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08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观幸福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主观幸福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主观幸福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主观幸福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主观幸福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主观幸福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主观幸福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观幸福感.docx

《主观幸福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观幸福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观幸福感.docx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之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摘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认为积极体验更有助于人类的发展,所以我们着手从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出发,希望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找到提高大学生积极体验的线索,从而实现帮助大学生发展其自身的潜力,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问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积极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对传统的一般情绪理论进行了发展,针对积极情绪的特定功能与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心理学历史上漫长的情绪理论研究己经表明,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别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特定行为倾向.而这种特定行为倾向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二类:

一类是逃避倾向,另一类是接近倾向。

这种特定行为倾向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心理机制,它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潜行为或意向性的行为准备。

逃避倾向行为相伴随的情绪我们称之为消极情绪,当这种情绪产生后,它会限制一个人在当时情景条件下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即促使个休在当时的情景条件下只产生由进化而形成的某些特定行为,如逃跑、攻击、躲避等.当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景中时,这些特定行为或行为倾向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它能使个体得到最直接的利益—生命得到保存。

因此,从某种条件来说,消极情绪是限制了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思想和行为缩小在以保护自己的生存为核心的几种特定方式上。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可能使这种限制个体在特定情景条件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的情绪—消极情绪—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心理进化的角度来看,消极情绪因具有生存意义而获得了进化优先,不过人类在获得生存以后就必然为了活得更好而发展出积极情绪。

尽管我们可以推测人类在早期险恶的环境下难得产生积极情绪,但其实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着同样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或行为倾向。

只不过积极情绪的功能是和消极情绪正好相反,它扩大了一个人在特定情景条件下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也即它能在当时特定的情景下促使人冲破一定的

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思维)、出现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这些行为不仅表现在社会性行为和身体行为上,也表现在智力行为和艺术行为上,弗雷德里克森把这称为“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

因此,在积极情绪条件作用下,人就会有多种行为(或思想)选择,或甚至于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行为、新思想。

反过来,当个体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兴的情绪时,它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又会更深刻、更彻底,这本身又会促使个体不断地想去创造条件复制这种积极情绪体验。

你只要看看世界各民族在欢乐时所跳的千姿百态的舞蹈,你就不难想象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

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所导致行为倾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在于这两种不同的情绪能使人建构起不同的心理资源。

一般认为,消极情绪能通过缩小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而组织起一种应激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性资源等卜一一主要应对各种威胁到自我的危险,这种资源能使个体迅速采取特定的行为,从而避免使自己受到侵害或伤害,这是个体最低要求的自我保护—获得生存。

和消极情绪的应激保护不同,积极情绪则能通过扩建个体即时的思想或行为资源而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性资源等),这些资源趋向于从长远的角度、用间接的方式来给个体带来各种利益。

在众多的积极体验中,有一种积极体验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那就是主观幸福感。

2.现实意义

中国大学生因为从高考的独木桥走过来,他们在选择专业方面并没有过更深远的考虑,因而在大学期间,出现厌学、对大学生活感到无聊以及对人生产生怀疑等负面情绪。

而大学生则是社会所期望的优秀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挖掘其潜在能力,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的开阔性,关注他们积极情绪的发展状况,其中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则可以作为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一个主要的突破口。

一、主观幸福感含义以及研究现状

于什么是主观幸福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段建华(1996)轰叹_在《主观幸福感概述》中是这样定义的:

主观幸福感(SWB)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一般理论认为主要包含三个维度:

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主观幸福感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

目前,出现一种新的观点,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合并成一个维度—情感平衡度。

〔30]〔2幻现在心理学领域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Diener等人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即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

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认知方面由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组成。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特点:

①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②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③相对稳定性,指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个体情绪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短暂的愉快心境不一定形成长期的幸福感,大量研究也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不多。

主要有心理学家Diener等对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ICS),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进行测量。

〔221其他学者则从人格、文化和社会关系的一个或两个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部分研究。

如Diener(1995)在对31个国家13118名大学生进行跨文化研究表明,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47;Noto(1993)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Diener(2001)对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学生进行研究表明,外倾者生活得更好。

Frances等(1998)对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生进行研究表明,EPQ分数与幸福感分数的相关模式具有跨国的一致性,幸福感与外向性的相关系数在.41至.49之间,与神经质的相关系数在一39至一57之间。

Sheldon和Houser--Marko(2000)研究表明,通过不断的自我适合目标追求,人们能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和适应性;Eunk。

kSuh等人进行了40个国家6780名大学生的跨国调查,结果表明,在多数个体主义国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与生活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Radhakrishnan和Chan(1997)研究表明,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关系的内化形式,比在个体主义文化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44]

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了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

最初国内学者简单的把国外有关测量幸福感的量表引用过来并进行字面上的翻译,然后对国内大学生进行测量,并没有进行木土化的修订。

对研究的结果也只是进行简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处理,使用的统计方法也只是局限于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没有进二步的对数据进行更深层面的数理分析,特别是对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因素的机制分析;其次,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分析也只是对总体幸福感进行分析,很少有对大学生幸福感在分量表水平上的分析;再次,最初的研究没有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本土化的编制。

近年来,随着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数量增加,国内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编制本土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大量的国内研究文献显示,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方面,本土化量表的编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

如段建华(19%)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存在正态分布的趋势,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

〔45]陈静、杨宏飞(2003)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461咚月华(2003)的研究,发现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整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低收入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水平上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得分明显低于一般大学生。

〔47j张雯、郑日昌(2004)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不良的归因倾向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

「48]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进行丰盼的研究成果最多的是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

三、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和方法:

某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问卷法。

研究工具:

根据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该量表已被跨文化研究证实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修订了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四个方面,四个分量表都为单维量表,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含有5个条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含有6个和8个条目,科隆巴赫a分别为0.89、0.90、0.85和0.88。

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都是9点量表,生活满意度是7点量表。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

结果预期:

根据文献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年级、家庭月收入等差异,女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幸福感上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在消极情感上显著低于男生;文科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幸福感上极其显著高于理科生,在积极情感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城镇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幸福感上极其显著高于农村生,在积极情感上显著高于农村生;独生子女在生活满意度、总幸福感上极其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一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家庭月收入上主观幸福感呈现随着家庭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的趋势。

四、预后工作

(一)树立积极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只有树立了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才可能为了目标积极奋斗,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所以,高校教育的重点就是引导教育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从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更加积极地为自己的目标实现而奋斗,从而在不断地实现自我中体验幸福感。

(二)提高自尊水平

当今的大学生对自我的关注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自尊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和改善其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主观幸福感。

高校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在当前的竞争社会中,高校已经不再是个安逸的场所,这里也同样有了硝烟的味道,很多学生在各方面对自己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达不到目标,高期望的落空必然带来了大的挫败感,使得自尊心受挫,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尊的标准。

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中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帮助他们制定出符合自我条件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并且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的目标的实现,一步步建立起自尊,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三)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大学阶段是个不稳定的人格定向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他们情绪上更加容易出现波动,更易出现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问题,如紧张、不安全感、自卑感、焦虑、抑郁、孤独等,这些消极的情绪情感会导致主观幸福感降低。

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根据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的统一性。

(四)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分析自己的人际网络,进而在交往中注重和谐自我,提高自我的幸福感水平。

高校应该着力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开设相关人际关系的课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交往技术,提高交往水平。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干部及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以扩大教育范围,使学生受益,进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范肖冬.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见: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

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83-86

[2]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心理学探新,

2001,21(4):

49-52

[3]张建人,黄懿.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

629-631

[4]周末,杨鑫辉,谢芳芳.江西省8所大学1348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

3288-3290

[5]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心理科学进

展,2005,13

(1):

78-84

[6]邢淑芬,俞国良.社会比较:

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心理科学进

展,2006,14(6):

944-949

[7]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

28-30

[8]崔丽娟,秦茵.家庭寄养儿童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5):

143-147

[9]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报,2001,(05):

442-447

[10]严标兵.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C].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集,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