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84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docx

高三生物必修一56章综合练习

必修一5~6章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适宜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对于图中A、B、C三点,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可能受酶自身某种因素影响的是(  )

 

A.A点 B.A点和B点C.B点和C点D.C点

2.以下对生物体内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

3.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中ATP的形成与氧气无关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C.在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光

D.在线粒体中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H]和氧气结合时释放的

4.(2010年湛江测试)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

A.丙酮酸、CO2、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CO2

C.CO2、丙酮酸、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CO2

5.(2010年广州综合测试)等量的酵母菌培养在甲、乙两组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中,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发酵。

若两组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  )

A.甲组释放的CO2与乙组释放的CO2的比例为3∶1

B.两者共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C.两组释放的能量不相等

D.两组反应的场所都一样

6.(2010年广州综合测试)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在荔枝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快速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有机物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D.玉米秸秆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来实现的

7.(2009年高考天津卷)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

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50mL

破碎细胞

(细胞器完整)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50mL

未处理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的结论

B.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

C.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

D.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9.下列是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

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该图表示

(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

10.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11.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

黑暗时O2吸收量(mg/h)

6000勒克斯光照时O2释放量(mg/h)

10℃

0.5

3.6

20℃

1.2

3.1

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6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然后置于10℃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  )

A.2.91B.11.25C.22.5D.33.75

12.(2010年广东佛山质检)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图1所示曲线。

图1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图2中的(  )

13.(2010年肇庆检测)如下图,在温室下,将3株脱淀粉(经过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植株和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放在钟罩内,给予相同强度的光照,本实验可以证明(  )

A.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大

B.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C.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NaHCO3能抑制光合作用

14.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

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15.右图为某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染色体因复制而加倍

B.c时期是观察DNA的最佳时期

C.e时期细胞的子细胞有可能分化成精原细胞

D.d时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16.(2010年广东湛江调研)下列对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DNA复制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在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点排列整齐

D.在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的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由很薄细胞壁构成的赤道板

17.(2010年深圳模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

请分析下列操作中导致染色不深的步骤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mm~3mm,放入解离液中3min~5min

B.待根尖酥软后,将其放在龙胆紫溶液中染色

C.染色3min~5min后,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D.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按压

18.(2010年广州调研)科学研究发现,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造血干细胞,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只有离体培养的细胞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D.不同血细胞的形成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19.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20.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

B.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细胞癌变后,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D.细胞癌变是完全不可逆转的,所以癌症是不治之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班级姓名座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把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21.(2010年北京海淀区期末)(10分)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酵母菌做了如下实验,请就他们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回答相应问题:

研究性小组是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

注:

a.本实验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溶液+10克酵母干粉搅拌而成。

b.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当pH<7时为黄色,pH>7时为蓝色。

(1)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实验材料,因为                    。

(2)观察1、2试管的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    ,此外甲、乙试管中还分别有    和                

     (物质)生成。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浆加入发酵瓶的装量不要超过2/3,此操作是依据上述实验                       。

(4)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22.(10分)(2008年高考上海卷改编题)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千勒克斯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斯时,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斯时,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率。

(3)丙图表示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CO2浓度的关系。

若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则a点和b点如何移动?

      。

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则a点和b点又如何移动?

      。

23.(9分)(2009年南京市质检)下列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甲图的哪一区域?

[ ]_____。

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c阶段后期耗氧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______相适应。

(3)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时期是_____(填字母),这表明在该时期进行了大量______的合成。

(4)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态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1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    开始到    结束(填字母)。

(2)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的   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de段表示细胞分裂的    期。

(3)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     段。

纺锤体出现是在    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    段。

对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来说,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

(4)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    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条。

(5)从图A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所以,细胞有丝分裂对于生物        有重要意义。

25.(4分)(2009年高考安徽卷)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

在25℃的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________,A、B种子释放CO2的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2009年高考宁夏卷)请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  。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a、b、c、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

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必修一5~6章综合试题答案

1、答案:

C

2、解析:

选A。

ATP和ADP分别代表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属于不同的物质。

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其可以不断地再生,从而保证了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

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取决于酶的催化作用,而不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难度中等。

形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前者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后者来自于太阳能。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需氧参与;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第三阶段为前两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前两阶段都只释放出少量能量,而第三阶段释放出大量能量。

4、解析:

选A。

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最终生成以葡萄糖为主的有机物。

5、解析:

选A。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但两者共释放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3,两组释放的能量不相等,反应的场所也不同。

6、解析:

选D。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荔枝应在低氧(5%)时保鲜效果好,无氧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毒害细胞;登山时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能。

7、解析:

选D。

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甲、乙组内因细胞结构被破坏,不再进行呼吸作用,A、B选项错误;丙组内进行无氧呼吸,丁组内进行有氧呼吸,丁组内能量的转换率大于丙组,C选项错误;丁组内氧气的消耗量一定大于乙组,所以D选项正确。

8、解析:

选A。

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之外还有淀粉。

9、解析:

选D。

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够溶解在丙酮等有机溶剂中;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保护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充分;色素带1、2、3、4中的色素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10、解析:

选B。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和ATP,暗反应阶段消耗[H]和ATP;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H]和ATP,第三阶段利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11、解析:

选C。

根据题意可知该叶片一昼夜制造的O2的剩余量为:

3.1×10-0.5×14=24。

在光合作用时一分子葡萄糖对应6分子氧气,则剩余的葡萄糖为:

=22.5。

12、解析:

选A。

AB段表现为释放CO2,因此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一部分扩散入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另一部分扩散到细胞外。

13、解析:

选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丙组缺少CO2,乙组CO2浓度比甲组高。

该实验CO2浓度值组数设置不够,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C、D项说法不科学。

14、解析:

选C。

图①中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比值为1∶2∶2,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之后以及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因此选项A、B正确;图②与图①相比,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为零,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选项C错误;图③与图②相比,染色体和DNA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因此选项D正确。

15、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难度中等。

a时期最长,是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是着丝点没有分开,只是DNA加倍,复制时是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期。

b、c、d、e依次是前、中、后、末期,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是体细胞,也可能是精原细胞。

16、解析:

选C。

DNA复制的结果是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染色体的复制并没有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两条染色单体。

由于菠菜是高等植物细胞,所以无中心体。

赤道板不是一个结构,仅是一个位置关系,在染色体解旋的时期,在赤道板位置上形成细胞板。

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17、答案:

B

18、解析:

选B。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内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而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19、解析:

选A。

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在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数量的细胞凋亡是正常的。

细胞的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是受机体基因组调控的细胞正常的死亡。

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缺少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引起的。

胚胎发育期细胞的衰老并不代表机体的衰老,从整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0、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征。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后产生的,其遗传物质与正常的细胞有所不同。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不受正常体细胞分裂次数的限制。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彼此之间的黏着力下降,使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

如果控制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不能无限增殖,就可以使癌症得以控制。

21、答案:

(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型) 

(2)均变黄,2号试管较1号试管黄色深 CO2 酒精(C2H5OH)、水(H2O)(酒精和水顺序颠倒不对) (3)酵母菌在有氧时代谢旺盛,增殖快,在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

(4)

22、解析:

(1)光反应需要光照,CO2参与暗反应。

因此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CO2浓度影响暗反应。

(2)由甲图可知,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L1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3)图丙中a点是CO2补偿点,b点表示CO2饱和点,a点光合作用吸收CO2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

若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下降,可通过增大CO2浓度以维持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a点右移;若增大光照强度,a点应左移。

限制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等因素,若降低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减弱,CO2饱和点降低,b

点左移;相反,若增大光照强度,b点应右移。

答案:

(1)光反应 暗反应

(2)①L1 光照强度

②如图

(3)a点左移,b点右移 a点右移,b点左移

23、【解析】 洋葱根尖分裂旺盛的区域集中在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即甲图中③,在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分裂期需要大量的能量(ATP),故细胞的呼吸速率增强;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核糖体活跃时,细胞内mRNA较多,对应乙图中a、c;丙图中呈现了染色体复制及螺旋化的过程,此时物质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形态变化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对于有丝分裂来说,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较长,远远大于分裂期,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很难看到分裂期的细胞。

【答案】 

(1)[③]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a、c 蛋白质 (4)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5)分裂期时间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4解析:

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在这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又分为四个时期: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这四个时期的特点是: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新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没变。

答案:

(1)e j 

(2)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 (3)ef ab或fg bc或gh (4)bc或gh 4 (5)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5、解析:

(1)在t1~t2期间,种子可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使O2含量减少;A种子消耗的O2多,呼吸速率快;刚开始时O2充足,种子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CO2及热量,使温度上升,有氧呼吸加快,CO2释放速率增加,随着O2的消耗,有氧呼吸受抑制,无氧呼吸增强,CO2释放速率降低。

(2)在0~t1期间,O2含量不变,种子不进行有氧呼吸,而瓶内CO2有少量增加,即通过无氧呼吸释放。

答案:

(1)有氧呼吸 快 先递增后递减 

(2)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26、解析:

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d时,比较三种植物可知,甲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固定的CO2最多。

根据图中曲线知,当光照强度达到c后,再增加光照强度,乙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因此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为c。

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甲曲线的斜率最大,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最快。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可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验证,可分别将C18O2和H218O提供给两组相同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2仅出现在H218O标记的植物中,则可证明O2来自H2O。

答案:

(1)①甲 ②c ③甲 

(2)来自于H2O。

分别将C18O2和H218O提供给两组相同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18O2仅在标记H218O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