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上册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2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76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四语上册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上册备课.docx

《四语上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上册备课.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语上册备课.docx

四语上册备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四年级上册备课笔记

陈继荣

第一组课文专题:

自然奇观

1、观潮

(本文选自赵宗成、朱明元《喜看今日钱塘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

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

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

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附:

板书设计:

观潮

远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雄伟壮观(天下奇观)

近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应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八月十五是最佳观潮时间。

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

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全部灌输给学生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是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整理,教学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活、知识面更广。

所以,课前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收集的资料毕竟不会很全面,所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够学出效果。

课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来举办一些小报展览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作者杨逸畴)

●●●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

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藏)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

长:

504千米最深6009米

第一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370千米最深2133米作比较

(秘鲁)科尔卡大峡谷长90千米最深3200米

奇异景观雪山冰川原始林海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充满科学性、知识性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而美丽,虽然有点难理解,但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探索、了解的兴趣。

因此,我就从激趣入手,利用学生们求知的好奇心,采用探索、寻奇的方式,逐步揭开雅鲁藏布大峡谷神秘的面纱。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及旁白,全面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外貌,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及外观。

从而理解“咫尺”、“马蹄形”、“海拔”这些词语的意思。

尤其是在多媒体上展现“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的不同水流的画面,通过对比,更让学生领略到了水的千姿百态,这些正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它可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从理解词语入手,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如:

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还有“最长”“最深”的数据说明也写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文章用词谨慎、科学,理解了重点词语,也就理解了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文章每段有一个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抓住句子来理解内容,是学习这篇课文写作手法的一个方法。

【名言欣赏】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3、鸟的天堂

(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指导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

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

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

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

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

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

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

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

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

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

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

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

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

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

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

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

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

如:

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

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参考资料】

1.榕树:

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

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

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

其覆盖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鸟儿栖息其上。

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

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板书:

树大而茂盛静态美

鸟的天堂

(和谐)鸟多而快乐动态美

 

【教学反思】

走近鸟儿——感受人鸟共生

美丽的大榕树,自由栖息的鸟儿,它们彼此相伴相融,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学生不禁要问:

为什么这株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呢?

教学中,抓住学生关心的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可以达到一举多得:

深刻理解课文;感受人鸟共生;保护自然生态。

承接了学生的质疑,引出了对话的话题,师生彼此之间交互对话,感受了当地农民爱鸟、护鸟的和谐共生。

同时要求学生去保护益鸟。

名人名言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4*火烧云

(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1.CAI课件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

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

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

评价。

小结: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

多有趣呀!

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

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

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

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

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

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