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31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0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x

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三

高二生物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

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消化液

A.

B.

C.

D.

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1.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

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

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7.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8.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

2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2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

2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5.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7.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

二、多项选择题

28.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29.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值D.渗透压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8小题,共80分。

30.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

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

、HPO4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31.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

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

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

32.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

然而50多岁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

次日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

当天在玉米地发现他时,已经死亡多时。

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

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

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

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

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

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______天气。

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相对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

其中高某是因内环境因素        减少,导致_______________降低而出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的。

 

高二生物期终复习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答案

1—5DBCDD

6—10ADDCD

11—15DBDDC

16—20CCBBC

21—22BC23-27DABBB28ABD29ACD

30.⑴②③⑵自由扩散4三

⑶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⑷PH值

⑸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

31.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3)消化系统 循环(4)循环系统、排泄。

循环系统、呼吸。

32.

(1)高温 出汗 

(2)产热多于散热

(3)无机盐减少,渗透压降低

 

高二生物练习2

一、单选题

1.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

2.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3.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

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纤维    D.效应器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

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

运输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7.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

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8.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0.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1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2.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

14.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         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B.向左摆

C.向右摆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15.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

A.沃泰默B.巴甫洛夫C.沃森和克里克D.斯他林和贝利斯

16.以下可以口服的是()

A.胰岛素B.生长激素C.抗体D.甲状腺激素

17.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

19.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

 A.食欲不振 B.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C.行为呆笨而迟缓 D.身体臃肿

20.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

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2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22.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23.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24.激素从释放到消失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该激素的半衰期。

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仅为数分钟,极少数激素(如肾上腺素)的半衰期仅为数秒。

激素半衰期短则()

A.有利于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B.使反应发生慢

C.使作用时间长D.使作用范围广

2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7.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值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28.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不确定

2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综合作用的最恰当的实例是:

()

A.水螅受到刺激身体缩成一团

B.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C.春季青蛙开始繁殖后代

D.正常人服用大量葡萄糖后,过一段时间体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30.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的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1.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激素、递质

C.淀粉酶、解旋酶D.肝糖元、丙酮酸

32.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33.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c的末端形成的是突触前膜B.兴奋在该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由a到c

C.该图最少有两个突触D.当b兴奋的时候膜外为正电位

3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人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35.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量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3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激素、抗体、载体x进入细胞(a)

B.抗体、载体、酶xx与y结合x被消除(b)

C.载体、抗体、酶x变成其他物质(c)

D.载体、酶、抗体

37.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38.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

二、多选题

39.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4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41.某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将可能发生的生理现象有()

A.肝糖元分解加强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

C.非糖物质合成加强   D.排出的尿量减少

42.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

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

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

用于细胞2的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

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三、简答题

43.(10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2)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性。

(3)图中生理过程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

(4)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_;⑤为_________。

(5)用简明短短语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0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皮肤对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2)左图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称为中枢,通过该中枢的调节,使皮肤

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3)若人处于剧烈运动状态,

结构的变化是,与

结构一起使机体增加散热。

(4)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但

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原因是,

的活动结果,维持了机体的的平衡。

的活动中的液体有臭味,说明其中有___产生.

45.(8分)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神经系统中,________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________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2)甲状腺发育的主要调节过程是A~[]性腺(靶器官)([]内填写字母顺序);食物消化主要调节过程是[]调节([]内填写字母顺序)。

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和__________;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CO2对人呼吸频率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46、如果某人可以看懂文字,但自己却不会讲话,则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区受损。

有一喝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

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三个结构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47.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

]的名称是_________。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_________。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

]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48.右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靶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饭后,胰静脉

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分泌的。

(3)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4)若图中靶细胞为病原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