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85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

:

试题传真

:

2014-02-1221:

32

:

揭阳一中、潮州金山中学

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开学初)联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水泵/蚌壳媲美/睥睨关关雎鸠/暴戾恣睢

B.恸哭/恫吓偌大/诺言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C.军饷/晌午信笺/掮客绿林好汉/戮力同心

D.锃亮/憎恶肄业/防疫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⒉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陕西的“羊倌歌王”在原生态歌手比赛中,竟然指鹿为马,把英国、澳大利亚国旗说成中国、日本国旗,引起一片震惊。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如果过去北京观众对古典音乐名家名团的演出是望洋兴叹的话,如今不用走出国门就能欣赏到高水准的音乐演出已是家常便饭。

D.楼舍造型优美而古雅,布局规整有序,内部装修豪华而巧究,客厅宽敞而明亮,彩电音响高级家具布列其间,舒心怡情,让人如入宾馆、如坐春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B.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在德国境内发现了日前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儿子——的遗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大量的进口食品登陆中国市场,它们     ,     ,    。

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不少人纷纷感叹它们     ,     ,     。

①和价格相差好几倍的同类国产食品有什么不同

②一度引发了争相购买、网上“晒”货的时尚风潮

③有着光鲜的外表、不菲的价格

④漂亮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⑤迅速成为海归人员、白领阶层、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⑥是不是里外如一、物有所值

A.②⑤④⑥③①B.②①④③⑥⑤C.③②①⑤⑥④D.③⑤②④①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

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

”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

”麾之去,曰“子往矣!

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

子往矣,无累我。

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

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

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

先生何弃我甚耶?

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

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③,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

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

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

是则然矣。

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

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

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

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

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

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

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

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

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

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

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

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

”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

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

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被穿

B.子往矣,无累我累劳累

C.无可属者属依附

D.徒以余故也徒只

6.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昔者韩退之以子故

B.数千年而得韩愈       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

C.而先生不容于天下     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

D.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于是先生与之处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B.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C.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D.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8.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他的门下。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9.翻译和简答(10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

”麾之去。

(3分)

 

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4分)

 

(2)请概括出两条“被褐先生”拒绝“穷鬼”的原因。

(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

(3分)

 

(2)结处三句,“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樊迟未达。

子曰“______,______。

”(《论语》) 

(2)____,朽木不折;____,金石可镂。

(《劝学》)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6分)

乐坛“神曲”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

上官云

日前,一首名为《狐狸叫》的歌曲进入中国网友的视线,并迅速受到热捧。

在这首歌曲的配套MV中,歌手用无厘头的唱腔演绎了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

此前,如《忐忑》、《江南Style》也因其强烈的节奏感纷纷走红,并被网友统一称为“神曲”。

这些歌曲在走红的同时引发不少争议,科幻作家郑重就曾表示,这样的歌毫无生命力可言。

人们纷纷质疑,“神曲”到底是音乐形式的创新还是雷人?

“神曲”的风行,大致以歌曲《忐忑》的出现为标志。

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曲《忐忑》并无歌词,全部为“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额……”的演唱方式,节奏变化多端,并配以歌手夸张的面部表情,从而被网络赋予娱乐色彩,广大网友称之为“神曲”。

  在《忐忑》风靡乐坛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神曲”。

2012年夏天,一首《江南Style》以极强的节奏感配合“骑马舞”,让来自韩国的“鸟叔”声名远扬。

  而在2013年即将结束时,据《广州日报》报道,在YouTube上,一曲《狐狸叫》只用了30天的时间就突破了1亿点击量,打破鸟叔《江南Style》52天的纪录。

在《狐狸叫》的MV中,一群舞者演绎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多为不断重复的拟声词汇,如“铃-叮-叮-叮-叮格铃格叮”、“哇-啪-啪-啪-啪-啪-泡”等。

  就在不久前,龚琳娜又推出串烧戏曲名段的升级版《忐忑》,这首歌曲似乎很快得到认可,央视导演宋延在提到这首歌时表示,“龚琳娜的艺术造诣非一日之功,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路戏种唱腔精髓,她亦将‘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表现得淋漓尽致。

  盘点诸多“神曲”,它们似乎并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

据《长沙晚报》报道,知名音乐制作人吴娈将“神曲”分为三类。

一种是《忐忑》《狐狸叫》,有创意,是很好的艺术品;第二种类似于《最炫民族风》,本身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第三种像《伤不起》,涉及了时事热点,但不那么深入。

在吴娈看来,某些已经被定位为“俗”的神曲其实也有着独到之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

改变艺术走向的审美,从来都诞生于江湖,而不是庙堂。

  其实,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

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江南style》走红是因为骑马舞,没有MV就可能不会被注意;《忐忑》里龚琳娜那些夸张的面部表情,也是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据《北京晨报》报道,陶喆在谈到神曲时曾说“作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点击率和榜单,而在于有没有让音乐变得更好,”陶喆认为,能够打动人的,无论什么类型都是好的音乐。

  虽然火爆程度非寻常歌曲可比,但“神曲”却并不因为传唱度高而成为一种高雅的歌曲,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山寨机”的标配,代表着“雷人”与“庸俗”。

  科幻作家郑重在谈及当下风行的“神曲”时曾说,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一些所谓的“欢乐”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

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

  郑重表示,像《江南Style》《狐狸叫》这样的歌,没有生命力可言。

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打动人类心灵的歌声,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

有专家称,“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

至于“神曲”是否具有音乐价值与审美意义,则有待时间验证。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7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2013年即将结束时,《狐狸叫》打破了《江南Style》1亿点击量的时间记录,鸟叔时代宣告结束。

B.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首歌曲的出现大致标志着“神曲”开始风行。

C.央视导演宋延认为,龚琳娜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其“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十分深厚。

D.神曲作为一种文艺作品,它们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E.《最炫民族风》的流行在于它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即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人渴望实现中国梦。

13.关于“神曲”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神曲”中多会都包含着无厘头的演绎,这是它们迅速受到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B.变化多端的节奏、夸张的表情、重复的拟声词汇都是“神曲”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C.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代表着“雷人”与“庸俗”,它们虽然流行但与高雅无缘。

D.盘点诸多“神曲”,它们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神曲”无标准。

14.对于“神曲”,文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请作概括总结。

(4分)

 

 

15.因一曲《江南Style》而红遍全球的朴载相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表示“当我写这首歌时,脑海里只有一件事——创作一首有趣的歌曲。

”在吴娈为“神曲”的中,《江南Style》属于哪种类型?

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游客与渔夫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

咔嚓!

再来一下,咔嚓!

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

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

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

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

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

咔嚓!

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

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

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会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点点头。

“您今天不出海吗?

渔夫摇摇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

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伧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

“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

”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似乎要炫耀一番他结实得像个角斗士。

“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

“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

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三十条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

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也很感人。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

”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

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

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腾出两只手,因为他现在要借助手势来加强他的语言的分量了。

“当然,我并不想干涉您个人的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四十条、五十条、六十条,甚至上百条的鲭鱼。

您不妨想象一下这种场景吧!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将会有什么结果呢?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腌制厂。

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

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

然后……”兴奋又一次鲠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

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

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

“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

“然后又怎样呢?

”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安然地坐这个港湾里,在阳光下闭目养神,——还可以眺望这美丽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就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安然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有删改)

【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于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16.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4分)

 

 

17.小说中的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5分)

 

 

18.小说中的渔夫和游客的价值观念有何不同?

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价值观念。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代怪杰辜鸿铭

 

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各种新思想如潮涌动,各色新派人物也纷纷登场,整个校园充满活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可是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副不和谐的图景一位老者头戴瓜皮小帽,身穿枣红长袍天蓝青褂,斑斑油腻浸染其上,脑后拖着一根又细又长的辫子。

此人便是民国闻人、一代怪杰辜鸿铭。

他精通西学而又极端保守,其异行怪言,常常出人意料,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辜鸿铭是个语言奇才,他的语言天赋,在近代中国无出其右。

孙中山说“中国有三个精通英文者,一个辜鸿铭,一个伍朝枢,一个陈友仁。

”林语堂的赞誉更高,称“其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出其右者”。

辜鸿铭还精通其他语种,诸如法、德、俄、日文和拉丁、希腊两门古语。

 

在德国留学时,他的德文水平便在当地传为佳话。

一次,辜鸿铭乘坐火车由维也纳前往柏林,与他同车厢对面而坐的三个德国青年,看他一身东方人的装束,且抱着一条小辫,便对他挤眉弄眼,窃窃评论。

辜鸿铭佯装不懂,顺手抄起一份德文报纸,倒着看了起来。

这下好了,那几个洋青年立即起哄“瞧,这个土里土气的中国佬,竟然把报纸都拿倒了,哈、哈、哈……”在一阵阵嘲笑声中,他慢腾腾地挪起身,悠闲而又庄重地吐出一串字正腔圆、正宗地道的德语“德国的文字太简单了。

不倒着看有意思吗?

就是你们的圣人歌德的《浮士德》,我也能倒背如流。

”那几个洋青年已被羞得无地自容,火车一到站,便赶紧溜之大吉了。

 

还有人说,辜鸿铭居住在哪个地方,就能说那个地方的方言,张口即是,与当地人毫无二致。

这种语言天分,实在令人钦羡。

 

 

青年时期的辜鸿铭是在西方世界度过的,曾饱受白人世界的冷遇。

这种精神压迫的反作用力,使他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

 

在张之洞幕府工作的第一天,辜鸿铭在一份致外国人的商务公文中,看到把中国货写nativegoods(土货)时,顿时沉下脸来,将native改为Chinese。

他说,native有蔑视的成分,非洲、美洲、澳洲的土著可以用native,我华夏文明古国所产货物怎能以native相称呢?

应当堂堂正正地标之为Chinesegoods(中国货)。

同事中有人提醒说,nativegoods习用日久,乍一改写成Chinesegoods,洋人难以接受。

辜鸿铭不听则已,听了后更是怒不可遏,瞪着眼睛斥道“积非成是,奴隶思想!

就算抚台把它改成native,我照样要翻译成Chinesegoods。

 

1917年7月,他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英国古典文学。

在课堂上,他常常借题宣讲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年的北大学生阎震瀛回忆说,他常常教我们翻译四书,又教我们念英文《千字文》,音调很整齐,口念足踏,全班合唱,现在想起来也很觉可笑。

辜鸿铭把英国诗分为国风、大小雅,凡所授的英国作家作品,都要找出一个对应的中国作家作品,以比较中西文化。

比如,他把密尔顿的长诗Lycidas比作“洋《离骚》”,把杜甫说成是“中国的华兹华斯”。

他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那就是华夏文明优于世界上其它的文明。

这种盲目自尊的心理,在辜鸿铭的身上已发挥到极致,甚至演变为蔑视和捉弄洋人。

 

 

1930年,辜鸿铭的法国朋友、学者弗兰西斯·波里在纪念文章《中国圣人辜鸿铭》中称其为“中国怪人”“疯老头”,说他“滞留在陈旧过时的年代”“具有喜作谬论的独特个性”。

弗兰西斯·波里对辜鸿铭印象最深的是他穿着中国长袍;在北京人都已剪掉辫子的时刻,他却留着那条象征性的发辫。

  那条“象征性的发辫”使辜鸿铭尤为得意,他曾经大言不惭地对毛姆说“你看我留着发辫,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的一个代表。

”辜鸿铭拖着这条辫子走街串巷,自然遭到一片非议。

可是,他却如秋风过耳,若无其事。

他骂所有剪辫子的人是“没有辫子的畜生,野兽!

”民国初年,很多人剪掉辫子后喜欢戴上顶帽子,他就骂人家“沐猴而冠!

”有个外国人直截了当地问他“你为什么不把脑后的辫子剪掉呢?

”他立即反诘“你为何非要在下巴留有胡须呢?

”一句话噎得洋人无言以答。

  辜鸿铭有许多癖好,其中一大雅好,就是醉心于女人的三寸金莲。

此癖由来已久,他的正室夫人淑姑,就拥有地道正宗的三寸金莲。

他对此还有一番高论女人之美,美在小脚;小脚之妙,妙在其臭。

食品中有臭豆腐和臭蛋等,这种风味才勉强可与小脚比拟。

前代缠足,乃一大艺术发明,实非虚政,更非虐政……

19.第一段划线处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0.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辜鸿铭作为一代怪杰的形象特点。

(5分)

 

 

21.文中说,辜鸿铭“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假如你是比亚特广告公司王总的秘书小余,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理出一份电话留言。

你整理给王总看的这份电话留言要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55个字。

王总,您好!

我是优美广告艺术有限公司吴董的秘书小张。

我们吴董今天临时有急事,下午必须赶去北京处理。

他和您上周约好的今晚在世纪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消。

吴董让我代他向您说声“抱歉”。

另外,王总,吴董想邀请您下周五晚上630在明珠广场东边的“厨子牛排”共进晚餐,吴董想确认您下周五晚上是否有空。

您可以回电吴董265811111。

谢谢!

打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23.某中学高三

(1)班将召开“为灾区捐赠棉衣棉被”的动员会。

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

要求紧扣主题,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0字左右。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