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0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主参考>

第一章

1、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一般认为:

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

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

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

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

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也不足为奇了。

所以后来毛泽东同志总结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2、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鸦片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第二,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市场萧条、工商业萎缩。

第三,吸食鸦片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第四,鸦片输入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官员利用鸦片走私和禁烟缉私牟取暴利。

第五,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主要有:

一、客观原因:

①兵力: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远征军约5000人;战争结束时,英国海、陆军总兵力增加到约2万人。

清总兵力80万。

发生战事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原驻军,加上增援的外省兵力,共约25.8万人。

②武器:

英国的海军已经有蒸汽机作动力;它的枪炮这时候已是后膛装弹(清军主要是前膛装弹),比较先进。

二、主观原因:

①清统治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②决策者昧于时势,胸无定计,时战时和,游移不定。

教训是: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

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

要发愤自强就要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国防。

第二,腐败的清政府是不能领导中华民族在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取得胜利的,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推翻清王朝寻求新的阶级领导力量(当然这种领导力量最终是无产阶级)。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力军,只有坚决地依靠他们,才能在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取胜。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影响?

一是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使封建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政治的变化:

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②社会经济的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思想观念的转变:

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

二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战后,主要矛盾战前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战后,人民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是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5、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与基本特征?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6、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问题,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体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地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7、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来什么?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他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烈卿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们还去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中国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绕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等在后期试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出路的一种新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在进军过程中,太平军毁掉孔庙,砸碎孔丘牌位。

太平天国还设立了由洪秀全亲自主持的“删书衙”,删改《四书》、《五经》。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他们应得的教训。

最后,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

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

不过,删去的主要是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而把儒学中强调的封建等级思想和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很正确的。

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场维护旧的国家机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败性。

(3)教训:

其一,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其二,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

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戊戌变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失败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发地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变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从客观方面来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控制着清政府的实权;帝国主义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变法缺乏一个客观有利的环境。

(5分)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中国革命必须走全新的道路。

第三章

一、列举

1.同盟会成立前主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

团  体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兴中会

1894

孙中山

檀香山

华兴会

1904

黄兴、宋教仁

长沙

光复会

1904

蔡元培、陶成章

上海

日知会

1906

刘静庵

武昌

 

2.十九世纪末列强在华强借的租借地和划分的势力范围。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地区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3.孙中山辞去总统职时附有的三条件。

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

二、问答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其根源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主观方面: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四章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的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

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

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怎么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

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

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

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

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

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发展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简要回答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有效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呐喊,仅限于在少数知识分子范围和思想领域里,未转化为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

(群众基础欠缺)

(3)形式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阻碍了运动的发展。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力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科能性。

第五章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什么要把推翻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作为革命的直接目标?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

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

综上所述: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

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又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国民党所实行的事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民中国办殖民的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

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

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

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的作用。

3、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社会原因。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地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

小资产阶级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第二,主观原因。

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

“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