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98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地方历史解析版最新学习文档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

地方历史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选择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湘南暴动的主要领导者是(  )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朱德、陈毅                  

C. 刘少奇、肖克                  

D. 贺龙、黄克诚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答案】B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解析】【分析】湘南暴动亦称年关暴动,是指在国民政府统治中国大陆时期,1928年1月12日﹣3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人朱德、陈毅在湖南南部地区发起的武装事件.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湘南暴动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再现能力。

2.扬州人民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也有着发展对外友好的高尚情怀。

下列人物中,跟扬州颇有渊源的外国人有(     )

①马可·波罗  ②鉴真  ③张若虚  ④崔致远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跟扬州颇有渊源的外国人有马可·波罗、崔致远。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游历过扬州,崔致远是高丽人,唐朝时期曾入幕扬州高骈门下做过官。

鉴真、张若虚不是外国人,故选C。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的扬州名人有: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鉴真,扬州人,晚年受日僧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日本奈良。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3.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是下列哪位名人( )

A. 郑板桥                                

B. 江上青                                

C. 吴征镒                                

D. 汪曾祺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汪曾祺的成就。

本题难度不大。

4.创作《我是扬州人》《说扬州》等作品,被毛泽东评价为“是有骨气的”著名作家是(  )

A. 朱自清                                 

B. 吴征镒                                 

C. 江上青                                 

D. 魏源

【答案】A

【解析】【分析】朱自清是中国著名诗人,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学者,民主战士,创作了《背影》、《我是扬州人》《说扬州》等作品,他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被毛泽东评价为“是有骨气的”著名作家.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扬州的地方史.注意准确识记朱自清的有关内容.

5.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

A. 1949年8月5日                        

B. 1954年5月                        

C. 1949年冬                        

D. 1951年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湖南地方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8月5日;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

6.潍坊市风筝的故乡,风筝是潍坊的城市名片。

1984年春,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之后每年一届,加快了潍坊走向世界的步伐,找到了一条“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成功之路。

潍坊每年举办“国际风筝会”的主要目的是(   )

A. 传播和弘扬风筝文化      

B. 紧跟开放时代潮流      

C. 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      

D. 助力发展社会经济

【答案】D

【解析】【分析】由题干“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可以看出,潍坊每年举办“国际风筝会”的主要目的是助力发展社会经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方史。

7.以下表述中不属于湘西会战意义的一项是(  )

A. 标志着日军在中国战场攻势的结束           B. 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C. 为芷江洽降创造了条件                            

D.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答案】D

【解析】【分析】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

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

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

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

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

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D是百团大战的意义,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地方史基础知识题,学生识记地方历史即可解答。

8.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商业繁盛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分析】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商业繁盛,但其政治、经济地位还没有超过长安、洛阳,故选A。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唐太宗时期扬州属于淮南道。

玄宗天宝元年,改扬州为广陵郡。

肃宗乾元元年,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

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为吴王。

吴天祚三年,南唐灭吴,以金陵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

9.下列人物中,第一个来黄石地区传播革命真理,组织工人阶级和开展建党工作的是(   )

A. 周良芳                                

B. 林育英                                

C. 刘敢生                                

D. 仇国升

【答案】B

【解析】【分析】林育英第一个来黄石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向工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讲述苏维埃政权。

他还在黄石组织工人阶级和开展建党工作,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林育英的相关内容。

10. 近代以来沙俄加紧对新疆侵略,通过军事威胁、外交讹诈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伊犁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亩题,以上四个不平等条约都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①中俄《缓挥条约》是割占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并不能反映沙俄对新疆的侵略,其余三个不平等条约都与沙俄侵略新疆有关,其中,②中俄《伊塔通商条约》是沙俄逼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此条约,沙俄把长期以来掠夺中国西北地区经济贸易特权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以至于当时的沙俄国内一片欢呼这一“重大的外交胜利”。

从此,俄国从陆上打开了中国西北的大门,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千米领土;④中俄《伊犁条约》割占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故答案选B。

11.丽水市青瓷、画乡、石雕、禽乡四个小镇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最合法的调查方法是(   )

A. 问卷调查法                       B. 实地考察法                       C. 访问调查法                       D. 文献调查法

【答案】A

【解析】【分析】据题干“小超同学计划对300名游客进行特色小镇‘满意度’具体情况的调查”可知,这次调查实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均不实用,只有在景区进行问卷调查最适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最合法的调查方法。

12.余光中在泉州参观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后,写下诗句:

一脚踏上北宋年间/想必蔡公,造桥人自已/当年曾领先走过此桥。

“此桥”指(  )

A. 洛阳桥                                 B. 赵州挢                                C. 卢沟桥                                D. 安平桥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泉州的桥梁建筑。

泉州洛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

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兴建,嘉佑四年建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

而赵州桥和卢沟桥都不是跨海石桥,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

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干南宋绍兴八年,历时十四年告成。

故选A。

13.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西周时期,管理今日照一带的机构最有可能是(  )

A. 莒国                                  B. 莒县阿                                 C. 邯郸郡                                  D. 沂州郡

【答案】A

【解析】【分析】西周时期分封的葛国到春秋时期疆域曾东起黄海,西至今沂水县境,南达今江苏赣愉,北至今昌邑县境,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接东港区和五莲县,西连沂水、沂南两县,南与营南县毗连,北与诸城市为邻,北距青岛200公里,东距日赐巷68公里,所以西周时期,管理今日照一带的机构最有可能是营国,故选A。

14.下列城市与它的特点关联正确的是(    )

A. 北京——“九一八事变”所在地                         

B. 上海——属于北方城市

C. 南京——中国著名古都                                       

D. 深圳——“东方巴黎”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城市与它特点相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北京——“九一八事变”所在地叙述错误,沈阳是九一八事变所在地,B项错误,上海在长江以南,属于南方城市,C项正确,历史上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D项错误,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深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本题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历史上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北京,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见证,上海作为中国大的城市也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城市,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同学们要注意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15.被新中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湘潭籍著名画家是(   )

A. 田汉                                  

B. 周立波                                  

C. 丁玲                                  

D. 齐白石

【答案】D

【解析】【分析】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被新中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湖南历史文化的知识点。

16.古代重庆人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丹砂矿)……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被)侵犯。

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待她如宾客),为筑女怀清台。

”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清是巴郡人           

B. 秦皇为清筑“女怀清台”           

C. 清用财自卫           

D. 清曾经为秦的柑橘官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地方历史的考查,题目中讲述的是秦朝时期一名巴郡叫清的人通过设置丹砂矿而自卫而得到筑台的历史史实,所以可知该人物不是柑橘官,故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方历史。

17.烟花三月下扬州,提起家乡美景有处园林首当其冲,她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又是我市首家5A级景点。

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就是(   )

A. 个园                                  

B. 何园                                  

C. 瘦西湖                                  

D. 保障湖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又是扬州市首家5A级景点,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瘦西湖的特点与地位。

本题难度适中。

18.图1所示泉州古建筑始建于唐朝,它是(  )

A. 摩尼寺                                B. 清真寺                                C. 开元寺                                 D. 天后宫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泉州的古建筑。

从图1的建筑特点看,很明显的带有佛教寺院的特征,而摩尼寺、清真寺、天后宫分别是摩尼教、伊斯兰教、民间信仰的活动场所。

故答案选C。

19.下图是小东同学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插图,该插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朱德指挥三河坝战役           

B. 谢晋元率部抗日           

C. 李坚真参加长征           

D. 丘逢甲抗日保台

【答案】B

【解析】【分析】谢晋元,字中民,汉族,广东蕉岭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官。

谢晋元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等。

民国抗日将领,淞沪会战中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

故答案选B。

20.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扬州建城始于何时(      )

A. 上古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答案】B

【解析】【分析】扬州建城始于春秋时期,建城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称“邗”,故选B。

【点评】关于扬州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它是古代“九州”之一。

汉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其中扬州刺史部的范围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苏长江以南部分。

三国时期的孙吴则将扬州的州治定在吴,南朝的扬州州治在会稽。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扬州改名为蒋州。

唐太宗即位后,重新改名为扬州。

玄宗时期又称广陵郡。

明清时期改为扬州府。

所以隋朝以后的扬州城,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市。

二、材料题

21.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救亡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理解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联系乡土】

抗日战争时期,侨乡泉州涌现了无数的抗日英豪。

图12、图13、图14所示泉州籍历史人物,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学习】

郑江、蔡洋同学以抗日救亡歌曲研究抗战历史,撰写历史小论文,收集了以下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大刀进行曲》(1937年)、《黄河大合唱》(1939年)《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他们拟定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

《为抗战发出怒吼》、《聆听救亡歌曲、重温抗战历史》。

【学以致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含义。

(2)你学习了上述三位泉州籍历史人物的抗战事迹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请简要说明理由。

(3)据上述歌曲和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请你拟定一个历史小论文题目(不得照抄上述题目)。

假如你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爱国的青年词曲作者,请分别从时代背景和音乐艺术方面,概括你创作歌曲的思路。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伟大意义。

【答案】

(1)含义:

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2)印象最深的是:

陈嘉庚、叶飞、郭志雄。

(三位中任答一位,与理由对应)

理由:

陈嘉庚:

华侨领袖,成立“南侨总会”并任主席,募款并组织大量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支援祖国抗日。

叶飞:

爱国侨胞:

回国参加新四军并任纵队司令,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郭志雄:

国民党爱国官员,任国民党“第一装备团”副团长,在福建抗战首捷——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

(3)历史小论文题目:

如:

《危亡关头发怒吼》《唱抗日救亡心声》《不朽的民族战歌》《唱抗日心声,踏救亡征程》等。

时代背景: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作品要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反映民族危亡,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抗战意志,号召中华儿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音乐艺术:

气势宏伟的旋律,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万众一心的感召力。

(4)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或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或牢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二抗日战争时期,其创作背景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民英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歌词中中国人民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合义是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三个人物自主选项一个,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

印象最深的是:

陈嘉庚、叶飞、郭志雄。

(三位中任答一位,与理由对应)理由:

陈嘉庚:

华侨领袖,成立“南侨总会”并任主席,募款并组织大量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支援祖国抗日。

叶飞:

爱国侨胞:

回国参加新四军并任纵队司令,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郭志雄:

国民党爱国官员,任国民党“第一装备团”副团长,在福建抗战首捷一一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

(3)本题主要考查实践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历史小论文题目,应把抗日救亡歌曲与抗战历史结合,形式与内容要符合设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