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18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永春三中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永春三中2014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

1.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

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3.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4.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最初是临时机构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5.《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

A.保护私有财产B.追究刑事责任C.体现公共意志D.保护监护人权利

6.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C.贵族政治、列国分立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7.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中,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

C.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D.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

8.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人需要政府管理,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9.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流行歌谣唱到: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

10.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殒强的侵华工具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

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

12.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

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13.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

“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

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4.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对其观点的准确理解()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5.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

“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

”“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D.以退让求合作

16.《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

“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耶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舰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当年幸存苦的控诉材料

17.右图是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场景。

以下有关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③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没有完成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8.《咬文嚼字》杂志认为右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

其理由是()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C.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0.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

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10多年。

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②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1.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

“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

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

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

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

”这一事件应为()

A.开国大典B.颁布第一部宪法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22.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逭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3.“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毛泽东访问苏联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D.周恩来访问印度

24.《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的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

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2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27、29题各12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2: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3: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4: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1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4分)

 

(2)据材料2,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2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3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3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2:

按照: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3: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

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造成诗人具有上述感情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统一问题的认识。

(4分)

 

28、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特点?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8分)

 

(2)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和以往的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

(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商务总监督或领事,将遵奉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置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他的官宪处理。

——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子爵(英国外交大臣)致奉命与

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代表函》

材料二:

“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1月4日《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材料三:

“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相同?

依据材料指出,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

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4分)

 

(2)从材料一、二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

材料二中的“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指的是什么?

(4分)

 

(3)英国在什么时间依据什么条约取得了这种特权?

这种特权损害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4分)

(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6.

(1)

 

(2)

 

(3)

 

(4)

 

27.

(1)

 

(2)

 

(3)

 

28.

(1)

 

(2)

 

29.

(1)

 

(2)

 

(3)

 

历史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BA6-10CCCAB11-15BBCAC16-20CBABA21-25CCCCD

二、非选择题

26.

(1)秦汉: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4分)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2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3分)

(4)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等。

(3分)

27.

(1)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或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

(6分)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6分)

(4)认识: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8分)

28.

(1)新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向西方寻求救国之路,特别是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加剧了中国的阶级矛盾的情况下爆发的。

洪仁玕等领导者对西方的认识。

(8分)

(2)因素: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

不同:

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内阁制和三权分立制度。

(6分)

29.

(1)相同。

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材料二中的“绝对管辖权”最能代表。

(4分)

(2)因为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未能取得领事裁判权,所以在1843年英国政府又指示英国代表向清政府索取这一特权。

指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中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分)

(3)通过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中获得了该特权。

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