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9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docx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

1、结合我国外贸出口情况,你如何评价下面两种观点?

A:

发展中国家应选择与其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相符的产业发展。

B:

比较优势说法过去给落后国家带来灾难,今天仍起破坏作用。

简单地肯定比较优势或否定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

一国即使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果存在技术劣势和竞争劣势,该国的产业也缺乏国际竞争力,企业也必将缺乏自生能力,该国不可能从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持久的好处。

而一国哪怕不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规模经济存在比较优势,该国在分工中同样具有竞争力,能够充分享受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内生比较利益,企业也具有较强的自生能力,从而能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寻求在诸多关键技术上加强创新与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或大量廉价引进成熟技术,节约创新成本,以高新技术改造甚至取代原有资源型产业;加强教育与培训,造就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不要把大量廉价低素质的劳动力当作优势,真正走出低工资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误区;努力提高整个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的自生能力建立在强大的创新能力而非静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走出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力的误区;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改革产权关系,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与经济管理水平,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与稳定,节约制度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而不是刻意追求什么比较优势战略。

2、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理论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理论分别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发达:

重叠需求,规模经济

发展中:

绝对/比较优势,要素禀赋

产品周期理论2者都适用。

发达国家:

1、重叠需求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

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

重叠需求理论的意义及其适用性:

(1)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部门内发贸易发展的原因,因而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

(2)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对于解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间,特别是产业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3)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规模经济

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其产生的源泉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包括:

  

(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2)行业内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即阿罗(Arrow)所说的“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效应。

发展中国家:

1、绝对/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是指在两个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便宜,从而形成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的过程。

比较优势是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提出的。

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

他认为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投入,而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投入量成倒数关系,也就是说商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与其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要素禀赋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两者都适用的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经历以下三个不同阶段。

 1.初始期(Introduction)

  产品的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品的技术还未完形,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在成本结构中占居最大的比重。

 2.成长期(Growth)

  当产品进入成长期阶段以后,由于技术已被确定,并被普遍采用,新进入的厂商不会受到技术上的限制。

因此,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为扩大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即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

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

 3.成熟期(Maturity)

  此时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3、试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

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出口加工业转移问题。

答:

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应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改革开放后沿海的出口加工业相对于农村来讲属于发达的地方,它的资本和技术是优势,而农村则属于不发达地区,优势是劳动力。

所以农村应该向出口加工业出口劳动力,而出口加工业应向农村出口资本和技术。

因为供给能力的不同导致劳动力价格在农村和出口加工业有很大差别,所以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劳动力一定会从农村向沿海的出口加工业进行转移。

4、请说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比较优势的中国制造必须改变发展战略的理由与思路。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现有的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

一方面,中国人均占有资源数量本来不丰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包括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已超过国际市场。

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着眼于享有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动态利益。

为此,中国今后在发展经济中应注意应该重视国内的区际贸易,扩大开放,积极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且重视用现代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入世”也将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到全方位水平:

分工不但只是生产制造业的分工,而且要广泛地延伸到广义的第三产业。

所以我们应当广泛地注重新崛起的服务业的发展和这一层面上国际分工的参与。

5、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请用经济一体化理论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从贸易方面看,将促进中国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1)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

首先,通过关税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将带来中国出口的扩大。

(2)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3)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4)降低出口市场波动,实现多元化战略

2、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1)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

(2)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3、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1)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的扩大导致的乘数效应,将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2)通过关税的降低,可以增进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且通过东盟市场化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促使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3)通过建立自贸区,可以在东亚地区够钱新的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并加强中国与东亚经济的互动性增长关系,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二、负面影响

1、关税降低冲击国内产业,扩大中东贸易逆差

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重合度。

因此,自贸区启动后关税的降低,不仅会加剧中国与东盟同类产业与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

2、投资替代

6、幼稚产业论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种答案: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论的主要观点是:

1、自由贸易是以世界主义为立论基础,而忽略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

2、一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3、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4、主张对产业部门实行有选择、暂时性的保护。

5、保护手段主要是关税。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1.完善贸易立法,以强化保护和扶持幼稚产业的政策规范性和严肃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律保护在贸易保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世界上的主要贸易大国纷纷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法,如美国的超级301法案等。

许多发展中国家亦步其后尘,在“入世”后,面对降低关税,减少进口配额,放松外汇管制的形势下,为保证本国内幼稚产业不受大的冲击,纷纷加强贸易立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民族工业,使贸易体制的变化不致于对国内产业冲击过大。

如此既符合世贸组织对缔约国提出的贸易管制公开化的要求,又能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

我国在减弱与世贸组织明显冲突的保护措施的同时,采取合乎国际惯例的法律手段加强对国内幼稚产业的保护,是一个有待于开拓、很有潜力的领域。

2.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持幼稚产业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对国内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的扶持多种多样,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是“政府购买”的办法。

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政府采购不能优待本国企业而歧视外国企业,但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运用政府采购手段支持本国产业尤其是幼稚产业的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明显受到政府采购的有利支持。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要求政府各部门及教育系统优先采用国产机。

到1982年,其官方市场相当于国内计算机市场总体的18%,国产机在这个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达90%以上,国内4家主要的计算机生产企业对官方市场的依赖程度达到30%左右。

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对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使用本国产品成为一种社会崇尚的行为。

3.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大幼稚产业市场竞争强度,适当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任何外部的保护措施都是为了使幼稚产业尽快成长壮大起来。

所以政府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幼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实践表明,公平的市场机制会促进竞争,而某一行业国内市场竞争越激烈,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就越小,外国竞争者进入的成本就越高。

因为较多生产者的存在,激烈地竞争会促使各个企业致力于市场开发活动,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实力。

同时,适当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以快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条加快国内幼稚产业发展步伐的有效途径。

当国内幼稚产业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时,应撤销对其原有保护政策,引导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利用本土优势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加强品牌的创建与推广。

企业是幼稚产业的微观载体,所以企业的大力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树立民族品牌才是根本。

本国幼稚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地理优势。

具体而言,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来构筑品牌忠诚度是企业自主采取阻止外部竞争者进入的最好对策。

日本在这方面经验最为突出。

日本入世后,大多数产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但仍然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原因是日本许多企业都拥有本企业的忠诚顾客和销售网络。

网络按地区、产品或顾客类型构筑,或者将这几种类型混合在一起。

据统计,日本大型制造厂商,国内销售量的80%以上都是通过本企业的销售网络完成的。

本国企业的销售网络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第二种答案

与最佳关税论所强调的短期利益不同,幼稚产业论从未来可实现潜在利益出发,讨论了贸易保护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幼稚产业的含义

 定义:

幼稚产业(infant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为了实现潜在的优势而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是完全正当的,因为如果不提供保护,该产业的发展便难以继续,潜在优势也就无法实现。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保护应该是暂时的,当该产业成长起来以后就应该撤除保护,实行自由贸易。

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幼稚产业保护的论点通常是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

关于幼稚产业的判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穆勒标准

 穆勒的标准(Mill’stest):

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穆勒标准的实质:

(1)幼稚产业保护是唯一的贸易保护的理由,其只应该限于从外国学习技术的过程;

(2)保护应该适应本国的国情;(3)保护的产业应为成本较高的产业。

因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

(二)巴斯塔布尔标准

 巴斯塔布尔(C.F.Bastable)标准:

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之后才能确定。

如果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小于目前的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

 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实质:

巴斯塔布尔标准比穆勒标准要求更高,即它要求被保护的幼稚产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之后,不仅能够自立,而且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三)坎普标准

 坎普标准(Kemp’stest):

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说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坎普标准的实质:

(1)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尔的标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

因为,企业自身的牟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自动地发展下去;

(2)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时,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可能出现偏离。

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3)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幼稚产业论的内涵无论如何演变,都不能为贸易保护提供充足的理由。

但它要比关税等手段更为可取,因为生产补贴只会造成生产扭曲,但可避免消费扭曲,所以补贴与进口壁垒相比,保护成本更低。

三、对中国的启示

完全的自由贸易是各国理想的终极目标,贸易自由化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面的审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以及自由贸易理论的实践历程,得出的结论是:

对幼稚产业予以扶持是必要的而且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以幼稚产业论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我国幼稚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的“非理性”因素,尽量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措施以降低保护成本并提高保护效率。

并且随着我国履行加人WTO承诺的推进、更深的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以及随之而出现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等的一系列经济背景的变化,有必要对幼稚产业政策根据现实予以优化。

(一)贸易保护观念的转变

首先,要明确加人wt0并做出了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并不意味着我国就要彻底放弃对幼稚产业的保护。

其次,在实践中只能在窄幅范围内选择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支柱性质意义的产业予以保护,而且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成熟要适时取消保护。

(二)被保护对象的优化

主要的原则是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科学地选择被保护产业。

(三)保护方式的优化

加人WTO后我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关税有步骤的下降,非关税壁垒也要逐步取消。

所以运用传统的关税手段来扶持幼稚产业发展的空间已经逐渐的在缩小。

在有限的空间里就要提高保护的效率。

(四)保护政策的优化

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手段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逐步地被弱化,所以保护政策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

(五)市场环境的优化

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和竞争。

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越充分,才越有利于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

7、既然自由贸易对中国有利,为何各种贸易壁垒还存在?

说出3种理由。

第一种答案:

尽管自由贸易对各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历史上为贸易保护所作的辩护从未停止过。

从政策目标看,贸易保护主义观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认为在某些情形下,保护可提高本国现在或未来的福利,如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论等;另一类则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把贸易政策的制定解释成利益集团外活动的结果,如贸易政策或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具体的说,保护主义的论点大都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才成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1.最佳关税论从静态角度出发,认为在大国情况下,征税关税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只要贸易条件效应能抵消关税的保护成本,那么征收关税就能改善本国的福利。

在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那个关税称为最佳关税,最佳关税的条件可表示为关税的边际收益等于关税的边际成本。

 2.幼稚产业论则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些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观点,但这种保护只能是一种暂时性的,判别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

其中,穆勒标准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巴斯塔布尔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不仅强调将来的竞争优势,而且将来的预期收益的现值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坎普标准则更为注重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

 4.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理论又称为“利润转移论”,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政府干预下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上争夺有限的垄断租金。

 5.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的贸易政策理论一个最大的区别是,这一流派是以实证分析方法而不是规范分析方法来讨论贸易政策的制定,因而它所讨论的问题不再是什么样的作法是最佳的,而是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作法。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认为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以及保护水平的高低。

第二种答案: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自由贸易的优美逻辑”仍然只是一种纯理论的推理论证,现实中的不谐之音仍然不绝于耳。

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要求我们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寻求对本国经济的保护,研究在WTO体制下的贸易保护对策。

各种贸易壁垒还存在的原因

1加入WTO,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益;中突总是难以避免的。

我国在加入WTO之前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主要是依靠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IZl招标等方式来控制进口总量。

这些方式以后:

受到限制或不能再继续使用。

加入WTO以后,我国要建立自己的保护体系,必须在WTO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WTO有关规定,正确对待所遇到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使我国的利益得到保护。

2充分利用WTO规则的例外条款保护本国的利益

WTO规则一般是禁止使用贸易壁垒的但规则中也有许多例外条款。

以进口配额限制为例,WTO允许发展中国家保留使用一定配额允许新建工业使用一定的非关税措施允许在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问题时,使用配额限制以改善收支情况允许对农产品、经织品等一些特定产品,使用配额限制。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保护体系处于一个松散无序的状态

中,表现在对一些行业过度保护,而对另~些行业缺乏保护这是我国贸易保护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标志,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和统一的贸易保护体系。

我国著名外经贸专家马晓野(2003)曾经举个一个对比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认为对我国国内手表业及化工产品的保护就有偏差。

当时我国手表的关税4O%左右,对于要不要降关税争论不一。

国内工业部门认为手表行业11万就业工人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国作为世界廉价表最大的出口国进口手表都是高端产品并不构成巨大冲击,不存在保护问题。

问题在于过去我们把手表当成奢侈品对国产手表征收很高的国内税所以现在应该做的不是用关税保护而是把国内税降下来。

对于化工产品特别是与石油相关的高分子化工这个最需要保护的产业.我们却保护不力。

由于化工产品的经济规模非常重要必须达到80万吨到120万吨的规模才有最高效

率但是中国当初建立化工工业基地的时候是全国分大饼,照顾各地的经济发展国家计委曾将3o万吨的规模一分为三即北京、天津、河北各一份,这样的一种规模是难敌国外行业的竞争的.只有靠关税来维持。

4.主动应对挑战的需要

加入WTO这个经济联合国”对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速发展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我国原来基本被排除在世界经济规则体系之外,只是一个贸易规则的接受者,在世界经济交往中往往受制于人。

虽然加入了WTO.但是有一些问题很是触动了作为~个理性中国人的神经,比如中国现在竟然成了WTO成员中被提起反倾销之诉的头号国家。

这表明中国在WTO体制中还处于一个左支右出的窘境。

为了对外有效反击他国违背WTO承诺的行为对内树立起符合WTO精神的保护意识,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贸易保护体系主动应战,维护国家的基本利益。

8、谈谈当前中国进出口战略与国家经济安全。

(老师语:

主要上网找,书上内容少)

第一种答案

答:

战略性资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如下:

1、固体能源矿产品

以煤炭和焦炭为代表的固体能源矿产品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资源产品,这类产品的进出口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更多地集中在如何使有关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等方面。

原煤和焦炭出口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同时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方面寻找恰当的贸易平衡点;既保证一定规模的出口、争取国际定价权,又要保证国内市场的正常调节,减少价格的扭曲。

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可持续发展是底线,确保国内稳定供应是根本,而争取国际定价权是努力的方向。

2、金属矿产

对于铁矿石和铜来说,中国资源可供性差,通过现货市场的进口补足部分国内供应缺口是有效途径。

尽管随着需求的增加、供需缺口增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但仍在可控制范围内,并不存在供应风险。

关键是保障供应的稳定,降低采购成本的问题。

中国在世界主要资源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大,但在需求增量中所占份额相当可观,然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不相称,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经济安全受到一定损害。

需要增强谈判能力,建立有效的价格发现和确定机制,确保供应稳定性,保护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3、农产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中国人多地少,粮食进口是必要的,而且利大于弊,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政策策略来规避。

中国进口粮食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稳定的粮食供给。

中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产能力,如果措施得力,通过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措施,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增加出口,成为加工和出口强国。

以大豆为例,中国大豆种植区域很广;已经培育了高蛋白、高油、高产的优质品种,品种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国家经济安全归根结底是国家利益,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而对战略性资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进行调整,不能单纯依赖市场调节、企业自觉,而是必须强调政府的干预和主导作用。

因此,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首先,政府要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明确国民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