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0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

精品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炮兽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3课炮兽

[新课入门须知]

[作者档案]

姓名

维克多·雨果

简历

1802年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

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后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获奖,17岁在“百花诗赛”获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后来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因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

在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

1885年在巴黎逝世,法国举国志哀。

雨果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作品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诗集《光与影》。

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评价

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背景扫描]

《炮兽》节选自雨果最后一部小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九三年》。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时期。

当时,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共和国的心脏——巴黎,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处于生死决战时刻,斗争十分激烈。

长篇小说《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

《炮兽》的故事产生在小说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军舰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的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

[常识积累]

1.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普遍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兴趣,这些小说几乎都用罗曼语写成。

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称为浪漫主义。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在表现现实上,它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情节戏剧化、人物超凡化等。

雨果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

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它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抗古典主义的胜利。

2.雨果名言

(1)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2)未来将属于两种人:

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3)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

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4)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5)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3.雨果轶事

(1)雨果住店

有一次,雨果来到旅馆住宿,服务台的侍者问他:

“你的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侍者在旅馆登记簿上写道:

职业——贩卖笔杆。

(2)雨果和“?

法国文豪雨果在写完《悲惨世界》后,把原稿寄给一个出版社。

过了些日子,雨果写了封信去问。

整封信只有一个“?

”,而出版商的回答:

“!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痴聋(chī)  

(2)颠踬(zhì)

(3)束缚(fù)(4)不屑(xiè)

(5)晕眩(xuàn)(6)撞城槌(chuí)

(7)摇曳(yè)(8)蚱蜢(zhàměnɡ)

(9)瞥见(piē)(10)飓风(jù)

2.多音字

(1)塞

(2)吁

(3)挣

(4)垛

(5)吓

(6)角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三、用准词语

1.词语辨析

(1)制止 制服

  

辨析

制止:

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

制服:

强力压制使驯服。

例句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在5月中旬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不再发生违法强制拆迁、暴力拆迁事件,表明了中央制止暴力强拆的决心。

②在强光灯的照射下,这条毒蛇立即活跃起来,一名消防官兵先用木棒将其头部固定,防止它喷射毒液;另一名消防官兵立即用铁锹击打蛇的七寸,经过10分钟的努力,毒蛇被成功制服。

(2)严肃 严峻

辨析

严肃:

①(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②(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③使严肃。

严峻:

①严厉,严肃;②严重。

例句

  ①在本赛季卫冕失利之后,谁能成为科比身边的人,成了湖人面对的最为严肃的问题。

②从第三季度开始,西班牙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提速,但是当前西班牙经济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2.成语积累

(1)不动声色: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沉得住气。

(2)受宠若惊:

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3)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4)闻所未闻:

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5)无所不在: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赏析文本指要

1.小说中的将军是什么形象?

[提示] 将军一开始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老头,在事故发生时的可怕场面中,船长和大副犹豫不决,而他走到了楼梯底。

他勇敢而又有策略,他不像炮队队长那样冲上去和炮兽格斗,而是冷静地站在旁边观察,寻找时机,临危不乱。

在队长被逼到绝境时,他迅速地将伪钞扔到大炮的车轮中间,动作准确而敏捷。

处决炮队队长时,他赏罚分明,具有卓越指挥官的风度,而他对海上形势的准确预测又显出他丰富的作战经验。

这时的将军又是严厉、冷峻、刚毅的。

2.炮队队长的形象是怎样的?

[提示] 

特点

表现

结论

粗心大意

大炮滑脱,都是由他的疏忽造成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悲剧军人形象

勇于承担责任

事故发生后,勇于站出来解决问题

镇静、勇敢

同大炮战斗的过程体现得淋漓尽致

敏捷、灵便

在将军使大炮颠踬时,抓住时机,及时冲上去制伏了炮兽

悲剧色彩

得到了将军的奖赏,却又被处以死刑

3.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炮兽被制伏后军舰的情形?

[提示] 炮兽虽然被制伏了,但它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

船壁上有五道裂缝,炮舱里只剩下九尊大炮,舱底已经进水,为了抢救不得不挂起船灯以至于暴露自己,船偏离了航线。

所有这一切,使得军舰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即将到来的大旋风或暴雨或许会使船遭受灭顶之灾。

这一切都是炮队队长的疏忽所致,所以后文将军处决炮队队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一个严厉、冷峻的将军看来,这些都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4.小说场景为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

[提示] 

(1)以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坚定意志。

船在海上航行,波涛汹涌,天气恶劣,充满难以预料的危险,这样的环境足以展现人物的坚定意志。

(2)“炮兽”肆虐的场景考验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

(3)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展现了人物的极大勇气,沉着冷静,坚毅果敢,智勇双全。

(4)卖足关子,保持神秘,吸引读者。

身为重要人物,肩负重大使命,以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儿的形象出场,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因此,小说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德纳克侯爵这一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后文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

[写法阐释]

1.生动的场面描写

《炮兽》中大炮滑脱的情景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在这艘行驶的军舰上,一尊二十四磅重弹的大炮从炮座上滑脱了,它变成了一头怪兽,它在舰上滚来滚去,旋转,冲撞,击破,杀害,歼灭,又像撞城槌在任性地撞击城墙:

“这是物质获得了自由,也可以说这是永恒的奴隶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一切仿佛是隐藏在我们所谓无生命的物体里的那种恶性突然爆发了出来;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

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

……暴雨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

”这门大炮完全解除了军舰的战斗力。

雨果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个场面描绘得令人叹为观止。

2.巧妙运用对照法

如第一场景中,作者把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进行对照。

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就越显得人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

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

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第二场景中,作者把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进行对照。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

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

”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头儿抬高了嗓音。

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

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

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

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

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

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

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

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

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

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

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

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站在炮手旁边。

“开步走。

”曹长说。

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1.水手们为什么“欢呼起来”,而后来又一下子“惊惶代替了欢呼”?

答:

 

 

 

答案:

水手们欢呼是因为炮队队长得到了奖赏,被授予圣路易十字勋章;水手们惊惶是因为老头突然要枪毙炮队队长。

2.“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为什么这些话会是“缓慢地,严肃地”说出来?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这些在场的人看来是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写能突出当时场上紧张的气氛,更能很好地表现老人斩钉截铁的表情和坚毅果敢的性格。

3.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试从片段中选出一处加以分析。

答:

 

 

 

答案:

比如:

朗特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

朗特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作文中如何把场景写好

作文中,将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称作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就是描写在特定的场地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各种各样的表现。

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是对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那么,怎样进行场景描写呢?

1.点面结合,以点为主

场景描写要勾画出整幅场景,这是“面”,也要描绘出局部细节,这是“点”。

具体来说,“点”一般是指场景的中心人物;“面”往往是指围绕中心人物活动的其他人物。

点与面的关系是被衬托与衬托的关系,以“点”为主,以“面”配合;有“点”无“面”,不能称其为场,只能说是人物描写;有“面”无“点”,往往失去中心,“面”便会散乱无章。

点与面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作用,才能使场景描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如: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状元桥下,两边观看的街坊邻居和郑屠的伙计,没有人敢上前劝阻、拦挡愤怒的鲁提辖,鲁达当众怒打郑屠的场景,既有对鲁达个人的描写,也有围观者的众生相。

2.分清主次,理清头绪

场景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

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

有时一个场景中往往会有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如:

《飞夺泸定桥》末尾写“红四团发起总攻”的战斗场景:

先写“团长和政委亲自指挥”,接着写在号手们的吹号鼓舞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二连突击队十二位英雄”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尽管事件比较复杂,但作者主要写了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情形,其余的大都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场景描写切忌一味求多,弄得支离破碎。

3.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近”,是指主人公距离作者或读者较近;“远”,是指主人公周围较远距离的有关人物和景物。

写“近”,是为了强化中心,突出主角;写“远”,是为了增强垫物,拓宽画面。

用墨时,应以近写为主,因为它是重点;远写为次,稍加点墨即可。

4.动静结合,以动为主

场景描写与景物描写不同,景物描写侧重于对客观自然环境的描写,以静态为主,而场景描写的重点则是众多人物的共同活动,以动态为主。

景物描写包括在场景描写之中,这就决定了场景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生活的场点及其周围的客观环境,而且要展示出人物的命运发展和言行举止、喜怒哀乐。

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筑路”这一段的时候,全文只描写了一个“筑路”的场景。

这里,不仅有静态描写,如饱含雨水的乌云,一望无际的森林,阴郁枯瘦的老榆树,孤独的小车站,凄凉的石头房,新修的路基,遍地的泥泞,破旧的板棚等等;更有动态情景的描述,如匪徒的“洗劫”,捣蛋鬼的“破坏”,到处出现的“怠工”,懦弱者的“逃跑”,保尔的“吃苦头”,众人的“开会”,坚强者的“决心”,对逃跑者的“叱骂”等。

静态的客观描述,渲染了艰苦的环境,烘托了人物性格,动态的充分展示,有力地表现了保尔和筑路队员们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他们不屈不挠、忘我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可谓动静有致,情趣盎然。

5.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场景描写具有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手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而又以言行描写为主,这是因为在场景描写中言行描写占据主导地位。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 果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

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

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

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

轮船缓缓行驶着。

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起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

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

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地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个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

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

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

”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鉴赏点读] 本文的行文思路:

灾情场景——具体事例(突出细节)——感受(或者议论)。

其中场景描写就是把事情发生时的状态描绘出来。

例如: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地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场景描写突出灾难的可怕。

作者在塑造哈尔威船长时,主要运用了间接表现的方法。

小说中的哈尔威船长,语调威严,音节短促而有力,动作坚定果断,毫不拖泥带水,临死也是神情刚毅。

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作为一个强者的自制力和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英雄性格。

同时,作者也成功地运用了直接表现的手法。

小说中那些穿插在描写和叙述中的精粹的议论和概括,深化了主题,写活了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