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60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docx

基础知识辅导重点

“基础知识”辅导

一、考试要求:

1、以职业能力、技能为核心。

2、考题标准化、规范化。

二、考试难度:

5、改革后,迷惑性加大。

6、技能卷,加大难度,避免了知识性题,着重考技能。

三、应对方式:

1、“以书为本”,“熟悉”教材细节、关键词,“再认”即可。

2、不能只背“习题集”,但仍具有参考价值,包括95%的知识点,帮助理解教材。

四、考试范围:

1、三级考试范围

理论知识:

基础知识60%

三级技能40%

实操技能:

基础知识四、六章

三级技能

2、二级考试范围

理论知识:

基础知识60%

三级技能15%

二级技能25%

实操技能:

基础知识四、六章

三级技能

二级技能

五、辅导重点:

基础、社会:

考得多

发展:

细节多,数据多

变态、咨询:

非常重要

测量:

识记概念,看习题集(二级看带*号的),公式、计算题除去。

备注:

红色代表关键词(助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1、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

P1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P3

意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8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B)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

(C)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只有人类才有逻辑思维

26、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阶段。

(A)知觉(B)思维萌芽(C)思维(D)意识

2、P2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只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26、心理现象可分为(  )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31、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情感和意志(B)能力、气质和性格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3、几个要识记的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冯特1879年科学心理学奠基人

孔子、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詹姆士机能主义代表人物

提出“自我概念”

提出“情绪外周理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舒茨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32、持“性恶论”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苟子(B)告子(C)世硕(D)荀子

26、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W·詹姆斯(B)H·艾宾浩斯(C)W·冯特(D)S·弗洛伊德

4、掌握各“学派”观点P7

构造心理学内省法分析意识内容由什么元素构成

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看四、六章)

26、强调分析心理的内容以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这是()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A)机能主义(B)格式塔(C)构造主义(D)精神分析

26、一般认为,华生是(   )心理学家。

(A)行为主义         (B)机能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26、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说

27、斯金纳的条件反射是()

A)工具条件反射B)经典条件反射(C)强化条件反射D)动作条件反射

 27、“心理学的任务。

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26、()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A)构造心理学(B)行为主义(C)机能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

35、“集体潜意识”概念是(     )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

5、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P8

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

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P12

26、神经元是由(   )组成的。

  (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

   (C)细胞、突起和纤维   (D)细胞核、突起

7、外周神经系统(专栏)P13〔二级必看〕

外周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关。

27、植物神经也称为()。

(A)感觉神经(B)运动神经(C)自主神经(D)交感神经

26、关于自主神经,正确的说法是()

(A)不受意识支配          (B)与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C)属于脑神经            (D)作用是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8、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非大脑)。

P14

9、脊髓中间部分叫灰质,包括大量神经元。

P14

外周是白质,包括大量神经纤维。

10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

是脑的最古老的部分(最早成熟的脑部器官)。

P14

87、脑干包括(BCD)

(A)丘脑(B)延脑(C)脑桥(D)中脑

27、脑最古老的部分是(  )。

(A)小脑     (B)脊髓 (C)丘脑     (D)脑干

11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的兴奋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P15

2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B )

(A)小脑  (B)脑干网状结构  (C)丘脑  (D)下丘脑

12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P15

26/27、下丘脑是(  )。

   (A)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B)皮层下调节呼吸与心跳的中枢

   (c)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D)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13、大脑半球包括四个叶:

额叶(主管躯体运动)、顶叶(主管躯体感觉)、枕叶(主管视觉)及颞叶(主管听觉)P16

27、大脑皮层各区域存在大致的功能分工,视觉功能区主要在(B)。

(A)颞页      (B)枕叶        (C)顶叶      (D)额页

30、大脑皮质的颞上回是(A)

A、言语听觉中枢   B、视觉性言语中枢    C、言语运动中枢   D、书写性言语中枢

14、布洛卡区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表达性失语)P17

38、布洛卡中枢受损表达性(运动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中枢受损接受性失语症P49

27/47、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     )。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31/ 3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造成的失语症叫()。

(A)表达性失语症(B)失写症(C)失读症(D)接受性失语症

31、布洛卡中枢即(C)。

A)听觉性言语中枢B)视觉性言语中枢C)运动性言语中枢D)书写性言语中枢

15、罗杰*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证明:

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P17

30、1860年,()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A)布洛卡(B)斯佩里(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

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是不对称的   (B)右利手的人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

(C)单侧化指人脑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左边半球   (D)右利手的人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占优势

85、若大脑半球发生损伤,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优势半球有损伤,则VIQ明显低于PIQ   B)非优势半球有损伤,则VIQ明显低于PIQ

C)两半球弥漫性损伤,则VIQ明显低于PIQ  D)两半球弥漫性损伤,则VIQ约等于PIQ

16、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P19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P2167/56、巴甫洛夫所说的动力定型是指()。

(A)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的过程

(B)一种神经过程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现象

(C)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抑制现象

(D)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1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P2287、感觉的属性包括()。

(A)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B)它是对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D)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熟悉并区分什么是外部感觉,什么是内部感觉。

P22

18、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P23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二者成反比,阈值低,感受性高。

28、感受性与感觉闽限之间的关系是(  D )。

(A)常数关系   (B)对数关系   (C)正比关系   (D)反比关系

19、四个概念P24-P25

感觉适应:

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8/28/29、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C  )。

(A)感觉对比      (B)后像   (C)感觉适应       (D)联觉

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88、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AC)。

A)同时对比现象(B)相继对比现象(C)彩色对比现象(D)感觉适应现象

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8、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D)现象。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像(D)联觉

20、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nm-780nm之间的电磁波。

P26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P28

29/31、听觉的适宜刺激是(C)的声波。

(A)1000~4000Hz(B)2000~4000Hz(C)16~20000Hz(D)200~20000Hz

21、视觉神经细胞包括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P26

锥体细胞位于中央窝,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杆体细胞位于视网膜边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29/67、位于视网膜中央窝上的感光细胞是()

(A)中央窝细胞(B)双极细胞(C)杆体细胞(D)锥体细胞

27、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A)锥体细胞(B)双极细胞(C)杆体细胞(D)水平细胞

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B)感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越高

(C)红外线属于视觉的适宜刺激(D)杆体细胞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色光的混合遵循加法规则;颜料的混合遵循减法规则。

P27

18、听觉的特性:

P29

心理量(由人主观感受到的)由物理量(客观测量到的)决定的。

89/29/89、声音的物理特性包括()。

(A)音调(B)振福(C)频率(D)波形

87/86、声音的性质包括(  ABD )。

   (A)音调          (B)响度   (C)饱和度         (D)音色

心理量(心理特性)

物理量

音调

响度

音色

频率

振幅

波形

22、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所以,内、外部感觉都有痛觉。

痛觉难于适应,因为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P31

31/8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所有的痛觉都是内部感觉   (B)所有的痛觉都是外部感觉

 C)痛觉不容易适应    (D)痛觉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

23、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及理解性。

P31

24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带有固定倾向。

P35

25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P37

记忆的三个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和再认。

86、记忆过程包括(   ABCD  )等环节。

(A)识记     (B)回忆和再现     (C)保持   (D)再现和再认

26/28、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     )。

(A)四个基本环节   (B)三个基本环节  (C)三个基本系统 (D)四个基本系统

2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用无意义音节作材料,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P39

30/47、遗忘的进程通常是(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

27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属于思维范畴,创造新形象。

P39

28表象四个特征:

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及概括性

表象的作用:

为想象提供素材、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P40

 31、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B)。

(A)想象   (B)表象    (C)意象     (D)表征

33、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     )。

  (A)翻转性   (B)运动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30/32、由于表象具有(C)所以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

(A)概括性B)片断不稳定性(C)可操作性D)直观形象性

87、表象的作用包括()。

(A)积累理性知识(B)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C)为想象提供素材(D)创造新形象

29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系列两头比中间记忆效果好。

P43

系列开头比中间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首位效应)。

系列末尾比中间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新近效应)。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类比社会心理学一块记〕

86/90、遗忘是指( BC )

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    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33、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  A)。

   (A)系列位置效应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记忆顺序效应

30、系列位置效应一般表现是(D  )的材料记得很好。

(A)开头(B)中间(C)后边(D)两头

27、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和(   )

(A)固化     (B)迁移       (C)干扰      (D)定势

27、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  A )。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干扰和后干扰

   (C)前摄抑制、中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远干扰和近干扰

90、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ACD )

A、自然衰退   B、编码错误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31、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联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P40-P42只有短时记忆才能被人意识到。

保持时间

容量

编码方式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小于4秒

9-20比特

图象

声象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操作记忆)

1分钟以内

7±2

听觉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无限

语义形象

27/30/32/68、瞬时记忆的保存时间一般在()以内。

(A)0.25秒钟(B)1秒钟(C)4秒钟(D)30秒钟

47/88、三个记忆系统是以()作为标准来划分的。

(A)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B)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

(C)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D)全部报告和部分报告

30/48、(C)的信息是肯定可以被意识的。

(A)瞬时记忆(B)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D)感觉记忆

112、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包括

(A)语义(B)感觉后象(C)语音(D)刺激物的形象

31、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D)的编码。

(A)形象B)抽象(C)视觉D)听觉

88、长时记忆的编码有()。

(A)语音编码(B)语义编码(C)抽象编码(D)形象编码

27、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个项目

(A)5~9(B)3~7(C)7~11(D)9~13

3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

分析、综合、抽象及概括。

P43-P44

32、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按己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P45

68、( B )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A)概念  (B)思维  (C)语言  (D)言语

88、思维最主要的特征包括(AC  )

A、间接性     B、可操作性     C、概括性     D、抽象性

89、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 ABC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33、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代表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反比的关系。

P45

10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关系是(      )。

  (A)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广           (B)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

  (C)概念所包含的属性多外延越广         (D)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

8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B)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C)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包含的范围(D)内涵越深,外延越广

34、问题解决: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空间:

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

a、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b、目标状态的认识c、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P46

35、掌握并理解影响问题解决的三个因素。

P46-P47

a)迁移作用

b)原型启发作用

c)定势作用

36、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

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P47

28/101、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包括()。

(A)算法策略(B)元认知策略(C)复述策略(D)启发式策略

86/8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包括( ABC)

A、迁移作用        B、原型启发作用      C、定势作用        D、动机作用

32、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  D )。

(A)启发      (B)干扰        (C)抑制     (D迁移

28/68、由于反复操作而形成的,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A)思想准备(B)定势(C)知觉准备(D)策略

37、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P47-P48

两者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88/86/88/1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BCDE)。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C)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D)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E言语与语言相互依存

40、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P52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产生梦。

梦的特点:

a不连续性b不协调性c认知的不确定性P53

89/101/115梦的特点包括( ABD)。

  (A)不连续性   (B)不协调性.(C)不一致性(D)认知的不确定性

31、梦出现在( A )

A、快速眼动期      B、深度睡眠阶段    C、睡眠锭阶段   D、△波阶段

67/101、关于梦,正确的说法包括()。

(A)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B)睡眠中一般人人都做梦

(C)睡眠属于特殊的意识(D)梦剥夺会对个体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41、注意的特征:

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

重点理解掌握注意转移与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的三个条件:

a、非常熟练b、所从事的几种活动有内在联系c、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P55-P56

29/29/29、注意是一种( A)。

(A)心理状态    (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  (D)认知过程

87/112、注意分配的条件包括( AB   )。

(A)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的联系(B)几种活动之间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

(C)几种活动之间不能有内在的联系(D)几种活动之间必须用同一种心理操作

32、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   )。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28、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动摇(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47、注意的起伏实际上是注意的()。

(A)转移(B)动摇(C)循环(D)分配

27、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称为( B )

  (A)注意转移  (B)分心  (C)注意分配  (D)注意集中

29、分心指(D )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动摇     D、注意分散

44、重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P59-P60

较低层次的需要:

生理/安全。

又叫(缺失性需要)

较高层次的需要:

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又叫生长需要

89/86、需要()。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31、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爱和归属是第( B  )个层次的需要。

   (A)2     (B)3   (C)4           (D)5

8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  BD )。

(A)是低层次的需要   (B)是高层次的需要

(C)是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D)如果满足就会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

86、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免于恐惧的需要属于(  CD )

A、生理需要    B、生长性需要   C、安全需要量    D、缺失性需要

100、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交友的需要属于()。

(A)安全的需要(B)生长性需要(C)爱和归属的需要(D)缺失性需要

89、生理需要是(   ACD  )。

(A)自然需要  (B)生长性需要    (C)低级需要     (D)缺失性需要

28、按照马斯洛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