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8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docx

艺术家的故事20则优秀版

  《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的故事

(一):

  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

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

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但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

「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

「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

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

他每一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

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

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最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艺术家的故事

(二):

  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每一天都要作画。

  有一次,他过生日。

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

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

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

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

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

怎样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

昨日生日,客人多,没作画,这天追画几张,以补昨日的闲过。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艺术家的故事(三):

  莫扎特的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

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

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

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用心影响。

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

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个性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

这不仅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

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

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

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

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艺术家的故事(四):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

徐先生,我明白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明白,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务必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十分震惊。

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

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艺术家的故事(五):

  诚信要有信于己――李苦禅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

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

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

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他常说:

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李苦禅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

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

不瞒你说,这天我是来求画的,但是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

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但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

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

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

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

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

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

对天遥祭道:

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

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

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

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

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阿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色道:

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

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阿!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

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艺术家的故事(六):

  郑板桥卖画智斗雁拔毛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

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铺好地摊,展纸泼墨,立时,围上来不少人观看。

毕竟是穷乡僻壤,看的多,买的少。

却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

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

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

画得真像,像我家的那头牛。

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

秋后,我核计着把牛卖掉,换点活钱,趁农闲季节做点小买卖,明春再买一头牛。

那天卖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说儿子结婚用钱,非借我那五贯钱不可,等儿子办完喜事收了礼账就还我。

待他儿子婚事办完,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两样都没有阿,我只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了。

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身旁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

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

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奸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其他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占小便宜的一些传闻。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

他对王老实说:

把我这牛画买了吧。

别看此刻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转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转成活牛,如此反复,不知会衍生多少头牛。

我只要你一头牛钱。

你若不信,我能够赊给你,待十天后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

  王老实对卖画秀才的话并不真信,但是人家情愿赊给自己,变不成牛还倒贴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阿!

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画拿走了。

  王老实买了一幅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

正如卖画秀才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空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

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

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

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

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到底老实,他说:

行。

卖画秀才赊给俺的,说是牛变活后给他送钱去,我还没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让秀才给你写个收据,回来便给你那幅牛画。

你到城里找那座最大的府门,门口有两只狮子,秀才姓傅叫谋关。

  雁拔毛来到县城,找到了县衙门――这是县城里最大的府门,向把门的问傅谋关,把门的听说找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

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给他写了收据,把他打发走了。

雁拔毛还寻思:

这秀才八成是个大官哩。

  雁拔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

每一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儿长。

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

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

雁拔毛问:

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阿。

  雁拔毛惊得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阿。

他嘴里喃喃道:

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先,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一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

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

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

  艺术家的故事(七):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之后又拜在张旭门下。

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期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

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

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

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理解启发。

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

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了,我此刻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

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之后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

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

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

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艺术家的故事(八):

  李苦禅教训爱子的故事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着名的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他的爱子李燕从小受他的艺术熏陶,也爱上了绘画。

  到了中学,李燕在校园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

李燕听多了好话,尾巴就翘起来了。

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

我们这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齐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

  李燕不明白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连摆手说:

那怎样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论

  李苦禅说:

我虽然被人称为画家,但事实上我与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画家比起来,还需要不断努力,既然你连我都不敢比,又凭什么在校园里傲慢呢

  李燕羞红了脸,头也低了下去。

李苦禅之后说:

要想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就必须要谦虚,必须要吃苦!

  之后,李苦禅每次出去画画,都带上李燕,捎上几个凉馒头,吃饭的时候向老农要一根大葱,就算是一顿饭了。

李燕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画技也一天天提高了。

  文革时期,李苦禅被抄了家,许多珍贵的画作都被查抄了。

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派人到李苦禅家,让他们去领回被查抄的画作等物品。

李燕发现,拿回来的画作里有两幅署着李可染的名字。

李可染也是一位十分着名的画家,以画牛见长。

李燕兴奋地对父亲说:

真没有想到,我们还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李苦禅当即正色道:

虽然你没有去偷去抢,但这毕竟是人家的东西,你私藏不还,就是占取不义之财!

随后,他命李燕把画还给李可染。

李燕尽管心有不舍,但也只能听话。

离家前,他对父亲说:

我把画送回去,李可染必须个性开心,我们可不能够叫他画一幅牛相赠

  李苦禅说:

赠不赠画,要看人家的意思,若是有心赠,当然也就要有心收,但收下后必定要给予回赠,万万不可主动要求人家赠画!

李苦禅抬头看看挂满一屋的画作,语重心长地说:

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质而下笔无方!

  李苦禅的人格教育对李燕的影响极深,李燕也逐渐塑造起了勤和诚的人格魅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艺术家的故事(九):

  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但是,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校园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

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校园里读书。

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空上有多少颗星星。

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明白天空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

其实,天空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

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

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明白天空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样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

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

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但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持续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校园回家。

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不见了。

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样连天空上的星星也记不住?

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

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忙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

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到达了100只。

原先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

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先的计划。

他有办法。

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

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

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必须能两全齐美。

父亲最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

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先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父亲着急了,说:

那怎样成呢?

那怎样成呢?

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

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先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转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原先计划中的羊圈转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

此刻,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必须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

之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

透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

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艺术家的故事(十):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此刻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就应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明白老师又会在这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这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向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

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去,回去再算!

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但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老师!

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但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

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以前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样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艺术家的故事(十一):

  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

  在梅先生一生中,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

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梅兰芳携家逃至香港,之后香港也被日军占领了,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留起胡子。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满脸的胡子,惊诧地说:

梅先生,你怎样留起胡子来了?

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

梅兰芳回答说:

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阿!

酒井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

三番五次威胁梅兰芳,但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由于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

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

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

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并且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

梅兰芳大师十分钟爱自己的事业。

但是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这是一颗多么爱国的心阿!

  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我该登台为我们中国人演出了!

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艺术家的故事(十二):

  柴科夫斯基(1840~1893),19世纪俄国著名作曲家.他出生於维亚特斯基省卡斯科--沃特金斯基的一个贵族家庭里.4岁的时候,母亲便开始教他学习钢琴.他的父亲是一位矿产工程师.父亲和同事们组织了一个业余小乐队,平时经常在家中进行演奏.柴科夫斯基在5岁的时候,已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加以创作,并进行即兴演奏了.

  10岁时,柴科夫斯基被送进彼得堡法律校园学习.在此期间,他师从钢琴家寇思丁格尔继续学习钢琴.平时,他还常去歌剧院,观看莫扎特等人的歌剧.

  1859年,柴科夫斯基从法律校园毕业,在司法部供职.两年后,他毅然辞去这份工作,只身前往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从此,他正式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柴科夫斯基曾对他的妹妹说:

我从未打算过将来要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我只是想走自己的路而已.不管将来是否能成为一名著名的作曲家或者是穷光蛋,我的心将永久是平静的.

  1865年12月,柴科夫斯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於彼得堡音乐学院.次年春,他被特邀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柴科夫斯基一生十分自信,1866年夏天,他的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写完了,他请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老师审阅.他的作曲都是鲁宾斯坦等人很不喜欢这部作品,要作者修改,柴科夫斯基只好照办.第二年春天,这部交响曲在莫斯科上演,他临时又把修改过的地方重新恢复了原样,结果,这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93年,他创作了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当时的俄国正处於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残暴统治下.受过俄国贵族教育和西欧资本主义影响的柴科夫斯基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渴求、向往个人幸福的意原和深受压抑、惶惑苦闷的情绪交织在一齐.《悲怆交响曲》中强烈地充满了矛盾、阴郁和悲观厌世的情感.作者说他把整个灵魂放到作品中去了.1893年10月16日,《悲怆交响曲》由作者亲自指挥,在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