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1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docx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工伤事故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性,采取有效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伤事故报告

1、发生轻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车间主任),并由工地负责人(车间主任)在当日下班前报告企业负责人和安全部门。

2、发生重伤事故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亲自或责成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3、发生死亡事故后(即四级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并保护好现场。

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报企业主管部委和建设部。

发生重大死亡事故(即一、二、三级事故)也照此办理。

二、工伤事故调查处理

1、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积极组织抢救伤者,想方设法医疗,使之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2、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围挡和标志,派专人看护,使被破坏的物件、碎片、残留物、致伤人的位置保护原样,不准移动和冲刷擦拭。

3、事故发生后,企业要立即成立3-5人的事故调查小组,按“四不放过”原则,一是勘察事故现场,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工作时间、工作容、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致伤物体,并拍摄事故现场。

二是对发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本工种工龄、接受教育情况和发生事故原因,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要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序,并责成写出书面材料,签字盖章。

三是查清单位规章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及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要根据《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职工因工伤事故按其性质分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和破坏性事故,及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结合企业部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实施细则,按应负的责任大小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分别给予事故单位和个人予以罚款、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触及刑律的上报人民检察院处理。

三、工伤事故统计

1、工伤事故的年报、月报必须准确、及时上报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2、工伤事故的统计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报告的要求(即按轻伤、重伤、死亡及损失仪器、损失金额)进行统计上报,不得隐瞒上报、虚报或拖延不报。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结案记录

2015年我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学习《中华人民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部颁“一个标准,六个规”。

强化安全生产,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债、权、利”的关系。

加强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及安全资金的投入。

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公司、项目部、班组、职工明确责任,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把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了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安全管理措施得当,在建的十个工程安全全部达标,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建筑安装工程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总指挥

总指挥

安全科

办公室

 

 

总指挥——公司经理林

副总指挥——分管安全副经理周丽娟

办公室主任——安全科长杜久强

成员:

程玉安、宗锦、法勤、斌及各项目经理

现场指挥人:

副总指挥

2、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事故急救方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6)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3、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24小时有效的报警:

(2)24小时有效的部、外部通讯联络:

0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措施

5、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容: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人员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6、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全生产法》等有关国家标准确定以下容:

(1)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2)现场实行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4)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5)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7、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1)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

(2)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3)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

(4)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5)患者治疗方案

(6)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

(7)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8、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9、应急救援保障

(1)部保障

依据现有资源确定以下容:

①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

②应急通信系统

③应急电源、照明

④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⑤保障制度目录

(2)外部救援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容:

①单位互助的方式

②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③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④专家信息

10、应急培训计划

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素质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容: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3)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11、演练计划

依据现有资源确定以下容:

(1)演练准备

(2)演练围与频次

(3)演练组织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时间:

2015年7月6日上午8:

30时

地点:

岳麗花园3#住宅楼

现场:

职工宿舍

事故:

触电一人

事故组织演练者:

公司安全科

演练过程:

早晨8:

30时,上班时间已过,施工员王某巡视工地,当巡视到职工宿舍时,发现有一人在职工宿舍睡觉未起床,逐上前呼唤此人,但此人未回应,经仔细观察,在此人生活做饭的电炉房边有一裸露线头,并发现此人的脸色出现苍白,口吐白沫,经初步判断此人可能是触电。

施工员马上喊来急救员,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进行人工呼吸,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某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同时报告公司法人,并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起动应急预案。

8点35分,项目经理某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命令急救员将此人抬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急救员找来担架,将此人抬到通风处进行紧急人工呼吸,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呼吸,此触电者终于在8时38分发出轻微呻吟声。

8时40分:

公司法人赶到现场参与救护,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8时45分:

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参与救护。

8时48分:

触电者醒。

8时50分:

经同120急救工作人员协商,救护车离开抢救现场,演练结束。

结论:

通过本次演练,从发现触电者(有公司安全科人员扮演)到启动应急预案以及整个救护过程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信息畅通,器材到位,公司及项目部人员到位及时,判断准确,抢救有力,达到了预案演练的目的。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制度

(一)、临边作业安全措施:

1、基坑周边尚未装栏板的阳台、料台与各种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和楼层边,以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2、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边防护栏杆: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的进度安装正式栏杆或者临时栏杆;梯段边亦应设置两道栏杆,作为临时护栏。

3、垂直运输设备如井架、施工用电梯等与建筑物相连的通道两侧边,亦需加设防护栏杆。

栏杆的下部还必须加设档脚板,挡脚竹笆或者金属网片。

4、临边防护用的栏杆是由栏杆立柱和上下两道横杆组成,上横杆称为扶手。

5、临边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坡度大于1:

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网。

横杆长度大于2m,必须加设栏杆立柱。

6、防护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

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7、防护栏杆当在砼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8、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

(二)、洞口作业安全措施:

1、楼板面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

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2、短边边长为50-15cm的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络,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3、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

门栅网络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4、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的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三)、交叉作业安全措施:

1、支模、粉刷、砌墙等同时进行上下立体交叉施工时,任何时间、场合都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

上下操作隔断的横向距离,应大于上层高度的可能坠落半径。

在设置安全隔离层时,它的防止穿透能力应不小于安全平网的防护能力。

2、拆除钢模板、脚手架时,下方不得有其它操作人员。

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楼层周边口、通道、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来的物件。

3、结构施工自2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都应搭设安全隔离棚或称防护棚。

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4、通道口和上料口由于可能坠落物件,或者其位置恰处于起重机回转半径之,则应在其受影响的围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保护棚。

(四)、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1、凡是进行高处作业施工的,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栏、挡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

2、凡是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在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殊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规定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交底。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

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和安全技术教育。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验合格后方可上岗。

各项目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4、各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5、高处作业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确有需要时,中间须设隔离设施。

6、高处作业应设置可靠扶梯,作业人员应沿着扶梯上下,不得沿着立杆与栏杆攀登。

7、在雨雪天应采取防滑措施,当风速10.8m/s以上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8、高处作业,上下应设置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9、高处作业前,工程项目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10、高处作业时应注意事项:

a、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作业。

b、遇到各种恶劣天气时,必须对各类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校正、修理使之完善。

c、现场的冰霜、水、雪均须清除。

d、搭设防护棚和安全设施,需设警戒区,有专人防护。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充分发挥起重机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的作用,切实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贯彻管理为使用服务,使用要加强管理原则,从根本上克服只顾使用忽视管理的倾向,特制定如下制度。

1、起重机械设备应按照有关技术资料和出厂说明的规定进行安装。

安装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由安装队长、技术员、安全员在现场指挥安装。

2、凡经过大修改造重新组装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技术试验和安全装置检验,虽经试验未取得合格签证前不准投放使用。

3、大型吊装设备试验前应做一般技术检验、空载试验、额定荷载及超载试验,在试验前先对整机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看润滑油是否充足,机件的装配是否牢固,工作装置与试验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4、设备试验与负荷试验,主要试验机械设备的起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操作性能等,对试验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处理,以便作出是否合格,能否使用的决定,试验合格后应按照技术试验记录本逐项填写,由参加人员共同签字认可。

5、起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做到精心保养,正确操作,合理作用,并做“四懂、三会、二精”,即:

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会排除故障;精心保养,精心操作。

6、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端正服务态度,保证作业质量。

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如发现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以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设备清单

序号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生产许可证

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合格证

购置日期

1

QTZ200

岳首工程机械集团有限

TS241006

-2007

04108007

2011.2.2

2

TC5110

建筑机械厂

XK21-210

-00133

28#

28#

2012.3.1

3

QTZ40(4708)

明龙建筑机械厂

TS2410959

-2009

TA-QZZ-2008

-0004-33

20080065

2011.3.11

4

QTZ31.5C

章丘宏达建筑机械厂

TS2410567-

2012

QJ12(2008)

-0035

20080041

2013.8.10

5

QTZ40

大帅建筑机

TS2437142

-2011

QJ35(2009)

-0007

0904176

2014.12.22

6

QTZ40C

建筑机械厂

TS2410456

-2013

1#

1#

2012.12.22

7

QTZ40C

建筑机械厂

TS2410456-2013

2#

2#

2013.12.21

8

QTZ25

市源泉建筑机械厂

TS2410566-

2008

06G2503

2010.5.20

9

QTZ40

大汉建筑机械公司

TS2410380-2012

0902015

QJ16(2009)-0026

2012.2.16

10

QTZ25

市源泉建筑机械厂

TS2410566-2008

0512501

2005.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