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15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docx

高三生物易错题收集1任

20200420手动选题组卷2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为了研究线粒体RNA聚合酶的合成,科学家采用溴化乙啶(能专一性抑制线粒体DNA的转录)完成了下表实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用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过高

对照组

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正常

A.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驱动转录过程

C.由实验可知,线粒体RNA聚合酶由线粒体DNA控制合成

D.由实验可知,线粒体DNA转录的产物对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作用

【答案】C

【解析】解:

A、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A正确;

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即基因上游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过程,B正确;

C、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了溴化乙啶,线粒体DNA的转录被阻断,而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由核基因控制合成,C错误;

D、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

C。

分析表格: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溴化乙啶(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的转录过程),结果加入溴化乙啶的实验组中,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而没有加入溴化乙啶的对照组中,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且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

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分析表中内容,正确区分实验的变量,同时能根据实验结果准确判断各选项。

2.草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喜温喜湿喜半阴,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

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果树—草菇立体农业中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稻草和麦秸中的能量在传递给草菇时,其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

C.在果园丰富度调查选取样方时,必须随机取样、避开过渡地带并适当增加样方

D.稻草和麦秸中的能量可通过草菇被人类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本题题干虽然含有“立体农业”几个字,但落脚点仍然是生态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应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立体农业方法具有四大特点:

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

【解答】

A.土壤动物体型较小,活动能力较强,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草菇为分解者,不属于某一营养级,B错误;

C.在果园丰富度调查选取样方时,必须随机取样以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应避开过渡地带并适当增加样方,C正确;

D.稻草和麦秸中的能量可通过草菇被人类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B。

3.下列细胞为某生物的体细胞。

让该生物自交得F1,再让F1测交。

发现F2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亲代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进行推理、判断。

【解析】

A.细胞A所示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

Ab:

aB:

ab=1:

1:

1:

1,自交产生的F1中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A正确;

B.细胞B所示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A与B连锁、a与b连锁,连锁的基因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因此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C:

abC=1:

1, 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CC:

AaBbCC:

aabbCC=1:

2:

1,可见F1的纯合子(AABBCC或aabbCC)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测交,F2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但杂合子(AaBbCC)测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1:

1,B错误;

C.细胞C所示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A与b连锁、a与b连锁,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C:

Abc:

abC:

abc=1:

1:

1:

1,自交产生的F1中存在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该个体测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C正确;

D.细胞D所示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C:

Abc:

abC:

abc=1:

1:

1:

1,自交产生的F1中存在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该个体测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D正确。

故选B。

4.澳洲老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M对m、N对n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

用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

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含有M和N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原因是两基因不能转录

B.若F1测交后代表现型中黑色等于白色,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可以推断F2中出现3种表现型,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

D.F2中若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则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充分考虑独立遗传及连锁的两种情况,并注意四个选项之间的递进推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白色的基因型为M_N_、mmnn,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nn,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N_,用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MMnn和mmNN,F1基因型为MmNn。

【解答】

A.由题干可知,当M和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故含有M和N基因基因仍可转录,毛色为白色是转录产物没有表达的结果,A错误;

B.若F1测交后代中黑色个体数量等于褐色个体数量,不足以说明两对基因一定独立遗传,因无论是独立遗传还是连锁(M与n、m与N连锁),均可能出现上述结果,B错误;

C.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3种表现型,F2中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MMNN、MmNN、MMNn、MmNn、mmnn五种的前提条件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是否为独立遗传,C错误;

D.若F2中褐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4,说明M与n、m与N连锁,则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D正确。

故选D。

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注P:

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答案】A

【解析】【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野生型的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为-P-K-K-P-,而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为-P-R-K-P-,即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改变,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的。

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等,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突变型的抗性,识记核糖体上发生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解答】

A.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改变所致,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6.

如图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过程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

B.B→C过程细胞中一定有交叉互换

C.C→D过程一定与纺锤体有关

D.D→E细胞中X染色体只有1条或2条

【答案】A

【解析】解:

A、A→B段表示DNA复制,所以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A正确;

B、B→C过程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CD段形成的基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与纺锤体无关,C错误;

D、DE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X染色体有4条,D错误。

故选:

A。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7.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同源染色体上都有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导致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都有相对应的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如DD,B错误;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8.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的功能与其分子组成中的大量元素Fe有关

B.胰岛素和抗体的差异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连接方式有关

C.伞藻细胞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D.变形虫细胞DNA与RNA的基本骨架组成成分不同

【答案】D

【解析】解:

A、Fe是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A错误;

B、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形成肽键,B错误;

C、伞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构成RNA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

D。

1、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9.胰腺癌死亡率高达90%,曾夺走了乔布斯的生命。

近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较多的特殊物质——一种名为HSATⅡ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RNA自由进出

B.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与mRNA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6种终产物

C.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一般含20种氨基酸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够识记RNA的化学组成,明确核孔的选择透过性,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A.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此种特殊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由于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物质不能自由进出,A错误;

B.RNA彻底水解后有6种产物,包括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B正确;

C.这种可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属于非编码RNA,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C错误;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HSATⅡ)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解:

A、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零下低温,虽然细胞呼吸速率很低,但温度过低水果容易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B错误;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

D、夏季连续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

D。

本题的是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和在生活中应用,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在生产中应用的综合性题目.回忆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过程影响的曲线模型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模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本题的知识点是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因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A选项往往因对氧气对细胞呼吸影响的理解不透彻而出现错误分析.

11.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过程与信息分子a、c、d有关

B.与信息分子b相比,a参与调节的反应更加迅速

C.信息分子d对c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

D.信息分子a〜e均需借助血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利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信息分子a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量,通过信息分子c、d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A正确;

B.a参与神经调节,b参与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反应更迅速,B正确;

C.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反过来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

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不需要血液的运输,D错误。

​故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的调查

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某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改变环境条件,K值一定增大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对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A错误;

B.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但有一定的限度,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养结构,C错误;

D.某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改变环境条件,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是气体激素,合成的部位是植物体成熟部位,功能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但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植物激素之间可以调节彼此的生理作用,但不能调节彼此的含量

D.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

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

A.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可合成,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 

B.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但由于没有重力作用,生长素分布均匀,根不能弯向地下生长,即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B正确;

C.植物激素之间可以调节彼此的生理作用,也可以调节彼此的含量,C错误;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D错误。

故选B。

1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一患某遗传病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母方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新的基因型),在自然选择下,新的性状适应或不适应环境,就有可能数目增多或数目减少,从而会改变基因频率,A错误;

B.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患病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不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情况下该母方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或XBXb),B正确;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进行的只有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D项中的F2代的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双显性的)1/9,D错误。

故选B。

15.在细胞内普遍存在以下化学反应:

蛋白质E+ATP→蛋白质E-ATP复合物→蛋白质E+ADP+Pi+能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该反应提供能量

B.该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的阶段

C.用32P标记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则释放的Pi含32P

D.控制蛋白质E的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存在选择性表达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ATP的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一般来说,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该反应提供能量,A正确;

B.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是合成ATP,B不正确;

C.用32P标记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则释放的Pi含32P,C正确;

D.控制蛋白质E的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存在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B。

16.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拮抗作用

B.在植物体内,有色氨酸的部位都可能会合成生长素

C.在植物体内,有蛋氨酸的部位都可能会合成乙烯

D.此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答题关键是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A.从图中可知,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浓度升高会促进菠萝开花,同时乙烯浓度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两者发挥作用的过程不同,故不属于拮抗作用,A错误;

B.在植物体内,有色氨酸的部位不一定会合成生长素,若乙烯浓度高的地方,生长素的合成会受到抑制,则不会合成生长素,B错误;

C.在植物体内,有蛋氨酸的部位都可能会合成乙烯,C正确;

D.此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形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遗传信息是指DNA或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A错误;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B错误;

C.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C正确;

D.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一个DNA分子,但在染色体复制着丝点未分裂时,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宜使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的目的是使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水解

C.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