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10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保科工作制度.docx

儿保科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科主要负责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的儿童保健管理及业务指导工作,主要业务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儿童保健业务培训、儿童保健适宜技术的推广,主要职责如下:

  1、儿童保健科负责全市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常规,并制定质量评价标准考核制度。

  2、抓好全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和体弱儿管理,指导基层开展业务工作,抓好质量评审。

开展“五病”监测,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努力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3、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测和指导,促进集体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卫生保健,防止疾病流行和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促进集体儿童身心健康。

  4、掌握全市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群体健康主要因素,掌握全市6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定期召开儿童保健工作会议,协助上级行政部门制定全市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5、开展全市儿童保健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做好进修生及实习生带教工作。

  6、积极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经常深入基层,热情支持、指导下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业务工作。

  7、依据《母婴保健法》组织开展儿童系列保健、优生优育等服务项目.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

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4、2、1的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

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

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保健及营养指导。

注意饮食卫生,抓好疾病防治,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l、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咨询,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体弱儿专项管理。

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2、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疾病防治和缺点矫治。

3、定期到基层保健网了解情识、指导工作。

4、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反馈。

5、开展母乳喂养、小儿腹泻病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防治、科学育儿等卫生宣教工作。

6.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儿童心理卫生科工作制度

l、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指导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

2认真听取家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相应回答耐心、仔细、认真。

准确。

3、严守秘密,不议论患儿有关心理障碍问题。

4、认真书写病历,作好资料登记统计。

5、对于疑难病例,请有关专家指导,进行追踪访视,定期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儿童生长发育科工作制度

1、在对0-6岁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查体的基础上,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症等及时进行诊断和矫治工作。

排除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对咨询者态度和蔼,一视同仁,对营养计算结果应耐心予以解释,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指导。

3、广泛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指导合理喂养,进行膳食评价。

4、对重症及疑难病例,请有关专家会诊。

5、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及时分析曲线提示的生长发育趋势,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保障儿童生长发育达到全面、健康、科学的发展。

儿童视力筛查室工作制度

1、视力筛查应有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工作。

2、对参加视力筛查的儿童分别于6月龄、1岁半、   3岁进行三次视力筛查,保障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3、检查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做到耐心、细致、操作熟练,保证筛查结果准确。

4、对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儿童及时转上级医院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矫正、治疗。

5、作好各项登记,资料妥善保管。

6、室内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做好仪器维护,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准时到岗,不早退,不乱串科室,不擅自离岗。

2、仪表大方,着装整洁,配戴胸牌。

3、热情接待患者,开展椅旁医患交流认真细致的进行检查、诊断、治疗。

4、严格规范工作程序,操作程序及防止交叉感染程序。

5、遵守医德规范,廉洁行医,不接受患者礼物和红包。

6、文明行医,不准酒后上班。

7、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清理卫生,上班期间随时保持治疗台及周围卫生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

8、不动用科内任何公共财物,(包括处方、收款条、棉球)

9、上班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乱串科室、闲谈,坚守工作岗位。

10、保持工作室安静,不大声喧哗,不看与业务无关书籍,上班时间不在科室内吃东西。

11、查体期间不准请假。

(重大事情除外)

12、联系查体的人员必须当周联系完毕,如有困难与科室及时联系。

13、去远方学校查体时,请及时到院集合,不准迟到,不去者按旷工处理。

                   

岗位职责

 

儿童保健科工作职责

儿童保健科主要负责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的儿童保健管理及业务指导工作,主要业务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儿童保健业务培训、儿童保健适宜技术的推广,主要职责如下:

1、儿童保健科负责全市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常规,并制定质量评价标准考核制度。

2、抓好全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和体弱儿管理,指导基层开展业务工作,抓好质量评审。

开展“五病”监测,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努力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3、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测和指导,促进集体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卫生保健,防止疾病流行和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促进集体儿童身心健康。

4、掌握全市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群体健康主要因素,掌握全市6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定期召开儿童保健工作会议,协助上级行政部门制定全市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5、开展全市儿童保健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做好进修生及实习生带教工作。

6、积极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经常深入基层,热情支持、指导下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业务工作。

7、依据《母婴保健法》组织开展儿童系列保健、优生优育等服务项目.

儿保科主任职责

l、在保健部主任领导下,负责领导本科保健、医疗、教学、科研、宣传;信息统计及行政管理工作。

2、拟定本科工作计划,制定本科各项工作常规、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负责督促检查和落实,按时总结,并向主管的职能部门汇报。

3、对本科职工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关心群众生活。

4、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并提出升、调、奖、惩等意见。

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工作。

5、参加保健门诊和专科门诊的工作。

定期深入基层,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帮助和指导基层解决问题。

6、组织本科教学,审定本科科研课题设计,积极组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科学研究,提高工作质量。

儿童保健科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儿童保健、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好有关资料的积累、保管、统计、分析、总结。

2、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提高保健质量。

3、了解当地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协助领导制定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定期下基层指导或实施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视力筛查工作职责

1、根据测试数据,参照正常值,认真分析判断,做出筛查意见。

2、认真填写筛查登记、筛查表、筛查手册,对于筛查异常的儿童,及时告知家长,按约定时间到定点医院确诊。

3、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筛     查质量。

4、服务热情周到,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益求精。

5、做好各种筛查资料和确诊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计量监测。

7、做好统计工作,每年统计一次筛查率、筛查结果准确率、筛查异常率。

儿童眼保健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量病员的医疗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处方,并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其它检查。

3、书写病历、实行首诊负责制,做好各种疾病治疗前后的登记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5、帮助门诊护士做好特殊检查和治疗工作,必要时亲自操作。

6、及时向上级一是报告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由上级医师帮助和知道疑难疾病的诊疗工作。

7、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科学知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及时总结经验。

8、根据医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对十二县市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

口腔保健科室职责

1、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儿童牙病的防治、科研、教学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医疗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

3、“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文明服务。

5、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应用新材料,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增加学术氛围。

6、因病施治,精心诊疗,对不同层次病人的各种需求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7、保持良好的门诊工作秩序,卫生整洁,设置合理。

8、抓好教学工作,对实习生、进修生做好传、帮、带。

9、妥善使用和保管医疗设备及器械。

10、增收节支,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11、加强团结,全体人员互尊互助。

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技术规范

 

各年龄期保健常规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因解剖生理、体格神经心理发育有不同特点,保健措施、工作重点有所不同,区别对待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成长。

   

(一)胎儿期保健 

   通过健康教育等各种渠道保护胎儿健康生长、安全出生,属I级预防保健。

   1.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婚前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对有确诊或疑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家庭,或连续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患者的家庭,或有与遗传有关先天畸形、智能低下患者的家庭是遗传咨询的重点。

   2.预防感染:

一般母亲妊娠(中、晚期)常规接种疫苗是比较安全的,如白喉、破伤风、流感、乙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可能对胎儿有潜在的影响;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胎儿有潜在的影响,不可接种;如孕母有感染甲型肝炎的危险,应注射免疫球蛋白;育龄妇女应在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后一月以上(最好三月)受孕。

   3.避免接触放射线

   4.避免化学毒物:

烟、酒、毒品、重金属(苯、汞、铅)以及有机磷农药等化学毒物均可损害胎儿发育。

化工厂、农药与胎儿泌尿生殖缺陷有关。

表1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略)

   5.慎用药物:

药物对胚胎、胎儿的影响与用药的孕周及药物种类有关。

   应考虑分娩时药物的使用对胎儿的影响,如催产素可促进子宫肌肉强烈收缩的同时也使血管收缩,影响胎盘血流量,使胎儿缺氧;解痉降压剂硫酸镁可抑制胎儿呼吸中枢。

   6.治疗慢性疾病 患有心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等慢性疾病的孕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对高危产妇应定期产前检查,必要时终止妊娠。

   7.保证充足营养 孕母营养应作到膳食平衡,妊娠后3月每日主要营养素需要量为:

能量2500kcal,蛋白质60~70g,钙1.2g,铁18mg,维生素C80~100mg,维生素A1800μg(6000IU),维生素D15μg(600IU)。

   8.孕母良好的生活环境

   9.预防产时感染 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宫内感染、产时异常等高危儿应予以特殊监护。

   10.预防并及时处理围产期疾病 婴儿缺氧、窒息、低体温、低血糖、低血钙和颅内出血等疾病。

   11.胎儿溶血 孕妇与丈夫Rh血型不合时,应作有关实验筛查。

   

(二)新生儿期保健

    重点是预防出生时的缺氧、窒息,低体温、寒冷损害综合症和感染。

为I级预防和部分II级预防。

   1.出生时护理(产科内) 设立新生儿观察室,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母婴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2.新生儿居家保健

     1)保暖:

新生儿居室的温度与湿度应随气候温度变化调节;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夏季室内温度低于室外10℃左右;

   

(2)喂养:

尽早吸吮母奶,指导母亲正确哺乳方法;母奶确实不足或无法进行母奶喂养的婴儿,指导母亲选用配方奶粉喂养;据季节和新生儿状况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纯母奶喂养的新生儿2周后补充维生素D400IU/日;避免新生儿或婴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性疾病;

   (3)皮肤护理:

每日洗澡,特别注意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选择合适的衣服与尿布;不需特别处理新生儿痤疮、“马牙”、“上皮珠”、乳房肿大、“假月经”、红斑、粟粒疹;不可给新生儿挤乳头、擦口腔,以免发生新生儿乳腺炎和口腔粘膜感染,有问题及时看医生;

   (4)促进新生儿感知觉、运动发育:

注意按摩应在新生儿状况稳定后进行(生后1周);衣服应宽松,四肢活动自由,双手外露触摸物体;2~3周后可每日俯卧1~2次;

   (5)预防感染:

新生儿居室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的用具每日煮沸消毒;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生后12h注射高效丙种球蛋白(HBIG50IU)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效果较好;母亲为HBV慢性携带者哺乳不增加HBV传播的危险度;“大三阳”母亲的婴儿应得到免疫保护,且不宜喂养母乳。

   3.慎用药物 

  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某些药物体内代谢率低,在体内蓄积发生副作用。

哺乳期母亲用药应考虑乳汁中药物对新生儿的作用。

表2 对新生儿有害的药物(略)表3 哺乳期母亲对新生儿有害的药物(略)

   4.新生儿疾病筛查 

  生后筛查,尽早诊治,减少发育中的后遗症,属II级预防。

   (1)新生儿听力筛查:

筛查方案可据实际情况制定,如:

   

(2)新生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筛查(县市以上单位)

   (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新生儿期难以确定。

   (4)滥用药物:

母亲妊娠期或哺乳期滥用药物(Drugabuse)可对新生儿产生毒性作用。

   (5)新生儿溶血:

母亲Rh阴性,或“O”型血型时,新生儿应作溶血实验筛查。

   (6)新生儿成熟:

通过新生儿皮肤、毛发、指甲、外生殖器、非条件反射、肌张力评价新生儿成熟度,同时可帮助筛查神经系统疾病。

   5.新生儿家庭访视 由社区妇幼保健人员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家访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

家访的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如生活能力、病理性黄疸、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先天畸形、腹部肿块等),及时指导处理,降低和减轻新生儿发病。

家访内容有:

   问:

①新生儿出生情况;②生后生活状态;③预防接种情况;④喂养与护理情况;

   看:

①新生儿一般情况;②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③环境;

   查:

①全身体格检查:

头颅、前囟、心肺腹、四肢(外展试验)、

外生殖器;②头围、体重测量;③视、听觉检查;

   讲:

喂养与护理指导;

   记:

每次访视后,应认真填写访视卡,待小儿满月后转至有关儿童保健系统;

   转:

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医院诊治。

   (三)婴儿期保健

   家庭是婴儿期早期发展的主体。

   1.高能量、高蛋白的乳类营养

  提倡纯母乳喂养婴儿至4~6个月,逐渐以配方奶替代母乳;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婴儿则应正确选择配方奶;4~6个月的婴儿应开始引入其他食物,为婴儿后期接受成人食物作准备;第一个半固体食物是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可补充婴儿铁营养的需要。

2个月以后婴儿应逐渐定时进食,每日6餐可适应婴儿生长发育快、胃容量较小、消化道功能尚不成熟的特点;3~4个月后逐渐夜间不再进食。

婴儿期末(10~12月)每日乳类供能仍不应低于总能量的1/2(约45~50kcal/kg)。

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在婴儿新食物的引入过程中,医生应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般<6个月的婴儿每1~2月检查一次;>6个月,每2~3月一次。

教会父母使用生长曲线,主动配合医生,监测婴儿体格生长,避免营养不良、肥胖。

坚持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和被动体操,增强体质,降低佝偻病的发生。

   3.促情感、感知觉、语言、运动发育 

  及时满足婴儿需要,增加安全感与成人的信赖;将婴儿交给其他人抚养是一种忽视婴儿行为。

经常用带有声、光、色的玩具刺激婴儿对外界反应,促进婴儿感知发育。

按月龄结合婴儿能力训练,如2个月龄后经常训练婴儿俯卧抬头,婴儿可尽早学会爬行,有利于四肢肌肉协调、胸部及臂力发育,接触周围事物范围扩大。

   4.生活技能培训

   ①开始培养婴儿独立睡眠习惯:

1~2月小婴儿可夜晚哺乳1~2次,但不应含奶头入睡;3~4月后逐渐停止夜间哺乳、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婴儿睡眠环境稳定,安定自己入睡(居室光线应柔和,不任意改变儿童的睡眠时间,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固定位置的床位,自幼独睡);婴儿睡时喂哺、拍、摇均不利于婴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可利用固定乐曲催眠入睡;

   ②进食技能(咀嚼吞咽食物能力、自己用勺、用杯):

3~4个月龄后就应逐渐停止夜间哺乳;4~6个月龄婴儿可逐渐引入其他食物,使适应多种食物的味道,训练用勺进食;7~8个月后学习用杯喝奶、水;1岁左右宜完全断离奶瓶;条状食物有利8月龄后婴儿训练婴儿抓取食物;尽早(1岁半后)独立进食;

   ③排便习惯:

随食物性质的改变和消化功能的成熟,婴儿可坐稳、大便次数逐渐减少到每日1~2次时,便可开始训练坐便盆、定时排大便;当儿童会走路,能听懂成人语言时,可开始训练儿童控制大小便。

一般1岁左右的儿童已可表示便意,2~3岁后夜间可不排尿。

注意训练2岁左右的儿童白天控制小便,用纸尿裤不会影响婴儿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发育。

   5.口腔保健 

  注意婴儿用奶瓶的正确姿势,避免将乳头抵压上颌,影响颌骨发育;乳牙萌出后经常含乳头入睡影响乳牙发育,可发生“奶瓶龋齿”。

乳牙萌出后始给婴儿用指套牙刷或小牙刷刷牙,每晚睡前一次。

应逐渐增加8月龄后婴儿食物的质地与长度,有利于咀嚼与乳牙萌出。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有低热、烦闹、流涎。

   6.预防感染

   

(1)提倡母乳喂养;

   

(2)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型肝炎等7种疫苗接种;

   (3)每日洗澡、勤换衣裤;用尿布或纸尿裤保护会阴皮肤清洁,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7.疾病筛查

   

(1)缺铁性贫血:

生后第一次健康检查时应做Hb筛查,以后每3月检查一次。

如3个龄月后Hb<110mg/L,应治疗;治疗效果不好时转入专科诊治;

   

(2)食物过敏:

(县市以上单位)

   (3)中耳炎:

婴儿出现发热、不安、纳少时要注意检查双耳;

   (4)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注意有无下肢不等长,或不站,或站不稳等症状,骨盆X线摄片检查可帮助确诊;

   (4)发育异常:

婴儿期应常规进行“DDST”测试,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应转专科或上级医院确诊;

   (5)视力:

应常规用“选择注视检测卡”进行婴儿视力筛查,早产儿是重点检查对象;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应转专科或上级医院确诊;

   (6)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疑者,3个月后应复查;若仍未通过,及时转专科诊治;高危因素的婴儿(如患中耳炎病史、使用耳毒性药物史),每6个月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及早为已确诊听力异常的婴儿诊治;为有听力损害婴儿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促进婴儿早期语言正常发育;

   (7)泌尿、生殖系统:

婴儿期至少作一次尿常规检查,特别是遇到不明原因发热时,以除外婴儿泌尿系感染;体格检查时注意双侧睾丸是否下降阴囊,以及阴囊大小,除外隐睾和鞘膜积液,可作B超协助诊断;异常或可疑者应转专科或上级医院确诊;

   (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县市以上单位):

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的高危因素,有可疑临床表现,如手足镯,骨X线与血生化检查是金标准;应转到上级单位诊治。

   (四)幼儿期保健

   幼儿心理活动、尤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喜欢模仿,但易被成人过分呵护而抑制其独立能力的发展。

幼儿期个性的发展是学龄期儿童的自信、勤奋或依赖、退缩心理状态的基础。

   1.促进幼儿语言发育与大运动能力的发展 

  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学习语言;选择促进动作协调发育玩具(球、拖拉车)和形象玩具(娃娃、听诊器)发展幼儿想象、思维能力。

幼儿每日看电视时间宜<15~20分钟/次。

   如1.5岁幼儿不会说,或2岁幼儿词汇量少于30个,或3岁时词汇量少于50个,或构音不清等情况属语言、言语发育迟缓,应转到上级专科诊治。

   2.培养自我生活能力 

  可逐渐自己控制排便。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适应幼儿园独立生活作准备。

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安排学习活动不宜过长。

   3.定期健康检查 

  每3~6月应进行体格检查一次,预防营养性疾病;用生长曲线监测儿童身高生长速度,如身高发育有下降的趋势,应到专科作骨龄和内分泌检查。

注意保护儿童隐私,如检查女童外生殖器需得到家长许可。

   4.预防疾病、事故 

  3岁以下儿童尽量不食瓜子、花生等食物,预防异物吸入引起窒息;不宜让幼儿独自外出或留在家中,以免发生事故;监护人应注意避免幼儿活动环境与设施中有致幼儿烫伤、跌伤、溺水、触电的危险因素。

   1.5~2岁进行白百破疫苗强化接种;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资源、经济水平、家长的自我保健需求接种乙脑、流脑、风疹、腮腺炎、水痘、肺炎、B型流感等疫苗。

   5.合理营养 

  供给丰富的平衡营养素,食物种类、质地接近成人,每日5~6餐适合幼儿生长需要和消化道功能水平,其中乳类供能仍不应低于总能量的1/3(约30kcal/kg)。

发展进食独立行为,鼓励自己进食,防止强迫进食;避免过多液体摄入或零食而影响进食。

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包括坚持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进行空气浴、日光浴。

   6.口腔保健

  家长用指套牙刷或小牙刷帮助幼儿刷牙,每晚一次,预防龋齿;1岁后应断离奶瓶,预防错颌畸形和“奶瓶龋齿”。

逐渐增加幼儿食物的质地与长度,有利于咀嚼、吞咽与乳牙发育。

   7.疾病筛查

   

(1)缺铁性贫血:

每年健康检查时应作1~2次Hb筛查,Hb<110mg/L,应治疗;

   

(2)视力:

每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可常规用“点状视力检测仪"筛查幼儿视力;异常者转专科诊治;

   (3)泌尿系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每年应作一次尿、大便常规检查,异常者转专科诊治;

   (4)外生殖器:

检查2岁后的男童外生殖器发育有无包茎、小阴茎,异常者转专科诊治;

   (5)遗传代谢性骨病:

出现进行性骨骼畸形,通过骨X线与血生化检查与抗D佝偻病和其他原因的骨骼畸形鉴别,异常者转专科诊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