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4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0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docx

经纬仪实验有关数据

-33-测量学课程电子教案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了解测绘学的研究内容,熟悉测量学的主要任务。

学习要求

1、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分类;

2、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3、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难点)

4、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工作原则。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分类,

2.测量学的主要任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3.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工作原则。

4.何谓大地水准面?

我国的大地水准面是怎样定义的?

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

5.参考椭球和地球总椭球有何区别?

6.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

标?

7.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116O20',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带号,

相应六度带和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8.什么叫绝对高程?

什么叫相对高程?

两点间的高差如何计算?

9.什么是测量中的基准线与基准面?

在实际测量中如何与基准线与基准面建立联系?

什么是测量计算与制图的基准线与基准面?

10.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那些是基本工作?

三、习题与思考题

1.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Geomatids的含义是什么?

3.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什么?

4.测量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哪些作用?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识记:

测绘学的定义,测绘学研究的对象。

大地水准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

定位参照系及定位元素。

经度,纬度,直角坐标。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测绘地形图及施工测量的概念。

领会:

Geomatids的含义,现代测绘学发展的特点、涉及的行业。

参照系的

形成,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垂线与法线的区别。

高斯投影的概念,高斯坐标系的建立、高斯坐标的表示。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不同之处,测量工作原则。

简单应用:

高斯一克吕格坐标系横坐标自然值与通用值的关系,高程与高差

的确定。

第2章水准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掌握水准测量的相关知识,做好水准测量实施前的技术准备,通过水准测量的实验,达到独立操作水准仪,完成多个测站水准测量的观测、检核、成果整理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深刻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和高程传递要领。

2.清楚水准仪的构造,及其主要轴线的关系。

3.掌握水准仪的操作要领,能够完成水准测量中的观测、检核、记录、计算,及水准测量路线的成果计算。

4.认识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及数字水准仪。

5.清楚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6.了解引起水准测量误差的因素,及相应的消除、削弱这些误差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法:

前视与后视;仪高法:

视线高。

转点的概念。

hAB=a—bHb=Ha+hABHi=Ha+aHb=Hi—b

公式:

hj=色-bjhABh=Ea-Eb

2.水准仪及其使用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内对光望远镜成像原理,望远镜放大率。

水准管零点,水准器的分划值。

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

满足条件:

水准管轴平行于望远镜视准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十字丝中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水准仪操作步骤:

立尺,置架,粗平,照准,精平,读数,记录,搬站。

视差及其消除方法。

水准尺:

塔尺,单面尺,双面尺及尺常数。

尺垫。

3.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及数字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4.水准测量实施

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

临时性水准点。

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水准网,水准结点。

普通水准测量的一般要求,施测程序。

公式:

'a-、bh二Hb-Ha

测站检核方法:

双仪高法,双尺面法

八亠h‘=a'—b'h”=a'—bh'—h"兰6mmh=(h'+h"y2

公式:

h=ha-h红二100mm/2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咼差闭合差的计算检核、咼差改正数的计算、咼差改正

数的分配原则。

5.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水准管轴平行于望远镜视准轴,十字丝中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圆水准器轴的检验校正;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十字丝中横丝的检验校正。

6.水准测量误差

仪器及工具误差: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的误差平行,望远镜对光时调焦透镜运行的误差,水准尺的误差。

观测误差:

水准管气泡居中的误差\估读水准尺的误差mv,水准尺倾斜的误差bo

外界条件的影响:

地球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f,仪器升沉的影响,

尺垫下沉的影响,温度变化对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夹角的影响。

公式:

四、习题与思考题

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20.123m.当后视读数为1.456m,

前视读数为1.579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

B、A两点的高差又是多少?

绘图说明B点比A点高还是低?

B点的高程是多少?

2.何为视准轴?

何为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消除视差?

3.水准仪上圆水准器与管水准器的作用有何不同?

,何为水准器分划值?

4.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到什么作用?

5.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

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什么是主条件?

为什么?

6.水准测量时要求选择一定的路线进行施测,其目的何在?

7.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那些误差?

8.试述水准测量中的计算校核方法。

9.水准测量中的测站检核有那几种?

如何进行?

10.数字水准仪主要有那些特点?

11.将图中的水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A、B两点为已知高程点HA=23.456m,

HB=25.080m,计算并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求出各点高程。

测站

测点

水准尺读数

实测高差

/m

咼差改正数

/mm

改正后咼差

/m

高程

/m

后视(a)

前视(b)

I

BMA

1

n

1

2

2

3

IV

3

BMB

计算

检核

12.设A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安置于中点C,测得A尺上的读数ai为1.321m,B尺上的读数bi为1.117m,仪器搬到B点附近,又测得B尺上读数b?

为1.466m,A尺读数为a?

为1.695m。

试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

如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13.试分析水准尺倾斜误差对水准尺读数的影响,并推导出其计算公式。

14.调整如图所示的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高程,

Hi=48.966m。

Ai=+L224ni«i=10站

A7=-1.424di

肌」0*n】站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

水准点,转点,水准管分划值,视差,视准轴,水准管零点,水准管轴,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水准尺常数等概念。

记录计算、观测及成果检核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高差改正数,容许误差的计算,闭合差调整,成果计算方法。

领会:

高差法、仪高法计算高程。

双面尺分划特征。

内对光望远镜成像原理。

符合水准器与微倾螺旋运动之间的关系。

自动安平原理,补偿器的光学特性,平行玻璃板测微器读数原理。

圆水准器、管水准器、十字丝中横丝,等三项检校和方法。

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对观测成果的影响;水准尺尺长误差,水准尺分划误差,水准尺零点差,气泡居中误差,水准尺倾斜的误差,地球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仪器升沉的影响,尺垫下沉的影响。

简单应用:

置架、粗平、照准、精平、读数、记录、扶尺、搬站等的操作要领,运用双仪高法和双面尺法作测站检核。

水准测量误差的消除和削弱的相应对策;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综合应用:

选点,定标志,闭合或附和水准路线的布设,普通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成果的计算。

第3章角度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认识经纬仪的组成部分及其用途,清楚角度测量原理,掌握测角方法。

通过实验,达到独立操作经纬仪,完成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检核、成果整理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理解水平角及竖直角测角原理

2.认识清楚光学及电子经纬仪的构造及相应的读数系统。

3.清楚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之间的关系。

4.掌握经纬仪的操作要领。

5.学会用测回法测水平角,竖直角,计算竖盘指标差。

6.了解测角误差的来源、性质及消除、削弱误差的对策。

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角度测量原理

水平角的定义,水平角的测量原理。

竖直角的定义,仰角,俯角。

竖直角的测量原理。

公式:

水平角2-b-a0<13

2.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视准轴、水准管轴、横轴、仪器竖轴。

满足条件:

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竖轴,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横轴,横轴垂直于仪器竖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仪器横轴。

分微尺测微装置,度盘格值,复测机构,读数方法。

光学经纬仪使用操作步骤:

对中,整平,瞄准(消除视差),读数,记录。

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安置仪器,盘左观测、盘右观测,方向读数。

半测回角值。

公式:

卩左=b左—a左卩右=b右-a右也PP左一卩右|兰40”P=」(P左+卩右)

2

方向观测法:

技术要求。

竖直角观测:

竖盘部分:

竖盘,竖盘指标,竖盘指标水准管,竖盘指标水准

管微倾螺旋。

盘左、盘右读数规律。

竖直角计算公式:

〉左=.L

:

右=R—!

-'

或:

•左二L-;>-或:

•右=/C-Ri二<|.;:

f|

竖盘指标差:

3.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

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

望远镜十字丝纵丝的检验校正。

望远镜视准轴

的检验校正。

照准部横轴的检验校正。

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

4.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的区别

读数系统:

编码度盘,光栅度盘,格区式度盘。

5.水平角测量误差

仪器误差:

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照准部偏心差、度盘刻划误差。

观测误差:

对中误差。

标杆倾斜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

外界条件影响。

二、习题与思考题

1.分别说明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安置步骤,并指出它们的区别。

2什么是水平角?

经纬仪为何能测水平角?

3.什么是竖直角?

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进行?

若用光学对中器应如何对中?

5.计算表中水平角观测数据。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盘读数

/〃

o

半测回角值

/〃

o

一测回角值

fff

o

各测回平均角值

f〃

o

I

测回

O

A

0o36'24〃

B

108o12'36〃

A

180o37'00〃

B

288o12'54〃

II

测回

O

A

90o10'00〃

B

197045'42〃

A

270O09'48〃

B

17o46'06〃

6.经纬仪上的复测板手和度盘位置变换手论的作用是什么?

若将水平度盘

起始读数设定为0。

00'00〃,应如何操作?

7.简述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

8.水平角方向观测中的2c是何含义?

为何要计算2c,并检核其互差

9.计算表中方向观测阿水平角观测成果。

水平度盘读数

2c=左-(右

±1800)

H

平均

=[左+

1800)

读数

(右土

]/2

归零后

方向值

/!

!

0

各测回归零方

向值的平均值

/!

!

0

各测回方向

间的水平角

/!

!

0

盘左读数

!

"

o

盘右读数

/!

!

o

O

1

A

00236

1800236

B

702336

2502342

C

2281924

281930

D

2541754

741754

A

00230

1800236

2

A

900312

2700312

B

1602406

3402354

C

3182000

1381954

D

3441830

1641824

A

900318

2700312

10.何谓竖盘指标差?

如何计算、检核和校正竖盘指标差?

11.整理表中竖角观测记录。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

0

竖直角

/〃

0

指标差

平均竖直角

M

75030'

04〃

顺时

O

284O30'

仃〃

针注

N

101017'

23”

258042'

50〃

12.经纬仪上有哪些主要轴线?

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为什么?

13.角度观测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观测?

能否消除因竖轴倾斜引起的水平角测量误差?

14.望远镜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检验?

15.经纬仪横轴为何要垂直与仪器竖轴?

如何检验?

16.试述经纬仪竖盘指标自动归零的原理。

17.电子经纬仪主要特点有哪些?

它与光学经纬仪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8.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系统主要有哪几种?

其中关键的技术有哪些?

19.简述动态电子测角系统中,为何有粗测和精测之分?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

水平角,竖直角,度盘分划值,视准轴,横轴,仪器竖轴,照准部水准管轴,竖盘指标差等概念。

垂球对中、光学对中器对中及整平的目的及方法。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法。

经纬仪轴线应满足的关系。

领会:

角度测量原理,竖角计算公式的推导规律,盘左、盘右观测的意义。

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的区别。

经纬仪检验方法及校正原理方法。

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等对观测成果的影响。

简单应用:

在测站上对中,整平、照准、读数、记录的操作要领,运用盘左、盘右进行检核。

采取角度测量误差的消除和削弱的相应对策。

综合应用:

按瑁操作DJ6级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的技术要求,正确地

观测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竖直角

第4章距离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认识距离测量设备的组成部分及其用途,清楚距离测量原理,掌握距离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达到独立操作仪器设备,完成水平距离的测量、检核、成果整理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

建立直线定向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方位角的有关运算。

学习要求

1.认识距离丈量工具,了解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学会量距成果的整理。

了解钢尺检定的方法。

2.清楚视距测量的原理,掌握用视距测量的方法进行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定。

3.了解光电测距仪相位法测距原理,初步掌握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距离的方法。

4.认识全站仪,清楚全站仪使用过程。

5.清楚标准方向的建立,方位角之间的关系,方位角的推算。

6.了解距离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影响及其防止、消除、削弱误差的方法。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一.量距工具

有:

钢尺(steeltape)标杆(measuringbar)、垂球(plumbbob)、测钎(measuringrod)、温度计(thermometer)、弹簧秤(springbalanee)。

二.钢尺量距

钢尺量距最基本的要求——平、准、直按精度分:

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

(一)一般量距步骤

1•定线(linealignment)。

按精度分:

目估法和经纬仪法。

2.丈量。

(1)喊“预备”、“好”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2)在山区丈量时,可采用平量法、斜量法。

3.内业成果整理

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D往—D返

K-——=1/XXX

1

D--Dm

要求:

一般量距W1/3000(平坦),<1/1000(山区)。

(二)精密量距步骤(*)

1.经纬仪定线。

在桩顶画出十字线。

2.精密丈量。

(1)前尺手零端用标准拉力拉紧钢尺。

(2)前读尺员发“预备”,后读尺员发“好”;此时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3)移动后尺整厘米刻划,按上述方法再测二次,三次较差不超限时(一般不得超过2~3mm),取平均值作为尺段结果。

每测完一尺段,用温度计读取一次温度。

(4)要进行往返测量。

记录格式见课本。

3.测量各桩顶间高差。

4.内业成果整理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It=10*1Ho(t-to)

lt――钢尺在t温度时的实际长度;l0――钢尺的名义长度

I――检定时,钢尺实际长与名义长之差;:

――钢尺的膨胀系数t――钢尺使用时的温度;t。

一一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斜距I的各项改正:

(1)尺长改正

(2)温度改正

•计t=〉l(t-t°)

(3)倾斜改正

£

21

故斜距l经改正后为:

|?

=|IkItlh

三、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distaneemeasuring)的基本原理

s=ct/2

四、分类

1•按测程分:

短程、中程、远程。

2•按传播时间t的测定方法分:

脉冲法测距、相位法测距。

3•按测距仪所使用的光源分:

普通光源、红外光源、激光光源。

4•按测距精度分:

1级、U级、川级。

注:

测距误差及标称精度

测距仪测距误差可表示为:

222mD=A(BD)简写为:

miD二(ABD)

式中,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

女口:

某测距仪出厂时的标称精度:

±(5+5X10-6D)mm简称“5+5”

五、使用

a)一般安装在经纬仪上使用。

见使用说明书。

b)常数预置

i.设置棱镜常数。

一般原配棱镜为零。

ii.置乘常数。

输入气温、气压或用有关公式计算出值后,再输入。

iii.

3•倾斜改正。

有:

D平二D斜cos〉,由测距仪自动改正。

§4.3直线定向及方位角测量

直线定向(lineorientation):

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五、标准方向(基本方向)分类

1、真子午线方向(turemeridiandirection)地面上任一点在其真子午线

处的切线方向。

2、磁子午线方向(magneticmeridiandirection)地面上任一点在其磁

子午线处的切线方向。

3、轴子午线(坐标纵轴)方向(ordinatesaxisdirection)地面上任一点与

其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或假定坐标系的坐标纵轴平行的方向。

磁偏角(magneticdeclination)S地面上同一点的真、磁子午线方向不

重合,其夹角称为磁偏角3。

磁子午线方向在真子午线方向东侧,称为东偏,S

为正。

反之称为西偏,S为负。

子午线收敛角(mappingangle)丫当轴子午线方向在真子午线方向以

东,称为东偏,丫为正。

反之称为西偏,丫为负。

可见在中央子午线上,真子午线与轴子午线重合,其他地区不重合,两者的夹角即为丫。

六、方位角(azimuth)

1•定义:

由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测线上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其范围为0°〜360°。

有:

真方位角A(turemeridianazimuth)、磁方位角

(magneticmeridianazimuth)、坐标方位角(gridbearing)

2•分类及关系:

(1)真方位角人=磁方位角Am+磁偏角S=坐标方位角a+子午线收敛角丫

(2)同一直线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即:

:

正「反-1800

(见图和例题)

七、方位角测量

真方位角可用天文观测方法或用陀螺经纬仪(gyrotheodolite)来测定。

磁方位角一一可用罗盘仪(compass)来测定。

不宜作精密定向。

坐标方位角一一由2个已知点坐标经“坐标反算”求得。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a12已知,通过连测求得12边与23边的连接角为B2(右角)、23边与

34边的连接角为B3(左角),现推算a23、a34。

前进方向

t■

lx

x

3

由图中分析可知:

23=「21--2=「12'180--2

〉34「32:

3「23180;:

3

推算坐标方位角的通用公式:

:

前=「后180:

左当B角为左角时,取牛”;若为右角时,取-^o

、、亠

注意:

计算中,若a前>360°,减360°;若a前<0°,加360°。

(方位角推算举例)

二、习题与思考题

1.某钢尺名义长为30m,经检定实长为29.998m,检定温度为摄氏20oC,检定时的拉力为100N,用该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得300m,丈量时的温度为摄氏35o,拉力为100N,两点高差为0.95m,求水平距离。

2.如何衡量距离测量精度?

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距离,AB的往测值为307.82m,返测值为307.72m,CD的往测值为102.34m,返测值为102.44m,问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

哪段精度高?

3.下列为视距测量成果,计算各点所测水平距离和高差。

测站H°=50.ocm仪器高i=1.56m

点号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尺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竖直角

高差

水平距离高程

备注

1

1.845

0.960

1.40

86°28’

2

2.165

0.635

1.40

97°24’

3

1.880

1.242

1.56

87°18’

4

2.875

1.120

2.00

93°18’

4.根据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的起始边坐标方位角以及各内角值,求其余各边坐

标方位角。

5.根据如图所示的起始边坐标方位角以及各水平角,计算其余各边坐标方位

角。

6.试述相位法测距原理.

7.何谓全站仪?

用TOPOCON全站仪测一段斜距364.251m,竖直角18°

25.5',测距时环境温度32°C,大气压力760mmHg。

在全站仪中未输入气象改正参数。

试计算平距和高差。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识记:

水平距离,直线定线,量距相对误差,往返测量,标准拉力、标准温度、钢尺名义长,视距测量,视距常数,相位法测距,距离改正,直线定向,标准方向线、方位角,方位角推算等概念

领会:

定线原理,钢尺量距的方法,相对误差、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计算。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光电测距原理。

用左角或右角推算方位角。

在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