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1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docx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

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对地球影响的对应措施

制作:

宋蔡胤

组长:

慎菲菲

成员:

徐英韩淑婷褚凡张芳敏

1。

产生: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2。

影响:

环境影响

1)气候转变: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

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

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

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

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4块年龄由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

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

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

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

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

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i)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

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

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

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

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

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

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

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

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

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

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

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

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

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

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该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应对温室效应的尝试

首先,暂订2050年作为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综合各种温室效应气体的影响,预计地球的平均气温届时将要提升两度以上。

一旦气温发生如此大幅提升,地球的气候将会引起重大变化。

  因此为今之计,莫过于竭尽所能采取对策,尽量抑制上升的趋势。

目前国际舆论也在朝此方向不断进行呼吁,而各国的研究机构亦已提出各种具体的对策方案。

  可惜仔细检视各种方案之后,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一项对策足以独挑大梁解决问题。

因此,吾人遂有必要寻求一切可能性,全面考量这些对策方案究竟具有何等效果。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

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

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

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

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

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五、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

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学能是一项长期工程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

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

由于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为低。

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炭必须排放相当于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

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炭,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

亦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课税愈重。

至于消费方面的情形亦复加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炭订为23%,在天然瓦斯订为13%。

  当然,现今阶段只不过是有这么一个构想而已。

但若果真付诸实行,可望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提供大约5%的抑制效果。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

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

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

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

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

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为新的干净能源。

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十、彻底、简单、最佳方案

  

低碳因温室效应成为时尚名词

地球表面的C循环:

  从大气中的CO2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C经过,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然分解者分解、燃烧、动物的呼吸作用等等化学|生物过程,变成CO2,重新返回大气。

  本来上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把地球表面上那些过多的对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有害的CO2、SO2...都以矿物质的形式埋到了地下,是人类自己把它们挖出来使用,才会造成温室效应,引起了气候变暖,酸雨也是。

  最终方案:

逐步停止到最后全面停止石油、煤炭、天然气、硫磺。

的开采和使用,并且,通过什么途径把过多的C从地球表面上消失{把过多的C埋到地下,这应该是人类目前所必须做的。

地球表面的C循环,那总之就是一个循环....没有人可以阻止地球表面上的C氧化的。

  很显然,温室效应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

应该说是:

人类把C挖出来使用后才出现的。

很显然的,种树,对于温室效应只是暂时的,对CO2的减少只是暂时的。

因为发生化学反应,C原子数量不变,很显然的地球表面上的C,那就是一个循环的。

连到小学生都会想明白的,不断往这个循环里面加入C就只会使得,地球表面上的C越来越多的。

很显然的,当天然气以及那些所有的燃料都被挖出来使用后,地球表面的情况,就会跟亿万年以前的地球一样了,这样的话,不仅物种会死,人也会死的啊!

  开发新能源具有非常,沉重的历史使命。

开发新能源就是拯救地球!

开发新能源就是拯救全人类!

总之,那些地下C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迟早都会用完的。

但是树林对于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很大的。

树林是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金光集团的速生林对环境是只有破坏意义的!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此外也有可能是自然规律,因为古代恐龙时期地球比现在还热。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上的一种物理特性。

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合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

这温度上的差别是由于一类名为温室气体所引致,这些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而影响到地球整体的能量平衡。

在现况中,地面和大气层在整体上吸收太阳辐射後能平衡于释放红外线辐射到太空外(图一)。

但受到温室气体的影响,大气层吸收红外线辐射的份量多过它释放出到太空外,这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此过程可称为‘天然的温室效应’。

但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结果让更多红外线辐射被折返到地面上,加强了‘温室效应’的作用。

  图一简略地说明地球大气层的长期辐射平衡情况。

太阳总辐射量(240瓦每平方米)和红外线的释放量应要均等。

其中约三分之一(103瓦每平方米)的太阳辐射会被反射而馀下的会被地球表面所吸收。

此外,大气层的温室气体和云团吸收及再次释放出红外线辐射,使到地面更暖,高出约33℃。

  (来源:

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1994:

RadiativeForcingofClimateChangeandAnEvaluationoftheIPCCIS92EmissionScenario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U.K.)

  温室气体种类

  温室气体占大气层不足1%。

其总浓度需视乎各‘源’和‘汇’的平衡结果。

‘源’是指某些化学或物理过程使到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相反‘汇’是令其减少。

人类的活动可直接影响各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而因此改变了其浓度。

  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

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

表一显示了一些温室气体的特性。

  ‘全球变暖潜能’(GlobalWarmingPotential)

  各种温室气体对地球的能量平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帮助决策者能量度各种温室气体对地球变暖的影响,‘跨政府气候转变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在1990年的报告中引入‘全球变暖潜能’的概念。

‘全球变暖潜能’是反映温室气体的相对强度,其定义是指某一单位质量的温室气体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于CO2的累积辐射力*。

表二列出‘跨政府气候转变委员会’报告内一些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

对气候转变的影响来说,‘全球变暖潜能’的指数已考虑到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存留时间与及其吸收辐射的能力。

在计算‘全球变暖潜能’的时候,是需要明瞭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演变情况(通常不太了解)和它们在大气层的馀量所产生的辐射力(比较清楚知道)。

因此,‘全球变暖潜能’含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以CO2作为相对比较,一般约在±35%。

  *辐射力的定义是由于太阳或红外线辐射份量的转变而引致对流层顶部的平均辐射改变。

辐射力影响了地球吸收和释放辐射的平衡。

正值的辐射力会使地球表面变暖,负值的辐射力使地球表面变凉。

  温室气体浓度的转变

  i)二氧化碳(CO2)

  夏威夷的冒纳罗亚观象台在1958年已开始对大气层CO2浓度作仔细量度。

表二显示CO2在大气层中的每年平均浓度由1958年约315ppmv(百万份之一体积)升至1997年约363ppmv。

冒纳罗亚观象台的数据亦反映了每年在北半球因为植物呼吸作用而产生的周期变化:

CO2浓度在秋冬季时增加而在春夏季时减少。

与北半球比较,这种随著植物生长及凋萎的CO2浓度周年变化在南半球的出现时间是刚刚相反,而且变化幅度较小,这种现象在赤度附近地区则完全看不到。

  图二.大气层CO2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表示1974年5月以前的数据,取自ScrippsInstitutionofOceanography。

(‧)表示1974年5月以後的数据,取自U.S.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

(—)表示每月平均值的长期趋势。

  ii)甲烷(CH4)

  CH4在大气层中的增长速度已在近十年减少下来,尤其在1991至1992年间有明显的下降,但在1993年後期亦有些增长。

1980至1990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每年13ppbv(十亿份之一体积)。

  图三.在夏威夷冒纳罗亚观象台收集的空气样本显示大气层中CH4的平均混合比。

蓝点表示量度数据,红线和绿线分别表示CH4混合比短期和长期的变化。

  iii)一氧化二氮(N2O)

  从过往40年间,N2O的平均升幅是每年0.25%(见图四)。

现时在对流层的N2O浓度在312到314ppbv左右。

  图四.大气层中N2O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iv) 氯氟碳化合物(CFCs)

  在各种氯氟碳化合物中,以CFC-11及CFC-12较为重要,因为其浓度比较高与及它们对平流层内的O3有很大影响。

在多种人造的氯氟碳化合物中,以CFC-11及CFC-12的浓度最高,分别约为0.27及0.55ppbv(量度于冒纳罗亚观象台,1997,见图五和六)。

从它们的‘全球变暖潜能’数值,显示这两种气体吸收红外线辐射的能力相当高,估计在八十年代期间除了CO2以外,CFC-11及CFC-12在所有温室气体中对辐射力的影响已占了三份之一。

  图五.大气层中CFC-11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图六.大气层中CFC-12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图二至六取自夏威夷冒纳罗亚观象台

  --------------------------------------------------------------------------------

  表一:

几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特性

  温室气体

  源

  汇

  对气候的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氧化碳

  (CO2)

  1)燃料

  2)改变土地的使用(砍伐森林)

  1)被海洋吸收

  2)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大气平流层中O3的浓度

  甲烷

  (CH4)

  1)生物体的燃烧

  2)肠道发酵作用

  3)水稻

  1)和OH起化学作用

  2)被土壤内的微生物吸取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对流层中O3及OH的浓度,影响平流层中O3和H2O的浓度,产生CO2

  一氧化二氮

  (N2O)

  1)生物体的燃烧

  2)燃料

  3)化肥

  1)被土壤吸取

  2)在大气平流层中被光线分解与及和O起化学作用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大气平流层中O3的浓度

  臭氧

  (O3)

  光线令O2产生光化作用

  与NOx,ClOx及HOx等化合物的催化反应。

  吸收紫外光及红外线辐射

  一氧化碳

  (CO)

  1)植物排放

  2)人工排放(交通运输和工业)

  1)被土壤吸取

  2)和OH起化学作用

  影响平流层中O3和OH的循环,产生CO2

  氯氟碳化合物

  (CFCs)

  工业生产

  在对流层中不易被分解,但在平流层中会被光线分解和跟O产生化学作用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平流层中O3的浓度

  二氧化硫

  (SO2)

  1) 火山活动

  2)煤及生物体的燃烧

  1)乾和湿沉降

  2)与OH产生化学作用

  形成悬浮粒子而散射太阳辐射

  表二:

各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

  温室气体

  留存期(年)

  全球变暖潜能

  20年

  100年

  500年

  二氧化碳(CO2)

  未能确定

  未能确定

  未能确定

  未能确定

  甲烷(CH4)

  12.0

  62

  23

  7

  一氧化二氮(N2O)

  114

  275

  296

  156

  氯氟碳化合物(CFCs)

  未能确定

  未能确定

  未能确定

  未能确定

  i)

  CFCl3(CFC-11)

  45

  6300

  4600

  1600

  ii)

  CF2Cl2(CFC-12)

  100

  10200

  10600

  5200

  iii)

  CClF3(CFC-13)

  640

  10000

  14000

  16300

  iv)

  C2F3Cl3(CFC-113)

  85

  6100

  6000

  2700

  v)

  C2F4Cl2(CFC-114)

  300

  7500

  9800

  8700

  vi)

  C2F5Cl(CFC-115)

  1700

  4900

  7200

  9900

  *排放1Kg该种温室气体相对于1KgCO2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