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2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docx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河北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

河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上是好的。

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和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

”那么,我省当前以及未来的人口形势如何呢?

根据河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现将我省人口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一)河北省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及在全国的地位

河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人口达到6668万,位居全国第6位。

河北省又是一个实行计划生育较早的省份。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率先响应党中央指示,成立节制生育领导小组,开展节制生育知识宣传,之后各级普遍成立了计划生育机构,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1972年正式提出了“晚、少、稀”的生育政策,并将人口计划列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标志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展开。

河北省所总结的人口预测及制定人口规划的“乐亭法”在全国推广。

河北省自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与全国相比,河北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自然增长率自1991年降低到10‰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三低”转变的时间比全国平均水平早6-7年(如图1所示),在各省(市、自治区)排第6位。

二是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并趋于稳定。

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71年的5.01(1966-1970年期间平均为5.15)下降到1990年的2.35,1990年之后又继续下降到2005年的1.58。

三是人们的生育意愿有了转变。

从对河北省承德、邯郸两市农村进行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人们的生育意愿由过去的“多子多福”逐步向“少生优生”转变,但在部分群众中还存在生男孩的偏好,这是生育率出现反弹的一个潜在动力。

图1全国和河北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曲线

(二)控制人口增长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自1972年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河北省累计少出生人口3400多万人,人口规模加速扩张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使人口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和发展中,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北省的计划生育对全国人口控制做出了贡献。

按着全国0-17岁孩子平均花费的社会抚养费计算,河北省少出生人口累计节省家庭和社会抚养费用约1.15万亿元。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全省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缓了青少年人口的增加速度,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由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

同时,全省劳动力负担大大减轻,劳动力负担从1986年(总扶养比为52.04%)起进入了低负担期,人口机会窗口开启,从此迎来数十年的“人口红利”期。

如图2所示,河北省自1986年进入1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低获利期,之后1996年开始进入持续27年的高获利期,其中2008年扶养比最低为34.62%,2023-2033年期间人口机会窗口开始关闭。

与全国相比较,河北省人口红利期的到来大约提前了8-10年,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扶养比下降40%左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农村劳动力负担加重,农村劳动力负担大于城镇。

图2河北省劳动力总负担系数变动

(三)人口素质状况得到提高和改善

建国以来,河北省人口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看,都经历了一个由快速下降到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

1990~1995年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低水平缓慢下降阶段,随后略有波动,但进入21世纪后,下降速度变慢。

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22.6‰下降到2002年的21.52‰、2003年的19.65‰和2005年的16.9‰。

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来看,2000年河北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中等发达国家70.7岁的水平。

河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情况为,1990年70.35岁,2000年72.54岁(其中男70.68岁、女74.57岁)。

全省人口文化素质也发生了显着变化。

一是全省青少年学龄人口大幅度减少。

在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青少年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现有学龄人口的人均投入和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从而促进了全省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是河北省人口文化程度构成显着升高。

河北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955人增加到2000年的2698人;具有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7429人增加到2000年的107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24689人增加到2000年的3913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1990年的36805人减少到2000年的33194人(见图3)。

反映出河北省人口

图31990年和2000年河北省人口受教育状况

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极大提高。

三是河北省人口识字率、文盲率呈可喜变化。

以15岁及以上人口为总体,全省人口识字率由1990年78.38%上升到2000年91.41%;文盲率由1990年21.62%下降到2000年的8.59%。

表明河北省在扫除文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河北省取得以上成就的基本经验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口问题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完善包括人口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两手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推进全省的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全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人口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人口规模庞大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持续增长的人口所形成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是21世纪前十年最重要的人口问题。

尽管经过30多年的努力,河北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初步实现了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转变,但是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低出生率”主要是强力行政约束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群众的生育愿望和生育政策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生育水平随时有可能回升;另一方面,即使生育水平不发生反弹,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未来全省人口还要持续增长若干年。

根据人口变动调查和预测结果,全省2005年人口数量为685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24%,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6位;预计到2010年河北省人口总量将达到7092万人,2020年达到7600万人左右,2024年前后年达到峰值人口7629万,人口增长的压力还要持续20年,绝对量还要增加800万人左右。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人口预测是以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为前提的。

从出生人口规模看,河北省将形成建国以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如图4所示),其中2009~2016年出生规模都将超过100万人。

由于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建立在群众生育意愿根本转变基础上的,而主要是政策限制和行政推动的结果。

因此,这一阶段的低生育水平还具有不稳定性。

出生人口规模

总人口规模

图4河北省总人口和出生人口变动情况

由此看来,河北省庞大的总人口规模以及继续膨胀的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

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压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未来人口增长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人口规模十分庞大,城镇化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将遇到重重障碍。

庞大的总人口规模以及继续膨胀的趋势将加剧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2005年,河北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61%,人均耕地面积(1.3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136人/平方公里)的2.68倍;林地面积为472.49万公顷,人均有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值(2151.8立方米)的1/10(省水利厅公布1956—2000年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6.69立方米,占同期全国人均值的1/7),而且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资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河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预测,到2020年河北省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只有0.084公顷(1.26亩),接近0.08公顷的警戒线,将比2004年减少11.58%,人多地少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水资源需求量与供水量之间仍存在较大缺口,大约在20%左右;从全省主要能源的供需状况分析可知,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省能源供需矛盾将会日趋尖锐,与最低需求方案比较,能源供需保证程度将从2002年的44%进一步下降到2010年的38%和2020年的29%,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大、供需缺口最大的紧缺资源。

(二)人口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所体现的是人口素质的高低,所以人口素质决定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质量和水平,是区域竞争力的体现。

河北省人口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的要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河北省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例如,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4年,比全国平均值低0.10年,居第14位(与河南、海南、陕西、新疆并列);大专及以上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2.89%,比全国平均值低0.92个百分点,居第21位(与河南、甘肃并列);高中和中专人数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1.49%,比全国平均值低0.46个百分点,居第17位(与浙江并列)。

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4.81%,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仅为10.79%,科学研究人员只占0.49%。

河北省人口健康素质也不容乐观。

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波动较大(1990年为161.2人/万人,1996年的66.03人/万人,2000年为84人/万人,2005年为90.44人/万人)。

应引起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加以解决。

(三)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凸现

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

老年人口问题的根源在于老年人口规模的巨大和较快的增长速度与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协调。

根据河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预测结果,未来50年河北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将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见图5),由此决定了老年抚养比将出现一个由慢到快的上升过程。

按照预测数据,2010年、2020年和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577万人、935万人和1555万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8.02%、12.30%和21.72%;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010年、2020年

图5河北省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总人口比重

和2050年将分别增加到93万人、122万人和40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6.09%、13.09%和25.89%;老年人口抚养比2010年、202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10.88%、18.04%和35.09%。

快速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叠加,必然形成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增大劳动力人口的养老负担,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数额。

在老龄问题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省独生子女家庭累计已达到218.6万户,其中约100多万户分布在农村。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须给予特别关注,独生子女死亡病残等困难家庭尤须给予救助。

二是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河北省出生性别比失调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且呈持续升高势头(见图6),二胎及以上出生性别比畸高。

按照“五普”资料,20~24岁、15~19岁、10~14岁、5~9岁和0~4岁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3.03、101.45、104.88、110.24和115.77,男性比女性分别多7.04万人、4.68万人、17.52万人、20.59万人和26.39万人。

出生性别比失调意味着,2010年以后全省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

根据人口预测数据推算,到2020年全省20~40岁的男性人口将比女性人口多出近60万。

若最近十年出生性别比升高得不到有效遏制,届时20岁以下男性人口将会更多。

男女性别失衡,有可能增大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风险系数,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图6河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

三是人口分布不尽合理,生态脆弱的山区坝上超载。

河北省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农村人口比例大,城镇人口比例小;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口分布的重心在东南部;平原、山区和坝上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各地区人口密度极不平衡,呈明显的南密北疏状态,其中唐山、沧州所属的沿海县(市、区)人口密度较低。

全省2/3的人口集中在平原地区,1/3的人口分布在山区和坝上高原地区。

事实上由于这些地区资源贫乏,人口数量已经严重超载,在地广人稀的背后掩盖着生态脆弱、人均耕地资源少等问题。

河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冀北地区现有人口超载量约为178万,占2003年区域农业总人口的30%。

近年来河北省对这些地区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但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有些地区返贫率较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生态脆弱、承载力不足。

(三)人口调控和管理面临新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从而使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980年,河北省市镇人口比例仅为12.98%,1990年上升到19.21%,2000年上升到26.33%,2005年为37.69%。

但与之相配套的城乡各项社会制度尚不完善。

与人口城镇化相适应,河北省人口迁移流动空前活跃。

从人口流动规模看,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普查时点全省共有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流入人口488.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2%。

外出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437.66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6.61%。

河北省为净流出省份,流入人口所属省份较分散,流出人口主要分布在京津两大直辖市,其中流向北京的占总流出人口的45.53%。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现有的管理体系带来冲击。

就计划生育而言,流动人口中的政策外生育比例较大。

随着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全省育龄妇女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大量增加。

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预测,河北省育龄妇女人数在2005年已突破2000万达到峰值,此后十几年一直在1800—2000万之间高位运行(见图7)。

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也将在2005—2020年形成一个

图7河北省未来50年育龄妇女变动情况

小高峰(见图8),峰值年份在2010年左右,达到678万人,比2004年增加140多万人。

因此,未来十几年,即使全省妇女生育水平保持不变,全省出生总量也会因此而出现回升。

图8河北省未来50年生育旺盛期妇女(20—29岁)变动情况

全省各地区之间生育水平存在差异。

北部地区工作基础较好,生育水平较低,而中南部地区生育率仍然相对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里,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缺少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以养老为目的的生育意愿,在全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依然普遍存在。

这些都加大了生育水平反弹的风险。

综上所述,河北省人口形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

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而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也将逐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新时期人口数量调控产生重大影响。

控制人口数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已成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形势及其变化趋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构建“和谐河北”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运用人口政策及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实现人口发展自身及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和良性互动。

(一)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目标

未来20年,是河北省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保持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和群众组织互联、互动、互补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制度,建立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和养老保障机制,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不断完善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经济社会政策措施。

(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把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

逐步建立部门配合、具有河北特色的出生缺陷干预模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利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大教育投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的子女在入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

(三)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

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政策,解决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人口结构性问题。

以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问题为重点,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子女供养父母的法律法规。

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完善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严格依法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成效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从河北实际出发,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积极的生态移民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切实建立以流动人口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解决好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定居、社会保障及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劲情绪,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加强对出生、婚姻、死亡、流动、户籍、就业、教育、医疗、税收、社会保障等人口管理制度的统一协调,推进人口发展问题的综合治理。

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站在建立诚信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和惠及广大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奖励、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度,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稳定健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队伍,按规定落实人员待遇报酬,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加强能力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