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4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docx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简析

一、概述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深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

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不像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那么快速和彻底,是渐进式发展的。

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作为关系到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等思想层面建设的重要环节,传递的内容要严格控制和筛选,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传播方式不一致;

2、教育作为公民普遍享受的义务,提供的方式要兼顾所有国民,信息化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普及程度的差异。

所以,教育的信息化战略,总体上是处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的步伐中。

某些特定领域之间以及某些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有所差异,大体上呈现出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课堂外高于课堂内,学习周边高于学习中的状态。

由于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各领域需求差别较大,所以下面着重分析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市场。

二、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市场细分

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市场有以下细分市场:

(一)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是目前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细分市场,主要产品包括:

1、付费短信产品:

如中国移动校讯通、中国电信、联通的家校通、翼校通等产品;

2、免费大众即时通讯类互联网产品:

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

家校沟通市场分析:

运营商提供的付费短信产品是运营商短信通道+计费通道+使用平台+代理商推广渠道的结合体。

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大多数用户之间还依赖短信来进行互动交流的阶段,这类产品很好的满足了家校之间互动沟通的用户需求,运营商也依靠对于短信通道的垄断在用户规模和收入上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移动又依靠占绝对优势的用户规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部分省份,付费短信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了目标用户的90%,这个业务也成为了大部分省份运营商行业信息化产品和收入的主力。

但近年来,短信类家校沟通产品面临的问题逐渐暴露:

1)短信承载内容的限制,产品资费与服务内容之间不匹配的投诉越来越严重;

2)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大量的替代产品涌现,大大降低了用户对短信类家校沟通产品的依赖度;

3)依赖渠道利益输送所形成的学校强制推广的产品推广模式饱受诟病,难以维持。

在这个情况下,不时传出各地对付费短信的家校沟通产品的媒体曝光,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封杀的消息,产品面临严重的更新换代的压力。

面对压力,各运营商也在积极寻找对策,他们的应对策略包括:

1)扩大产品的服务范围,如社交、空间、在线学习、校园安全、学习资源等服务,希望借此稀释和转移短信沟通产品的压力;

2)增加短信产品的服务形式,加快手机客户端等产品建设,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3)尝试进行业务模式转移,将前向收入模式转变为基本沟通业务前向免费,附加增值业务收费的方式。

但是运营商的产品转型工作并不顺利,存在以下问题:

1)其他业务需求有限,无法实现用户规模迁移和替代收入;

2)收入考核压力巨大,无法改变前向收入模式;

3)长期依赖代理商的发展方式,使得运营商对最终用户的控制力很弱,一旦改变收入模式,将引起用户集体流失,促使业务转型更加谨慎。

综合各种因素,传统校讯通产品不可避免的将逐渐萎缩,家校沟通类市场将重塑:

1)家校沟通服务将作为政府教育云平台的一部分,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向师生和家长提供。

产品基本功能由教育社区、空间服务和即时通讯组成,产品形式采取智能手机客户端+短信的方式。

这种模式将逐渐成为家校沟通产品的主流形式。

2)由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专门针对家校用户的个性化沟通产品,学校自行定制开发的互动产品,以及传统短信类的校讯通产品,将作为市场的补充形式,与主流方式长期共存。

3)运营商由市场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传输通道和计费通道的提供者,由卖服务,逐步转变为卖流量。

(二)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也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前期,大量的软件企业进入到教育管理的领域,开发了若干或大或小的教育管理系统,涵盖了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

这些管理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维护成本巨大

2)相互之间用户和数据不互通,经常造成使用者重复录入,人为加大工作量;

3)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前期做的很多管理平台在系统设计、用户体验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压力。

(三)课堂教学

信息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互动式教学工具的使用上,这些产品包括:

1)投影仪+投影幕布,普及率较高

2)交互式电子白板,多采取一个学校几套的方式覆盖

3)电子书包,软硬件成本和对内容要求较高,还处在试点阶段

4)电子实验、远程录播等

这一块产品的提供者以电子教具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为主,一直以来,采取系统集成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推广。

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

学校对产品配套平台和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提供集工具、平台、内容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这个问题,传统电子教具厂家采取两种方式解决,一种是研发自己的内容平台,一种是与第三方平台对接。

(四)课下学习

课下学习的信息化主要涉及到电子学习内容和学习平台的建设。

目前,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学习平台纷纷涌现,质量参差不及,概括下来,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教育主管部门(如电教馆)提供的公益化平台;

2)依托于特色内容的平台,包括:

a)依托于教育出版机构的平台,如凤凰学习网;

b)依托于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如北京四中网校、黄冈网校等;

c)依托于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平台,如新东方;

3)纯平台,如淘宝同学

4)纯内容,包括内容的应用化,教育内容市场出现了很多特色和细分,如专门做学习动画的厂家,专门做在线测试的厂家,专门做学习视频的厂家等。

在基础教育阶段,在线学习辅导还无法撼动线下学习辅导的主流地位,但是,随着特色内容和产品体验的加强,在线学习市场毫无疑问会迎来高速成长。

(五)其他教育周边产品

其他教育周边产品,包括安全类,如校园监控、儿童手机;消费类,如校园一卡通等产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穿戴类互联网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儿童安全手环、儿童智能手表等更适合于儿童使用的通讯和安全定位产品将在几年内获得很大的发展。

三、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市场角色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市场中,必将继续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此外,运营商、平台厂商、终端厂商、教育内容机构都将在这个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太极作为云平台厂商,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市场中定位,与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如何合作。

(一)运营商

运营商虽然原先切入教育市场的家校沟通类产品现在面临着市场萎缩和用户收入流失的情况,但他们仍然是教育信息化市场重要的参与者,这是因为以下几点:

1)他们是信息化不可或缺的通信网络的提供者,掌握着短信、彩信、数据等传输通道,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三通两平台中的第一通的“宽带校校通”,这块蛋糕就是专门为通信运营商准备的;

2)运营商还拥有手机点播、包月、手机支付等支付手段,非常适合做为教育内容和服务的支付手段;

3)运营商掌握着大量的终端用户,在推广短彩信、智能手机应用类的教育产品上有先天的优势;

4)在部分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信息化参与者不多的地区,电信运营商往往作为网络环境、硬件系统、应用软件的集成商,为教育部门提供服务;在教育系统也积累了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运营商在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所以,对于运营商来说,虽然其切入教育市场的第一个产品——校讯通的生命周期面临结束,但相信其能正视和积极应对,改变过去那种不重视产品和服务也能躺在家里挣钱的心态,加大力气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将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市场中找到替代业务和收入。

运营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主动转变校讯通的服务和业务发展模式,首先,要弱化渠道的作用,逐渐将用户过渡到自己的手中;之后,用免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来代替短信产品,收费短信产品边缘化。

这样,能将学校市场继续保留在自己的手中,大大方便今后做教育类其他产品推广,效率会比自己重新在大众市场中去定位用户高得多;

2)充分利用现有的终端和支付优势,大力发展适合在手机上,使用碎片时间使用的教育内容产品,如教育短彩信、微课音视频、小测试、以及其他教育应用。

在内容平台上与其他特色资源的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

3)大力发展创新终端,如学生安全类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因为这些产品都属于通信终端,必须结合运营商的数据通信套餐才能规模推广,运营商是最好的推广渠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配合过关的产品质量和合理的通信套餐,这类产品将形成新的市场热点,特别是在低龄市场。

4)关于运营商的教育云平台应该怎么建。

对于省级运营商来说,所谓云平台,更多是体现在不同应用之间的用户互通和数据互通方面,对于大并发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省级平台能满足百万级用户即可。

在功能设计方面,运营商云平台与政府部门主导的云平台是不同的,更多是侧重于基础教育互动社区以及社会化的内容资源运营;不具备基础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

教育平台厂商与运营商的合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运营商教育云平台的承建,集团层面比较难,但凭借在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切入到各省运营商教育平台的建设还是有机会的,可以采取两种合作模式,一是支撑模式,二是合作运营;对于自运营思路比较清晰的省份采用方式一,对于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省份采用方式二。

2)对于已经搭建了自有平台的运营商,以内容和服务切入。

即打造若干适合在手机上使用的特色教育内容和服务产品,借助运营商的支付手段和推广渠道进行推广。

3)自有平台,可以借助运营商打通支付通道。

(二)传统平台商

传统平台商,长期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开发了很多教育管理系统和平台。

在很多情况下是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开发的。

1、平台存在的问题

从初步使用的情况看,传统教育平台的应用服务形态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应用还以web1.0,信息发布和功能使用的形态为主,只有少部分应用具有web2.0用户社交交互的元素,普遍缺少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元素。

虽然从表面上看累积了大量的应用,但是有些是静态内容展示,有些是第三方网站的链接,大多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应用,只是在汇聚界面上借用了应用的展示风格而已。

而从传统平台的使用体验上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用户不互通,不同平台之间用户体系各自独立,连单点登录都没有实现,更别说有统一的用户体系了;

2)虽然有用户社交空间,但是各个应用没有动态交互,起不到利用关系进行应用推广的目的;

3)严重缺少移动互联网端的产品覆盖;

4)缺少开放平台的第三方接入能力,第三方即使接入,也只是很简单的一个链接,缺少用户、数据、动态等同步的功能。

5)运营工作缺失。

2、平台升级建设思路

新型的教育平台,应该着重解决以下的问题:

1)构建统一的用户体系,涵盖教育系统中各类角色用户,包括:

教育管理部门人员、学校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等。

将原有平台各类用户进行梳理导入,确保原平台继续可用,今后平滑过渡;同时,向第三方平台开放用户登录鉴权接口,方便第三方应用接入。

2)升级改造现有公共服务平台web门户:

门户可以考虑以教育资讯和个人、班级、学校社交空间为基本功能模块,同时与各接入应用打通用户、动态等接口,实现各应用使用动态的分享;

3)打造教育服务平台的智能手机客户端产品群,打造教育移动互联网主力门户产品,同时,各应用也可独立发展,作为云平台移动互联网端的小入口。

主力门户产品功能以教育资讯新闻查看订阅、用户即时通讯、社交互动功能为主,通过应用市场的形式接入其他自有客户端应用或第三方客户端应用,用户按需下载使用。

4)开放平台能力打造。

一是建设标准api接口体系,真正形成第三方平台和应用的接入能力;二是运营能力建设,为各类教育机构提供运营后台,打造类似公共账号的运营能力。

5)特色教育应用的建设和接入。

在以上体系建立之后,再进行特色教育应用的建设将会比较顺利。

特色教育应用的建设方向可以包括:

a)各类教育管理信息平台

b)资源内容类:

如班级公开课等

c)功能应用类:

如校园安全监控、在线视频家长会、远程学习等

(三)教育内容提供商

教育信息化对于传统的教育内容提供商也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这里面包括:

1、传统教育出版社

2、线下培训辅导机构

传统教育机构的纸质教辅材料和线下培训辅导机构线下培训服务的销售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但是同时也打开了创新产品和市场的一道门。

目前各教育出版机构和大的培训机构已经在积极应对信息化的发展,包括旗下产品的电子化等,但是面临着以下问题:

1)技术力量,大多数不具备产品电子化和建设产品平台所需要的技术力量

2)推广渠道,电子教育产品的推广方式不同于以往线下的推广渠道,出版机构和培训机构打开在线推广渠道,需要巨大的时间和成本投入;

3)成本压力,在市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情况下,由教育出版和培训机构自行做这些事情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有问题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机会,平台可以和教育内容机构形成很好的互补机制:

◆教育出版机构和线下培训机构为平台提供产品所需的优质内容;

◆平台为教育出版机构和线下培训机构提供内容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和推广渠道。

要注意的是,内容产品化的内涵远远大于简单的把纸质内容扫描成电子档的方式,而是形成具有良好体验的产品。

这种产品形式,可以是支持交互的资源内容、独立的资源应用,甚至是搭载着内容和应用的定制终端。

关于合作方式,推荐采用独家授权的方式进行合作推广。

这种方式要求前期巨大的成本投入,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将会形成技术优势之外的另一种核心资源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