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36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docx

09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

第四章服装用织物的染整

第一节前处、染色和印花

坯布:

未经染整加工的织物统称为坯布或原布。

一、前处理(练漂)

前处理:

是印染加工的准备工序。

前处理目的:

在坯布受损很小的条件下,除去织物上的各类杂质,坯布织物成为洁白、柔软并有良好润湿性能的染印半制品。

(一)烧毛

1、织物烧毛:

是将平幅织物快速地通过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烧去织物表面绒毛。

2、烧毛的目的

(1)去除织物表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

(2)合成纤维混纺织物烧毛可以避免或减少在服用过程中的起球现象。

(二)退浆

1、退浆:

去除机织物经纱上浆料的过程,同时还能去除少量天然杂质,有利于以后的煮练及漂白加工,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2、方法在热的烧碱作用下,淀粉或化学浆都会发生剧烈溶胀,使浆料与织物间的粘着力降低,然后经过热水和机械搓洗而除去。

(三)煮练

煮练:

去除大部分天然杂质,如蜡状物质、果胶物质、含氮物质等。

煮练目的:

去除织物上的大部分天然杂质,使织物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有利于后续染整加工的进行(便于印染过程中染料的吸附与扩散)。

(四)漂白

1、漂白:

用漂白剂去除纤维上的色素,使纤维具有必要的白度的加工过程。

2、漂白的目的:

去除纤维上的色素,赋予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以改善外观和有利后续加工,而纤维本身则不遭受显著的损害。

3、漂白剂:

次氯酸锅(NaCIO)或过氧化氢(H2O2)。

(五)增白

1、增白:

采用荧光增白剂对织物进行增白处理。

2、原理:

荧光增白剂发放的蓝紫色光与织物上反射出的黄色光混合成白光。

3、不同纤维选用不同的增白剂。

因不同增白剂对不同纤维的亲和力不同则牢度不同。

(六)丝光

1、丝光:

指棉、麻织物在一定张力下,用浓烧碱溶液处理的加工过程。

经过丝光的棉、麻织物其强力、柔软性、光泽、可染性、吸水性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2、用液(态)氨对棉纤维进行处理也会获得与浓烧碱溶液丝光一样的变化。

然而,棉纤维的溶胀变化程度不如碱丝光剧烈,但处理效果均匀,特别是织物的弹性和手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七)热定形

1、热定形:

将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经高温加热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的过程。

2、热定形目的:

消除织物上已经存在的皱痕,防止织物在湿热条件下产生难以去除的皱痕,提高织物热稳定性。

3、应用:

主要针对合纤及其混纺织物。

各类织物主要预处理工艺

类别

主要预处理工艺

棉织品

烧毛、退浆、精练、漂白、丝光

麻织品

烧毛、退浆、精练、漂白

丝织品

精练、漂白(绢纺类:

烧毛)

毛织品

洗毛、炭化、洗呢、漂白

人造纤维织品

烧毛、退浆、精练、漂白

合成纤维织品

退浆、精练、漂白、预定型

二、染色

(一)概述

1、染色:

是指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或织物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

或染色:

是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使纺织材料染上颜色的过程。

2、染色织物的质量要求

(1)符合指定颜色的色泽

(2)色泽均匀(3)染色牢度符合要求

均匀度:

是指染料在染色产品表面以及在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程度。

染色牢度:

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织物上的染料能经受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而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或不褪色的能力)。

3、染色牢度分类及等级

(1)牢度分类-----染色牢度根据染料在织物上所受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分类:

①耐洗色牢度②耐摩擦色牢度③耐日晒色牢④耐汗渍色牢度

⑤耐热压(熨烫)色牢度⑥耐干热(升华)色牢度⑦耐氯漂色牢⑧耐气候色牢度

⑨耐酸滴和碱滴色牢度⑩耐干洗色牢度⑾耐有机溶剂色牢度⑿耐海水色牢度

⒀耐烟熏色牢度⒁耐唾液色牢度等。

(2)牢度等级

①日晒牢度分为八级,一级最差,八级最好。

②皂洗、摩擦、汗渍等牢度都分为五级。

五级最好。

(除日晒牢度分为八级,其它牢度分为五级)

4、染色产品的用途不同,对染色牢度的要求不同。

5、织物染色方法

(1)浸染

①浸染:

是将织物反复浸渍在染液中,使织物和染液不断相互接触,经过一定时间把织物染上颜色的染色方法。

②应用:

小批量织物的染色或散纤维和纱线的染色。

(2)轧染

①轧染:

是先把织物浸渍染液,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的压力,轧去多余染液,同时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组织空隙中,再经过汽蒸或热熔等固色处理的染色方法。

②应用:

适用于大批量织物

(二)染料与颜料

1.染料

(1)染料:

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化合物,大多能溶于水,或在染色时通过一定化学试剂处理变成可溶状态。

染料对纤维有亲和力。

能上染纤维并具有一定的色牢度。

(2)分类

①根据来源分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种。

②按化学结构分类偶氮染料、蒽醌染料、三芳甲烷染料、靛类染料、硫化染料等。

③根据染料的应用性能来分类

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等。

2.颜料(涂料)

(1)颜料:

是不溶于水的有色物质,颜料对纤维无亲和力或直接性,因此不能上染纤维,必须依靠粘合剂的作用而将颜料机械地粘着在纤维制品的表面。

包括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大类。

(2)涂料色浆:

颜料加粘合剂,或添加其他助剂调制成的上色剂称为涂料色浆。

在美术用品商店出售的织物手绘颜料即属此类。

(3)涂料印花

①涂料印花:

用涂料色浆对织物进行着色的方法称涂料印花或涂料染色。

②涂料印花的牢度主要决定于粘合剂与纤维结合的牢度。

③缺点:

手感发硬,不宜大面积印花。

④优点:

适用于各种纤维,且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工艺简单,不需水洗,污染少等。

(三)各类染料的染色性能

1、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及不溶性偶氮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

2、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媒介染料)、活性染料用于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染色。

3、分散染料主要用于涤纶、醋酯、锦纶、维纶的染色。

4、阳离子染料(碱性染料)主要用于腈纶染色。

5、酸性含媒染料(金属络合染料)用于羊毛锦纶的染色。

但颜色不鲜艳。

(四)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

1.染料性质

酸性染料是一类在酸性介质上染蛋白质纤维的染料,在水溶液中呈阴荷性。

酸性染料—SO3Na→酸性染料——SO3-+Na+

2.羊毛性质

羊毛是两性高分子电解质,毛纤维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呈现出三种状态:

pHPI

羊毛带正电羊毛不带正电羊毛带负电

3.酸性染料与羊毛的结合力(上染原理)

(1)库仑力

在酸性条件下pH<4.8(羊毛的等电点PI=4.8)时,羊毛带正电,能与染料负离子间产生静电吸附,这时酸性染料与羊毛以库仑力结合,pH越小,纤维吸酸越多,染料与纤维分子的静电吸引力越大,吸附染料就越多,上染率越高。

但是pH过小时,染料与纤维之间作用力过大,不易染匀且羊毛易损伤,使手感粗糙,强度下降,所以染浴需在弱酸条件下(pH=3左右)染色。

用酸调节染色。

(2)范德华力和氢键力

分子间的结合力即范德华力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染料与纤维之间作用力也越大。

由于弱酸性染料分子量大,所以染料与纤维的分子间亲和力较高。

弱酸性染料上染羊毛纤维的结合力静电引力即库仑力和分子间的结合力即范德华力。

4、染色工艺

(1)弱酸性染料染色处方(o.w.f)

染料2%

pH值:

3

元明粉5%

匀染剂MF1%

浴比:

1:

50

(2)升温曲线

5.染浴应加入的染料和助剂用量计算

染浴应加所配溶液体积(ml)=染物重量(g)×配方用量百分率÷所配溶液浓度(g/ml)

6.染浴体积(染液体积)计算

浴比=染物重量(g)/染浴体积(ml)

染浴(ml)=计算染浴应加染料(ml)+计算染浴应加助剂(ml)+水(ml)

加水量(ml)=染料量(ml)-染液量(ml)-助剂量(ml)

三、印花

(一)概述

1、印花:

织物局部印制上染料或颜料而获得花纹或图案的加工过程称为印花。

2、按印花材料分类

织物印花(占印花的绝大部分);纱线印花;毛条印花。

3、织物印花全过程

图案设计→花筒雕刻(或筛网制版)→色浆配制→印制花纹→蒸化→水洗后处理等几个工序。

(二)印花方法

1.按设备分

(1)辊筒印花

①辊筒印花:

由若干个刻有凹纹的印花铜辊,围绕着一个承压滚筒呈放射形排列,称为放射式凹纹辊筒印花机,在这种印花机上进行印花称为辊筒印花。

②优点:

Ⅰ劳动生产率高,适宜于大批量生产;

Ⅱ花纹轮廓清晰、精细,富有层次感;

Ⅲ成本低。

③缺点:

Ⅰ印花套色数受到限制;

Ⅱ单元花样大小和织物幅宽所受的制约较大;

Ⅲ织物上先印的花纹受后印的花筒的挤压,会造成传色和色泽不够丰满,影响花色鲜艳度。

(2)筛网印花

①筛网印花:

用筛网作为主要的印花工具,有花纹处呈缕空的网眼,无花纹处网眼被涂覆,印花时,色浆被刮过网眼而转移到织物上。

②根据筛网的形状分类:

平版筛网印花和圆筒筛网印花。

③特点:

对单元花样大小及套色数限制较少,花纹色泽浓艳,印花时织物承受的张力小,因此,特别适合于易变形的针织物、丝绸、毛织物及化纤织物的印花。

但其生产效率比较低,适宜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3)转移印花

①转移印花:

是先将花纹用染料制成的油墨印到纸上,而后在一定条件下使转印纸上的染料转移到织物上去的印花方法。

②优点:

转移印花的图案花型逼真,艺术性强,工艺简单,特别是干法转移无须蒸化和水洗等后处理,节能无污染,缺点是纸张消耗量大,成本有所提高。

(4)全彩色无版印花:

是一种无须网版及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案处理和数字化控制的新型印花体系,工艺简单、灵活。

全彩色无版印花有静电印刷术印花和油墨喷射印花两种。

2.按印花工艺分

(1)直接印花

①直接印花:

是将含有染料或颜料、糊料、化学药品的色浆直接印在白色织物或浅地色织物上(色浆不与地色染料反应),获得各色花纹图案的印花方法。

②特点:

印花工序简单,适用于各类染料,故广泛用于各类织物印花。

(2)拔染印花

①拔染印花:

在织物上先染地色后印花,通过印花色浆中能破坏地色的化学药剂(称拔染剂)而在有色织物上显出图案的印花方法。

②拔白印花:

印花处成为白色花纹的拔染工艺称为拔白印花。

③色拔印花

如果在含拔染剂的印花色浆中,还含有一种不被拔染剂所破坏的染料,在破坏地色染料的同时,色浆中的染料随之上染,从而使印花处获得有色花纹的称为色拔印花。

④特点:

拔染印花能获得地色丰满、轮廓清晰、花纹细致、色彩鲜艳、花色与地色之间无第三色的效果。

印花工艺烦琐,成本较高。

(3)防染印花

①防染印花:

是在未经染色(或尚未显色,或染色后尚未固色)的织物上,印上含有能破坏或阻止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或固色)的化学药剂(防染剂)的印浆,局部防止染料上染(或显色)而获得花纹的印花方法。

②防白印花

织物经洗涤后印花处呈白色花纹的称为防白印花;

③着色防染印花

若在防白的同时,印花色浆中还含有与防染剂不发生作用的染料,在地色染料上染的同时,色浆中染料上染印花之处,则印花处获得有色花纹,这便是着色防染印花(简称色防)。

④特点工艺较短,适用的地色染料较多,但花纹一般不及拔染印花精细。

第二节服装用织物的后整理

一、概述

1、整理:

一般为织物经染色或印花以后到成品前所进行的全部加工过程。

加工过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定的机械设备,旨在改善织物内在质量和外观,提高服用性能,或赋予其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2、整理的目的

(1)使面料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

如定(拉)幅、机械或化学防缩、防皱和热定定型等。

(2)增进服装面料外观包括提高服装面料光泽、白度,增强或减弱服装面料表面绒毛等。

如增白、轧光、电光、轧纹、磨毛、剪毛和缩呢等。

(3)改善服装面料手感。

如柔软、滑爽、丰满、硬挺、轻薄和厚实等。

(4)提高服装面料耐用性能。

如防蛀、防霉整理等。

(5)赋于服装面料特殊性能。

如阻燃、抗菌、防污、拒水、拒油、防紫外线、抗静电等,这种整理也称为纺织品功能整理和特种整理。

3、整理的分类

(1)按整理方法来分类

①物理机械整理

Ⅰ物理机械整理:

利用水分、热能、压力或拉力等机械作用来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达到整理的目的。

Ⅱ特点:

纤维在整理过程中,只有物理性能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

如拉幅、热定形、轧光、电光、轧纹、起毛、剪毛、缩呢、煮呢和蒸呢等等。

②化学整理

Ⅰ化学整理:

利用一定的化学整理剂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和改善织物品质、改变织物服用性能的加工方式。

Ⅱ特点:

化学整理剂与纤维在整理过程中形成化学的结合,使整理品不仅具有物理性能变化,而且还有化学性能的变化。

如树脂整理、阻燃整理、防蛀整理。

③物理—化学整理

Ⅰ将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结合进行。

Ⅱ特点:

整理品在整理加工中,既有机械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如耐久性轧纹整理和仿鹿皮整理等。

(2)按照服装面料整理效果的耐久程度分

①暂时性整理

服装面料仅能在较短时间内保持整体效果,经水洗或在使用过程中,整理效果很快降低甚至消失。

如暂时性轧光或轧花整理等。

②半耐久性整理

服装面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整理效果,即整理效果能耐较少次数的洗涤,经多次洗涤后,整理效果仍然会消失。

③耐久性整理

服装面料能较长时间保持整理效果。

即整理效果能耐多次洗涤和较长时间使用预计消失。

如树脂整理、反应性柔软剂的柔软整理。

二、棉织物的整理

(一)拉幅

1、拉幅整理:

根据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可塑性的性质,将其幅宽缓缓拉至规定尺寸,达到均匀划一、形态稳定、符合成品幅宽的规格要求。

2、拉幅机

(1)拉幅机类型:

有布铗拉幅机和针板拉幅机等,

(2)拉幅机主要部分包括:

给湿、拉幅和烘干,有时还附有整纬等辅助装置。

(二)轧光、电光及轧纹整理

1、轧光整理:

利用棉纤维在湿、热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织物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及机械压力下,纱线被压扁,竖立的绒毛被压伏在织物的表面,从而使织物表面变得平滑光洁,对光线的漫反射程度降低,从而增进了光泽。

2、电光整理及原理:

通过表面刻有密集细平行斜线的加热辊与软辊组成的轧点,使织物表面轧压后形成与主要纱线捻向一致的平行斜纹,对光线呈规则地反射,改善织物中纤维的不规则排列现象,给予织物如丝绸般的柔和的光泽外观。

3、轧纹整理

(1)轧纹整理:

利用刻有花纹的轧辊轧压织物,使其表面产生凹凸花纹效应和局部光泽效果。

(2)轧纹机

由一只硬辊筒(铜制可加热)及一只软辊筒(纸粕pò)组成,硬辊筒上刻有阳纹的花纹,软辊筒为阴纹花纹,两者相互吻合。

(三)硬挺整理

1、硬挺整理:

利用具有一定成膜性能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制成浆液,在织物表面形成薄膜,从而使织物获得具有平滑、硬挺、厚实、丰满等各种触摸感觉,并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常用硬挺整理剂---淀粉;甲基纤维(MC);聚乙烯醇(PVA)等。

(四)柔软整理

1、柔软整理:

使织物柔软的整理过程。

2、方法

(1)机械法:

将织物多次揉屈,以降低织物的刚性,使织物能回复至适当的柔软度。

(2)化学法:

采用柔软剂对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的方法。

柔软剂:

指能使织物产生柔软、滑爽作用的化学药剂。

柔软剂的作用:

是减少织物中纱线之间和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织物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3、分类:

按其耐洗性可分为暂时性和耐久性两大类。

反应型柔软剂:

可与纤维发生共价反应,具有耐磨、耐洗的效果,故又称耐久性柔软剂。

(五)机械预缩整理

1、织物缩水率:

以织物按规定方法洗涤前后的经向或纬向的长度差占洗涤前长度的百分率来表示。

2、不同纤维制成的织物其收缩性不同。

例如,某些毛织物在初次洗涤及以后洗涤中,都容易发生很大的收缩,同时,还易发生毡缩。

棉和麻纤维织物的初次收缩虽然有时较大,但其后续收缩都不很高。

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织物经过热定形后,其缩水不大。

3、预缩:

利用机械物理方法使织物得到回缩,尺寸稳定。

4、预缩整理原理:

是利用机械物理方法改变织物中经向纱线的屈曲状态,使织物的纬密和经纱屈曲增加,织物的长度缩短,具有松弛结构,从而消除经向的潜在收缩。

润湿后由于经纬间还留有足够的余地,便不再引起织物经向长度的缩短。

(六)树脂整理

1、树脂整理:

是一种用合成树脂或交联剂使纺织物具有抗皱防缩等性能的化学整理方法。

2、树脂整理发展过程

树脂整理经历了防缩防皱、洗可穿和耐久性压烫整理三个阶段。

3、树脂整理工艺

(1)预焙bèi烘法:

采用织物浸轧树脂、烘干、高温焙烘(形成交联),而后再进行服装加工。

印染厂主要采用此法。

(2)延迟焙烘法:

织物浸轧树脂烘干后,制成服装,然后再根据要求进行压烫、焙烘。

4、对整理剂释放甲醛需控制

由于整理剂大多是含有甲醛的氨基树脂,织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释放出甲醛,微量甲醛(1-2mg/kg)就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各国政府都先后制定了各种控制织物释放甲醛的法规和标准,研究了各种降低整理品释放甲醛的措施,开发了少甲醛或无甲醛的整理剂。

三、毛织物的整理

(一)概述

1、按加工方法分类:

精纺毛织物和粗纺织物。

(1)精纺织物特点

结构紧密,纱支较高,呢面光洁,织纹清晰而富有弹性,要求整理后呢面平整洁净,光泽悦目,织纹清晰,手感丰满和滑爽挺括。

(2)粗纺织物特点

质地疏松,纱支较低,呢面多为绒毛覆盖,手感丰满而厚实,要求整理后织物紧密厚实,柔润滑糯,表面绒毛均匀整齐,不露底,不脱落,不起球。

2、毛织物整理分类

(1)根据毛织物品种和外观风格(表面状态)分类

分为光洁整理、绒面整理、呢面整理。

光洁整理多属于精纺;绒面整理、呢面整理多属于粗纺。

①光洁整理(光面整理)

经过光洁整理的织物,呢面平整光洁,织纹清晰,光泽自然持久。

如派力司、凡立丁等织物需光洁整理。

②绒面整理

经过绒面整理的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绒毛,使织物织纹隐蔽,花形柔和且富有弹性。

工序需缩绒、起毛形成较长的绒毛。

如顺毛大衣呢、立绒大衣呢等。

③呢面整理

具有因毡化而形成的表面,不显织纹,呢面平整,手感厚实而有身骨。

绒毛由较重缩缩绒而来。

如平厚大衣呢、麦尔登等。

(2)以烘干(或织物干湿)为界,分为湿整理和干整理

以烘干为界,烘干前湿态进行的工序叫湿整工序,烘干后干态进行的工序叫干整工序。

精纺毛织物一般整理工序主要为:

生坯检验→修补→烧毛→洗呢→煮呢→染色→吸水→烘干→中检→熟修→刷毛→剪毛→刷毛→给湿停放→蒸呢→电压→成品检验→卷呢→包装

粗纺绒毛织物一般整理工序主要为:

生坯检验→修补→洗呢→脱水→缩呢→洗呢→脱水→烘干→中检→熟修→起毛→刷毛→剪毛→刷毛→蒸呢→成品检验→卷呢→包装

①湿整理:

毛织物在湿、热条件下,借助于机械力的作用进行的整理,称为湿整理

②干整理:

毛织物在干态条件下,利用机械力和热的作用,改善织物性能的整理称为干整理。

湿整理工序包括:

煮呢、缩呢、洗呢和烘呢等。

干整理工序有:

起毛、剪毛、刷毛、电压和蒸呢等。

(二)毛织物的湿整理

1、洗呢

(1)洗呢:

是利用净洗剂对羊毛织物润湿、渗透,再经机械挤压作用使污垢脱离织物,分散于洗呢液中。

(2)洗呢目的:

主要是去除纺纱时的和毛油,织造过程中上的浆料以及其他油污、尘埃等杂质,可改善羊毛纤维的光泽、手感、润湿及染色性能。

(3)洗呢剂(洗剂)选择

不同洗呢剂有不同的洗呢效果,应根据呢坯的含杂和产品风格要求选择适当洗呢剂。

净洗剂LS,洗后呢坯较为松软,但易使呢面发毛。

洗涤剂209,水溶液呈中性,较净洗剂LS好,洗后呢坯手感丰满柔软,但价格高。

雷米邦A,洗涤力稍差,但在碱性介质中较好,洗后呢坯较滑润。

洗涤剂105,洗净效果好,洗后呢坯稍感糙。

2、煮呢

(1)煮呢:

将呢坯以平幅状态置于热水中在一定的张力和压力下进行的定形过程。

(2)煮呢目的:

是使织物不仅尺寸稳定,避免以后湿加工时发生变形、折皱等现象,同时也使呢面平整,赋予织物柔软和丰满的手感及良好的弹性。

(3)煮呢的原理:

是利用湿、热和张力作用,使羊毛纤维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氢键和盐式键等减弱和拆散,消除纤维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的内应力,同时使分子链取向伸直,在新空间位置建立新的稳定的交联,提高羊毛纤维的形状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收缩性,从而产生较好的定形效果。

3、缩呢(缩绒)

缩呢:

是在温度、湿度及机械力的作用下,利用羊毛的缩绒性能,使织物在长度和宽度方向达到一定程度的收缩,即产生缩绒现象。

通过缩绒使织物表面覆盖一层绒毛,将织纹遮盖,织物的厚度增加,手感丰满柔软,保暖性更佳。

4、烘呢拉幅(烘干)

烘呢拉幅目的:

烘干织物,并保持一定的回潮率和稳定的幅宽,,并使织物展平,以便进行干整理加工。

(二)干整理

1、起毛整理起毛也叫拉绒或拉毛。

(1)起毛:

由起毛机的钢丝或刺果将织物中的纤维一端拉出,而形成绒毛或长毛。

在粗纺织物中,除少数品种外,大部分需进行起毛整理,起毛是粗纺毛织物的重要整理加工过程,精纺毛织物要求呢面清晰、光洁,一般不进行起毛。

(2)起毛目的:

使织物呢面具有一层均匀的绒毛覆盖织纹,使织物的手感柔软丰满,保暖性能增强,光泽和花型柔和优美。

2、剪毛

剪毛目的:

精纺毛织物要求剪去表面绒毛,使呢面光洁,织纹清晰,提高光泽,增进外观效果。

而粗纺毛织物要求剪毛后,绒毛整齐,绒面平整,手感柔软。

3、刷毛

毛织物在剪毛前后,均需进行刷毛。

刷毛目的:

剪前刷毛是为了除去毛织物表面杂质及各种散纤维,同时可使纤维尖端竖起,便于剪毛;剪后刷毛是为了去除剪下来的乱屑,并使表面绒毛梳理顺直,增加织物表面的美观光洁。

4、蒸呢

蒸呢:

是织物在一定张力和压力的条件下用蒸汽蒸一定时间,使织物呢面平整挺括,光泽自然,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降低缩水率,提高织物形态的稳定性。

5、电加压(电压、压呢)

电加压: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及压力作用下,通过电热板加压一定时间,使织物呢面平整、身骨挺括、手感滑润,并具有悦目的光泽。

6、防毡缩整理

(1)定向摩擦效应D.F.E:

逆鳞片指向运动(向毛尖)的摩擦系数μ2较顺鳞片μ1的为大,(μ2-μ1)叫定向摩擦效应。

(2)定向摩擦效应越大,缩绒性越大。

(3)防缩整理

防止或减少毛织物在洗涤或服用过程中发生毛毡缩的整理过程。

(4)防缩整理原理

是减小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使羊毛纤维之间在发生相对移动时,不会产生缩绒现象。

(5)防缩方法

①“减法”防毡缩整理:

通过化学方法适当破坏羊毛表面的鳞片层。

②“加法”防毡缩整理:

在纤维表面沉积一层聚合物(树脂),即填平鳞片。

为了提高纺毡缩效果,使毛织物达到机可洗或超级耐洗的水平,通常可以采用降解——树脂两步法进行防毡缩整理.

7.防皱整理和耐久压烫整理

羊毛防皱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