.0

126.9

126.5

152.1

10

189.8

52.4

300.5

13.1

6.1

29.7

54.3

5.2

5.2

21.7

68.1

108.8

96.7

126.1

135.2

100.5

107.0

135.6

135.6

150.2

11

91.3

112.0

74.9

51.0

96.9

157.1

107.2

8.5

8.5

119.2

40.4

81.4

61.3

82.1

70.9

56.2

25.4

102.5

102.5

60.9

12

18.7

93.0

135.3

26.4

87.6

39.4

14.7

91.8

91.8

90.5

59.7

27.5

22.4

60.1

53.8

60.0

67.6

40.5

40.5

41.7

全年

1795.5

1393.9

2053.7

1333.8

1545.1

1553.5

1674.9

1330.5

1330.5

1710.9

1244.3

1310.4

1255.7

1600.1

1424.8

1390.0

1477.2

1545.2

1545.2

1395.3

表1-3-1萍乡地区2001~2010年(十年)气象资料汇总表

 

月份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降水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蒸发量

1

39.7

79.6

49.8

96.8

100.8

51.9

39.5

37.6

19.2

68.7

2

69.8

116.1

148.6

182.1

186.7

55.4

63.5

37.6

28.2

24.6

3

220.4

163.0

210.8

162.8

164.1

68.7

73.0

72.6

80.8

98.2

4

245.9

184.1

194.5

100.8

209.1

129.7

108.3

110.8

83.8

144.3

5

157.8

209.6

49.1

221.9

279.6

160.8

190.8

208.8

198.2

144.8

6

471.0

80.8

490.8

165.8

388.8

210.8

297.9

374.9

170.4

161.4

7

461.0

254.1

42.0

42.0

94.6

198.3

195.2

291.9

126.9

229.6

8

124.1

159.6

244.6

168.9

126.1

186.1

126.5

59.6

198.1

176.2

9

160.8

5.2

163.8

87.1

68.1

136.9

102.5

54.8

142.2

96.1

10

52.1

91.85

54.3

110.5

45.7

135.6

41.85

107.6

157.6

100.3

11

8.5

8.5

107.8

58.7

38.4

102.5

102.5

110.9

40.6

98.6

12

91.1

90.6

14.7

39.4

8.4

41.7

40.5

67.8

60.6

46.6

全年

第二章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一、该区地质工作开展较早,清朝光绪年间就发现有煤炭资源,1930年至1954年分别有徐克勤、简平、黄骜求、倪源江等在该区进行地质调查,先后编写了《青山煤矿及储量报告》、《马岭煤田地质报告》、《青山煤田踏勘地质报告》。

二、1955年12月地质勘探总局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28队编制了《青马煤田水口小井设计地质报告》计算了B+C1级资源储量147.8万吨,其中B级23.6万吨,C1级124万吨。

三、1957年地质勘探总局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28队,在该区勘探编制了《青马煤田一一平硐改建地质报告》,计算了B+C级资源储量2613.1万吨,其中B级720.1万吨,C级1893.0万吨。

朝阳煤矿位于五一平硐以西约1000米处。

四、2010年9月二二六地质队受朝阳煤矿委托为该矿提交了《江西省萍乡市青山朝阳煤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提交资源储量(332+333)78.8万吨。

五、2009年12月江西省工程物探新技术公司对本矿进行了电法探测含水体,探测含水体6个(详见充水性图)。

六、2010年11月江西省工程物探新技术公司对本矿进行了电法探测含水体,探测含水体4块(详见充水性图)。

 

第3章矿区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质

一、区域地层

本区区域出露的地层自下而下有:

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白垩系上统南雄组(K2n)及第四系全新统(Q4)。

其中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紫家冲段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一)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

一般为深灰、灰白、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含燧石,产蜒科,厚度不详。

(二)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一般为深灰、暗灰、灰黑色薄层状灰岩,夹碳质沥青质扁头状灰岩,含燧石结核,产蜒科,腕足类,厚度约177米,与石炭系地层呈假整合。

(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区内分布较广,按岩性可分为上、下层两部分。

下部为灰厚层状灰岩,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

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硅质白云岩,厚度大于80米,与下伏二叠系栖霞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四)三叠系上统安源组(T3a)

区内广泛分布,按岩性及含煤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紫家冲段、三家冲段及三丘田三个岩性段。

本区未出露三丘田段地层。

与下伏栖霞组、茅口组(P1m)呈不整合接触。

1、紫家冲段(T3a1)

按岩性、岩相及含煤特征,可分为下、中、上三个沉积旋回(IIIIII旋回)。

地层以青山矿区发育最完整,上、中、下三个旋回地层均有出露。

大岭上矿区仅发育上部(III旋回)地层。

主要为一大套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含煤3-4层,下部厚达120米。

中部:

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及炭质泥岩薄层,底部为硅质胶结的燧石、石英砾岩,含煤3层。

厚度一般150米。

上部:

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及炭质泥岩薄层。

底部为硅质胶结的燧石、石英砾岩,含煤5-6层。

厚度一般180米。

2、三家冲段(T3a2)

下部:

浅灰色至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夹粗、细粉砂岩薄层,产大量瓣锶类化石。

中、上部:

深灰色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粉砂岩,局部夹细砂岩薄层。

产少量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大于120米。

本段厚约155米。

(5)白垩系南雄组(K2n)

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粉砂岩、砂砾岩,间夹钙质细砂岩。

产恐龙蛋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

(6)第四系全新统(Q4)

区内分布交广。

棕红色、暗灰色残积、冲积、洪积物。

厚度0-10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二、区域构造

整个青马煤田的基本构造形态为一不对称略下冲向斜,向斜轴为北东32-60°走向,北翼构造较简单,局部有小型褶曲,岩层倾角达70°以上,南翼次级褶曲皱发育,造成地层和煤层重复出现,总体产状变缓。

断裂构造主要有滴水崖逆断层、天子山逆断层和石灰窝逆断层。

1、滴水崖逆断层:

为走向逆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左右,造成向斜不对称,地层和煤层错动。

2、天子山逆断层:

为倾向逆断层,造成地层煤层错动

3、石灰窝逆断层:

为滴水崖断层的西延部分。

三、岩浆岩

整个青马煤田中未见大的岩浆活动,但在紫家冲段三个沉积旋回中,均见辉绿玢岩侵入,主要呈现岩床产出,局部吞蚀和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

第2节矿区地质

一、矿区地层

朝阳煤矿划定矿区出露有:

第四系(Q)、三叠系上统安源组三家冲段、三叠系上统紫家冲段、三叠系下统小江边组。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灰色、杂色泥砂土、粉土、粘土及残坡积土构成,主要分布于矿区外西部及矿区内冲沟中,厚度因所处地方不同而变化,约1-15米,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

2、三叠系上统安源组三家冲段(T3a2):

上部为黑色泥岩,产动物化石,中部为灰黑色砂质页岩,下部为中厚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其厚度>160米。

~~~~~~~~~~~不整合~~~~~~~~~~~

3、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紫家冲段(T3a1):

岩性为砂岩、砂质页岩,底部为砾岩组成,厚度约270米,含煤4-5层,可采煤层为一、四、五煤层,相当于大槽、管子槽和大花槽。

该段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

4、二叠系下统小江边组(P1x):

岩性为深灰色至黑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灰色透镜状含方解石脉灰岩。

厚度不详,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

二、构造

朝阳煤矿划定矿区处于略下冲向斜滴水崖断层的北翼东段,基本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北东60-70°,倾向南东,倾角40-55°,资助级褶皱不发育,见两条断层,即F1、F2逆断层。

1、F1(柑子坡逆断层):

出露于一煤与四煤之间,走向7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70°,钻孔揭露垂直断距约75米,造成地层重复出现。

2、F2(宋家冲逆断层):

出露于矿区的南东角三家冲段地层内,走向北东45-5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50-60°,造成地层不连续。

三、岩浆岩

朝阳煤矿划定矿区范围内有岩浆岩呈岩床侵入含煤地层。

综上所述,朝阳煤矿划定矿区范围内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第4章矿井水文地质

第1节水文地质

1、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含水层:

其地层出露于井田东北角一带(水口小学后山坡及老山北侧,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含硅质灰岩,地表发现溶沟、溶洞等岩溶裂隙。

井下-107水平车场则见茅口灰岩,全层厚度46m,未发现岩溶现象。

岩性为结晶质厚层状致密灰岩,见N2°-30°E的压性裂隙,仅见滴水或少量线状流水。

2、紫家冲段中亚段燧石砾石

位距离中号煤约40M,层厚6-8M,砾石主要燧石、石英、少量岩屑,颗粒一般在2-3MM,多呈棱角状、半棱状、磨圆分选较差,硅质胶结、砾岩中多见2-5MM空隙,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充填。

-107--240暗斜井遇砾岩层涌水量达到每小时1.2M3,给井筒施工造成困难。

3、滴水岩断层:

位于矿区北翼煤系地层底界,属导水断层,曾青矿三水平探穿透水造成铁路线(水口一段)下沉。

4、F1、F2断层,位于井田东西边界煤系地层,巷道揭穿未发现涌水,为压性断层。

 

第二节充水因素分析

一、大气降水

由于煤系地层受采后影响,破坏剧烈,加之地层倾角大,易产生层间滑动,使破坏产生的塌陷、裂隙带与地表风化裂隙带相连通造成为大气降雨的良好通道。

依据各个水平水文资料统计,大气降雨占矿井总涌水量的90%,矿井涌水量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受季节影响。

在雨季(4-9月),涌水量最大,到旱季(10-次年2月)明显减小。

大气降水与涌水量呈正相关,但不随开拓水平延深而减弱。

二、老塘积水

浅部老塘积水随着采深加大,大部分渗流到深部,接替水平顶层采区与收尾水平底层老巷、老塘属水害防治重点。

贯通上水平老塘时,必须编制探水设计,先探放再采掘。

3、滴水岩断层贯穿青山井和水口井田,位于本井田北翼边界,断层联通青山井田内多段放弃的乡镇煤矿及一个市办煤矿,此类煤矿已浸井,雨季要防止滴水岩断层导水涌入北翼石门(遇见该断层),建议须在断层处砌筑隔水墙。

第3节矿井涌水量观测

本矿从2009年开始在各水平主排水沟和水仓进口设置了三角塘,固定观测站,现将涌水量台帐抄录如下:

朝阳煤矿2009-2014年矿井涌水量台帐(吨/小时)

时间

水平

+17水平

-108水平

-167水平

-200水平

2009.1

0.9

6.8

1.2

2009.2

0.85

6.5

1.8

2009.3

0.9

8.1

3.0

2009.4

1.1

8.7

2.4

2009.5

1.3

9.6

2.7

2009.6

1.35

11.8

3.3

2009.7

1.2

16.8

4.2

2009.8

1.2

16.8

3.7

2009.9

1.0

17.6

2.5

2009.10

0.8

13.8

2.0

2009.11

0.8

12.0

1.8

2009.12

0.7

6.8

1.6

2010.1

0.8

.7.8

2.0

2010.2

0.9

8.2

2.0

2010.3

0.9

9.8

3.1

2010.4

1.2

9.2

3.6

2010.5

1.2

9.6

3.8

2010.6

1.4

10.8

4.5

2010.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