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37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docx

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方法

08化机马宇山20809161

1. 引言

压力容器是多种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承压容器设备。

同时,随着石油、化工、医药、核工业以及海洋、空间工程技术的发展,压力容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由于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不可避免地要在容器主要承压部件上开孔,并会由此造成在开孔边缘部位形成复杂的应力状态,这往往是压力容器强度破坏的危险区域。

而这些不连续区域的应力计算,超出了常规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

因此,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有限元软件分析为基础的有限元方法也成为了压力容器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分析手段。

本文简述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讨论了ANSYS软件在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及实现参数化中的应用。

2. 分析设计方法

压力容器常规设计方法是以弹性失效准则为基础,采用的是第一强度理论,设计计算公式主要是材料力学和板壳理论为基础。

它的特点是比较简便易行,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也缺乏针对性。

为了容器的安全运行,一般都采用较高的安全系数。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在过去是可行的,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压力容器的尺寸愈来愈大,而且不仅承受高压,有时还伴随高温,同时载荷或温度也可能产生波动。

如果仍按常规设计法来进行设计,用增大容器壁厚的办法来控制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工作,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钢材,确保压力容器在条件十分复杂苛刻情况下的安全运行,有必要采用分析设计方法。

分析设计方法是一个基于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的设计方法,是设计方法上的一个进步。

它放弃了弹性失效准则,采用以极限载荷、安定载荷和疲劳寿命为界限的塑性失效与弹塑性失效准则,允许结构出现可控制的局部塑性区、允许对峰值应力部位作有限寿命设计,适当地提高了许用应力值,又严格地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分析设计方法计算塑性状态下的应力时涉及到塑性力学的平衡方程、本构关系、屈服条件及塑性力学的一些基本假设,这个问题由于过于复杂而无法求解,因此分析设计方法仍采用了弹性应力分析代替塑性分析的近似办法。

它在充分的弹性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将应力结果根据导致失效的作用不同加以分类,借用塑性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结论进行应力评定,使容器近乎具有等安全裕度,减少了盲目性。

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方法采用第二强度理论,设计计算手段是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应力分析,安全系数比常规设计小,材料和制造检验比常规设计要求高。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考虑的主要失效行为有:

过量塑性变形和弹塑性失稳、塑性疲劳和渐增性的塑性变形、弹性疲劳和脆断。

一般分析设计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弹塑性分析法,进行极限载荷和安定性分析;二是进行弹性名义应力分析,对应力分类进行评定。

塑性分析要分步加载迭代计算,不同的结构,载荷步设置不同,收敛速度和精度不同,塑性分析计算时间长,有限元计算规模小,只能进行压力容器的局部结构分析,对分析计算人员的要求高。

对量大面广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主要是采用弹性名义应力分析,对应力分类进行评定。

2.1.应力分类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方法提出的一个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对各种应力进行分类,再按不同设计准则来限制。

所以根据分析设计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设计时,需要计算各种载荷对容器各部位产生的应力并且对其进行分类。

而就应力的范围而言,一般可以分为总体应力和局部应力;按照沿壁厚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均匀分布的薄膜应力、线性分布的弯曲应力和非线性分布的应力;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

2.1.1. 一次应力

一次应力是由平衡压力与其它机械载荷所必须的内力或内力矩产生的法向应力或剪应力。

一次应力属于非自限性应力,达到极限状态,即使载荷不再增加,仍可产生不可限制的塑性流动,直至破坏。

分以下二类:

(1) 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m:

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布,影响范围遍及整个受压元件,一旦达到屈服点,受压元件整体发生屈服,应力不重新分布,一直到整体破坏。

例如,薄壁圆筒中由受内压引起的环向薄膜压力。

(2)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L:

是应力水平超过一次总体薄膜应力而影响范围仅限于结构局部区域的一次薄膜应力。

局部应力区指沿经线方向延伸距离不大于1.0R”应力强度超过l.ISm的区域,R为第二曲率半径,Sm为材料的设计应力强度值。

应该指出,在标准中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是指局部应力区薄膜应力的总量,即在局部应力区内Pm为Pl的组成部分。

当结构局部发生塑性流动时,这类应力将重新分布,但若不加限制,当载荷从结构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周边地区的结构,有可能产生过度塑性变形而致破坏。

在壳体与固定支座或与接管连接处由外加载荷引起的薄膜应力便是一次局部薄膜应力的实例。

由结构不连续效应产生的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具有一定的自限性,表现出二次应力的特征,不过从保守和方便的角度考虑仍划为一次应力。

(3) 一次弯曲应力Pb:

是平衡压力或其它机械载荷所需沿厚度方向线性分布的弯曲应力,例如周边简支的受侧面压力的圆平板中心处的弯曲应力。

2.1.2. 二次应力Q

在外部载荷下,山于相邻构件间的约束或构件自身的约束引起,需要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包括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都称为二次应力,具有自限性。

构件发生局部屈服和小量塑性变形就可以使变形协调条件得到部分或全部的满足,从而限制塑性变形不再发展,并可以缓解以至消除产生这种应力的原因。

只要不重复加载,二次应力不会导致结构的破坏。

在结构内的一次应力能确保安全承受外载以及材料有足够的延性的前提下,二次应力水平的高低对结构承受静载能力并无影响。

只在循环和交变载荷下,二次应力会导致结构丧失安定。

2.1.3. 峰值应力F

是由局部结构不连续和局部热应力引起的叠加到一次加二次应力上的应力增加量,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形,一般同时具有自限性和局部性,其危害性仅仅是引起疲劳或脆性断裂。

例如壳体与接管连接处山于局部结构不连续所引起的超过一次和二次应力的应力增量。

2.2.评定准则

一次总体薄膜应力强度:

PmWKSm (I)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强度:

PL<1.5KSm

(2)

一次薄膜加一次弯曲应力强度:

PL+Pb<1.5KSm (3)

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

PL+Pb+Q<3Sm (4)

总(峰值)应力强度PL+Pb+Q+F(交变幅)<2Sa (5)

总应力强度(二向主应力和):

Sl+S2+S3<4Sm (6)

评定准则式

(1)~式(3)是控制一次应力强度,可山塑性极限载荷分析P

3.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

压力容器的不连续区往往是压力容器的高应力区,由于不连续区的几何形状较为复杂,很难用常规的设计方法进行精确求解。

因此,对压力容器不连续区的应力分析通常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来进行。

压力容器的结构不连续区通常分为两大类:

总体结构不连续区与局部结构不连续区。

所谓总体结构不连续是指对结构相当大的部分产生影响的应力或者应变源以及容器的几何形状、材料或载荷的不连续。

由于总体结构不连续会引起附加边缘应力,从而对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谓局部结构不连续是指对结构相对较小的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应力或应变源,这种不连续存在于容器的小范围内,虽然对容器的总体部分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所产生的局部应力也不能忽视。

对于分析力学模型的建模,ANSYS软件自身提供了一套实体建模功能,但是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分析对象时,就需要通过专门的CAD软件进行建模。

同时,ANSYS软件也提供了多种接口,可以实现与多种CAD软件文件间的转换,从而可以实现在UG、PRO/E等CAD软件中进行建模,再通过ANSYS软件进行分析,以弥补ANSYS软件自身建模功能的不足。

而对于一般的压力容器由于结构相对简单,故可以直接利用ANSYS软件建模、网格划分及分析求解。

本文以椭圆封头加接管的形式的容器为例利用ANSYS软件进行应力分析。

对于多数长筒型的压力容器来说可基于筒节结构几何的连续性,在不影响结构应力分布的状况下,省去了筒节中部部分尺寸模型,并根据载荷的对称性取模型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进行简化建模。

但是,并非所有情况都可进行简化建模,例如接管处受到轴向扭矩作用时,载荷对模型的作用不存在对称性,这时就必须进行整体建模。

本例为方便处理故只考虑容器的内压作用,并取模型的二分之一进行分析。

另外,采用ANSYS软件的8节点三维实体单元(SOLID45)对力学模型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同时还需要结构不连续处的网格进行加密,以便得到更准确的计算结果。

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网格划分及加载情况如图2所示,应力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4.等效线性化处理

如何对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应力分类及评定是采用分析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关键问题。

根据分析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应力进行分类来进行评定。

因此,为了从总应力中把各类应力区分出来,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是进行应力分类的最常用的方法。

同时,随着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迅速发展,等效线性化处理越来越成为实施弹性应力分析的主要手段。

等效线性化处理方法的基本思想来自材料力学和板壳理论中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沿截面均匀分布和线性及非线性分布的峰值应力理论。

等效线性化方法要求设计者在所考虑结构的几个可能的危险部位指定一些贯穿壁厚的应力分类线,然后根据合力等效和合力矩等效的原理将沿应力分类线分布的弹性计算应力分解出薄膜应力和线性弯曲应力,剩下的非线性分布应力则是一个与平衡外载无关的自平衡力系。

同时,ANSYS等各种有限元软件也已经具备了等效线性化处理功能。

等效线性化处理是区分有限元计算结果中峰值应力的有效手段。

利用ANSYS软件对压力容器进行应力分析后,可得到压力容器在设计压力作用下各个部位的应力强度。

只要选择合适的校核线进行应力的等效线性化处理,便可以分解出薄膜应力,弯曲应力,薄膜应力加弯曲应力,峰值应力和总应力的数据和曲线,从而可按分析设计规范的强度评定方法进行应力评定。

本文根据上述的压力容器分析实例的受力情况选取校核线进行应力线性化处理,强度评定路线如图如4~5所示。

路线A和E的分类应力曲线分别如图6~7所示。

5.应力分析的参数化

对于压力容器这一类设备来说,其主要结构是由板、壳结构组合而成的,其中大多是存在相似的结构的。

如一般压力容器主要是由筒体、封头、接管、法兰和支架组成。

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和分析人员往往需要一些结构相似而具体尺寸或设计压力不同的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和分析。

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虽然已经为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方法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对于不同的模型还是需要从建模开始从新进行有限元分析各个分析和线性化处理过程。

所以在压力容器的分析单位中就存在着大量重复单一的工作,从而阻碍了分析效率的提高。

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对这些相似结构的分析设计过程采用参数化设计的方式来实现,以提高分析设计工作的效率。

而ANSYS软件的APDL语言为压力容器的参数化分析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PDL(ANSYSParametricDesignLanguage)是ANSYS有限元系统内嵌的命令流式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类似FORTRAN的解释性语言,提供一般程序语言的功能,另外还提供简单界面定制功能,实现参数交互输入、消息机制、界面驱动和运行应用程序等。

APDL扩展了传统有限元分析的范围,并开发了更高级运算包括灵敏度研究、零件库参数化建模、设计修改和设计优化等。

同时APDL具有如下优点:

(1) 减少大量的重复工作,特别适用于经少许修改后需要多次重复计算的场合,可为设计人员节省大量的时间。

(2) 文件数据量小,便于保存和携带,其数据量仅为GUI数据文件的千分之一。

(3) 不受ANSYS软件的版本和系统操作平台的限制,编辑方便。

(4) 利用APDL可以编写一些常用命令的集合即宏命令。

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实现压力容器的参数化分析,首先就需要通过参数化方式建模。

参数化建模是通过结构几何特征数据,快速构造和修改产品的造型方法,是实现设计、分析自动化的前提,适用于基本结构形状相同,但特征参数要求可变的系列产品建模与分析。

采用参数化模型,设计人员只需根据工程具体要求,修改有关设计参数,即可获得相应的设计和分析结果。

在具体操作上,通常我们以通过GUI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时自动生成命令流为基础,对相关的设计变量进行参数化替换,并进行相应的编程和处理,最终得到文本形式的参数化模型。

当利用ANSYS软件读入该文本时,便可通过程序中预先设置的对话窗口输入压力容器模型的相关设计参数,如图8所示。

图8输入设计参数的对话窗口

输入相应的设计参数后,ANSYS软件便会自动对压力容器模型进行建模、网格划分、施加边界条件(约束、压力)、计算求解和后处理。

如图9~11所示。

结束语

本文以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主题,首先论述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方法的应力分类、有限元分析及等效线性化处理和应力评定准则,然后以压力容器典型的工程实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等效线性化处理,提取局部簿膜应力、弯曲应力等参数,以《JB4732一95,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中的评定准则对各类应力进行评定。

同时,介绍了采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以典型的压力容器为例,实现了APDL参数化分析压力容器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将理论和工程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对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参考文献:

[1] 周峻.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J].机械,2007,(Sl)

[2] 李永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需讨论的若干问题[J].压力容器,2007,(02)

[3] 陆明万.关于应力分类问题的几点认识[J].压力容器,2005,(08)

[4] 卓高柱,孔凡敬,郭华波,韩兆强.压力容器有限元分析及等效线性化处理[J].发电设备,2008,(05)

[5] 王磊.压力容器大开孔接管有限元分析及强度设计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6] 路智敏,李强,谢云叶.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应变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04)

[7]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

[8] 李虎林,陈威,于安民,高宏.基于ANSYS参数化语言的压力容器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7,(02)

[9] 周金枝,李小飞,ANSYS软件在压力容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03)

[10] 魏勇,耶向伟.APDL环境下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8,(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