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67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38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XXX县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1.1.2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位于X市X县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项目建设单位:

XX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

D

1.1.4项目主管单位

X县林业局

1.1.5项目性质

新建、生态公益性

1.1.6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保护、科研和公众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成一个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基地,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1.1.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油茶种植区、油茶加工生产区,机制炭生产区及附属设施。

其中油茶种植区是选择土地资源充足、符合立地条件要求、有油茶经营传统的乡镇来进行种植,并按照项目乡镇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空间位置的点、线、面分布,油茶种植区的总面积达10万亩;油茶加工生产区主要是对采集的油茶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成品茶油,以及对茶油的包装等。

总面积为50亩;机制炭生产区是对油茶生产加工后废料进行再次利用,从而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总面积为50亩;附属设施包括建设修建办公楼、员工宿舍、停车场、道路、林道及管护棚等与示范基地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总面积为20亩。

1.1.8项目建设期

该项目建设期为5年,即2009-2013年。

1.1.9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35000万元,其中:

建设单位自筹资金30000万元,占85.71%,银行贷款5000万元,占14.29%。

1.1.10项目效益

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后,将在基地内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科研的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基地的科技生产水平,有利于带动X县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计算期内(30年),项目总收入420700万元,总成本244805万元,利润总额175895万元,年均利润5863万元,投资回收期12年,经济效益明显。

1.1.11编制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设计咨询研究院

1.2项目依据

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内外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

主要依据是:

(1)《育苗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001-1985);

(2)《国家林业局关于启动开展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函》(林函科字[2008]87号);

(3)国家林业局LY/T1328-200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4)国家林业局LY/T1557-2000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5)国家林业局LY/Y1328-1999油茶丰产林;

(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1328-2006

(7)油茶工程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43/T083-94);

(8)XX省地方标准《造林技术规程》DB43/T140-1999;

(9)XX省地方标准《油茶工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T038;

(10)《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99)试行;

(11)《XX省X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1.3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油茶种植基地

10万

2

油茶加工生产基地

50

3

机制炭生产基地

50

4

附属设施

20

厂房

5760

职工宿舍

1800

停车场

1140

包括生态停车场和运输车辆停车坪

道路,林道

511

其中10㎞为水泥道路,林道为501㎞

管护棚

203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法规和政策,基地土地权属明确,地方政府非常支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有保证。

项目布局合理,生产、科研工程安排得当,设施和设备购置符合示范基地的实际,工程技术成熟,各项保障措施可行。

项目建设单位的经济实力较雄厚,技术支撑力量强,协作环境良好,有较完整的项目支持体系。

项目实施拥有完全成熟的技术条件,并且油茶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竞争力强。

尤其所生产的机制炭可以做到生态环保;此外项目单位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各项制度严密,能保证做到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项目实施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各项风险小。

因此本项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油茶、油棕、椰子和油橄榄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在中国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

全国共有油茶面积5000多万亩,年产茶籽50-70万吨。

其中XX现有栽培面积1778万亩,年产茶油9-10万吨,为全国主要油茶产区之一。

油茶主要产品茶油中有益人类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90.47%,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并且是一种不干性油,耐贮藏,色清味香,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油茶市场前景非常好。

茶油是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对绿色保健食品需求的增长,人们对植物油的需求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可以预测,茶油作为食用油的高端产品,其市场需求必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是食用油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近年来,国内年均食用油供应量为950万吨、年消费量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高档油的比重占6%以上,国内植物油脂自产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60%,短缺部分只能依赖从国外进口油料、油脂解决。

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油茶树龄老化,品种混杂,加之疏于管理,产量较低,年平均产油3-5公斤/亩左右,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影响了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

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认知的问题,人们对油茶和茶油及产品缺乏认知和认识,各级政府对实施油茶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欠缺。

二是资源培育定位问题。

过去过多的强调以扩大外延为主,不断增加面积,而忽视了集中力量提过现有资源内涵,提升质量,以至于面积是上去了,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偏低,整体效益差。

三是经营权属问题。

主要表现为林地、林权的稳定性差和流转较难,不利于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四是良种利用率的问题。

从70年末期的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到90年代以来油茶低产林改造,全省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不足170万亩,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9%左右,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

五是投入的问题。

各级政府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之油茶建设前期投入较大,比较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为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12月27日,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2007年9月22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门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强油茶产业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结合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发展林业产业,国家林业局决定把油茶这一木本油料树种作为一个重点优势产业来培育,2008年4月30日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启动开展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函》(林函科字[2008]87号),确定在XX、江西等主要产区开展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辐射和带动全国油茶产区的油茶产业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缓解耕地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植物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草本作物油料占95%以上,草本作物油料的生产占用了我国大量的耕地,将导致土地的负荷与人口增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大粮食安全隐忧。

尤其是在国际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量,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也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量,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不与粮林争地,符合我国人口压力大,山多地少的国情,同时能满足人们对高档植物油的需求。

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可带动油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2.2.2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兴农、惠农、强农的需要

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省油茶产业的发展,可使XX油茶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油茶产业逐步成为兴农、惠农、强农产业。

油茶产业的前端属于劳力密集型产业,油茶林的种植、恳覆、施肥、修剪、采摘、加工等,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可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本项目,大力发展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有利于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油茶产业链长,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的潜力很大,项目建设可带动油茶加工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同时,当地闲置林地也可通过各种方式流转进入项目建设,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较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3是提高传统油茶种植业科技含量,振兴项目区经济的需要

我省油茶种植长期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效益低,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扶不育。

同时,由于投入少,比较效益差,大多数林农抱着油茶利薄务林不如打工的心态,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严重,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病虫害和火灾频繁发生。

目前,全省1778万亩油茶林中,按高产年份计算,全省年亩平产油也只有5公斤多,每亩产值很低。

因此,提高油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已经刻不容缓。

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就是要通过大力推广成熟的新技术、新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提高油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油茶的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为我省大面积低产油茶林改造和更新起到示范作用。

2.2.4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XX工业化的推进,XX将面临环境保护的新挑战。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但可走上无污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轨道,而且本身也是一项重大的环境保护措施。

油茶是一种树形优美的常绿树种,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合我国广大南方丘陵山区生长,是实施退耕还林,绿化山川,改善生态条件的优良树种。

油茶产业示范林基地的建设,可充分利用现有低产油茶林,迹地及2008年特大雨雪冰灾造成损害的林地,通过更新、造林、抚育改造,提高林地利用率,改善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油茶冬春开花,花色浓艳,连片的油茶林冬景非常优美,具有很好的生态景观。

因此,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绿化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XX省西北部桃园县,桃园县地处东经110°51′47″-110°36′41″,北纬28°24′24″-29°24′00″之间。

西与沅陵县、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连安化县。

全境东西宽75千米,南北长118千米,总面积666.36万亩。

3.1.2自然概况

3.1.2.1地形地势

X处于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带上,为雪峰、武陵两大山系支脉夹峙,形成三面环山,由南部和西北部山地向中部及东部倾斜,呈“C”字形不完整的山间丘陵盆地。

境内海拔超过800米的山峰有45座,其中超过1000米的有8座。

境内地势西峻东缓,南北高、中间低。

从山地,丘陵到平原的过渡中有梯级降低现象,在100-200米,300-400米、500-700米、800-1000米四级间常见陡坡过渡形式,呈明显的梯级降低地形。

3.1.2.2气候

桃园县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基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春多寒潮阴雨,夏多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少严寒。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6.5℃,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5217.9℃;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531h,年平均日照率35%;年均降水量1437mm,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均相对湿度为82%,年均蒸发量1183mm,无霜期283天。

3.1.2.3土壤

境内土壤垂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由红壤向黄棕壤过渡的特点。

海拔300米以下为红壤,300-400米为黄红壤,400-700米为山地黄壤,7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

土壤垂直带谱较全,但带谱较窄。

地带性土壤有:

山地黄棕壤:

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700-800米以上山地,占总面积的1.3%。

成土母质主要是板页岩,土层较薄,PH值在5.5-6.0之间。

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有效磷低,速效钾含量高于其它土壤。

山地黄壤:

分布于南部山地和北部山地海拔300-700米的中低山地区,占总面积的18.2%。

PH值在5.5左右,有机质、氮的含量较高,磷较低。

红壤广布于全县4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占总面积的42.5%。

土层较深厚,PH值在5.5左右,有机质含量不高,磷较缺乏,土壤肥力一般。

红壤、山地黄壤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

3.1.2.4生物资源

项目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全县共有维管束植物2076种,隶属于203科847属。

其中有蕨类植物35科79属216种;种子植物168科768属1860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7属29种,被子植物161科751属1831种)。

种子植物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Ⅱ级保护植物23种。

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杨树、湿地松、毛竹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油茶、茶叶、柑橘、厚朴等。

县内有野生脊椎动物共201种(隶属5纲,28目,71科),其中鱼类32种,两栖类17种,爬行类24种,鸟类91种,哺乳类37种。

脊椎动物中有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物种4种,Ⅱ级的23种。

3.2社会经济条件

2007年,桃园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908万元,同比增长11.1%。

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385273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总产值275781万元,增长17.7%;第三产业总产值274854万元,增长13.5%。

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结构为41.1%、29.5%和29.4,是一个农业大县。

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510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9%。

其中农业产值265217万元,增长5.4%,林业产值20021万元,增长5.9%,牧业产值277500万元,增长3.6%,渔业产值34745万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20万元,增长19.0%。

全县共有40个乡镇,总人口97.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67万,根据2007年统计资料,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79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231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

水陆运输方便,319国道,1801省道贯穿全县西北和东面,乡乡通客车,村村通公路,沅水自西向东流经境内直通洞庭湖。

石长铁路经过盘塘镇,X至吉首、X至张家界两条高速公路穿越X南北、东西。

为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3.3项目实施单位条件

3.3.1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XX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由XX金石锰业投资设立,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科技人才,公司秉乘“开发山区、富裕林农、回报社会”的宗旨,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大力推进以商招商,致力增强镇域非公经济的发展后劲,而且通过以商招商、内引外联,为镇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3.2实施单位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XX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设办公室、办事处、施工部、技术部、财务部、保卫部、设备部。

3.3.3实施单位管理体制

XX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工程建设、保护管理及生产经营活动。

管理体制合理,组织管理顺畅,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管理体制保证。

3.4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3.4.1地理位置优越

一是交通条件好。

水陆运输方便,X县西与沅陵县、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连安化县。

且319国道,1801省道贯穿全县西北和东面,乡乡通客车,村村通公路,而沅水自西向东流经境内直通洞庭湖。

此外石长铁路经过盘塘镇,X至吉首、X至张家界两条高速公路穿越X南北、东西。

为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是环境条件好。

示范基地生态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茶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4.2自然条件优良

基地气候温和,寒、暑、干、湿季节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春多寒潮阴雨,夏多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少严寒。

年平均气温16.5℃,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5217.9℃;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531h,年平均日照率35%;年均降水量1437mm,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年均相对湿度为82%,年均蒸发量1183mm,无霜期283天,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3.4.3基础条件充分

基地内基础设施较好,高压电线从基地内经过,可确保基地建设的电力需要;示范基地周边区域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区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

本项目群众基础好,对林农经营油茶林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此外建设单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水平,能较好地参与完成项目经营活动。

基地有优惠的政策条件。

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享受X市、县政府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及其它相关政策.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学研究。

XX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派代表对省内外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多次考察、学习,对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积累了一些基础资料,并在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观测。

第四章建设目标

4.1建设目标

4.1.1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确定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是:

全面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完善和增加现代化设备,提高科技种植的理论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效率。

积极引进科研人才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基地的实际开展科学研究。

正确处理基地与周边乡镇生产、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实现基地和周边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实现经营管理规范化、科研现代化、综合利用合理化、基本建设标准化,把基地建成具有较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

4.1.2建设期目标

(1)搞好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设施,提高生产、科研能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

(2)调整基地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职工队伍,使基地的事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

(3)培养科研人才,更新科研设备,不断拓宽研究、生产、经营领域。

(4)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示范基地自然资源的优势,提高示范基地的自养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1.3运营期目标

充分发挥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器具的作用,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器具的管理,完善示范基地管理措施和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项目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4.2.1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结合桃园县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在保护好示范基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科技生产、科普宣传和科学研究水平,力求改善城郊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多种需求。

4.2.2建设原则

项目建设应以保护为前提,以科研为先导,以持续发展为目的,突出重点和特色,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骤的按计划进行建设。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中心,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2)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分期建设的原则;

(3)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生产、科研为重点,各项建设和管理必须有利于整体发展;

(4)坚持“节约、高效、质优”的原则,加强项目的经济核算,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能减排。

(5)坚持示范基地和周边乡镇利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4.3主要建设任务

油茶种植区:

以油茶种植为主的产业示范基地。

油茶加工生产区:

对采集的油茶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成品茶油,以及对茶油的包装等。

机制炭生产区:

对油茶生产加工后的废料进行再次利用,达到环保生态。

附属设施:

修建办公楼、员工宿舍、停车场、道路、管护棚等与示范基地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5.1.1项目性质

XXXX县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属于城市近郊型的集生产、生态环保、经济产出、科研、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基地。

5.1.2项目功能区划

合理区划是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解决科研、生产利用、生态环保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及充分发挥该项目多种功能和效益,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项目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方便经营管理。

(2)根据资源条件、实施目的,区划为:

油茶种植区、油茶加工生产区、机制炭生产区和附属设施区等四个区域。

(3)功能区划以自然区划为主,辅以人工区划。

其分区应力求规整,具有整体性和适宜性。

5.1.3功能分区

按照分区原则,将整个项目区划分为油茶种植区、油茶加工生产区、机制炭生产区和附属设施区。

(1)油茶种植区:

主要是油茶的种植。

选择土地资源充足、符合立地条件要求、有油茶经营传统的陬市、盘塘等21个乡镇作为项目建设乡镇,项目覆盖130个村。

并按照项目乡镇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空间位置的点、线、面分布,茶油种植区的总面积达10万亩。

(2)油茶加工生产区:

主要对采集的油茶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成品茶油,以及对茶油的包装等。

总面积为50亩。

(3)机制炭生产区:

对油茶生产加工后废料进行再次利用,不管从经济上还是从环保意识上来讲,废料再次的利用都非常重要。

总面积为50亩。

(4)附属设施:

修建办公楼、员工宿舍、停车场、道路、林道管护棚等与示范基地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

总面积为20亩。

5.2项目建设中非营造项目

5.2.1机制环保木炭生产基地

(一)产品介绍、作用及应用前景

环保机制木炭的生产是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它是将油茶籽深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油茶壳等松、散、软的生物质经机械挤压、高温缺氧碳化制成优质燃料和工业原料,是生物质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

环保机制木炭是机制棒在炭化装置中隔氧或少量通氧的条件下,加热分解而得的,其热值在30000kj/kg左右,燃烧时排放的SO2很少,可做到没有烟尘,是一种清洁燃料,其理化特性见表1。

附表1:

项目

机制环保木炭

热度(kj/kg)

30000

密度(kg/m3)

1000

灰度(%)

3—7

固定炭含量(%)

>75

挥发物含量(%)

<18

含水率(%)

<4

随着国家的禁伐禁烧法令的贯彻执行,全国已有不少省市颁布了地方法规,因此土窑烧木炭基本上受到遏制。

但工农业、环保、冶炼、民用生活等领域所需的木炭有增无减,在冶金方面用作铜、镁等金属冶炼时的还原剂、均温剂、抗结剂,钢铁热处理的渗炭剂;在化工方面:

是制造二硫化碳、碳化钙、四氯化碳及木煤气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作油漆、涂料的添加剂,橡胶的加固剂等;在环保方面作活性炭的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