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71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docx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修订稿

Document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小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获奖!

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记录

课题名称:

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时间:

2016年2月——2016年3月

学校: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记忆中,老底子的“过年”,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这些风俗习惯还有多少在传承着我们现在过年又有了哪些新风俗呢这些有趣的问题,都是这篇调查报告想要回答的。

关键词:

春节习俗传承发展

一、选题的由来

寒假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过春节啦!

还没放寒假的时候,尽管还得先经历紧张的期末考试,可是我和小伙伴们还是在课余热烈地讨论着过年的种种欢乐,兴高采烈。

寒假里,去探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起就要到来的“过年”,他们都会很自然地回忆上一段,说说他们记忆中老底子过年的时候如何如何......爸爸妈妈也开心地说起小时候过年那些特别开心、好玩的事。

忽然有一天,我想到,把爷爷奶奶辈、父母辈记忆中老底子过春节的那些事情收集起来,再利用这次春节收集现在过年的习俗,做成一个调查报告,应该会是个有意思的小论文呢。

我让妈妈帮我在网上发邮件给班主任蒋老师,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蒋老师也说这是个不错的选题,鼓励我好好写。

于是,就定下了这个选题。

二、调查的意义

我觉得,这个调查的选题,有这几个意义:

1、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调查春节的习俗,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2、调查春节习俗的新变化,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思考一下这些变化的利弊;

3、可以在同学中宣传健康向上的春节习俗,倡导文明过节,过个有意义的春节。

三、调查方案

(1)资料收集

利用查询网络、查阅书籍,收集关于春节传统习俗的资料,让自己对春节习俗先有个基本了解。

(2)聊天访谈

在假期中,和长辈、小伙伴们聊聊,进一步了解春节习俗,以及习俗的变化。

(3)参与体验

在假期中,参与、体验一些春节习俗。

(四)观察记录

记录这个寒假中,自己看到的春节习俗。

四、实施过程

1、春节习俗相关资料收集

1、春节——过“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于是,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5、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2、聊天访谈

1、访谈对象:

爷爷、奶奶方式:

现场访谈地点:

爷爷奶奶家时间:

2月7日

爷爷奶奶:

(1)掸尘。

腊月廿三,要“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好过年。

(2)年夜饭。

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最重要的。

那个时候日子苦,年夜饭也没太多菜的。

腊笋烧肉和白斩鸡是最好的两个菜了。

但是也不能放开吃,小孩子每个人能分到一小块儿。

这两碗菜要留着,在正月里招待客人的。

图1:

与爷爷奶奶做访谈

2、访谈对象:

外婆方式:

电话访谈时间:

2月18日

外婆:

(1)办年货。

过年前,要准备好年货,比如花生、瓜子、糖。

还有河坊街卖的糖人、糖饼。

(2)压岁钱。

那个时候压岁钱很少很少的,也就几角钱。

如果有一块、两块钱,那就高兴坏了。

拿到压岁钱,除夕夜会很开心地压在枕头底下的。

(3)看灯会。

元宵节,柳浪闻莺那里会有灯会,长辈会带我们去看,非常热闹的。

3、访谈对象:

爸爸方式:

现场访谈地点:

我家时间:

2月9日

爸爸:

1、“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

过年的时候,年三十的年夜饭是重头戏,要早早准备起来。

年夜饭最后,总少不了一道“全家福”,里面的蛋饺、鱼圆,都是家里自己做的,很费功夫的,所以要早早准备。

正月初一,会穿上新衣服,去走亲戚。

2、压岁钱。

那个时候,长辈也会给压岁钱,不过数目和现在比比不了,一般就是五块钱。

拿到压岁钱,要珍藏起来的,舍不得用的。

3、春节联欢晚会。

年夜饭吃好,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最喜欢看相声和小品了,到现在有些节目还印象深刻呢!

精彩的节目,到开学的时候,会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还会把喜欢的小品和同学一起演一遍呢!

4、访谈对象:

苗苗哥哥(堂哥)方式:

现场访谈地点:

大伯家时间:

2月20日

苗苗哥哥:

过年最喜欢的当然是放炮仗、放烟花啊,因为平常都不会放的。

我最喜欢那种摔炮了,就是小蝌蚪一样的一个摔炮,扔到地上就会炸。

特别好玩,拿来吓唬人最好了,扔到小伙伴脚边,“啪”地一声就炸了,吓人一跳,哈哈......

图2:

与哥哥做访谈

5、访谈对象:

当当哥哥(爸爸朋友家的哥哥)方式:

网络访谈(微信)时间:

2月10日

当当哥哥:

我现在和妈妈在新西兰呢!

我们年三十那天就到新西兰了。

这边风景很好的。

我们要到19号才回来呢!

6、访谈对象:

双双妹妹(表妹)方式:

地点:

酒店的餐桌上时间:

2月7日

双双妹妹:

1、拜访长辈。

过年要去外公外婆家,还要去建德的爷爷奶奶家。

赶来赶去有点累,不过也很开心。

2、微信红包。

我现在也有微信号了哦,叔叔阿姨们给我发微信红包,好开心啊!

姐姐,到时候你也给我发个红包吧,呵呵......

(三)参与体验

1、掸尘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要“掸尘”,也就是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这可是传统习俗呢。

年前,我们一家也行动了起来。

又是擦桌子,又是扫地、拖地......终于,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看着干净整洁的家,我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可以干干净净过大年喽!

图3:

动起手来,掸尘喽!

2、压岁钱

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和哥哥双手举杯,敬爷爷奶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我们和爷爷奶奶干了杯后,他们笑呵呵地从口袋里拿出大红包,分给我和哥哥。

回到家,我按照传统习俗,让妈妈把“压岁钱”放到了枕头底下。

图4:

枕头下的“压岁钱”

3、看春晚

在爷爷奶奶家吃完年夜饭,回到家,我赶紧打开电视机。

一家人坐下来,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晚会的节目很精彩,全家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很喜欢这次春晚分会场的设置,尤其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分会场,特别有意思,可以看到蒙古族同胞过大年的不同风俗习惯。

图5:

开开心心看春晚

4、古镇寻“年味”

春节里,我们来到**,到老街上寻找古镇的“年味”,希望能找到春节习俗的传承。

图6:

古镇寻“年味

(四)观察记录

1、烟花爆竹少了

现在一些城市的市区里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市民都自觉遵守规定。

哪怕在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市区和农村里,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也比往年大大减少。

在我住的小区里,往年除夕夜的十二点前后,烟花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完全盖过了电视机的声音。

然后,小区的地面上到处都是燃放烟花爆竹留下的残渣。

今年除夕夜的十二点前后,很安静,只是偶尔听到鞭炮声。

第二天,我特地去看了,小区地面上也还算干净,只在一片空地上看到一些鞭炮残渣。

图7:

社区的禁放烟花爆竹宣传横幅

2、手机“红包”多了

今年春节,手机“红包”成了一件流行的事情,手机“红包”在微信、支付宝、QQ中都可以抢、发。

聚餐时大人们埋头玩“红包”,有些小朋友也在微信、QQ注册了账号,参与抢“红包”。

还要比谁的手气好,评选出手气最佳者。

为了体验,我让妈妈帮我注册了账号,并且把我添加进了亲友群,大家一起发红包、抢“红包”,其乐融融,开心极了。

3、走亲访友少了

以往走亲访友是春节假期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现在人们大多都选择聚餐,这样就不用挨家挨户的拜年,走亲访友自然就少了。

今年,爸爸妈妈带我参加了三次家庭大聚餐。

每次聚餐,一大群亲戚聚在一起,老老小小,热闹极了。

4、出门旅游多了

现在过春节,许多家庭选择出门旅游。

因为春节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和小朋友都放假了,借助难得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比如当当哥哥他们就选择了在新西兰过年。

聚餐的时候,有几个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缺席,也是去旅游了。

4、结语与感悟

这次调查,让我看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春节习俗有的始终不变,有的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有的新习俗开始流行,有的旧习俗则不再受欢迎。

始终不变的习俗。

年夜饭、压岁钱,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小时候,一直保留到现在,始终未变。

我想这应该还会一直传承下去的,因为这里面蕴含的是浓浓的亲情。

还有张灯结彩、贴福字、写对联等习俗,让春节的节日气氛更浓,我想肯定也会一直保留下去的。

形式变化的习俗。

有些习俗虽然还保留着,但是形式上有了变化。

比如走亲访友,现在的形式就有了变化。

现在,好多家庭都挑个日子,来个家庭大聚会。

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可以为大家都省下时间。

新流行的习俗。

手机抢红包,就是最新流行的春节习俗。

我觉得手机抢“红包”有利有弊。

利就是十分便捷,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但如果只顾着低头抢“红包”,忘记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那就成了弊。

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

在聚餐时,只有阿太、外公、外婆几个长辈在聊天,几个叔叔、阿姨和我们几个小朋友都在埋头抢“红包”,连上菜了都舍不得放下手机。

这时阿太有点生气地说:

“都不要看手机了,吃饭啦!

”这时拿着手机的我们才好像苏醒过来,开始吃饭、聊天。

所以我觉得这样新流行的春节习俗,还要正确把握才对。

不再受欢迎的旧习俗。

最明显的,肯定是燃放烟花爆竹了。

往年春节,烟花爆竹的残渣随处可见,小区地面上、道路两旁,满地都是。

辛苦的环卫工人加班加点,连夜清扫路面。

今年烟花爆竹的残渣在小区里、道路上少多了,环卫工人也轻松多了。

往年,空气污染很严重,天空灰蒙蒙的。

有些人认为不放烟花爆竹没有过年的气氛,但是我觉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避免了环境污染环境、空气污染、噪声污染。

这样的变化,难道不好吗

附录:

图1:

“福”字与春联

图2:

“福”、“猴”书法迎新年

图3:

埋头抢红包的小朋友

图4:

“糖猴”贺猴年

图5:

张灯结彩年味浓浓

图6:

春节的家庭大聚会

图7:

福“倒”了福“到”了

图8:

访谈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