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动片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0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止动片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止动片说明书.docx

《止动片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动片说明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止动片说明书.docx

止动片说明书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

课题名称:

止动片

************************

班级:

模具111班

***************************

学号:

********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6月25日

摘要

本设计为一止动件的冲压模具设计,根据零件的尺寸、材料、批量生产等要求,首

先分析零件的材料、结构工艺和尺寸精度,确定冲裁工艺方案,然后通过工艺设计计算,

确定排样和板料规格,计算冲裁力和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和

公差,最后设计选用零、部件,对压力机进行校核,绘制模具总装草图,以及对模具主

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编制。

其中在结构设计中,主要对凸模、凹模、凸凹模、定

位零件、卸料与出件装置、模架、冲压设备等进行了设计,对于部分零部件选用的是标

准件最终才完成这篇课程设计。

关键词:

冲压模具凸模凹模凹凸模

 

 

摘要....................................................................1

引言....................................................................3

第一章设计任务

1.1零件设计任务..................................................4

第二章工艺分析和方案选择

2.1冲压件工艺分析...................................................5

2.2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5

2.2.1加工方案的分析...............................................5

2.2.2模具结构型式的选择...........................................6

第三章计算冲裁压力、压力中心和选用压力机

3.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材料利用率计算....................................7

.3.1.1排样方式的确定............................................7

3.1.2材料利用率计算..............................................8

3.2计算冲裁力、卸料力................................................9

3.3压力机的选择......................................................9

3.4确定模具压力中心.................................................10

第四章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4.1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10

4.2工作零件结构尺寸..................................................11

4.2.1凹模外形尺寸确定...........................................11

4.2.2凸模的长度.................................................11

4.2.3凸凹模的长度................................................11

4.2.4其他主要零件结构............................................12

第五章零件.............................................................13

第六章装配.............................................................23

设计心得................................................................25

参考文献................................................................26

引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

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冲压

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

冲压或板料冲压。

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

程。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

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

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

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

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冲压工艺与模具、冲

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

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

特的优点。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

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

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

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

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

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

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

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冲模的结构类型也很多。

通常按工序性质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

等;按工序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等。

但不论何种类型的冲模,

都可看成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

此设计针对所给的零件进行了一套冲压模具的设计,其中设计内容为分析零件的冲

裁工艺性(材料、工件结构形状、尺寸精度),拟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

排样,裁板,计算冲压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及确定压力中心,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编制,压力机的校核。

 

第一章

设计任务

 

1.1零件设计任务

零件简图:

如图1所示

生产批量:

大批量

材料:

H62

材料厚度:

0.7mm

工件精度:

IT9级

图一

设计该零件的落料冲孔复合模

 

第二章

工艺分析和方案选择

2.1冲压件工艺分析

在进行工艺分析时,一般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材料分析;零件结构分析;尺

寸精度分析;工艺方案分析。

材料:

该冲裁件的材料是普通黄铜,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切削性好,可冲压。

零件结构:

结构简单,2×Φ9孔和圆弧R20,适合冲裁。

尺寸精度:

该冲裁件精度为IT9级。

结论:

适合冲裁.

 

2.2分析比较和确定工艺方案

2.2.1加工方案的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包含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

形状较为规则,尺寸较小,精度要求IT9。

材料低硬度.

根据止动片(如图1)包括冲孔、落料两道冲压工序。

模具形状较为规则即可以在一个工位完成所有工序。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案:

方案一(级进模)

止动片包括冲孔、落料两道冲压工序在内。

形状较为规则,尺寸较小,精度要求IT9。

可采用级进模。

方案二(倒装复合模)

将冲孔、落料两道冲压工序用一副模具直接完成冲孔、落料两道工序。

采用冲孔、落料倒装复合模(弹性卸料)。

方案三(正装复合模)

正装复合模方案完成工序和倒装复合模完成的工序一样。

凸凹模在上模。

弹性卸料板卸料。

方案比较:

方案一:

采用级进模,安全性好,,但是考虑到级进模结构复杂,工件精度加工精度不高,对称度和位移误差较大,以及加工难度较大,装配位置精度要求高,按照实际生产,级进模成本也高。

方案二:

倒装复合模,冲孔废料由下模漏出,工件落在下模表面,需要及时清理。

安全性相对较低。

但工件精度较高,同轴度,对称度及位置度误差较小,生产效率较高,对材料要求不严,可用边角料.

方案三:

正装复合模,冲孔废料和工件都落在下模表面,安全性更差。

结论:

综合以上两个方案分析比较结果说明,本零件采用第二方案最为合适。

2.2.2模具结构型式的选择

确定冲压工艺方案后,应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合理的模具结构型式,使其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1)能冲出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件;

(2)能提高生产率;

(3)模具制造和维修方便;

(4)模具有足够的寿命;

(5)模具易于安装调整,且操作方便、安全。

1、模具结构型式

在确定采用复合模后,便要考虑采用正装式还是倒装式复合模。

大多数情况优先采用倒装式复合模,这是因为倒装式复合模的虫孔废料可以通过凸凹模从压力机工作台孔中漏出。

工件由上面的凹模带上后,由推荐装置推出,再由压力机附上的接件装置接走。

条料由下模的卸料装置脱出。

这样操作方便而且安全,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

而正装式复合模,冲孔废料由上模带上,再由推料装置推出,工件则由下模的推件装置向上推出,条料由上模卸料装置脱出,三者混杂在一起,如果万一来不及排出废料或工件而进行下一次冲压,就容易崩裂模具刃口。

故本零件采用倒装式复合模结构。

2、定位装置

为了使条料送料时有准确的位置,保证冲出合格的制件,所以采用定位销定位。

  因为板料厚度t=0.7mm,属于较小厚度的板材,且制件尺寸不大,固采用侧面两个固定挡料销定位导向,在送料方向由于受凸模和凹模的影响,为了不至于削弱模具的强度,在送给方向采用一个弹簧挡料装置的活动挡料销.

3、推件装置

在倒装式复合模中,冲裁后工件嵌在上模部分的落料凹模内,需由刚性或弹性推件装置推出。

刚性推件装置推件可靠,可以将工件稳当地推出凹模。

但在冲裁时,刚性推件装置对工件不起压平作用,故工件平整度和尺寸精度比用弹性推件装置时要低些。

由于刚性推件装置已能保证工件所有尺寸精度,又考虑到刚性推件装置结构紧凑,维护方便,故这套模具采用刚性结构。

4、卸料装置

复合模冲裁时,条料将卡在凸凹模外缘,因此需要在下模设置卸料装置。

在下模的弹性卸料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弹性零件(如橡胶),装设在卸料板与凸凹模固定板之间;另一种是将弹性零件装设在下模板下。

由于该零件的条料卸料力不大,故采用前一种结构,并且使用橡胶作为弹性零件。

5、导向装置

采用二导柱式模架。

 

第三章

计算冲裁压力、压力中心和选用压力机

3.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3.1.1排样方式的确定

查《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表2.5.2,

两工件之间按矩形取搭边值a=2.5mm,侧边取a1=2.5mm。

进料步距为A=20+2.5=22.5mm;

条料宽度为B=(D+2a1+δ)0-δ,

查《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表2.5.3得,

条料下料剪切公差δ=0.5mm,冲裁件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尺寸为D=65mm,则

B=(D+2a1+δ)0-δ=(65+2×2.5+0.5)0-0.5=70.50-0.5mm

3.1.2材料利用率计算

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所用板料面积的百分比叫材料利用率,它是衡量合理利用材料的经济性指标

板料规格选用0.7×1000×1800mm;

采用纵裁时:

每板的条数n1=1000/70.5=14条余0.18

每条的工件数n2=1800/22.5=80件余0

每板的工件数n=n1×n2=14×80=1120个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

η=F/F0×100%=F/AB×100%=1025.06/(22.5×70.5)×100%=64.62%

板料利用率

ηB=nF/1000×1800×100%=1120×1025.06/1000×1800×100%=63.78%

采用横裁时:

每板的条数:

n1=1800/70.5=25条余0.53

每条的工件数:

n2=1000/22.5=44件余0.44

每板的工件数:

n=n1×n2=25×44=1100个

板料利用率

ηB=nF/1000×1800×100%=1100×1025.06/1000×2500×100%=62.64%

经计算横裁.纵裁时板料利用率高于横裁.故选择纵裁排样。

 

排样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3.2计算冲裁力、卸料力

材料H62的抗拉强度为δb=500MPa;

冲裁周边总长:

L1=174.13;冲圆形孔尺寸:

L2=56.55

(1)落料力

F落=KPL1tδb=1×174.13×0.7×500=60945.5N

(2)冲孔力

F冲=KPL2tδb=1×56.55×0.7×500=19792.5N

(3)冲孔推件力F推=nK推F冲(查表计算n=10k=0.06F冲=19792.5N)F推=10×0.06×19792.5=11875.5N

(4)落料时的卸料力

F卸=K×F落=0.04×60945.5=2437.82N

总冲压力

F总=F冲+F推+F落+F卸=60945.5+19792.5+11875.5+2437.82=95051.32N

3.3压力机的选择

需选择的压力机压力:

F机=1.2F总=95.05KN×1.2=114.06KN

选择压力机型号为J21-16

规格型号

公称力(KN)

公程力行程(mm)

滑块行程(mm)

行程次数(次/分)

装模高度(mm)

装模高度调节量(mm)

滑块中心至机身距离(mm)

工作台尺寸(mm)

模柄孔尺寸(mm)

工作台厚度(mm)

工作台板孔尺寸(mm)

电机功率(KW)

机身两立柱间距离(mm)

外形尺寸长×宽×高(mm)

整机重量约(Kg)

J21-16

160

2

60

140

170

40

500

前后320左右490

φ35

40

φ120

1.5

210

1120×560×1700

1400

3.4确定模具压力中心

用UG软件计算压力中心为(32.511.03)

第四章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4.1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制;冲孔部分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既以落料凹模、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刃口尺寸计算见表1。

基本尺寸

及分类

冲裁间隙

磨损系数

计算公式

制造公差

计算结果

落料凹模

A65

=650-0.074

Zmax=0.36

Zmin=0.246

Zmax-Zmin

=0.36-0.246

=0.11mm

制件精度为:

IT9级,故x=0.75

Aj=(Amax-xΔ)0+0.25Δ

Δ/4

Aj=64.940+0.019

相应凸模按凹模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在0.246~0.36之间

A20

=200-0.052

Aj=19.960+0.013

A13

=130-0.045

Aj=12.970+0.011

AR20

=200-0.052

Aj=19.960+0.013

相应凸模按凹模尺寸配作,保证单间隙在

0.123~0.18之间

冲孔凸模

B9

=90+0.036

Bj=(Bmin+xΔ)0-0.25Δ

Bj=9.0270-0.009

相应凹模按凸模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在0.246~0.36之间

孔边距

A10

=100-0.039

Aj=(Amax-xΔ)0+0.25Δ

Aj=9.970+0.010

孔心距

C37

=37±0.031

Cj

=(Cmin+0.5Δ)±0.125Δ

Cj=10±0.002

表1

4.2工作零件结构尺寸

4.2.1凹模外形尺寸确定

凹模厚度H1=Kb=0.22×65=14.3mm14.3<15H=20mm

凹模壁厚c=(1.5~2)H=30~40mm

A=40×2+65=145mm

B=40×2+20=100mm

所以,凹模板外形尺寸为:

160×100×15

4.2.2凸模的长度

凸模的长度为40mm,其中工作部分为20mm。

4.2.3凸凹模的长度

凸凹模的长度为42.6mm。

4.2.4其他主要零件结构

上模垫板160×160×6mm;

凸模固定板160×160×15mm;

下模卸料板160×160×10mm;

凸凹模固定板160×160×20mm。

 

 

第五章

零件图

凸模

 

凹模

 

凸凹模

 

上模座板

 

下模座板

 

上垫板

 

凸模固定板

 

 

卸料板

 

凸凹模固定板

 

推件块

 

第六章

装配图

 

设计心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论文设计,至此已基本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

本课程设计涉

及的课程很多,涉及到机械制图、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金属学与

热处理、CAD绘图等相关课程的知识。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收获很多,比如学会了查找相关资料相关标准,分析数据,

提高了自己的绘图能力,懂得了许多经验公式的获得是前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但是这

次设计也暴露出自己专业基础的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缺乏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

材料的不了解,等等。

这次实训是对自己进大学来所学的一次大检阅,使我明白自己知

识还很浅薄,虽然马上要毕业了,但是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很长,以后更应该在工作中学

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凡事必亲躬”,唯有自己亲自去做的事,才懂得其过程

的艰辛。

未来的人生路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正是这次设计让我有

了迎接新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

除此之外,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对知识的升华,但其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望老师给予指导,最后感谢钟礼君老师的教育和指导。

 

20

 

参考文献

[1]《模具设计指导》史铁梁主编,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2]《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成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一月第一版

[3]《中国模具设计大典》李志刚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4]《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吴君萍盛俊豪王琳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5]《模具工业》2001.NO.12,模具工业刊物出版社,2001年第12期

[6]《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梅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