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75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三年四年五年科学知识整理及五年科学复习资料

三上《科学》知识整理

1.《植物》单元

·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

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听声音;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

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

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动物》单元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

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

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

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天会爬到地面。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用脚爬行。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木材的特点是吸水、轻、易燃烧、易腐烂、易劈碎、绝缘、不易导热。

·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金属的特点:

能导电、有光泽、延展性(易捶打变形)、能传热、很重、很硬。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塑料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瓶外面有回收利用标志(会认这个标志)。

塑料的柔韧性比较好。

·塑料的特点:

柔韧、绝缘、轻、不易导热、易塑形、不易生锈。

(举例利用塑料做的物品)

·吸水能力强的有餐巾纸、纸、木头;吸水能力弱的有:

塑料、金属、玻璃。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能用来造纸的材料有:

树木、草等。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实心的塑料和金属在水中会沉,木头会浮。

·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黏土做的,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制作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天然材料有:

木头、黏土、棉花、皮革、丝等;人工材料有:

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4.《水和空气》单元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的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会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沙子会流动但它不是液体,它叫做流体。

·水和油相同点:

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重量。

·水和油不同点:

水无色、无味、透明、不黏手、水滴更圆;油淡黄色、淡香、有一点透明、黏手、油滴不够圆。

·油比水轻,所以油滴在水里会浮在水面,水滴在油里会沉入到杯底。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洗洁精最黏手,它流动最慢。

水不黏手,它流动最快。

·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

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量筒是测量液体的多少的工具,液体的多少叫液体体积,单位用毫升、升来表示。

·(会感知1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到底是多少。

·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

量筒放平;眼睛与液面平视;读凹液面的最低处刻度。

·空气的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会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

·空气存在各种地方,水中冒泡就是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水和空气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抓不住、占空间、有重量。

·水和空气不同点:

水看得见、摸得到、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不能压缩;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能压缩。

·空气占据空间,占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乌鸦喝水是利用石头占空间的特点来取水的。

·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四上《科学》知识整理

作者:

邵惠英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93更新时间:

2010-1-318:

18:

36

杭州市胜蓝小学邵惠英

一、《天气》单元

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3.天气日历的作用:

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5.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晴、多云、阴、雨、雪等。

会作气温数据柱状图。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

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书本P10的等级表读一读)

11.常见的降水形式有:

雨、雪、冰雹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

(书本P13降水量等级表记一记)

13.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1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

(会画四幅图,在书本P14)

15.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

积云、层云、卷云。

积云像棉花,晴好天气,会下雷阵雨;层云一片灰色,在低空,会下雨;卷云像羽毛,在高空,由冰晶组成。

二、《溶解》单元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3.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6.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

加热、搅拌、粉碎。

7.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相同的条件是:

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8.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

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

11.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2.用完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3.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4.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1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6.“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声音》单元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小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土电话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5.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

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四、《我们的身体》单元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

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

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血液循环器官包括:

心脏、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

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五上《科学》知识整理

作者:

xsypyj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更新时间:

2010-1-3022:

19:

45

杭州市萧山区义蓬三小杨君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和水、空气。

  

制订实验计划:

(在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条件设计实验)  

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实验方法:

对照实验  

控制不变的条件:

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要改变的条件:

水。

  

实验过程:

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观察记录进行比较。

  

2、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3、蚯蚓的选择: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各种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难以生存。

动物在形态、构造、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特点。

  

4、食物链: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能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判断食物链是否正确)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能正确书写或判断食物链,并能正确区分生产者和消费者)  

5、食物网: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个海洋、一片草地、一个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7、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光  

1、光源: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阳光下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傍晚),影子最长。

  

4、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速每秒30万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6、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汽车的观后镜、潜望镜等。

  

7、凹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熟悉光路示意图)  

8、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8、阳光照射角度与物体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斜射吸热快。

即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9、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的升温和保温措施:

  

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改变盒子的角度;盒子及里面涂成黑色等。

  

*10、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

白色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2、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3、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如喜玛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4、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6、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7、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8、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10、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1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3、流水、风、冰川、波浪等对土地都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14、减少土地侵蚀的措施: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兴修水利等。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拉长的橡皮筋、压缩的弹簧都具有弹力)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等都是借助反冲力运动的,而帆船却不是)  

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力的大小是可以用测力计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制成的。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 100克 的力。

  

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0” 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8、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运动方式有关。

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9、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综合分析:

什么地方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摩擦;什么地方的设计又是为了减小摩擦)

桐乡市崇德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复习资料

作者:

陈梅娟文章来源:

二剪梅园点击数:

83更新时间:

2010-2-621:

44:

48

1.在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

实验1(参考:

科学书第4页)

实验2(参考:

科学书第6页)

实验3(参考:

科学书第6页)

问题:

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猜想:

材料:

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

实验方法:

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盒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一个盒子里经常滴水,保持湿润。

另一个盒子不滴水,保持干燥。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

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

猜想:

材料:

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透明塑料袋

实验方法:

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盒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两个盒子里都经常滴水,都保持湿润。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把其中一个盒子装进透明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7)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

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光)吗?

猜想:

材料:

绿豆种子、盒子、水、滴管、纸巾、透明杯子、不透明杯子

实验方法:

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

(1)准备6粒完整的绿豆种子和2个盒子。

(2)在杯子内都垫上一些纸巾。

(3)每个盒子里各放3粒绿豆。

(4)在两个盒子里都经常滴水,都保持湿润。

(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地方。

(6)在其中一个盒子外罩一只透明杯,在另一个盒子外罩一只不透明杯。

(7)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在绿豆芽生长所需的条件中,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

(参考上一题)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

 

3.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例1(参考:

科学书第9、10页)

例2(参考:

科学书第10、11页)

问题: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

猜想:

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

材料:

蚯蚓、盒子、吸水纸

实验方法:

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光线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土壤的湿度、蚯蚓品种与数量、土质、温度、空气

实验过程:

(1)找一个长方形,里面涂成色。

(2)在盒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底部铺上吸水纸。

(3)在盒子的中间放一些(5条或更多)蚯蚓,盖好盖子。

(4)等待5分钟以后观察:

哪边的蚯蚓要多,记录下来。

(5)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

环境中的蚯蚓要多。

实验结论:

问题: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

猜想:

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

材料:

蚯蚓、盒子、干土、湿土

实验方法:

实验法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土壤的湿度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光线、蚯蚓品种与数量、土质、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