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6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docx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

 

(一)定价的步骤

  成功的定价并不是一个最终结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它应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

  定价策略常常因为没有考虑到所有关键因素而失败。

由于市场人员忽视成本,其定价决策仅仅是市场份额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由于财务人员忽视消费者价值和购买动机,其定价忽略了分摊固定成本。

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而做出的定价决策,短期看起来不错,一旦竞争者采取出乎意料的行动就不行了。

好的定价决策需要成本、消费者和竞争者三方面的信息——这是定价成功与否的决定信息。

因此,任何定价分析要从下面开始:

 

(1)成本核算:

与特定的定价决策相关的增量成本和可避免成本是什么?

 

  ——包括制造、顾客服务和技术支持在内的销售增量变动成本(不是平均成本)是什么?

 

  ——在什么样的产量水平下半固定成本将发生变化,这个改变值是多少?

  ——以某个价格销售产品,什么是可避免的固定成本?

 

(2)确认消费者:

哪些是潜在的消费者,他们为什么购买这个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讲,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是什么?

  ——其它因素(比如:

很难在替代品之间作比较,购买产品代表一种地位和财富,预算限制,全部或部分成本可以由他人分担等)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的?

  ——顾客感受到的价值的差异以及非价值因素的差异是如何影响价格敏感性的?

如何根据差异将消费者划分成不同的市场?

  ——一个有效的营销和定位战略如何影响顾客的购买愿望?

 (3)确认竞争对手:

目前或潜在的能够影响该市场盈利能力的竞争对手是谁?

  ——谁是目前或潜在的关键竞争对手?

  ——目前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实际交易价格(与目录价格不同)是多少?

  ——从竞争对手以往的行为、风格和组织结构看,他们的定价目标是什么?

他们追求的是最大销售量还是最大利润率?

  ——与本公司相比,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他们的贡献毛益是高还是低?

声誉是好还是坏?

产品是高档还是低档?

产品线变化多还是少?

  数据收集阶段的三个步骤要分别独立完成。

否则,如果负责收集顾客信息(第二步)的人员相信增量成本相对于价值来讲比较低(第一步),就会倾向于保守的估计经济价值。

如果计算成本(第一步)的人员相信消费者价值很高(第二步),就会倾向于将产品的成本定的较高。

如果收集竞争信息的人员(第三步)知道消费者目前偏爱的产品是什么(第二步),就会忽略那些尚未被广泛接受的高新技术带来的威胁。

  2.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阶段也包括成本、消费者和竞争三方面。

不过此时各种信息开始相互关联起来。

财务分析通过价格、产品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来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或者创造竞争优势。

公司选择目标市场要考虑为市场细分服务的增量成本以及公司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或者成本更低地服务于该市场的能力。

竞争者分析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预测竞争者对某个以深入到顾客细分为目的的价格变动的反映。

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需要三个步骤:

 

(1)财务分析:

对于潜在的价格、产品或促销变动,销售量需要变化多少才能增加利润?

对于新产品或新市场,销量应至少达到多少才能回收增量成本?

  ——在基准价格水平下,贡献毛益是多少?

  ——为了从减价中获取更多的贡献毛益,销售量应该增加多少?

  ——在提价变得无利可图之前,可以允许销量减少多少?

  ——为了覆盖与决策相关的追加固定成本(如广告、审批的费用),销量需提高多少?

  ——已知与销售水平相联系的增量固定成本,销售新产品或将老产品打入新市场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销售水平才是有利可图的?

 

(2)市场细分:

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不同,购买动机不同,为他们服务的增量成本也不同,如何给不同的细分市场定价?

如何能够最有效地向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传达产品的价值信息?

  ——如何在购买之前区分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

  ——如何在市场细分之间建立“隔离栅栏”,使低价市场不影响产品在高价市场的价值?

  ——公司如何避免违反有关价格细分(pricesegmentation)的一些法定规则?

 (3)竞争分析:

竞争者对公司将要采取的价格变动会做出什么反应?

他们最可能采取什么行动?

竞争者的行动和反应将如何影响公司的盈利和长期生存能力?

  ——已知竞争者的生产能力和意图,公司在盈利的前提下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公司如何利用竞争优势选择目标市场,以避开竞争对利润的威胁?

  ——如果不能从无法避免的竞争对抗中获取利润,公司应该从什么样的市场上战略性的撤回投资?

  ——公司如何利用信息来影响竞争者的行为,使公司的目标更具有可达到性和盈利性?

  3.制定战略:

财务分析阶段的最终结果是得到一个价格-价值战略(aprice-valuestrategy),一个指导未来业务的规划。

正像前面讲过的一样,没有在任何期情况下都“正确”的策略。

一些战略错误正是由于将一个行业的策略强加于成本、消费者或竞争条件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行业造成的。

  决策过程不必像如上所说的那样非常程序化。

不过建议大公司将这一过程规范化。

在大公司中,成本、顾客和竞争的信息分别由不同的人掌握,只有规范的决策过程才能使管理当局确信所有的信息都体现在定价决策中了。

对于小公司来讲,这个过程则往往采取不太正式的形式来完成。

为了获得成功,任何一个定价的管理者必须要知道它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做出正确结论需要了解什么信息,进行什么分析。

 

(二)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定价的难点在于无法确定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理解价值。

如果价格定高了,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影响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如果定价低了,则会影响企业效益。

常见的新产品定价策略,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即撇脂定价、渗透定价和适中定价。

  1.撇脂定价

  新产品上市之初,将新产品价格定得较高,在短期内获取厚利,尽快收回投资。

这一定价策略就像从牛奶中撇取其中所含的奶油一样,取其精华,所以称为“撇脂定价”策略。

一般而言,对于全新产品、受专利保护的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产品、流行产品、未来市场形势难以测定的产品等,可以采用撇脂定价策略。

例如,圆珠笔在1945年发明时,属于全新产品,成本0.5美元一支,可是发明者却利用广告宣传和求新求异心理,以20美元销售,仍然引起了人的争相购买。

 利用高价产生的厚利,使企业能够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即能迅速收回投资,减少了投资风险,这是使用撇脂策略的根本好处。

此外,撇脂定价还有以下几个优点:

 

(1)在全新产品或换代新产品上市之初,顾客对其尚无理性的认识,此时的购买动机多属于求新求奇。

利用这一心理,企业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以提高产品身份,创造高价、优质、名牌的印象。

 

(2)先制定较高的价格,在其新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可以拥有较大的调价余地,不仅可以通过逐步降价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从现有的目标市场上吸引潜在需求者,甚至可以争取到低收入阶层和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

 (3)在新产品开发之初,由于资金、技术、资源、人力等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以现有的规模满足所有的需求,利用高价可以限制需求的过快增长,缓解产品供不应求状况,并且可以利用高价获取的高额利润进行投资,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使之与需求状况相适应。

  当然,撇脂定价策略也存在着某些缺点:

 

(1)高价产品的需求规模毕竟有限,过高的价格不利于市场开拓、增加销量,也不利于占领和稳定市场,容易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

 

(2)高价高利会导致竞争者的大量涌入,仿制品、替代品迅速出现,从而迫使价格急剧下降。

此时若无其它有效策略相配合,则企业苦心营造的高价优质形象可能会受到损害,失去一部分消费者。

 (3)价格远远高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容易招致公众的反对和消费者抵制,甚至会被当作暴利来加以取缔,诱发公共关系问题。

  从根本上看,撇脂定价是一种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若处置不当,则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在实践当中,特别是在消费者日益成熟、购买行为日趋理性的今天,采用这一定价策略必须谨慎。

  2.渗透定价

 这是与撇脂定价相反的一种定价策略,即在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较低,吸引大量的购买者,扩大市场占有率。

利用渗透定价的前提条件有:

(1)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2)新产品存在着规模经济效益。

日本精工手表即是在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渗透定价策略,以低价在国际市场与瑞士手表角逐,最终夺取了瑞士手表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采用渗透价格的企业无疑只能获取微利,这是渗透定价的薄弱处。

但是,由低价产生的两个好处是:

首先,低价可以使产品尽快为市场所接受,并借助大批量销售来降低成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其次,微利阻止了竞争者的进入,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撇脂策略和渗透策略何者为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供给、市场潜力、价格弹性、产品特性、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才能确定。

在定价实务中,往往要突破许多理论上的限制,通过对选定的目标市场进行大量调研和科学分析来制定价格。

  3.适中定价

  适中定价策略既不是利用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也不是让价格制约占领市场。

适中定价策略尽量降低价格在营销手段中的地位,重视其它在产品市场上更有力或有成本效率的手段。

当不存在适合于撇脂定价或渗透定价的环境时,公司一般采取适中定价。

例如,一个管理者可能无法采用撇脂定价法,因为产品被市场看作是极其普通的产品,没有那一个细分市场愿意为此支付高价,同样,它也无法采用渗透定价法,因为产品刚刚进入市场,顾客在购买之前无法确定产品的质量,会认为低价代表低质量(价格-质量效应);或者是因为,如果破坏已有的价格结构,竞争者会做出强烈反应。

当消费者对价值及其敏感,不能采取撇脂定价,同时竞争者对市场份额及其敏感,不能采用渗透定价的时候,一般采用适中定价策略。

  采用适中定价策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持产品线定价策略的一致性。

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汽车(Chevrolet Camaro)的定价水平是相当大一部分市场都承受得起的,市场规模远远大于愿意支付高价购买它的“运动型”(sporty)外形的细分市场。

这种适中定价策略,甚至当这种汽车的样式十分流行,供不应求时仍数年不变。

为什么呢?

因为通用汽车跑车生产线上已经有一种采取撇脂定价的产品——Corvette,再增加一种产品是多余的,会影响原来高价产品的销售。

将大量购买者吸引到展示室尝试驾驶Camaro的意义远比高价销售Camaro能获得的短期利益要大得多。

 虽然与撇制订价或渗透定价法相比,适中定价法缺乏主动进攻型,但并不是说正确执行它就非常容易或一点也不重要。

适中定价没有必要将价格定的与竞争者一样或者接近平均水平。

从原则上将,它甚至可以是市场上最高的或最低的价格。

东芝笔记本电脑具有高清晰度的显示器和可靠的性能,认知价值很高,所以虽然产品比同类产品昂贵,市场占有率仍然很高。

与撇脂价格和渗透价格类似,适中价格也是参考产品的经济价值决定的。

当大多数潜在的购买者认为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相当时,纵使价格很高也属适中价格。

 (三)心理定价策略

  每一件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求,其价值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就为心理定价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使得企业在定价时可以利用消费者心理因素,有意识地将产品价格定得高些或低些,以满足消费者生理的和心理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多方面需求,通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偏爱或忠诚,扩大市场销售,获得最大效益。

常用的心理定价策略有整数定价、尾数定价、声望定价和招徕定价。

  1.整数定价

  对于那些无法明确显示其内在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通过其价格的高低来判断其质量的好坏。

但是,在整数定价方法下,价格的高并不是绝对的高,而只是凭借整数价格来给消费者造成高价的印象。

整数定价常常以偶数,特别是“0”作尾数。

例如,精品店的服装可以定价为1000元,而不必定为998元。

这样定价的好处,

(1)可以满足购买者炫耀富有、显示地位、崇尚名牌、购买精品的虚荣心;

(2)省却了找零钱的麻烦,方便企业和顾客的价格结算;(3)花色品种繁多、价格总体水平较高的商品,利用产品的高价效应,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高档、高价、优质的产品形象。

  整数定价策略适用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价格高低不会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的商品,如流行品、时尚品、奢侈品、礼品、星级宾馆、高级文化娱乐城等,由于其消费者都属于高收入阶层,也甘愿接受较高的价格,所以,整数定价得以大行其道。

  2.尾数定价

  又称“奇数定价”、“非整数定价”,指企业利用消费者求廉的心理,制定非整数价格,而且常常以奇数作尾数,尽可能在价格上不进位。

比如,把一种毛巾的价格定为2.97元,而不定3元;将台灯价格定为19.90元,而不定为20元,可以在直观上给消费者一种便宜的感觉,从而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使用尾数定价,可以使价格在消费者心中产生四种特殊的效应:

(1)便宜。

标价99.97元的商品和100.07元的商品,虽仅相差0.1元,但前者给购买者的感觉是还不到“100元”,后者却使人认为“100多元”,因此前者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价格偏低、商品便宜的感觉,使之易于接受;

(2)精确。

带有尾数的定价可以使消费者认为商品定价是非常认真、精确的,连几角几分都算得清清楚楚,进而会产生一种信任感;(3)中意。

由于民族习惯、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某些数字常常会被赋予一些独特的涵义,企业在定价时如能加以巧用,则其产品将因之而得到消费者的偏爱。

例如,我国南方某市一个号码为“9050168”的电话号码,拍卖价竟达到十几万元,就是因为其谐音为“90年代我一定一路发”。

当然,某些为消费者所忌讳的数字,如西方国家的“13”、日本国的“4”,企业在定价时则应有意识地避开,以免引起消费者的厌恶和反感。

  在实践中,无论是整数定价还是尾数定价,都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域而加以仔细斟酌。

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消费者普遍认为单数比双数少,奇数比偶数显得便宜,所以,在北美地区,零售价为49美分的商品,其销量远远大于价格为50美分的商品,甚至比48美分的商品也要多一些。

但是,日本企业却多以偶数,特别是“零”作结尾,这是因为偶数在日本体现着对称、和谐、吉祥、平衡和圆满。

  当然,企业要想真正地打开销路,占有市场,还是得以优质的产品作为后盾,过分看重数字的心理功能,或流于一种纯粹的数字游戏,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从长远来看却于事无补。

 

  3.声望定价

  这是根据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声望、信任度和社会地位来确定价格的一种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可以满足某些消费者的特殊欲望,如地位、身份、财富、名望和自我形象等,还可以通过高价格显示名贵优质,因此,这一策略适用于一些传统的名优产品、具有历史地位的民族特色产品,以及知名度高、有较大的市场影响、深受市场欢迎的驰名商标。

比如,台湾宝丽来太阳镜价格高达240~980元,我国的景泰蓝瓷器在国际市场价格为2000多法郎,都是成功地运用声望定价策略的典范。

  为了使声望价格得以维持,需要适当控制市场拥有量。

英国名车劳斯莱斯的价格在所有汽车中雄踞榜首,除了其优越的性能、精细的做工外,严格控制产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过去的50年中,该公司只生产了15000辆轿车,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因未能拥有一辆金黄色的劳斯莱斯汽车而引为终生憾事。

但是,声望定价必须非常谨慎。

70年代末,我国某企业将出口到欧美的假发提价两至三倍,销路迅速下降,大部分市场被日本、韩国的企业抢去。

  4.招徕定价

  招徕定价是指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得非常之高,或者非常之低,在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和观望行为之后,带动其它商品的销售。

这一定价策略常为综合性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甚至高档商品的专卖店所采用。

招徕定价运用的较多的是将少数产品价格定得较低,吸引顾客在购买“便宜货”的同时,购买其他价格比较正常的商品。

美国有家“99美分商店”,不仅一般商品以99美分标价,甚至每天还以99美分出售10台彩电,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店每天门庭若市。

一个月下来,每天按每台99美分出售10台彩电的损失不仅完全补回,企业还有不少的利润。

  将某种产品的价格定得较低,甚至亏本销售,而将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定得较高,也属于招徕定价的一种运用。

比如,美国柯达公司生产一种性能优越、价格极廉的相机,市场销路很好。

这种相机有一个特点,即只能使用“柯达”胶卷。

“堤内损失堤外补”,销售相机损失的利润由高价的柯达胶卷全部予以补偿。

  在实践中,也有故意定高价以吸引顾客的。

珠海九洲城里有种3000港元一只的打火机,引起人们的兴趣,许多人都想看看这“高贵”的打火机是什么样子。

其实,这种高价打火机样子极其平常,虽无人问津,但它边上3元一只的打火机却销路大畅。

  值得企业注意的是,用于招徕的降价品,应该与低劣、过时商品明显地区别开来。

招徕定价的降价品,必须是品种新、质量优的适销产品,而不能是处理品。

否则,不仅达不到招徕顾客的目的,反而可能使企业声誉受到影响。

 (四)折扣定价

  折扣定价是指对基本价格作出一定的让步,直接或间接降低价格,以争取顾客,扩大销量。

其中,直接折扣的形式有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间接折扣的形式有回扣和津贴。

  1.数量折扣

  指按购买数量的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折扣,购买数量愈多,折扣愈大。

其目的是鼓励大量购买,或集中向本企业购买。

数量折扣包括累计数量折扣和一次性数量折扣两种形式。

累计数量折扣规定顾客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若达到一定数量或金额,则按其总量给予一定折扣,其目的是鼓励顾客经常向本企业购买,成为可信赖的长期客户。

一次性数量折扣规定一次购买某种产品达到一定数量或购买多种产品达到一定金额,则给予折扣优惠,其目的是鼓励顾客大批量购买,促进产品多销、快销。

  数量折扣的促销作用非常明显,企业因单位产品利润减少而产生的损失完全可以从销量的增加中得到补偿。

此外,销售速度的加快,使企业资金周转次数增加,流通费用下降,产品成本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总盈利水平上升。

  运用数量折扣策略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合适的折扣标准和折扣比例。

如果享受折扣的数量标准定得太高,比例太低,则只有很少的顾客才能获得优待,绝大多数顾客将感到失望;购买数量标准过低,比例不合理,又起不到鼓励顾客购买和促进企业销售的作用。

因此,企业应结合产品特点、销售目标、成本水平、资金利润率、需求规模、购买频率、竞争者手段以及传统的商业惯例等因素来制定科学的折扣标准和比例。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付款或用现金付款者所给予的一种价格折扣,其目的是鼓励顾客尽早付款,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销售费用,减少财务风险。

采用现金折扣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

折扣比例;给予折扣的时间限制;付清全部货款的期限。

在西方国家,典型的付款期限折扣表示为“3/20,Net60”。

其含义是在成交后20天内付款,买者可以得到3%的折扣,超过20天,在60天内付款不予折扣,超过60天付款要加付利息。

  由于现金折扣的前提是商品的销售方式为赊销或分期付款,因此,有些企业采用附加风险费用、管理费用的方式,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

同时,为了扩大销售,分期付款条件下买者支付的货款总额不宜高于现款交易价太多,否则就起不到“折扣”促销的效果。

  提供现金折扣等于降低价格,所以,企业在运用这种手段时要考虑商品是否有足够的需求弹性,保证通过需求量的增加使企业获得足够利润。

此外,由于我国的许多企业和消费者对现金折扣还不熟悉,运用这种手段的企业必须结合宣传手段,使买者更清楚自己将得到的好处。

  3.功能折扣

  中间商在产品分销过程中所处的环节不同,其所承担的功能、责任和风险也不同,企业据此给予不同的折扣称为功能折扣。

对生产性用户的价格折扣也属于一种功能折扣。

功能折扣的比例,主要考虑中间商在分销渠道中的地位、对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的重要性、购买批量、完成的促销功能、承担的风险、服务水平、履行的商业责任、以及产品在分销中所经历的层次和在市场上的最终售价等等。

功能折扣的结果是形成购销差价和批零差价。

  鼓励中间商大批量订货,扩大销售,争取顾客,并与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行功能折扣的一个主要目标。

功能折扣的另一个目的是对中间商经营的有关产品的成本和费用进行补偿,并让中间商有一定的盈利。

  4.季节折扣

  有些商品的生产是连续的,而其消费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为了调节供需矛盾,这些商品的生产企业便采用季节折扣的方式,对在淡季购买商品的顾客给予一定的优惠,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一年四季能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啤酒生产厂家对在冬季进货的商业单位给予大幅度让利,羽绒服生产企业则为夏季购买其产品的客户提供折扣。

  季节折扣比例的确定,应考虑成本、储存费用、基价和资金利息等因素。

季节折扣有利于减轻库存,加速商品流通,迅速收回资金,促进企业均衡生产,充分发挥生产和销售潜力,避免因季节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5.回扣和津贴

  回扣是间接折扣的一种形式,它是指购买者在按价格目录将货款全部付给销售者以后,销售者再按一定比例将货款的一部分返还给购买者。

津贴是企业为特殊目的,对特殊顾客以特定形式所给予的价格补贴或其他补贴。

比如,当中间商为企业产品提供了包括刊登地方性广告、设置样品陈列窗等在内的各种促销活动时,生产企业给予中间商一定数额的资助或补贴。

又如,对于进入成熟期的消费者,开展以旧换新业务,将旧货折算成一定的价格,在新产品的价格中扣除,顾客只支付余额,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扩大新一代产品的销售。

这也是一种津贴的形式。

  上述各种折扣价格策略增强了企业定价的灵活性,对于提高厂商收益和利润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使用折扣定价策略时,必须注意国家的法律限制,保证对所有顾客使用同一标准。

如美国1936年制定的罗宾逊—巴特曼法案规定,折扣率的计算应以卖方实现的成本节约数为基础,并且卖方必须对所有顾客提供同等的折扣优惠条件,不然就是犯了价格歧视罪。

 (五)竞争定价策略

  竞争定价策略主要包括低价竞争、高价竞争及垄断定价等形式。

  1.低价竞争策略

  当战胜竞争者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时,企业则可以采用以低于生产成本或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在目标市场上抛售产品,其目的在于打击竞争者,占领市场。

一旦控制了市场,再提高价格,以收回过去“倾销”时的损失,获得稳定的利润。

运用这一策略最成功的当属日本企业。

日本汽车工业的杰出代表丰田公司在50年代初,为了树立名牌形象,打开销路,占领市场,在同行业中以最高的广告费用和最低的价格出售产品。

在美国市场上,丰田汽车平均价格比美国车便宜1300美元,以低价竞争的姿态出现在各大竞争对手面前,先后击败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到90年代,丰田公司位居世界汽车工业公司第二位,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

  2.高价竞争策略

  高价竞争是另一种竞争定价策略。

但这种策略一般只限于数量较少、品牌声誉极高的产品中采用。

这需要企业拥有高质产品、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条件等。

  3.垄断定价

  竞争定价策略的第三种形式是垄断定价。

当一家或几家大公司控制了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时,它们就可以通过独家垄断或达成垄断协议,将这种商品价格定得大大超过或低于其价值的高价或低价。

这样,垄断企业及其组织操纵生产或市场,抑制竞争,通过高价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