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2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科学复习.docx

湘教版科学复习

湘教版科学小学毕业复习资料

三年级

第1单元:

走进科学

1、观察的基本过程:

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

看、摸、闻、听、尝

第2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

(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4)不乱砍乱伐,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3单元我们来养蚕

1、蚕宝宝适宜的家:

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

2、蚕的食物:

新鲜、干净的桑叶。

3、几个名词:

蚕卵、蚁蚕、蚕的眠性、蚕龄、熟蚕、成虫期结茧、蚕蛹、蚕蛾

4、蚕蛾产下的卵→蚕(幼虫)→变蛹→化蛾(成虫)4个时期。

5、蚕的一生要经过4次蜕皮(四次眠),每蜕一次皮,蚕就长大一个蚕龄,蚕的一生只有5龄,然后吐丝结茧。

6、昆虫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胸部(三对分节的足、两对翅)、腹部三部分。

四年级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2、根——固定植物,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质。

茎——为植物的总枝干,为地上各部分的总支架,如叶、花、果实都长在大大小小的茎杆上,还是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往上及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质由上往下运输的必经通道。

也是某些植物储藏有机物质的场所。

叶——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各种光合产物)和产生氧气的主要场所。

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是产生蒸腾拉力的场所,也是储藏有机物质的地方。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有性繁殖的重要场所。

是有机物质储存的仓库。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食性的分类:

【植食动物(羊、牛)肉食动物(老虎、豹子、狮子)杂食动物(人、猪、狗、鸡鸭)腐食动物(乌鸦、秃鹫)】

2、鱼类的认识

(1)外部形态结构【头部:

有鳃,呼吸作用。

躯干部:

鳞片,表面有粘液,保护身体,减少阻力。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鳍,分背、胸、腹鳍,有平衡作用。

尾部:

臀鳍,有平衡作用。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身体还可控制游泳方向。

(2)内部结构与功能【肌肉:

收缩与舒张,适于游泳。

骨骼:

头骨,保护脑、眼等;脊柱,支持身体;肋骨,保护内脏。

鳔:

调节身体比重,使鱼在不同的水层游动或停留】。

(3)分布:

水中,以动植物为食物,有洄游现象。

(4)人类利用:

【高蛋白食物。

淡水鱼如“四大家族”——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海水鱼如:

大黄鱼、小黄鱼、鲨鱼、带鱼等等。

鱼身上的鱼鳃,让人发明了潜水艇、轮船】

(5)鱼纲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哺乳动物(兔子的认识)

(1)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它们的妈妈生下来,吃它们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

(2)主要特征:

体外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内有膈,体腔被膈分成胸腔和腹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动物举例:

鸭嘴兽、袋鼠、蝙蝠、白鳍豚、犬、狐、黑熊、大熊猫、虎、猪、牛、马、黑猩猩、人等等。

4、鸟类的认识(飞翔的精灵)

(1)观察动物的翅膀,知道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鸽子翅膀:

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

蜻蜓翅膀:

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

蝙蝠翅膀:

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

(2)观察动物的羽毛,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

【羽毛按构造可分正羽、绒羽和纤羽:

正羽,扇动空气(飞翔)和保护身体;绒羽,可以除去体外寄生虫和污物;纤羽是一种退化了的正羽。

5、我国濒危的野生动物:

【中华鲟金丝猴丹顶鹤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长臂猿、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良、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藏羚羊】

6、重庆市(4个自然保护区)【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有300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3单元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

2、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3、种子萌发过程【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

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

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

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4、植物的一生:

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第4单元生生不息

1、花的结构:

萼片、花柄、花瓣、雌蕊、雄蕊,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大小、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区别是什么?

2、花的传粉:

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

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

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

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

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3、植物繁殖:

植物产生同自己相似的新个体称为繁殖。

这是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4、植物的繁殖方法:

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孢子繁殖。

种子繁殖:

靠播种种子长出植物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5、动物的繁殖:

卵生(动物以生蛋或产卵的方式繁殖下一代)和胎生(直接产下幼儿的方式繁殖下一代),卵生动物的卵比胎生动物的卵大得多。

胎生动物有:

哺乳类动物;卵生动物有:

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6、人从哪里来?

【第一阶段:

精子+卵子=受精卵;第二阶段:

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第三阶段:

胎儿出生的阶段】

7、了解克隆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①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②生产转基因动物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在呼吸

1、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3、呼吸过程;【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体内废气】

4、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5、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进的气体

78%

21%

0.4%

0.6%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2%

【排除体内有害的气体,为身体每个活细胞提供洋氧气,停止了,生命也将停止】

6、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讲究呼吸卫生:

①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②要用鼻呼吸,因为鼻腔对吸入的气体具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7、肺活量:

猛吸一口气,一次全部吹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这个人的肺活量。

【①要知道如何测了肺活量;②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胸围及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有很大的好处;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每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

第二单元简单的机械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作用

滑轮

动滑轮

省力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五年级下册

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

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

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

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

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电与磁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遗传和变异

1、遗传和变异:

黄豆繁殖后代还是黄豆,猫妈妈生孩子还是猫,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猫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差异,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植物、动物、人都繁殖相似的后代叫做遗传,后代之间、后代与上代都有差异叫做变异】

2、遗传病:

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并且是隔代遗传的,因此在进行家族遗传特征调查时,必须调查3代人,同代人中也要调查。

血友病A,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都是遗传病。

3、我国的育种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生物的遗传是有规律的,发现生物遗传规律的是孟德尔;夏尔育成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提高,袁隆平利用遗传规律为提高水稻产量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青春活力

1、哪些因素反映了我们在成长?

我们不断变化的身高、体重、牙齿等。

2、青春期:

青少年是个体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达到生理上和心理上成熟的阶段(大约在12岁~28岁左右),可分为青春期(11、12~18岁)、青年初期(14、15~18岁)、青年中期(18~22、23岁)和青年后期(23~28岁)。

3、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征

  青春期又称发身期,是指儿童过渡到成年的阶段。

这一时期生理变化的特点是:

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体格发育完全及性成熟。

发身期前的生长突增,发生在第二性征出现之前,可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

4、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好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不良的行为则会对青春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六年级上册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的三项性:

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向地性: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向水性:

植物的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

向光性: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2、南橘北枳说明了什么?

【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3、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动物呢)【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非生命环境)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②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③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④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

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结论:

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4、环境:

【非生物环境:

阳光、水分、温度等因素;生物环境:

植物、动物、微生物。

、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5、食物链:

生物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如:

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

注意“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

6、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7、生态平衡:

食物链的健全、稳定达到的一种自然平衡状态。

7、微生物:

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淀粉、脂肪,无机盐、水、维生素等。

2、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蛋白质----燃烧;淀粉----滴碘酒;脂肪----挤压。

【①在烧蛋白或瘦肉时,能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这就是蛋白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

所以,我们可以用烧、闻气味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较多的蛋白质。

②我们把花生米放在纸上挤压,纸上会留下油迹,颜色发黄,摸着油乎乎的,不容易干,而且透光,与水迹完全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用挤压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③将试管中加入一些干淀粉加水配制的淀粉液,然后往试管中加入2至3滴碘酒,摇晃试管,观察到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黑色。

所以我们可以用滴碘酒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淀粉。

3、食物金字塔中的含义:

【①塔尖是富含脂肪和甜糖类的食品,一般要少食用。

②第二层是豆类、肉、蛋和奶制品,富含蛋白质,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这类食物,但这不是主要菜单。

③在食物金字塔近底层的蔬菜和水果以及最底层的麦类、谷类和面包,是我们应摄取的主要食物。

4、科学饮食:

【①食品的种类应丰富,不同的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物质。

②各种食品,应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应做到均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

】【身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的。

对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

】教材第32页

5、咀嚼馒头时,牙齿、舌头、唾液有什么作用?

【牙齿的切割作用,舌头的搅拌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6、人体的消化器官:

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7、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8、消化的过程:

【最先消化食物的器官是口腔;主要的消化器官是胃;主要的吸收器官是小肠】

9、变质的食品:

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10、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

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

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11、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

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

3、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级为(8)级。

4、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5、(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

6、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地壳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时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

7、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

(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8、(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但火山活动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铁、铜、硫、铝等矿产搬上来。

9、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料冶炼钢铁,利用(天然气)做燃料煮盐。

10、常见的矿物有(煤)(石油)(金矿石)(任填3种)

能量

1、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2、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电能

光、(热)

电视机

光、声、(热)

电冰箱

热、(光、声)

电吹风

风、热、(声)

空调

热、(光、声)

洗衣机

机械能、(光、声)

取暖器

热、(光)

电风扇

机械能、(声)

4、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

太阳能

蓄电池

化学能

水力、风力发电站

机械能

火力发电站

化学能

5、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生物的进化

1、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

由水生到陆生发展,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

3、达尔文的进化论:

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物竞天择;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4、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原始森林古猿。

那么原始森林古猿又是怎么分成了两支——类人猿与人类。

【森林古猿在地球上的地形和气候变化下,一部分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人类;另一部分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便形成了类人猿】

5、驯化:

在人工选择条件下,动物的性状向人类所要求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第2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1、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3、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4、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5、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6、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