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57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docx

农业重大科技需求

附件2

全省第一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与重大科技

项目需求表

关键

技术

(10项)

1.主要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技术;2.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3.农业生物技术;4.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5.设施农业结构设计与安全高效生产技术;6.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7.植物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技术;8.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9.农业机械装备与信息技术;10.农业减灾防灾技术。

重大

科技

项目

(19项)

1.主要粮油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2.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提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3.主要果蔬及设施园艺作物优良专用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4.主要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集成与应用;5.柞蚕、食用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6.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7.特色优势畜禽品种选育及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8.畜禽规模化养殖主要疫病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9.生态畜牧与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0.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11.水产主导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技术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12.近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3.重要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及高效培育利用技术研究;14.典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15.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16.农业生产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17.中低产田改良与肥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18.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9.现代多功能、智能化农机装备制造与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

附件12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表

序号

需求关键技术名称

主要内容

1

主要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技术

重点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优良基因资源挖掘,重点对水稻、玉米、花生、蔬菜、优稀水果、林木、柞蚕、猪、鸡、牛、羊、渔业等种质资源进行重要经济性状的科学鉴评,对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关键基因进行标记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构建种质资源库或资源圃,建设完善的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

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重点围绕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生猪、家禽、肉牛、渔业、林果等优势特色品种,综合应用传统常规育种技术、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加强优质育种新材料创制、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及中试研究,创建新品种中试与区域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组合推广应用,推动种子种苗产业发展。

3

农业生物技术

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等重要性状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研究;主要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功能基因/QTL分型和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建立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核心技术体系。

形成并转化一批具有较好商业化应用前景的生物技术成果。

4

畜禽及渔业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

重点开展以猪、牛、羊、家禽等畜禽品种以及刺参、贝类、虾蟹和淡水鱼等水产品种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的新设施、新模式研发及人工生产环境调控技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技术、开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养分再循环技术、养殖污染监测及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等,加速我省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进程。

5

设施农业结构设计与安全高效生产技术

重点开展现代装配式节能型日光温室节能结构优化设计与建造,日光温室环境控制及轻简化高效栽培设备装置设计制造,日光温室园艺作物节能高效优质无害化生产模式与管理技术,工厂化育苗专用温室、装备及管理技术,温室土壤健康保持及障碍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保持我省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表

序号

需求关键技术名称

主要内容

6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重点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及特色水果、蔬菜、畜禽、水产以及其他名优特农产品的加工产品研制、贮藏保鲜与流通技术、加工设备研发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发新设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7

植物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重点开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和技术体系,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快速诊断与早期预警技术研究,建设主要动物病原库和信息库;新型生物农药、兽(鱼)药、疫苗研制与产业化。

建立信息传送、疫情监测、疫情分析、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管理等防控技术系统。

8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重点开展节水农业装备与高效用水、作物丰产高效栽培、作物养分高效耕层调控、农作物秸秆微生物促腐降解还田、生物炭、农田复合生物循环和农牧链循环技术与模式研发;林木非木材资源化高效利用研究;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肥料化和沼气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生态修复、土壤培肥和地力恢复、缓控释肥研制与减量精准施肥等技术研究;中低产田关键性障碍因子(脊薄、旱涝、风沙、盐碱等)诊断评价及改良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

9

农业机械装备与信息技术

重点开展智能化农机作业机械装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机械精准装备、先进农业传感与无线传感网络、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与优化、系统集成等前沿和关键技术与产品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林生态环境检测与预警、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等领域应用与示范,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10

农业减灾防灾技术

重点研究低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农村污水的微生物治理技术等。

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和重大灾害性天气、森林火灾的防控技术和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附件13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1

主要粮油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

1.进一步完善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

主要开展水稻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玉米群体改良选育技术、花生野生突变体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2.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创新与应用技术。

收集主要粮油作物种质资源并加以评价,主要开展高光效、高肥水利用率型玉米、水稻种质筛选与创制,重点开展水稻抗稻瘟病、玉米大斑病、花生疮痂病等种质筛选与应用;

3.新品种选育技术。

利用传统的育种技术手段与分子标记辅选、大数据育种数据库建设等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聚合优异基因,选育高光效、高肥水利用率、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高光效、高肥水利用率、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选育专用高蛋白花生、大豆抗病新品种;

4.种子生产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杂交粳稻亲本花期预测与调节、柱头活力、恢复系产粉量研究及机械化辅助授粉技术,玉米高活力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等研究,提高种子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主要农作物高光效、高肥水利用率等特异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筛选创制种质资源200份;构建和改良坚秆玉米群体3-5个,实现其抗倒伏性、产量的遗传增益每轮增长1.5%;建立杂交稻亲本和种子繁制技术体系,制定繁制种技术标准,主要杂交粳稻组合制种产量亩产200公斤以上;

选育优良玉米、水稻、花生等新品种80个,并在生产上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2

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提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1.主要农作物栽培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新型育苗基质调配等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花生防风蚀、地膜覆盖及连作障碍防治技术;主栽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

2.粮油作物轮作间作增效技术。

主要开展玉米大豆轮作、玉米花生间作条带年际换茬种植等关键技术研究;玉米花生间作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等;

3.旱田耕作技术组合优化技术。

在研究翻耕、旋耕、深松、中耕等主要耕作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不同年际间建立优势互补的耕作技术,解决农田耕层不断恶化、保水保肥能力差、阻碍作物增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

4.秸秆深还田地力保育关键技术。

主要机械化秸秆深还田技术,配套土壤C/N调节优化等技术,解决秸秆还田春季播种和秸秆腐解等技术难题;

5.灌溉农田作物不同时期水肥精量施用技术。

主要研究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水肥需求规律,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建立灌溉条件下作物水肥按需供应制度,实现农田水肥精量高效管理。

突破玉米、水稻、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增产提效

关键技术,制定相应技术标准4-6个,申请国家专利4-6项,改进农业机械2-3套,取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1-2个,培养学科领军人才1-2人。

作物产量增加5%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kg/m3以上,化肥利用效率提高3-5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减少10%-20%。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3

主要果蔬及设施园艺作物优良专用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1.进一步完善主要果蔬及设施园艺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

主要开展果蔬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理,开发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重点开展葡萄胚败育的分子机制及无核葡萄育种技术研究;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2.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创新与应用。

从国内外引进优异种质资源,并加以评价利用;主要筛选抗病、抗逆性强、优质新资源,重点开展耐低温弱光的设施专用新种质的评价和应用;

3.果蔬新品种培育和砧木新品种创新技术。

利用传统的育种技术手段与分子标记技术、小孢子培养技术及信息技术相结合,重点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苹果、梨、葡萄等鲜食和加工新品种,创新固地性强、抗性好、亲和力高的苹果、梨矮化砧木新品种;选育高产、耐抽薹大葱,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选育抗病、优质、耐低温弱光的设施专用果蔬新品种;

4.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设计关键技术。

研究开发适合于工厂化育苗、蔬菜生产、果树生产等功能的专用温室结构设计,温室专用新型高效保温材料、蓄热材料,不同类型日光温室相配套的设施环境监测和智能调控相关设备及软件开发,建立专家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设施环境的智能和远程监控管理;

5.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主要开展亚逆境生育障碍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主要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控技术、连作障碍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果蔬管理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开展树形修剪塑造、高光效架式构建等果树群体调控技术研究等,建立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或标准

筛选和选育适合设施栽培的果蔬专用新品种40~50个;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苹果、梨、葡萄等果树新品种6~8个,培育矮化性状优良的果树砧木1~2个;培育大葱、大白菜、萝卜新品种8~10个;制定安全、高效、标准化果树管理技术规程3~4个,建立果树新品种试验示范园3~5个,建立优质、安全、高效果树标准园8~10个;建立大葱、大白菜、萝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各1套,制定相关生产技术标准2~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制定设施果蔬产业相关技术规范5~6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4项,建立专家智能设施管理系统1套。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4

主要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集成与应用

1.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和氮肥高效利用材料的创制。

重点完善抗稻瘟病聚合技术和分子预警技术,在广谱抗稻瘟病聚合的基础上,聚合氮肥高效利用基因,创制节肥、节药新资源;

2.玉米重要性状已知基因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明确玉米育种种质资源中已知重要性状基因分布状况及其等位基因变异,包括调控抗病、产量及抗逆等的基因,研发针对这些基因进行利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3.重要性状新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鉴定。

挖掘和鉴定水稻新广谱抗稻瘟病和玉米抗大斑病等重要性状的新基因和分子标记;

4.玉米核心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

针对玉米育种目标,建立亲本自交系和杂交组合选配分子技术;

5.以玉米分子辅助育种为突破口,按照国际先进的生物育种理念,建设集现代生物育种、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信息模拟育种等功能为一体的工厂化商业育种研发中心。

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调控玉米、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1~2,申请国家专利1~2,为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起玉米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利用所研发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创制抗稻瘟病广谱持久或氮肥高效的水稻新材料1~2个;利用建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选配分子技术创制玉米新材料1~2个。

完成以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核心的“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5

柞蚕、食用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1.柞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关键技术。

国内外主要柞蚕资源收集、保存、创新利用研究。

早熟多抗、高营养价值、高繁殖力等实用新品种的选育、繁育及其遗传规律研究;

2.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柞蚕吐白水软化病、黑广肩步甲、螽斯、柞蚕饰腹寄蝇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新型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3.生态柞园建设及柞蚕轻简化放养关键技术。

柞园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规律、柞树高效利用与调控生物学机制、柞蚕轻简化放养关键技术;

4.柞蚕资源多元化利用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柞蚕蛹、蛾、丝食药用功能评价及利用研究;柞园林下资源利用研究;全面提升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5.食用菌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保藏技术。

香菇、滑菇、黑木耳、平菇和蛹虫草等我省优异的野生和栽培菇种的收集、鉴定、评价和保藏及栽培品种菌种退化机理研究,为提高栽培菌种的稳定提供基础;

6.主要栽培品种选育、优异野生菌驯化及环境可控标准化栽培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分子标记技术、蛋白标记、原生质体单核化等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选育食用菌新品种;优异野生菌驯化及主栽食用菌标准化、数字化、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研究。

育成柞蚕新品种纯种及杂交种各1~2个,市场占有率30%以上;建立柞蚕主要病虫害配套防控技术2~3套,蚕药剂型改造或新型蚕药合成1~2个;省力化高效养殖新技术及行业标准1~2个;筛选出蛹虫草新菌种1~2株,制定出柞蚕蛹虫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套;研发柞蚕高附加值新产品2~3个;完成包括柞蚕亲本和子代在内的群体材料高通量测序;获得国家专利2~3项。

收集、整理、评价资源200份;明确菌种退化机理,选育高产、优质、高抗性新品种20个,仿生驯化野生菌2个;主要栽培品种转化率提高20%,优质菇率达到85%,玉米芯和秸秆替代木屑40%,达到立体栽培提高效率3倍目标;形成环境因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5个,研究新型栽培基质2个;制定食药用菌活性产物提取分离技术规程3个,开发食药用菌深加工产品3个。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6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群体结构动态监测技术。

主要开展水稻稻瘟病毒性结构监测技术研究,建立(优化)适用于辽宁地区的鉴别寄主体系,系统监测果蔬白粉病和灰飞虱群体遗传结构,为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控制病虫害大面积流行提供植保技术支持;

2.二化螟生态防控技术。

主要开展二化螟-水稻-天敌互作防控、自然生态调节防控、农业配套措施调控技术,通过稻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调节能力,实现二化螟数量和危害有效控制,有效降低农药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生防菌剂研制、抑菌(杀虫)发酵工艺及绿色施用技术。

开展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为靶标的生防菌快速筛选技术、优化抑菌(杀虫)活性物质的发酵工艺,实现生防菌剂绿色施用技术标准化;

4.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轻简化防控技术。

开展减量喷滴灌施药、超低容量喷雾施药、物理防控、趋性防控及驱害防控技术研究,形成绿色、轻简化防控技术体系,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标准,达到有效节约用水量,减少农药使用频率和用量。

建立(优化)适用于辽宁地区的鉴别寄主体系1套,实现水稻稻瘟病毒性结构监测;建立监测果蔬白粉病和灰飞虱群体遗传结构技术各1个;建立二化螟生态防控技术1个;研制针对我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为靶标的广谱生防菌剂3-5个,绿色标准化配套施用技术3-5个;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轻简化防控技术体系3-5个。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7

特色优势畜禽品种选育及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精准化常规育种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建立良种登记和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平台对畜禽个体信息、系谱信息、繁殖信息、疫病信息、流转信息的综合管理,实现社会化联合育种模式下精准化常规育种;

2.分子育种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畜禽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利用研究,实现基因型育种的新突破;

3.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加强畜禽品种在胚胎移植、性控技术、克隆技术等快速繁殖技术应用研究和示范,提高低繁殖力畜禽繁殖力,实现低繁殖率畜禽的高效快速繁殖;

4.优质产品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

加强先进技术的熟化、组装、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实现良种、良法的组装配套,不断推进畜禽养殖和产品加工过程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5.产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与示范。

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动物生命周期各环节全程监管系统及屠宰企业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体系,实现畜产品“从饲养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研制优势品种全产业链技术规程及精准化选育与扩繁技术规范各4部,检测和辅助选种应用功能基因4~6个,分别研制出优势品种联合选育、繁殖信息管理平台和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建立2~3个优势品种产业示范区;研发3~4种优势品种中高等级产品,形成1套优势品种中高等级产品生产配套技术。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8

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及主要疫病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规模养殖场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不同饲养方式、饲养环境及应激对畜禽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及产品品质的影响规律与途径的研究;

2.畜禽规模养殖场卫生防疫技术与规程。

综合研制畜禽规模养殖场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高效免疫技术、健康养殖综合保健技术和消毒、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形成畜禽规模养殖场卫生防疫技术与规程;

3.主要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方法和诊断技术的标准化。

系统研制规模畜禽场主要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研制出规模畜禽场常见病防治实用技术图谱,研发抗感染的新型药品,重大疫病快速诊疗,降低损失;

4.主要畜禽疫病病原生态学研究与免疫控制技术。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对我省主要畜禽疫病病原进行分析,从病原生态学角度对我省畜禽疫病病原学特征、地理分布、主要宿主及媒介进行探讨,并开展以疫苗免疫为核心的疫病控制与净化技术研究;

5.重点动物疫病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与示范。

分阶段、分病种、分区域、分动物种类实施动物疫病监测,建立疫情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平台和统一的监测信息数据自动化处理软件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直报、自动化统计分析,实现国家、省、市、县疫病监测数据的共享;

6.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及寄生虫病病原标识性分子鉴定技术。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病、细菌病及寄生虫病病原标识的筛选,为疫病的诊断或免疫提供新的方法;

7.重要虫媒性寄生虫、食源性寄生虫检测技术。

应用病原学检查、寄生虫免疫学诊断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PCR等技术,开展重要虫媒性寄生虫、食源性寄生虫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8.新型畜禽治疗性药物筛选技术。

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计算生物学、生物芯片技术等方法开展新型畜禽治疗性药物筛选的研究。

形成一套规模养殖场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规范;研制2~3种重点畜禽疫病快速检测技术,形成3个养殖场卫生防疫、主要畜禽疫病防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与规程,开发1种新型免疫增强剂产品;建立1个重点动物疫病预警预报信息平台。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9

生态畜牧与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繁育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研究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引种、筛种及低耗高效种植关键技术,人工草地持续高产栽培技术,草种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等,通过开展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加工等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

2.草畜平衡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进行草畜季节供求平衡和营养供求平衡技术研究,实现草畜品种、数量合理配置,能量与蛋白饲料均衡供应,提高牧草消化吸收利用率,推动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3.新型绿色环保饲料及添加剂研制技术。

开展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选购、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加工工艺等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最大限度地发挥畜禽的生产性能;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等技术研制安全、无污染、高效添加剂新品种,逐步替代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确保生态牧场环境安全;

4.生态牧场粪污减量化及低排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现代生态牧场高效饲养管理技术,科学配置和供给畜禽日粮,提高动物的转化利用率,实现高效生产,低碳排放;开展污染物减量化排放、污水达标处理排放、有害气体控制等养殖环境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5.生态牧场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集成和优化有机废弃物还田技术、还田条件与措施、有机型废弃物农业利用方法及容量、快速腐解等技术,开展不同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养殖规模、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的综合研究,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其他农业废弃物利用相结合,生产配合有机肥料;

6.家庭生态牧场良性循环模式研究。

开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双赢的生态牧场良性循环模式研究。

研究出一套适合我省生产应用的牧草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模式;研究出高质量牧草产品科学加工新技术;建立一套优质牧草在不同家畜日粮中应用技术模式;研究新型饲料添加剂1~2个,开发新型饲料产品4~5个,形成1套新型饲料添加剂及饲料产品替代抗生素应用配套技术;建立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模式;建立畜禽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根据饲养家畜品种和数量,建立一套家庭生态牧场良性循环模式。

“十三五”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需求表

序号

重大科技项目名称

需重点突破内容

预期成果

10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1.畜禽养殖中动物饮水质量安全的控制技术研究,如畜禽饮水处理系统等;

2.畜禽养殖中添加剂使用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氨基酸类添加剂、抗氧化剂等;

3.畜禽养殖中营养饲料等对肉品质的关联性研究,如蛋白饲料等;

4.畜禽养殖中兽药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技术研究;

5.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如重金属、霉菌毒素等。

形成1~2套畜禽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建立畜禽生产投入品及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6~10项,形成标准3~5个。

11

近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