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53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docx

河南省百校联盟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爱的精神是传统儒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整个儒家文化的灵魂。

同时,儒家之仁爱精神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是中国人心灵家园的基石。

  仁以“爱”为基本内涵。

孔子说:

“仁者爱人。

”孟子从恻隐之心指点“仁之端”,皆是此意。

不过此爱不可作狭义之理解,乃所谓一体感通之情,一体同爱之心。

仁虽然以爱为基本表现形式,但爱却不足以括尽仁之内涵。

仁既非抽象的知识理论,亦非空洞假设,而是表现于人的情感生活之中。

然而,情感之爱有时候却多有过分之处,例如溺爱、贪爱等等。

这些感情不能说不是爱,但它是偏离了仁之尺度。

  真正的仁爱,必须是发乎人的真性本心。

所以仁爱必须以端正真诚的内心为基础。

孔子一方面说“仁者爱人”,一方面又说“克己复礼为仁”。

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保持内心端正、情感真诚。

当人内心去除晦暗和偏邪、保持端正与真诚之时,自然能以一体同情之爱来感通人、物。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理解仁道的内涵,才是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真精神。

这两者概括起来就是孔门倡导的忠恕之道。

  曾子把孔子自言的“吾道一以贯之”诠释为“忠恕”。

孔子自己也说“忠恕违道不远”,忠恕是一体互通的,做到忠时,自然能够表现为恕;没有忠的功夫,恕亦难以维持。

换言之,当人心消除偏私之心和固执意见的遮蔽,回归于其自身真实的状态,自然能够以一体同爱之情来感通万物。

所以,从根本上说,仁爱的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就是排除私心与偏见之遮蔽,从而保持内心情感之真诚无妄,表现为修养的功夫就是“克己复礼”,亦即忠道;其二就是能够同情于他人他物,保持感情之敏锐,防止心灵麻木,表现为修养的功夫就是“仁者爱人”,亦即恕道。

这两方面一体互通。

  爱虽然是仁的基本内涵,但此爱并非抽象笼统之爱,而是在现实人伦世界中有秩序、有层次的爱。

仁爱之发端在于孝悌亲亲之情,《论语》认为孝悌是“为仁之本”。

现代人有人批评儒家的孝道,认为孝道具有狭隘性,不及某些宗教所倡导的博爱。

其实这是莫大的误解。

儒家的仁爱精神绝非没有博爱,相反,恰是以博爱为旨归的,且这种博爱更为圆融,更容易落实。

孝道与博爱并不矛盾,相反,两者一体互通,是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

  儒家认识到,孝悌亲亲之情源于生命之自然连续性,由此,人最容易流露自己的本心真情。

以此为源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自然能够有博爱之落实。

相反,失去了孝悌爱亲之情,鼓动人们超越所谓家庭局限去平等地爱所有的人,这看起来似乎合理,却违背人之常情,往往流变为一种极端的集体主义。

儒家所强调的孝悌爱亲之情,恰是一切伦理教化的根基,所谓“因亲以教爱”。

时至今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依然是深入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伦理思维。

  节选自董卫国《仁爱是中国人心灵家园的基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爱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灵魂。

儒家的仁爱精神铸就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是我们心灵家园的基石。

B.孔子、孟子都曾强调“爱”为“仁”的基本内涵,但此“爱”是所谓一体感通之情,一体同爱之心。

C.仁虽然以爱为基本表现形式,但爱却不能完全概括仁之内涵;仁广泛地表现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D.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己复礼”是指人的内心要去除晦暗和偏邪,保持内心端正、情感真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仁者爱人”或者“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儒家倡导的仁爱之真精神,二者概括起来就是儒家倡导的忠恕之道。

B.“忠恕”一体互通,如果能够做到“忠”,自然能够表现为“恕”;如果没有“忠”,“恕”也就难以维持。

C.爱是仁的基本内涵,但此爱不是抽象、笼统的,而是在现实人伦世界中有秩序、有层次的。

D.儒家强调的孝悌亲亲之情,是一切伦理教化的根基,直到现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仍然深入人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中的溺爱、贪爱等等,虽然也是爱,但它们都是过分的爱,偏离了仁的尺度,不符合仁的标准。

B.仁爱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排除私心与偏见,保持内心情感的真诚;同情其他人、其他物,保持情感的敏锐。

C.博爱是儒家仁爱精神的旨归,更为圆融,更容易落实。

儒家的仁爱精神绝非具有狭隘性,绝非比不上某些宗教所倡导的博爱。

D.如果不顾孝悌亲亲之情,要求人们超越家庭局限平等地爱所有的人,违背人之常情,必然发展成为极端集体主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昂山素季,缅甸的女儿

1947年7月19日,昂山素季刚满两岁。

他的父亲昂山将军在和几位临时内阁成员举行会议时,被刺杀身亡,年仅32岁。

昂山素季的童年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昂山素季从小就被送入基督教会开办的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熟练掌握了英语。

昂山素季在课堂上和书本里了解到父亲生前的一切,父亲朦胧的形象在她的脑海中日渐清晰,她深深认同父亲为缅甸独立所做的斗争。

1960年,昂山素季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鉴于昂山将军生前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私交很好,缅甸政府任命昂山素季的母亲为驻印度大使,15岁的昂山素季跟随母亲来到印度。

她选择了新德里一所基督教会女子学院继续学业,之后转入德里大学新成立的女子学院攻读政治学。

在那里,她不仅接触到了已故印度政治领袖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还结识了日后成为印度总理但遇刺身亡的拉吉夫•甘地。

从那时起,她已经信奉可以通过非暴力手段达到争取民主的目标。

两年后,缅甸国内局势突变。

军人吴奈温发动政变,推翻了议会制政府,缅甸进入军人独裁统治时期。

随后,军政府开始对社会各种反抗力量进行残酷镇压。

1964年,昂山素季离开印度,前往英国求学。

她选择了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

在牛津大学期间,昂山素季准备撰写父亲的传记。

写作过程中,她被父亲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所感染。

牛津大学的国际化氛围对昂山素季的影响也很大,使她了解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昂山素季日后回忆说,自己在牛津大学最重要的收获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人类文明中美好内容的尊敬。

她觉得,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将不美好变成美好。

这影响了昂山素季对日后长期软禁她的缅甸军政府的看法,使她对其转变始终抱有希望。

毕业后,昂山素季留校任职。

1969年,昂山素季来到纽约,住在一个缅甸籍的联合国官员家中。

后来,她努力申请到在联合国总部的工作机会,还成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家中的常客。

在联合国总部,她感受到了世界的脉搏。

随后几年,她到不丹外交部任职。

昂山素季在不丹外交部工作时,和不丹皇室家庭教师、英国人迈克•阿里斯一见钟情。

1972年,两人结为夫妻。

谈婚论嫁时,她写信给阿里斯说:

“我只要求一件事,万一我的同胞需要我,你要协助我完成他们所赋予我的责任。

婚后,昂山素季和家人在牛津度过了15年平静的生活。

但她从未离开政治,曾成立机构,帮助缅甸青年到海外留学,也时常接触流亡海外的缅甸异见者。

1988年3月,昂山素季的母亲病危。

她匆匆告别丈夫和儿子,只身回国探望病榻上的母亲。

此时,正逢缅甸爆发全国性民主运动。

民众的鲜血和举国弥漫的恐怖气氛让昂山素季无法再回避,于是她接过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8月26日,她对近百万群众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演讲:

“是的,我曾经居住在国外;是的,我嫁给了一个外国人。

但这从未改变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作为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这里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缅甸正在发生危机,我们要争取缅甸的第二次独立。

在举国压力下,吴奈温辞去其所在的纲领党主席职务,转到幕后操控政局。

以盛伦为首的新政府上台后,继续镇压民主运动,缅甸局势一片混乱。

不久,盛伦因造成上千人死亡的事件而被迫下台,纲领党只好改换了新主席。

但军政府颓势已难挽回,民众抗议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9月18日,总参谋长苏貌上将发动政变,接管政权,缅甸由此进入长达20多年的所谓“新军人政权”时期。

不过,苏貌政府宣布放弃纲领党一党专政,承诺举行多党选举制。

昂山素季抓住时机,和被吴奈温排挤的前陆军总参谋长昂季、国防部长丁吴组建了民盟,她出任总书记。

很快,她以非凡的口才、昂山将军女儿的身份,吸引了大量支持者,民盟成了缅甸最大的反对党。

此后,昂山素季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宣传民主,矛头直指军政府。

1989年7月20日,军政府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将她软禁在仰光家中。

然而,昂山素季的影响力并未因此受损。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结果大出军政府预料,民盟赢得了495个议席中的392个席位。

照理,昂山素季应该成为缅甸总理。

但军政府对大选结果不予承认,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继续软禁昂山素季。

1991年,软禁中的昂山素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7月,在被军政府软禁6年后,昂山素季获释。

2000年9月,昂山素季不顾军方禁令,准备离开仰光进行政治活动,导致她再次被软禁。

两年后,昂山素季获释。

2003年5月,昂山素季和军政府各自的支持者发生流血冲突,军政府遂以“保护安全”为由,第三次软禁了她。

按最初的规定,昂山素季本应在2007年被释放,但军政府对此置之不理,还在2009年延长软禁期。

这使得昂山素季错过了参加2010年多党大选的机会,民盟也因为抵制大选、拒绝注册而丧失了合法地位。

2010年11月13日,缅甸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结束后,军政府释放了昂山素季。

她走出寓所的那一刻,早已守候在门口的民众齐声欢呼,迎接这位“缅甸的女儿”。

(选编自《环球人物》)

相关链接:

①昂山,缅甸独立运动领袖、将军。

昂山素季,缅甸提倡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

现任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务资政。

②2011年,军人出身的总统吴登盛就职时表示,将在宪法基础上发扬民主。

随后,他修改法律,使得民盟重获合法地位。

最终,民盟在大选中获胜。

③自1989年被软禁到走上政治前台的20多年里,昂山素季几经磨难,但她的意志并未消沉,反而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阅读文学作品,学习法语和日语,听摇滚乐、弹钢琴,阅读佛经和修禅,还通过收听广播了解缅甸政局和世界局势。

她在常年软禁中锤炼出了坚毅的政治品格。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缅甸政府因为昂山将军生前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私交很好,于是任命昂山素季的母亲为驻印度大使。

B.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因而认为该大学具有国际化氛围。

C.昂山素季的第一次公开演讲,显示出了她的真诚,也显示出了她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争取缅甸的第二次独立的决心。

D.缅甸原总统吴登盛在宪法基础上发扬民主,修改法律,使得民盟重获合法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民盟在大选中获胜。

5.为什么说“1960年,昂山素季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6.昂山素季为什么被称为“缅甸的女儿”?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人与狗

杨轻抒

别的老头儿退休如鱼得水,提笼、架鸟、品茶、打小牌,乐得清闲,活得有滋有味。

唯有赵爷浑身不对劲。

想想退下来之前,自己管着百来号人,心情不好,对下属惊天动地般吼几嗓子,谁也没显出不乐意来:

如今退休了,在家虽也是头号人物,是一家之长,却根本无从表现家长权威——现在的年轻人在单位或许还能老老实实甚至诺诺连声,在家却脾气大得吓人。

几回交锋,均以赵爷一败涂地而告终。

自此,赵爷小心翼翼不敢轻试锋芒,因此,赵爷心里那份别扭就别提了。

赵爷与狗的结缘起因纯属偶然。

那天,赵爷正站在巷口看天上那轮惨白惨白的太阳,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狗叫犹如半空响起惊雷:

“嗷——”吓得赵爷猛一哆嗦,头皮直发麻。

抬眼望去,只见一只脖子上还拖着半截铁链的壮如小牛的狼狗正从巷口追着一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而来,眼看惨祸就要发生。

这时,才回过神来的赵爷不知忽然从哪儿冒出一股勇气来,一个箭步蹿了上去,双臂一张,威风凛凛往狗身前一站,那神态宛如一尊天神。

那狗一时竞呆住了,忘了咆哮,直瞪瞪地盯着赵爷,盯了足足一分钟。

那狗忽然把头低了下去,粗大的尾巴也软了,不由自主地摇摆起来,还挨挨擦擦地上前直往赵爷身上蹭。

躲在一旁的年轻人不住地抹着额头上的冷汗,嘴里不住地说道:

“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伸手来扶赵爷,竞扶不动,原来赵爷腿都僵了。

赵爷大无畏的勇敢精神避免了一场不幸事件的发生,使得四邻肃然起敬。

但谁也不知道赵爷到底是用什么绝招降服了狼狗的。

有人问起,赵爷就认真想想,却不无遗憾地说:

“其实,那一刻我只想对它说,我比你位置高。

赵爷的话有几分真实,谁也不敢肯定,但赵爷能镇住恶狗的消息却不胫而走,赵爷一觉醒来便成了民间奇人。

于是就有远近养狗的来请赵爷现场献技。

开始的时候赵爷还心底发虚,谁知竞屡试不爽,于是信心大增,逢请必到。

赵爷当选为当地爱犬协会主席。

赵爷一辈子也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光彩,没想到老来竞意外地辉煌起来,这不能不说是有赖于狗的功劳。

赵爷对狗的感情自是不必多提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

赵爷的死也因为一只狗,算是应了那句老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新建的狼狗驯养场聘请赵爷当顾问,赵爷也正值春风得意,便欣然从命。

场里新进一批才从深山老林里捕来的狼狗,虽不甚高大却极凶悍,而且不像一般狼狗见人就肆意咆哮,而是用高傲与仇视的眼光直盯着你,盯得你心底发颤,让你感觉面前站着的不是狗,是神,是灵。

赵爷就大意在他并不了解这种狗的特点。

而是一如既往地往狗面前一站,面含冷笑,和狗对视。

谁知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

赵爷额头已密密地布满了汗珠,面色潮红,腿也开始发颤,那狼狗依旧丝毫没显出退却的样儿。

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旁人见赵爷脸色惨白,目光散乱,热汗滚滚,正待要冒险上前去扶,赵爷已猛地一个哆嗦,一头栽了下去。

赵爷倒下去就再没起来,临终前只说过一句谁也不懂的遗言:

“那不是狗!

尽管这句遗言太玄奥了些,却并不影响人们对一代奇人的尊重与敬畏,自愿为赵爷送葬的人足足排了一条巷。

“赵爷真有面子呢!

”几个退休老头由衷地感叹。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小说中的相关表述可以看出,赵爷在退休前是一个当官的,心情不好时可以对下属发脾气;退休后,在家却处于受气的地位。

B.赵爷战败了“壮如小牛”的狼狗,救了一个年轻人,是因为在与狗的对峙中,赵爷心中想着“我比你位置高”,自信心大增,一举获胜。

C.赵爷与“深山老林里捕来的狼狗”对视,结果“脸色惨白”,一头栽下,倒地气绝身亡。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赵爷感觉自己在气势上压不住这批狼狗。

D.小说刻画了一个退休前“管着百来号人”、威风八面,退休后又想发挥余热的赵爷形象,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可谓精彩。

E.作者巧妙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琐事,通过对比来揭示赵爷这种人的心态,描绘芸芸众生相来展示一种人性。

8.赵爷是一个喜欢显示权威的人,文中从哪些地方表现出这一点?

(4分)

                                                                        

9.小说结尾“赵爷真有面子呢!

”一句中的“面子”有哪几重含义?

几个退休老头“由衷地赞叹”反映了国人怎样的心理?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也。

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

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

“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

”遂南适长沙。

太祖定荆州,以潜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入为仓曹属。

太祖问潜曰:

"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

潜曰:

“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

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时代郡大乱,以潜为代郡太守。

乌丸王及其大人,凡三人,各自称单于,专制郡事。

前太守莫能治正,太祖欲授潜精兵以镇讨之。

潜辞曰:

“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宜以计谋图之,不可以兵威迫也。

”遂单车之郡。

单于惊喜。

潜抚之以静。

单于以下脱帽稽颡,悉还前后所掠妇女、器械、财物。

潜案诛郡中大吏与单于为表里者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北边大震,百姓归心。

在代三年,还为丞相理曹掾,太祖褒称治代之功。

潜曰:

“潜于百姓虽宽,于诸胡为峻。

今计者必以潜为理过严,而事加宽惠。

彼素骄忽,过宽必弛,既弛又将摄之以法,此讼争所由生也。

以势料之,代必复叛。

”于是太祖深悔还潜之速。

后数十日,三单于反问至,乃遣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征之。

潜出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

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陈齐整,特加赏赐。

文帝践阼,人为散骑常侍。

出为魏郡、颖川典农中郎将,奏通贡举,比之郡国,由是农官进仕路泰。

迁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

明帝即位,入为尚书。

出为河南尹,转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邑二百户。

入为尚书令,奏正分职,料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余条。

丧父去官,拜光禄大夫。

正始五年薨,追赠太常,谥曰贞侯。

子秀嗣。

遗令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设。

  (选自《三国志•魏书•第二十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南适长沙   适:

到   B.于诸胡为峻   峻:

严峻

C.太祖次摩陂   次:

驻扎 D.奏正分职   正:

正确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

B.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

C.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

D.代郡户口殷/众士马控弦动/有万数单于/自知放横日久/内不自安/今多将兵往/必惧而拒境/少将则不见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潜有识人之才,且能客观看待他人。

裴潜在荆州避乱时,受到刘表的礼遇,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刘表的判断,他认识到刘表之才不能担当大任。

B.裴潜有胆有识,富有治理才能。

裴潜在代郡任职三年,处死了投降单于的郝温、郭端等十余人,稳定了代郡的局势,裴潜因此受到太祖的表彰称赞。

C.裴潜有远见卓识,能够准确判断形势。

离开代郡回京任职后,裴潜审时度势,断定代郡一定会再次发生叛乱。

几十天后,果然传来三个单于叛乱的消息。

D.裴潜一生功勋卓著,地位显赫却崇尚节俭。

去世前留下遗言,要求自己的家人节俭办丧事,他的墓中只放置了几件简单的器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

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2)彼素骄恣,过宽必弛,既弛又将摄之以法,此讼争所由生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杜甫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①。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②,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③。

【注】①太虚:

天空。

②贤人酒:

浊酒。

古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③阶除:

台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

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

B.首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

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企盼之情。

D.颈联中诗人称请朋友喝的酒为“贤人酒”,暗含着对朋友的赞赏之情。

E.尾联写诗人看到下雨后道路泥泞,对邀请朋友前来之举感到非常后悔。

15.颔联中的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

请指出并作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思考和学习的关系的语句是“            ,                。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一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点明全篇主旨的语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时下流行的“校园贷”良莠不齐,有些“校园贷”甚至设置高息和高额罚息,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进而不得不吞下失信的苦果。

②面对风云变幻的物流市场,铁路人重点针对不利于货主的措施进行改革,铁路的物流之路正在铁路人的不断努力下,走向柳暗花明。

③尼加拉瓜瀑布是美国最知名的风景之一。

白天的尼加拉瓜瀑布,景色雄伟壮观,夜晚的尼加拉瓜瀑布,七彩缤纷,与黄果树瀑布相比,各有千秋。

④新学期伊始,在某大学体育场上,新生在进行体能测试,这些“天之骄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有些学生从第二圈开始,就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⑤世人所难得者唯趣,爱好收藏是一种雅趣。

当下收藏书画、玉器、瓷器,甚至明清家具者众多,而收藏有价值的乌木者更是凤毛麟角。

⑥花鸟画的关键在于将花鸟活灵活现地呈献给人们,让欣赏者感受到绘画大师的高超技艺的同时;沉浸到大师所创造的美妙的意境之中。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相比其他门类的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中国学者而言,虽然基本上还处于看别人热闹的阶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离中国很远。

B.“野长城被抹平”事件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当地在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上级文物部门也存在后续监管不力之失。

C.8月24日三星Note7发生的“首炸”事件,导致三星Note7被美国三大运营商抛弃,迫使三星公司宣布将停止Note7在全世界的销售。

D.有关法律界人士表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法院可以认定其符合破产的原因。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真正堪称大写意鼻祖的,当推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

此人才华盖世,①生坎坷,②又有艺术家的神经质,性情乖戾,③被人比为“中国的梵高”。

徐渭的笔墨,后人很难学,④不具备徐文长那样的气质和天赋。

清人郑燮(郑板桥)和今人齐白石⑤很崇拜徐渭,郑燮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